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总集。9卷。宋董弅编。此书所收皆题咏严州以及严陵山的诗文。卷1至5为诗,卷6有诗有赋,卷7至9为杂著、碑铭、题记。始于东晋谢灵运,终于南宋之初。此书为董弅任严州知州时所辑。董氏在《序》中称:“弅与僚属修是州图经,搜访境内断残碑版及脱遗简编,”“因得逸文甚多,”又得郡人喻彦先家藏书与州学教授沈愫广求备录,遂成此书。书中所收诗文多为题咏严陵山、七里滩、桐庐江、严陵钓台等名胜古迹之作,其中不乏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佳作,如孟浩然《经七里濑》、刘长卿《送张十八归桐庐》、杜荀鹤《钓台》、梅尧臣《咏严子陵》等。集中亦有误收之作,如司马光作于洛中的《独乐园钓鱼庵》,仅因首句用严子陵事而误收其中。此书另一可贵之处在于收录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和作品,如钱勰、张景修、陈轩、吴可几、范师道等,其中不少人的作品没有专集传世,仅借助此书才得以流传一二。有《四库全书》本。
文集。 明朱元璋(1328—1398)撰。二十卷。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为明代开国之君,尊为太祖。1368—1398年在位。出身贫苦农家,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他先后击败陈友谅,杀韩林儿,俘张士诚。攻克大都(今北京)灭元建明。力主强化皇杈,分封诸王,并大量赐田,而加强了土地的兼并。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兴修水利,加强屯田,办学校、兴科举。是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翰林学士乐韶凤编录。此本刻于万历十四年(1586),姚士观、沈铁同校勘,十五万六千余字。正文含诏二卷,制、诰二卷,书一卷。敕命四卷,策问、论一卷,乐章一卷,乐歌一卷,文、记二卷,序、说一卷,杂著一卷,祭文二卷,古诗、歌行一卷,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一卷。收有《即位诏》、《农桑学校诏》等,反映其治国之大政方针,颇具史料价值。有万历十四年刻本,《四库全书》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元代诗文别集。36卷。姚燧撰。《牧庵集》原本久已亡佚,今存36卷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吴善序、泰定元年(1324)张养浩序。张养浩序是为江西省臣准备刊印姚燧文集而作。吴善序是为江浙行省所刊印姚燧文集而作。据吴序,50卷本《牧庵集》收入赋3篇,诗222篇,序38篇,记53篇,碑铭墓志140篇,制诰58篇,传2篇,赞15篇,说11篇,祝册10篇,杂著13篇,乐府124篇。今存36卷本《牧庵集》,内容要比原本少四分之一左右。其各卷所收是:卷1为祝册、诏制,卷2为诏制,卷3—4为序,卷5—9为记,卷10—12为庙碑,卷13—25为神道碑,卷26为碑、碣,卷27为阡表、阡碣,卷28—29为墓志铭,卷30—31为传、行状等各体文,卷32为赋、五言古诗,卷33为七言古诗,卷34为五言律诗及七言律绝,卷35—36为词。卷末附录有刘致所撰的姚燧年谱。本集编成后,又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部丛刊》据以影印编进初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 《国史经籍志》、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 《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 《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益。故采掇编次,厘为八卷。戴良 《序》说: “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纪行之诗,可谓盛矣”。现有 《永乐大典》本存世。
五卷。明卢楠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又有传奇《想当然》一本。是集为卢楠所自编,以后虽多次翻刻,但编次内容基本上未变,凡五卷。其中杂文二卷,赋一卷,诗二卷。初由冯清、梁相于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刊刻。前有作者自序。万历三年 (1575年) 窦宝泉翻刻之,前面增有万历二年 (1574年) 张佳胤序、万历三年 (1575年)穆文熙序等。万历三十年 (1602年)张自忠又重刻此集,并增有张自忠序。据自序称“蠛蠓者,醯鸡也,取其洁于自奉,介以自守。且又系狱事,类蠛蠓之厄燕吭罹蛛网,振其音而暗暗者,故以名集。”今观是集,其诗才气横放,词情回荡,并无拘挛局促之态,即使是近体诗,亦写得自然、圆润,陈子龙《明诗选》称其诗“排荡自春,有越石清刚之气”。其亦能文,但成就不如其诗。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词宗姜夔、张炎,风格清丽。为浙派词的创始者。所作咏物词和集句词,偏重形式。诗与王士祯齐名,称“南北两大宗”。作品清峭而好用僻典。有 《经义考》三百卷、《月下旧闻》 四十二卷及《曝书亭集》、《明诗综》、《词综》等。是集凡赋一卷,诗二十二卷,皆编年为次。始于顺治二年(1645),迄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凡六十五年之作。其纪年皆用《尔雅》岁阳岁阴之名,从古例。词七卷:有《江湖载酒集》、《茶烟閤体物集》、《蕃锦集》等杂文五十卷,分二十六体。附录《叶儿乐府》一卷,则所作小令。朱彝尊未入翰林时,尝编其行稿为《竹垞文类》。王士祯为作序,极称其永嘉诗中 “南亭”,“西射堂”,“孤屿”、“瞿溪”诸篇。然是时仅规模王、孟,未尽所长。至其中岁以还,则学问愈博,风骨愈壮。长篇险韵,出奇无穷。赵执信《谈龙录》论:“国朝之诗,以彝尊及王士祯为大家。王的才高,而朱的学博”,亦公论。暮年老笔纵横,天真烂漫,随意所造,颇乏翦裁。他的古文写作,根底也很深厚。题跋诸作,订讹辨异,考证源本,见出其作为经学家本事。诗以《风怀诗》为世所称,小诗如《上谷道中》也浑厚可读,有盛唐边塞诗气象。《水龙吟·谒张子房祠》一词,似有对明亡的遗恨寄托。作为浙派词领袖,他的词崇尚空灵,以清丽高秀见长。但过于追求形式,有时不免流于碎巧。《曝书亭集》初有康熙间刻本。后有乾隆间刻本。近代有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康熙五十三年本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排印本,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缩印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王尽美文集》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省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生前所写作或发表的文章或诗词三十余篇,文集是研究王尽美同志生平和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著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代诗文别集。30卷。南宋程珌著。此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为60卷,至明崇祯年间,其裔孙至远刊印时,已有半数散失。《四库全书总目》称“珌立朝以经济自任,诗词皆不甚擅长”,“至于论备边、蠲税诸疏,则拳拳于国计民瘼,详明剀切,利病井然”。可见他的政论文甚多关心国事的作品。游记散文如《游金华三洞记》、《游龙井记》等,意境深邃,条理明晰,颇有文采。〔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一词,希望“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喻以武力恢复北方领土的愿望,并以孙权、诸葛亮、祖逖和刘琨等历史上奋发有为之士与南宋统治者作对比:“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语言虽较直露,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感情,极能打动人心。
宋代诗文别集。潘良贵撰。《宋史·艺文志》著录《潘良贵集》15卷,但其书久佚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辑入此集,系用康熙三十六年(1697)黄珍所刊8卷本,仅收入文20篇、诗27首、词1首,不过掇拾其散佚之作,粗存梗概而已。其卷1、卷2载录作者本传及年谱、诰敕,第3卷才收入其作品。虽然采用宋敏求编李白集的体例,但喧夺太甚,编次无方,甚至把作者侄儿潘畤的传志也附入末编,实在不伦不类。因而《四库全书》辑入此书时,仅截录为4卷,卷1为札子、表、状共9篇,卷2为启5篇,卷3为记、说等文6篇,卷4为诗词。卷首载朱熹序。除《四库全书》辑入此书,胡宗楙辑《续金华丛书》也收录其4卷本。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21选录潘良贵诗4首,谓其“诗传者不多。风格老练,而缴句皆高古悲怆。味其旨,仁人之言也”。清人纪昀则以为其《雪中偶成》诗“气格有后山、简斋之意”。
元代诗文别集。5卷。安熙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常见的版本有《畿辅丛书》本,并被排印编入《丛书集成初编》。另外尚有几种清抄善本。卷首有元泰定三年(1326)虞集序。目录以后有安熙之子、广宁路儒学正安塈写于泰定四年(1327)的附记:“昔者先君子之于文也,盖无意为之,故家无存稿。先君殁时,塈年又幼,不知收拾。其后门人今翰林应奉苏君伯修始加辑录,得凡若干篇,类为内集五卷、外集五卷。然念先君门人散在四方,其文尚多遗阙。它日嗣有所得,当与外集共传焉。”据此,可知本集是苏天爵编集,原有10卷,今传本5卷,应是内集。本集分为诗、文两大部分。卷1是古诗,卷2是律诗,卷3—4都是遗文,卷5有2篇遗文,并有5阕词。卷末附录苏天爵的《默庵先生行状》、袁桷的《默庵先生墓表》。安熙是元初的理学家,诗文都有较浓重的学究气。苏天爵说,安熙“为文章以理为主,皆有为而作;诗学渊明、晦翁,第以吟咏性情,陶写造化而已”。是比较恰如其分的评论。他的某些小诗,如《故县道中》、《中秋不见月》等,确有淡泊之气,以不事修饰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