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 (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 (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年吴子良序,称此集分门荟粹,并诗为一。但此集仅有文一百八十二篇,并无诗。又明谢铎《赤城志》载《赤城集》二十八卷,有刻本。而此本只十八卷,据此推知,原本当尚有诗十卷。今本当为传抄时脱逸,已非当年原本。此集编《四库全书》时,录自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存目。
文别集。宋柳开(947—1000)撰。十五卷,附录一卷。开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意学韩愈、柳宗元;后改名开,字仲涂,谓“能开圣道之途”,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进士。曾官宋州司寇参军、右赞善大夫、常州及润州知州、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985),因与监军争斗,被贬为上蔡县令,后复原职,知全州、桂州等地,徙沧州道病死。是集收默书、海说等论著一卷, 自传一卷,论、碑文、书、表、序等十三卷。附录收张景编柳公行状。开为宋代古文运动之先驱,集中《上符兴州书》、《应责》、《汉史扬雄传论》等,反映其反对五代颓靡文风,主张以六经为榜样,提倡古文,宣扬文道合一等理论,为后来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之先声。然其创作实践上成就不高,除《上窦僖察判书》平易而有文采外,大都辞语艰涩。蔡絛《铁围山丛谈》、盛如梓《恕斋丛谈》、王士祯《池北偶谈》,均对其文有评述。有《四库全书》本,《三宋人集》本,《四部丛刊》影旧抄本,题名作《河东先生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尹洙(1001—1047)撰。二十七卷,附录一卷。洙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进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曾参与西北边防事。性外刚内和,博学有识度。此集收诗一卷,杂议、杂文二卷,记、序、书等八卷,行状、墓表等六卷,疏表等八卷,五代春秋二卷。末有附录一卷,载有关洙生平资料。洙喜谈兵事,集中《叙燕》、《息戍》、《兵制》等均谈西夏形势及守边经验;又精于史学,尝与欧阳修商议修《五代史记》,今集中尚存《五代春秋》二卷。洙继柳开、穆修之后,提倡古文,反对宋初华靡文风,其文《息戍》、《悯忠》、《辨诬》、《退说》、《志古堂记》、《浮图秘演诗集序》、《论朋党疏》等,均以简古有序见长。对宋代古文运动颇有影响。欧阳修尝向其学古文。洙论文,尊崇孟子、韩愈,却不甚排斥佛老。有《四库全书》本,《三宋人集》本。《四部丛刊》影春岑阁钞本,题名作《河南先生文集》。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皇雅》一卷,载其文十篇,多涉西师征蜀、削地方官势以加强中央集权制。
诗文别集。四十卷。宋吴泳撰。《宋史》卷四二三《吴泳传》谓泳有《鹤林集》,不载卷数。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皆不著录。惟《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见之,亦云“缺卷”。知其集原未分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不见其集,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四十卷:卷一至卷四收五古五十九首、七古二十一首、五律四十一首、五言长律二首、七律八十七首、五绝十首、七绝五十六首;卷五至卷一二,收内外制文三百五十九首;卷一三至卷三九,收表、奏疏、札子、状、启、书、策问、碑、墓志铭、序、记、杂著等各体文六百二十六篇;卷四○为词,凡三十二首。其集今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七古二首、七律三首、祝文一首、祭文一首、制三百九十三首。
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诗文及学术著作集。了翁号鹤山,故名。109卷。魏了翁生平著述宏富,先是各自为集,此本是后人取其生平著作合编而成。原本100卷,后新增10卷,为刊行者所续入。凡制学文3卷,《周礼折衷》4卷,拾遗1卷,师友雅言2卷。其目共为110卷,而后序称107卷,因重订时,失于检勘,以《周礼折衷》并为3卷,以师友雅言并为1卷,又缺拾遗1卷,故实止此数。后重加校定,仍其所缺,析其所并,定为109卷。了翁的思想资料主要见于此集中。推尊理学,认为圣学的兴衰关系着世道的治乱,主张褒赠周(敦颐)、程(顥、颐),“开阐正学” ,以示学者趣向 (《鹤山集》卷5)。又主张“正心” “养心”,发挥了邵雍 “心为太极” 的思想,认为 “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 (同书卷16) ,而人与天地同生于一本 (即心) 。了翁笃志经术,造诣精粹,无狂躁、空疏迂腐之习。此集是研究其理学思想及宋代理学统治地位确立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张九成撰。本集为作者门人郎晔编。凡赋、诗4卷,余为论,策、进讲讲义、序、记、书简、杂著、题跋、赞、铭、祭文、墓志铭等各体著作。其书卷末原附《心传》、《日新》2录,因已有单本另行于世,故《四库全书》辑入此书时并从删削。张九成是宋代经学家,其说经之作,在此集中竟多达10卷。《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游《老学庵学记》谓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语,李易安作‘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之句以嘲之。今读其策,其铺陈繁缛处乃正为耽恋湖山、忘亲忍辱者痛加提唤,其用意最为深切,又岂可以是相讥!”此书除《四库全书》据以录入的明万历刊本,尚有北京图书馆所藏宋代施德操刊本。
南宋哲学家许景衡著。原集三十卷,自明代以后,传本久绝。该集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纂而成,共二十卷。诗六卷,文十四卷。景衡立身刚直,这在集中都有所反映。其奏议中如论童贯误国、辨宗泽无过、论王安石不当自便诸劄子,皆诚意恳挚,剀切详明。其他文章亦多关家国大计。主张为学之道在于“致知格物。反身而诚,物我为一”(《论学诗》)。其说理善于引譬。认为齐人食粟、越人食稻,但各以己食为美,其蔽在我。同样,世之君子常以“我有是而彼无是”、“我能是彼则不能是”而自我标榜,“见人之善犹不善焉,见人之不善犹善焉”(卷十八)。他主张人生在世应像松柏一样,刚生之时,岩石轧之,荆棘缭之,却能千年不朽。因此“士欲有立于当世”并非为了沽名钓誉,而应追求永恒的价值,要有自己的立世方法。又认为,婴儿始生时喂以味苦的宣连,却不感到苦,既乳之就会感到乳汁的甘甜而不饮宣连。同样,常食藜藿者不知梁肉之为美,常居贫贱者不知富贵之为乐。及其舍藜藿而食梁肉,才知藜藿之不美,去贫贱而即富贵,才知贫贱之不乐(卷二十),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满足的。这些譬喻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还提出“君子之于仕未尝有所择也”(卷十八)的思想,认为职位高为王公大人,低为抱关击柝者,只要所学不悖于圣人,所行不愧于圣人,都一样高贵,即使死生祸福之变也在所不辞,更何况乎微职。《四库全书》、《永嘉丛书》均收录此集。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服膺李梦阳,颇受李的器重,曾赋《相逢行》赠之。李梦阳属纩之日,遗言必袁袠生表墓。袁袠创作也深受李梦阳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是编诗不失体格而特乏坚苍,文亦俊爽而酝酿未免少薄。”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永之诗,雄词快句,下笔凌厉,而直易之篇,伤于易尽,无复顿挫含蓄之妙,惟五律独多合作。其与顾华玉论诗,谓四言必以三百篇为法,而取材于汉魏。今玩集中,此体了无高唱,欲副斯言,眇若河汉矣。”
宋代诗文别集。42卷。孙觌撰。前7卷为诗,其余各卷依次为表状、书、启、记、外制、札子、杂文、序、跋、铭、赞、墓志铭、行状、传等各体文章。其中书3卷、启8卷、记3卷、外制3卷、墓志铭8卷。卷端列周必大序。据周序说,此集为作者之子编定,旧日尚有闽、蜀刻本,但其中混杂有他人之作。另外还编有外集。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57卷本(仅存33卷)、明刻14卷本及明钞70卷本。另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尚有明刻17卷本。由于作者曾对李纲、岳飞等抗金将领横加诬辞,而对万俟等奸佞极表好感,因而《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人品颇不足道,“然觌所为诗文颇工,尤长于四六,与汪藻、洪迈、周必大声价相埒。必大为作集序,称其名章隽句晚而愈精,亦所谓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也。”
诗文集。明胡直(1517—1585)撰。三十卷,续稿十一卷。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直少攻古文词,后从欧阳德、罗洪先学,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尝与门人讲学螺水。他公开接受佛教“三界唯心”之观点,反对程朱“穷理致知”之学说。有《胡子衡齐》。是集为其门人郭子章所刻。直家泰和,西距衡山不千里,北距庐山亦不千里,故取“衡庐”名其书屋,亦因以名集。约万历间成书,三十八万二千余字。卷首有子章之原序与《衡庐精舍藏稿》及续稿目录。正文含赋一卷,古乐府一卷,古近体诗五卷,序、记等十九卷,杂著四卷,续稿含诗、赋一卷,文十卷,收其诗赋《双松赋》,《枯鱼过河泣》、《昭君怨》、《嘲梦四绝》,文《太极图说辨后语》、《游峨嵋山记》、《念庵先生行状》等作品。大抵雅健有格,无抄撮语录之习。部分诗文颇含哲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笃实近理”,然亦指摘其部分文章“疾恶太严, 嬉笑怒骂”,“言之过欤”。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