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集

钟惺集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蔡中郎集

蔡中郎集

汉代诗文别集。10卷;外集4卷。蔡邕著。蔡邕于初平元年(190)拜左中郎将,故世称“蔡中郎”。《后汉书》本传称其“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埶》、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2卷,注曰梁有20卷,录1卷,《旧唐书·经籍志》仍作20卷,《宋史·艺文志》仅著录为10卷。原集久佚,今存皆后人辑本,分卷各有不同。如明汪士贤《汉魏六朝名家集》本作8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作2卷;明叶绍泰《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则不分卷;清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作12卷。较好的辑本是清聊城杨氏《海源阁丛书》本,分作10卷,外纪1卷,外集4卷,《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排印;《十万卷楼丛书》本题作《蔡中郎文集》,分为10卷,外传1卷,《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清雍正中陈留刊本分作6卷,《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过录;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杨贤刻本亦为6卷。诸本所收作品数量亦互有出入。《四库全书》本收诗文94篇,首有欧静序;卷1为《独断》;卷2为上书、奏议、祝颂之文;卷3收《释诲》、《明堂月令论》、《月令问答》以及《樽铭》、《警枕铭》等;卷4为赋、诗,收《述行赋》、《短人赋》、《汉津赋》、《协和婚赋》、《笔赋》、《琴赋》、《弹琴赋》(一作颂)、《弹棋赋》、《胡栗赋》、《篆埶》、《隶埶》、《饮马长城窟行》、《答元式诗》、《翠鸟诗》;卷5至卷6收碑、铭、诔赞等。

饮流斋说瓷译注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每卷各5节。上卷是: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是:款式、瓶罐、杯盘、杂具、疵伪。此书眉目清楚、文字简练,并对疵伪有独特主张。认为:“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

说东道西

说东道西

“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 本书所选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长的美食、掌故、趣闻轶事,后半部分则是作者迁居台湾后对时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国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本书内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逸闻杂趣包罗其中,美味珍馐,人物钩沉,风俗掌故,民间故事、技艺集于一炉。书中通过对市尘风俗、饮食风尚、民生百态的回忆与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眼中一段纷繁过往的历史。

装潢志译注

装潢志译注

论述装裱技艺的著作。 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 左。扬州(今属江苏)人,主要生活于万历 年间。著有《香乘》一书,采摭极博。 《装潢志》论述装裱书画和碑帖的各 种技术、格式,是作者数十年实践的总结, 所论极为精审。此书虽与画论、画理、画 法无关,但诚如作者所说:“装潢非人,随 手捐弃,良可痛惋。故装潢优劣,实名迹 存亡系焉。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故应予重视。 《装潢志》先论审视气色,以决定书画 付装前的处理,继论洗、揭、补的方法、技 巧。再论衬边、小托、补全、瓖攒、幅式、覆 背、上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函 等法。对于形式不同的手卷、册叶、碑帖、 墨纸,和质地不同的纸、绫、绢等的装裱技 艺,都详明授法。甚至涉及染古绢托纸、 治画粉变黑、手制装碑帖册叶之硬壳和治 糊、用糊、制轴等法,对于气候、表房、题后 亦有详细论述。作者还仿《辍耕录》所列 画之十三科,列表背十三科,皆为重要心 得。 曾收入《画论丛刊》,又有《美术丛书》 本。

中国文学史略稿

中国文学史略稿

李长之著,是书由五十年代出版社(1956年并入时代出版社,1958年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李长之先生出版并畅销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高校教材,其立足宏阔的世界文学视域,避免了一些文学史著作“只知中国文学,不知世界文学”的弊端,突出文学演进的脉络和线索,并依此标准权衡详略及轻重显晦,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学术品格、较高的学术价值的文学史经典。

官话讲义

官话讲义

又名: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清孔赞廷撰,孔赞廷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旨在通过有效方法,系统教习操粤语者学说官话,其中四章涉及粤语。“辨似法”列同音字词以正音;“杂话名称”以义分类,学日常语句;“杂化谈法”将词汇融入语境,促理解吸纳;“分类话头”设天文、地理等31类汇编字词。四章共同展示了粤音、粤词,其粤语、官话并举列示的方式,对解释方言词汇有直接帮助,且分类详密、包含丰富,方言色彩浓重,如俗字“氹(小坑)”、俗词“尾孻(末尾)”,形象的动物词“樁米公公(嗑头虫)”,特别称谓“甴曱(蟑螂)”等。

大道通玄要[敦煌本]

大道通玄要[敦煌本]

道教类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原书约三十卷,八十一品。敦煌本七件,约存六卷、二十七品左右。(1)P.2456(属卷一)。由两部分粘贴而成。后半部首题“大道通玄要卷一并序”,尾部残缺,存一百三十三行。(2)P.2466(属卷五)。首有标题,尾部残缺,存一百一十行。(3)P.2456(属卷六)。由两部分粘贴而成。前半部分卷首残缺,尾题“大道通玄要卷六”,存一百六十余行。(4)S.3618、北地17(属卷七)。前者保存较好,首尾完具,有标题,存二百零六行。(5)P.2363(属卷十二)。首残尾全,有标题,存四十九行。(6)S.3839(属卷十四)。首尾均残,存八十四行。(7)贞松堂藏本(属卷十四),首残尾全,有标题,存一百二十行。以上各写本《正统道藏》均未收。为佚失的重要道教类书,现存部分摘录道书精要,分品纂录,引书达五十六种。

洞冥宝记

洞冥宝记

民国扶乩著作之游冥类善书,撰写于1920~1921年,正式出版于1925年,题关圣帝君鉴定,三丰祖师批评,洱源惟一子编辑。共三十八回,十卷,有三十二万字,除了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交代之外,主体是各乩生“游冥”的经历和见闻。是关圣帝君为三期末劫,人心险恶,无术化导而颁也。每一晚都有两位神仙降临,一位镇坛,一位则带领游生前往各处游历。从第五回开始周游冥界,一夜一处,用了超过五卷的篇幅来铺陈地狱的恐怖,警醒愚顽。其后的四卷则游历天界,参访各路神圣仙佛,功成后关帝大开“万仙会”。玉皇感念他劳苦功高,遂退位让贤。当时的善书虽多,但《洞冥宝记》一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主编。1942年延安新华出版社初版。本书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我国历史的一次尝试。作者在该书初版时曾说明它与旧体历史的五点不同:第一,“书中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旧类型史书以帝王将相作为主人的观点被否定了”。第二,“试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到具体的中国历史”。第三,“把封建社会分三个时期。西周起到秦统一,初期封建社会;自秦到南北朝,封建社会第二阶段;隋唐到鸦片战争,封建社会第三阶段,说明它的发展过程”。第四,书中着重写了“农民起义和反抗外族侵略,说明中国人民确有反抗压迫、反对侵略、敢于斗争的伟大传统”。第五,“注意收集生产斗争的材料,古代的科学发明以及有关农业、手工业的知识写得不少”。该书初版时只有上、中册,内容包括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部分,1946年以《中国近代史》上册为书名在延安出版。建国后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很大改进,篇幅也扩大四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