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继佐撰。一卷。成书时间不详。作者曾任南明鲁王政权之兵部职方司郎中,上疏三十余篇,兵败后于杭州敬修堂讲学,将其于弘光元年(1645)至次年五月仅存的十五篇奏疏汇为本书。有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
明代笔记。1卷。曹安撰。曹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今属上海)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安丘县教谕。该笔记前有成化二十二年(1486)曹安自序,说明写作缘起及其书内容:“予少游乡塾,见先生长者嘉言善行,即笔于楮,或于载籍中间见异人异事亦录之,长而奔走四方,所见居多,凡三四帙,因去滇南,道远难将,留于松,今不知何在。滇中重录所见闻者,携来武邑,及承乏安丘,老而弥勤。人皆哂之,予独不倦,暇日一一手录以备遗忘,率皆零碎之辞,何益于事,因名曰《谰言长语》。谰言,逸言也,长语,剩语也,何益于事,徒资达人君子一笑云。”书中多据自己的见闻,发明义理,因而议论经史,议论才学,议论诗文。但水平并不太高,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论诗不中肯綮,所录诸诗,亦大抵不工,盖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风雅》之派。至于欲取皋陶赓歌、五子之歌、洪范及诗之三言五言七言体刻为一集,使人习之以复古,尤万不能行之事。”该笔记今存有《四库全书》本。
《二酉缀遗》主要采掇古籍中奇闻怪事。《二酉缀遗》,以及《九流绪论》、《四部正讹》、《庄岳委谈》等部分,对古代小说作了多方面的考论。如对小说地位的高度重视,对小说"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等艺术特点的认识,精辟独到。胡应麟还摆脱传统的目录著作将小说笼统地纳入子、史两类的作法,对小说作了系统的分类,将小说进一步分成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六类,在当时确为一大进步。在小说分类的基础上,胡氏还对各类小说的历史发展作了考源工作,且在考察小说的演变史时,注意到了小说与时代的关系等问题。
笔记。明李日华著。四卷,又《二笔》四卷、《三笔》四卷,共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谓:“日华工于书画,故是编所记论书画者十之八。词旨清隽,其体皆类题跋。盖锦贉玉轴,流览既久,意与之化,故出笔皆辄肖之也。其他所记杂事,亦楚楚有致。”大要为小品散文。如卷一二则:“甲子冬十二月四日,春波旧居,改构落成。移居之前二月,搬运大都书画十之九,床、几、琴、砚、奇石、古敦彝十之五,而他物仅足用,先君宝器,多破裂者,不忍弃也。赵子昂句云:‘贫尚典衣贪购画’……余所贻后人者,书画二事,虽未能精丽,然亦粗足备玩索矣。”又:“文衡山先生《寒林》,捎空戳云,有从地一涌而出者。断不可以手追。焚香默坐,对之如在荒江野岸,维舟霜柳之下而已。”至于考证,则每有所失。提要已指出,并云:“大抵工于赏鉴,而疏于考证。人各有能,有不能,取其所长可矣。”有崇祯间初刻本,前有天启六年(1626)其门人刘日羲序及崇祯三年(1630)陈懋仁、王起隆序、鲁得之序,崇祯七年江元祚序多篇。嗣后有清乾隆中刊本、《四库全书》本、上海有正书局本、《国学珍本文库》本、《李竹懒先生说部丛书》本。
《自勉斋随笔》是陈邦贤著的一本随笔丛书,1997年1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根据读书所得及平昔风闻随笔漫录而成,材料信实,言多切近。收《史公祠的对联》、《革命姻缘》、《梁任公的年谱》、《国防地理》、《汪继声的花卉》、《张四先生》、《上海的租界是怎样来的》等331篇。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刘禺生著,钱实甫整理。本书为作者晚年回忆往事所写杂记。篇幅长短不一,惟以亲身闻见为主。所记多为清末民国人物轶事和典章文物考证,间有内幕材料披露,可补史乘之不足。然因记忆力之限制,记述常有讹误。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不佞自少嗜稗官家言,尤酷好刘义庆《世说新语》,肄业学校时,治科学余暇,恒手一篇展玩弗辍。及长,随杨味春表伯于任所,公博通群籍,喜刘氏《世说》单词只语,隽永玄妙,往往举书中人物言行为谈资,谓恨不为魏晋人,日与群彦身亲酬酢。不佞愧未尝学问,读书每有疑难,辄得公片言而解。公弟杏城表叔,于书无所不窥,好宋人语录,视公尤笃,在朝虽日与官书为缘,犹时时省览,退而在野,几靡晨夕不手此一卷自娱。比年先后居京师、津门、沪滨,不佞尝侍侧,每集名流为文酒之会亦间列末座,公谓临翰多得是书之助。尝慨叹今之才人性行与古贤哲不侔,语及士大夫某也贤、某也不肖,品评之公允、论议之乎实无以加焉。不佞饫闻日久,且笔而存之,因不时叩公以时流佚事,公有所知必语,语必详尽,不佞亦必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