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石陵书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 (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 (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陈亮皆极称之。后为乡里人陷害,徒置筠州。因赦得还。吴师道、宋濂皆为其作传。师道称其 “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曾著 《与地会元志》四十卷,今不传。所传者仅《倪石陵书》一卷,前载吴师道、宋濂二人所作传,次拟上高宗书,又书札八篇、书唐史诸传七篇、辨一篇。大体皆古健有法。之所以称 “书”而不称 “集”,是因为卷中以上高宗书为主之故。《倪石陵书》一卷有 《四库全书》、《豫恕堂丛书》 和 《宋人集丙编》 丛书本。

倪文僖集

倪文僖集

三十二卷。明倪谦撰。倪谦,字克让。上元 (今江苏南京) 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编修。十四年 (1449) 出使朝鲜。景泰元年 (1450) 归国。后预修 《寰宇通志》,进春坊大学士。天顺三年 (1459)主北闱试,被斥有弊,谪戍开平。成化元年 (1465)复入史局。寻授南礼部侍郎,以言官劾而致仕。不久复职,进尚书。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僖。著有 《朝鲜纪事》。据李东阳序称,倪谦著有《玉堂稿》一百卷、《上谷稿》八卷、《归田稿》四十二卷、《南宫稿》二十卷。又有奉使朝鲜之作为 《辽海编》,别行于世。此本凡三十二卷。其中赋辞、琴搡、古今体诗、诗余十一卷,颂、赞、表、笺、箴、铭一卷,文二十卷。盖倪谦所自编,于生平著作,仅为六分之一。“三杨”台阁之体,至弘、正之间极弊盛,几乎万喙一音。倪谦当明盛之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虽体近 “三杨”而无末流之失。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亦彬彬然自成一家。其诗虽多为题画之作,但善于铺陈,劲健拔俗,尤以七古为最佳。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另有 《武林往哲遗著后编》本,题为 《倪文僖公集》 (三十卷、补遗一卷)。

倪文贞集

倪文贞集

诗文集。明倪元璐撰。十七卷,续编三卷,奏疏十二卷,讲编四卷,诗集四卷。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今属浙江)人。天启进士。曾官编修,国子祭酒,兵部侍郎,户部尚书。李自成陷京师,自缢死。谥文正。清谥文贞。其书画俱工,工画山水石竹,行草尤为超妙。为明末著名画家。有《儿易内外仪》等。其画《疏林竹石图》最为有名。元璐官翰林时,门人刻其作《代言选》六卷,文震孟序之。崇祯九年(1636),以国子监祭酒归里,裒辑其作名曰《鸿宝应本》,陈子龙序之。崇祯十五、十六年,为户部尚书,闲取旧刻重为刊定,付其子藏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其玄孙安世重新编次刊行,是为此本。是集约二十五万五千字。卷首有文震孟、黄道周、陈子龙、会鼎序,正文含制诰四卷,拟碑一卷,序三卷,墓志铭二卷,行状、志状、行述三卷,传、记跋、题引三卷,赞铭一卷,以上为正编;续编三卷,均为书牍;奏疏十二卷,卷首有宋玫、文玉甫序;讲编四卷,含经筵一编, 日讲三编;诗集四卷,收古、近体诗二百余首。其奏疏有《首论国是疏》、《寇祸陈言疏》等,皆详明剀切,多涉军政大事,关兴亡治乱之策;其余制诰、序、传等则文章典雅;其诗《落花》、《高秋雁影》等,与王世贞等七子风格相近。然散佚颇多,许多名诗佳句均未收入此集。有《四库全书》本。

念庵集

念庵集

二十二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属江西省)人。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深喜之。欲往受业,被其父阻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1529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后官至春坊左赞善。著有《念庵集》、《冬游记》。是集凡二十二卷,为罗洪先六世孙罗继洪于清雍正六年(1723)所刻。洪先为文三变,初效李梦阳,后既从唐顺之等相讲磨,晚乃自成一家。其诗颇近击壤派,但其中亦有不少朗爽之作,亦颇堪訡诵。其诗文刻本甚多,有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安如磐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四卷;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刘珍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集》,凡十三卷;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甄津刻本,卷帙与刘珍刻本相同; 隆庆元年 (1567年)苏士润等刻本,名为 《念庵罗先生文集》凡八卷、《外集》十五卷、《别集》四卷,前有其门人胡直序; 万历四十五年 (1617年) 陈于廷刻本,名《后莲洞罗先生文集》,凡二十五卷。现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欧阳文粹

欧阳文粹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 (1163),上 “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家,致力于著书。淳熙中 (1181左右),更名同,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帝将授之以官,他却渡江而归。光宗亲策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陈亮未赴任而卒。端平初,追谥文毅。所编撰《欧阳文粹》二十卷,虽不及欧阳修著述的十分之一二,然“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迥然不同。如 ‘正统论’、‘吉州学记’、‘泷冈阡表’ 皆是也”。(《周必大序》)。亮还著有《龙川文集》、《三国纪年》等,并行于世。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欧阳修撰集

欧阳修撰集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盘洲文集

盘洲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80卷。洪适著。《四库全书总目》谓“适以词科起家,工于俪偶”,“其内外诸制,皆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迭出”,“至于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说明其文章工于俪偶,富于文采,并与朝政密切相关。集中诗歌作品亦如其文。《拟古十三首》仿“古诗十九首”题目,但讲求雕琢,无古诗之清新。另有一组《咏史诗》,借古喻今,时有警句。写景诗间有佳作,如《晓发泰安驿》:“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冷怯霜华重,光瞻斗柄低。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词作以婉约言情为主。〔长相思〕一曲,缠绵悱恻,令人神伤:“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双泪垂。”有《四部丛刊》等本。

欧阳行周文集

欧阳行周文集

又名《欧阳四门集》、《欧阳助教集》。诗文别集。唐欧阳詹(字行周,官四门助教)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欧阳詹集》十卷,唐李贻孙编次,今传《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凡赋一卷、诗二卷、文七卷,有宋蜀刻本和明弘治、正德刻本,《四库全书》亦加收录;清乾隆秦恩复抄本有补遗一卷,近代缪荃孙辑《三唐人集》本有校记一卷,《四部丛刊》则据明正德本影印。别有《唐欧阳先生文集》八卷,明徐蚴编次,凡赋一卷、诗二卷(古今体分编)、文五卷,附录一卷,所收篇章较十卷本完备,有万历刻本。又清嘉庆《王氏汇刻唐人集》所收《欧阳四门集》,亦八卷;另旧抄本《欧阳行周集》六卷,附录一卷,藏台湾“中央图书馆”。单收诗歌的,有《欧阳助教诗集》一卷,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又《中唐欧阳詹诗》一卷,龚贤辑《中晚唐诗纪》本。

佩韦斋集

佩韦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俞德邻撰。二十卷。德邻字宗大,号太玉山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遁迹以终。有《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此集收诗凡三百八十二首,杂文百四十二篇。其诗以怀古、遣怀为多,感叹历史兴亡,情真意切。风格沉郁苍凉,闲雅冲淡。其文或论古今事之得失,或臧否人物。论辨宏深,叙述详赅。《辑闻四卷》系其追记读书所得轶闻佚事。有《四库全书》本,《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本。

佩玉斋类稿

佩玉斋类稿

诗文别集。元杨翮撰。杨翮,字文举,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刘仔肩选其诗入《皇明雅颂正音》,又杨基集《悼杨文举博士》诗有“白发苍苍老奉常,乱离终喜得还乡”句,则翮之卒当在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翮初为江浙行省掾,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其父杨刚中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间官翰林待制,为当时名宿,有《霜月集》,已不传。虞集、杨维桢是其父执。杨翮既有家学渊源,又得名家指点,故其诗文意度波澜皆严谨有法度。此集刻于至正末,陈旅、虞集、吴复、杨维桢皆为之作序。吴序作于元顺帝元统三年乙亥(1335),杨序作于至正八年戊子(1348)。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收入《四库全书》,十卷,卷一、卷二为记,卷三至卷八为序,卷九为论,卷一○题跋等杂著。除十卷本外,另有元刊不分卷本、许氏不分卷抄本一册。振绮堂有精抄本十三卷;丁氏《藏书志》有抄十三卷本(卷一、卷二记,卷三至卷八序,卷九论,卷一○为题跋,卷一一乐歌,卷一二启,卷一三箴)。据《四库提要补正》,朱绪曾采《上虞水利序》等文六篇、《雅颂正音》所载诗八首,附录于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