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整理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等著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作者观点权威,论述严谨,考证精详,旨在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纯粹的阅读体验,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作。
万事必先研究而后有预备之方,必先经验而后知受病之源。余虽不称经验之人,然将我生平所得和盘托出,以供读者之前,知社会之万恶、人心之险诈,并知余生之不辰。余吴人也,早失怙恃,又鲜兄弟及姊妹,徧尝人世间之悽凉苦况矣。当在深闺寂寞之时,辄将经过及感想之事援笔记之,名之曰埋愁室丛话。余本不欲以壮志而託閒讴,奈承诸同志谆谆以出版为嘱,并曰:一鸟鸣空,或可唤醒羣生,稍补于社会。余则不敢自命为有心人,愿世人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幸勿忠言逆耳。须知良药苦口,斯则著者之深愿也。
《蕉轩随录》,十二卷。清方浚师(生卒年不详)撰。方浚师字子严,咸丰举人,官至永定河道。此书杂记一些遗闻琐事,还有一些经史考证、诗文评论方面的内容。全书每卷有目次,记载较为杂乱,书中观点反对清代学者黄宗羲、阎若璩、包世臣等人的论述及学说,而盛赞吕留良、袁枚等人。有同治十一 (1872年)年间刊本。
音韵学著作。明释真空撰。此书附于《篇韵贯珠集》编入释真空所辑《韵书四种》,有明正德中刊本。此书在刘鑑十三门法的基础上加以补苴,共立二十门法:1.音和,2.类隔,3.窠切,4.轻重交互,5.振救,6.正音凭切,7.精照互用,8.寄韵凭切,9.喻下凭切,10.日寄凭切,11.通广,12.侷狭,13.内外,14.麻韵不定,15.前三后一,16.精照寄正音和,17.就形,18,创立音和,19. 开合,20通广侷狭。
近代文言笔记集。12卷。陈其元著。有扫叶山房(上海)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申报馆(上海)铅印本、进步书局(上海)石印本;又见《清代笔记丛刊》第7函、《笔记小说大观》第1辑。卷首有同治十三年(1874)俞樾《序》。全书收录约300篇。其体式兼传奇小说与野史笔记,而以前者为主。其内容也驳杂广泛,既写神仙狐鬼,也记人间俗事。如《没而为神》、《狐知医》、《前世事》、《武夫不知文字》、《凌厚堂之怪诞》、《迷信扶乩受祸》、《古树中异物》、《上海县城隍神之灵应》、《畜鸭之利弊》、《饮食不可过饱》、《科名热中之笑柄》等,由其篇名可见一斑。其中《迷信扶乩受祸》写无锡人唐雅亭以县尉起家,累迁至浙江慈溪令,为人很有才干,惟迷信扶乩。举凡出差、乔迁、会友、游赏等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必先扶乩而后行。后遇兵乱,依乩语而安然家居,致被乱兵所掳,拷打而死;其家也成丘墟,尸骸狼藉。足见作者反对迷信。
笔记。清钱泳(1756—1844)撰。二十四卷。泳,初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长期作幕客,能诗工书,尤长隶书。作者自弱冠出门负米,历楚、豫、浙、闽、齐、鲁、燕、赵间,积五十年见闻,自为笺记,以所居“履园”名其书。是书约成于道光间,凡八百余则,三十六万六千字。内容既广又杂,分旧闻、阅古、景贤、耆旧、谭诗、艺能、精怪、笑语、谐言等二十三类。其中《旧闻》多记明末清初轶事。《谭诗》专谈选诗标准和鉴赏,记述最有价值。其他各类亦均有可取处。为研究历史、文字、书画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八年(1838)述德堂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刊张伟校点本等。
《窦存》为笔记。清胡式玉撰。四卷。式玉字青凹,上海人,诸生。成书于道光间,约五万字。分书窦、诗窦、事窦、语窦四类。“书窦”盖为作者读书札记,内容广涉经史子集尤多采儒家之语和诗韵之学。“诗窦”为作者诗话集,其中于历代名人诗词、各类诗体均有品藻,且独抒己见,不宥古说,有可借鉴之处。“事窦”则志耳闻目见之奇闻异事、时尚、风俗人情等。如《京师衣帽》、《吴俗》、《都中戏园以苏班徽班为贵》等条,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有用资料。“语窦”专涉古语、俗语、成语,且征引出处, 可供研究古汉语参考。 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一九八五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反切为同时人朱翱所加。《部叙》,拟《易·序卦》说明五百四十部先后次第。《通论》,探求文字本原。《祛妄》,斥李阳冰臆说。《类聚》,列举字之相比为义者。《错综》,旁求六书之旨。《疑义》,举《说文》偏旁所有而阙其字及篆文笔画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为作者自叙。在阐发许书旨意方面,颇有可取,历来为研治《说文解字》重要参考著作之一。清严元照《奉梁山舟先生书》指斥其主要缺点有七:一曰妄改经典,二曰小学不明,三曰援引不典,四曰考核失实,五曰笺释多谬,六曰传讹弗审,七曰征引太支。此评虽较严苛,但亦几近事实。考证、勘校其讹误的主要著作有:清人汪宪《说文系传考异》四卷,王锴《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苗夔《说文系传校勘记》三卷。传本较佳善者有苏州汪氏家藏宋刊不全本,苏州顾氏家藏影宋钞足本。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寯藻据以重刊,刊前曾经承培元、苗夔等详加校订。1929年,商务印书馆据祁刻本影印。1987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
原名《文通》。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著作。十卷。清·马建忠著。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正名”篇介绍基本概念; “实字”、“虚字”篇分析各类实词、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将实字分为名词、代字、静字、动字、状字,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句读”篇讲句子结构及类型,把句子分为“顿”、“读”、“句”三种结构单位, “顿”相当于句子内部的词组,“读”相当于子句、小句, “句”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并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类,对句子成分也有具体的划分和分析。此书对词法和句法、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句子的各种成分、词组和分句的结构等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开创了研究汉语语法的新阶段,在汉语语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总体上受西方语法体系影响很深,对揭示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还做得不够。今有1983年商务印书馆版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章锡琛校注本,可资参考。
韵书。三十卷。元熊忠编撰。书成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撰者生平不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黄公绍编撰成一部《古今韵会》,简称《韵会》。此书资料丰富,“上本《说文》,中参籀古,下极隶俗,以至律书方技,乐府方言,经史子集,靡不研究。”同乡熊忠嫌它注释太繁,恐“四方学士不能遍览”,就对该书删繁、举要、补漏、订缺,编成《古今韵会举要》。本书分韵采用了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百零七韵,每韵中以三十六字母排列字头。根据实际语音,所收字都按 “雅音”重新分韵定名,为把 “东”、“冬”、“锺”重新分为 “公”、“弓”、“雄”三类。入声韵韵尾的界限被打破,三种塞音韵尾常归在同一“字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