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此次重新整理出版,对符合当下“大语文改革”教学思想及启蒙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力求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俗文学研究著作。胡适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出版,岳麓书社1986年重印。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发起人之一,在倡导白话文与白话文学方面起过积极作用。20年代初期他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开设了“国语文学史”课程,此书即为他讲课时编写的讲义经修改后的一部分,只见上册,讲到第十六章“元稹白居易”止。据胡适自述,此书虽名为“白话文学史”,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史”,不过是把白话文学放到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而且是文学史上“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其次,他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他认为“白”的标准有三:1.说得出,听得懂;2.不加粉饰;3.明白晓畅。因此,《史记》《汉书》中许多作品,大部分乐府歌辞,汉译佛书,相当一部分唐人诗歌均被纳入本书范围。他还提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的观点、在《白话文学史》中多次给以论述。本书属于“五四”时代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白话文学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为“白话文学”运动提供了历史的依据,是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之一。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四字鉴略》是清代顺治年间,江苏南京进士王仕云着手编纂的一本四字一句的概述中国通史的书。凡一卷,更为简洁,易记易诵。侧重记述政治、军事大事,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无关的略而不书。
此书顺治年间成书,为了避清帝讳,在翻印时作了改动。如将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改为“宏治”以避乾隆弘历讳;将唐宰相崔胤改为“崔允”以避雍正胤禛讳。作者是清初人,书最后一句是“大清奋起,薄海一统”。民国翻本又加了“辛亥革命,帝制告终”一句。民国初年上海昌文书局有石印本。鲁迅散文《五猖会》所引即指本书而言,近绍兴发现《新镌四字鉴略》,疑为鲁迅所用发蒙本。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帝位继承、以及王朝的递禅次第予以叙说,同时亦兼及分裂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和归结,实际上是梗概地叙说了至满清王朝以前的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历代群英歌》一章十九节,按时代顺序,将历代王朝建立功勋的功臣和有影响的名人逸士予以排列叙说,反映了王朝所建立的功业和王朝的兴衰治乱,而其中的孔门弟子和理学名贤,关系的则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因此,此书可以说是一部简化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的提纲,对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蹋的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部极清晰的有举纲作用的启物读物。而且本书又以歌诀的形式进行编排,读之上口,易读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