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七卷,清彻生说,如鹏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 序 上堂 卷第二 上堂 卷第三 小参 开示 书问 文 卷第四 颂古 分灯 赞 机缘 歌 四威仪 行繇 卷第五 诗偈 卷第六 法语 佛事 卷第七 源流拈颂

密行忍禅师语录

密行忍禅师语录

凡三卷。明代密行寂忍撰,明广等编。清康熙年间(1662~1722)刊行。全称衡州开峰密行忍禅师语录。本书内容:卷一为上堂语,卷二为有关上堂语之机缘、法语、职事榜、安禅榜,卷三收录颂古、诗偈、赞等。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

卷首收序;卷一收住盛京般若禅寺语录;卷二收住辽阳如来禅寺语录;卷三收住辽阳建宁禅寺语录、普说;卷四收住奉天府东前山台大悲禅寺语录(本卷第十页上只存第一引六字,下半页原缺)、机缘、颂古、小佛事、法语;卷五收偈上;卷六收偈下;卷末附行状。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

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

清德富说,园顶等编。共三卷。卷首收像、赞、序;卷上收上堂;卷中收上堂、法语、机缘、像赞;卷下收拈古、偈、普说、分灯、颂古、行实、书问、杂著、佛事、塔铭;卷末附融彻顶禅师语录一卷(清园顶说、明盛、明聪等编、彻生序)。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法集论

法集论

亦称《法聚论》、《法僧伽》。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四周于思惟时生出。全论文前先举属于善法、不善法、无记三大类的一百二十二门论之本母(Abhidhamma-matika),以及属于漏、无漏二大类之下的四十二门经本母(Suttana-matika)。接着分为四品:第一品为心生起品;第二品为色品;第三品为总说品;第四品为义释品。论中解释了诸法,详细介绍了经藏中的术语。中心内容是解释有关禅定心理的问题,如心与心所的关系,善、恶、无记三性与欲、色、无色界三界之间的关系,众生有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形式,有情五境与乐、智等心理现象缘生的情况,以及心所所起的相应变化等等。本论在南传七论中位列首位,向与《分别论》并称为南传上座部两大基本论书。公元5世纪时南传佛教学者觉音曾在《清净道论》里对本论的主要论目都给予了解释,而论中的论母部分则在南传《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里都被引用过,表明此书可能早出于其他几部论书。由于本论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故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注意。里斯·戴维夫人(Mrs. Rhys Davids)在把它译成英文时,直接取名为《佛教心理学》(Buddhist Psychology)。日本学者木村泰贤在《阿毗达磨论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佛教心理学时,对它评价很高。

义释

义释

巴利名Niddesa 。音译作尼涕娑。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书系注解同属小部经之经集(巴Sutta-nipa^ta )。内容分为大义释(巴Maha^-niddesa )与小义释(巴Cu^l!a-niddesa )两部分。其中,大义释系注释经集第四义品(巴At!t!hak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小义释则注释经集第五彼岸道品(巴Pa^ra^yana-vagga )所收之十六经全部及其结语(巴Niyama ),此外并包含经集第一蛇品(巴Uraga-vagga )中之第三犀角经(巴Khagga-visa^n!a-sutta )。全书主要采取逐字说明语义之方式,其间援引巴利语相应部经、中部经、经集其他部分、增支部经、长老偈、本生经、如是语、法句经、长部经、律藏、自说经、长老尼偈、饿鬼事等经律语颇多。

幻住明禅师语录

幻住明禅师语录

清尚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邻水县仙人山观音禅院语录、住万县兴隆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茶话、示众、机缘、颂古、联芳偈。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纯备德禅师语录

纯备德禅师语录

清广德说,智远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彝陵州黄陵月峡禅院语录、住大悲禅院语录、小参、法语;卷二收法语、机缘、颂古、联芳、诗偈、偈、佛事、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法幢远禅师语录

法幢远禅师语录

清智远说,通慧等编,弘源序(依驹本印)。法幢禅师语录目次,序,上堂,小参,法语,颂古,联芳,偈,赞山居,杂着。

所行藏经

所行藏经

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a^ma)、耶卡拉惹王(Ekara^ja)等二本生。(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a^loma-ham!sa)本生。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i^pani^)中。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a^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A^ryas/u^ra )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