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剧作家、诗人沙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1年。故事取材于十二世纪丹麦历史家萨克索的《丹麦史》中一个王子复仇记。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叔父克劳狄斯鸩兄娶嫂篡夺了王位。哈姆雷特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致死的原因,嘱他复仇。同时,克劳狄斯怀疑哈姆雷特知道真情,先后派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等人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雷特用一场“戏中戏”证实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心为父报仇。他把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他去英国出差,想借英王之手杀死他,但他发现阴谋,中途折回。奥菲利娅因父亲被杀而疯癫自尽。国王又挑拨奥菲利娅之兄和哈姆雷特比剑,想用毒剑刺死他。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国王、王后、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之兄同归于尽。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日趋反动的封建王权的代表人物之间的斗争。剧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十九世纪英国一位文学评论家赫士列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中指出,在四大悲剧中,“《哈姆雷特》在思想和感情精致的发展方面占先”。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写于1604年,根据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短篇小说改编。威尼斯大将奥赛罗和一个元老的女儿苔丝德蒙娜结了婚。元老歧视摩尔人(非洲北部民族)奥赛罗的肤色,反对这桩婚事并诉诸威尼斯公爵。这时土耳其入侵威尼斯领地塞浦路斯,公爵需要奥赛罗领兵御敌,因此对婚事不加追究。奥赛罗率兵去塞浦路斯,任命凯西奥为副将。旗官伊阿古嫉恨凯西奥的地位,诬陷凯西奥与苔丝德蒙娜有私。并设下许多圈套,引起奥赛罗怀疑、忌妒而扼杀了妻子。后来奥赛罗发现真情,悔恨自杀,伊阿古也得到惩罚。这出悲剧,提出了关于种族的重大问题,作者赞美白种人苔丝德蒙娜冲破封建枷锁,同勇敢而品质高贵的摩尔人结婚。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尽管奥赛罗轻信谗言、上当受骗,但他是光明磊落的,而白种人伊阿古则是阴险可怕的毒蛇。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故事在十六世纪英国历史著作和诗歌中已经流传,又被编成剧本于1594年上演过。1606年,莎士比亚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改造成了他的重要悲剧《李尔王》。剧中叙述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不列颠王李尔年老,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言过其实地表白对父亲的爱,得到国土,三女考狄利娅率直,反而激怒李尔,没有得到国土,远嫁给法国国王。长、次女忘恩负义、冷酷残忍,把李尔逼疯。在暴风雨之夜,李尔冲出女儿的宫廷,奔向原野。三女闻讯,兴兵讨伐,但她和李尔都被俘虏,三女被缢死,李尔也在悲痛疯颠中死去。高纳里尔和里根为了争夺大臣葛罗斯特的私生子的爱情,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最后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她自己也自杀了。作品反映了中世纪宫廷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三室成员的贪婪和自私。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情节源于贺林歇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编年史》,三女巫的故事来自斯科特的《巫术的发现》(1584)。麦克白是苏格兰的大将,他和班柯平定叛乱以后,班师归来。途中遇见三个女巫,预言麦克白本人和班柯的后代将做苏格兰国王。女巫的预言助长了麦克白的野心,他在妻子的怂恿下,杀死到他城堡作客的国王邓肯,篡夺了王位。为了保住王位,他又杀了班柯。但麦克白犯下一次又一次的罪行以后,心神不安,疑神疑鬼。女巫为了惩罚刚愎自用、残忍狂暴的麦克白,告诉他:没有一个女人所生下的人能够伤害他。麦克白更加相信自己无敌于天下,决定铲除一切异己。他占领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城堡,把他的妻子儿女斩尽杀绝。麦克德夫逃到英格兰,协助王子马尔康率领英格兰军队讨伐麦克白。这时,麦克白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他的妻子由于良心不得安宁而发疯自杀、最后,麦克白死在麦克德夫的剑下,王子马尔康继承了王位。莎士比亚在取材时有意删除了麦克白原来也有王位继承权,麦克白夫人杀死邓肯是为家族复仇等情节,从而突出了麦克白夫妇的权势欲和野心,突出野心给个人、给人民、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早期的著名喜剧,写于1596年。剧情大意写威尼斯人巴萨尼奥为了向一个富家女儿鲍西娅求婚,需要用一笔钱,因此向好友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借款。只因安东尼奥的钱都用在海外经商上,一时无力相助。但他以自己的名义为朋友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立约三月为期,到期不还,则让夏洛克在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不久误传安东尼奥的商船在海上沉没。三个月到期,夏洛克诉诸法庭,要求依约割肉。鲍西娅女扮男装,扮作法学博士,代表名律师出庭,指出夏洛克可以割一磅肉,但割时不许流血,也不许多割或少割,如有差错,夏洛克罪责难逃。结果夏洛克失败,由法庭宣布其财产一半充公,一半给安东尼奥。夏洛克阴谋破产,而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婚姻结成了。鲍西娅是该剧中创造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淳朴、富于同情心、有才智、自信,体现了作者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新女性。鲍西娅对夏洛克的胜利是仁爱对贪欲和维护贪欲的法律的胜利。剧本塑造的夏洛克这个典型,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和列宁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运用此剧中的人物和事件,揭露资产阶级玩弄法律条文来对工人进行剥削。
又名《各遂所愿》,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600年至1601年,出版于1623年。主要情节取自巴纳比·里奇《告别军职》中的阿波洛涅斯和西拉的故事。中译本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本剧叙述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奥薇拉海上遇险,妹妹得救后化名西萨里奥,女扮男装充当公爵奥西诺的侍从,暗中爱上公爵。公爵钟情于富家女奥丽维娅,遣西萨里奥前去求爱,结果奥丽维娅却爱上西萨里奥。哥哥西巴斯辛和营救他的船长安东尼奥来到。安东尼奥在街头发现艾古契克因向奥丽维娅求爱受挫要同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决斗。他错把妹妹当作哥哥并为其解围,却又因前科被捕。与此同时,奥丽维娅巧遇西巴斯辛,错把他认作西萨里奥,邀至家中欲即刻成亲。正值公爵往访奥丽维娅,安东尼奥被带来受审,声称西萨里奥是他营救的少年,而奥丽维娅则声称西萨里奥是她的丈夫。公爵闻此十分伤心,正欲告别,西巴斯辛到来,于是真相大白。最后,公爵记起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对他表示的爱情,遂移情于她。本剧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赞颂了纯洁的爱情与友谊,尤其是女主人公奥薇拉,聪明勇敢,不畏艰险,终获幸福。剧本通过次要情节还对清教徒的虚伪大加嘲讽;通过一连串的误会和一些次要人物的幽默取得喜剧效果。本剧中还有莎氏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过来吧,过来吧,死神!”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595或1596年,出版于1600年。新近中译本见《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本剧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描写女主人公无视逆情悖理的法律,不顾杀身危险争取婚姻自由。全剧富有浪漫色彩,抒情气氛,乐观精神。少女赫米娅同拉山德相爱,抗拒父命不嫁给已有所爱的狄米特律斯。雅典公爵依该城法律限赫米娅4天改变主意,否则将判处死刑或遣送修道院。赫米娅和拉山德商定出逃,约定是晚在城外林中相聚。赫米娅的好友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相爱,2人得知此事后也来到林中。林中的仙王奥布朗因索要换儿同仙后发生口角,为捉弄仙后提泰妮娅,遂命小仙迫克采集魔花,欲趁仙后熟睡之际将花汁滴在她的眼皮上,使她醒后爱上第一眼所见之物。同时,为使狄米特律斯爱上海丽娜,不再追逐赫米娅,仙王又命迫克将花汁也滴在他的眼皮上。迫克错将花汁施于拉山德,使他醒后第一眼看到海丽娜,立即求爱。仙王欲纠正错误,又将花汁施于狄米特律斯,使他醒后也先看到海丽娜,向她求爱。仙王也已将花汁施于仙后,她醒后第一眼看见长着驴头的织工波顿,热爱上他。仙王指责仙后钟爱蠢驴,使仙后在迷惘中答应给他换儿。随后,迫克遵命祭起浓雾罩住两对人间的恋人,在其睡去后用上解药,使其醒后恢复了正常。最后,公爵和赫米娅的父亲同至,宽恕了2人,一对恋人终成眷属。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取材于洛治的《罗瑟琳德》和传奇故事《甘末林》。法兰西某公国的公爵被弟弟弗利德里克篡位,被放逐到阿登森林。公爵的女儿仍留宫中陪伴堂妹西莉亚。已故大臣罗兰爵士的长子奥列弗不遵父嘱,虐待幼弟奥兰多。罗瑟琳一见奥兰多便产生了爱情,不久,她也遭到放逐,便和西莉亚扮成牧人兄妹奔入阿登森林,奥兰多弟兄也先后来到森林,受弟弟感化悔改的奥列弗爱上了西莉亚,大家一起来到流放公爵身边,正高兴地举行婚礼时,有人报告:率军前来准备消灭流放公爵的弗利德里克,在某高僧的点拨下,看破红尘,决定潜心修道,将爵位归还兄长。与罗瑟琳姊妹、奥兰多弟兄同时举行婚礼的还有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蕾,牧羊青年西尔维斯与菲苾,真是皆大欢喜。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写于1595年。剧本写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的独生女朱丽叶,虽然他们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世代深仇,但强烈的爱情力量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私自到劳伦斯神父那里结了婚。但在次日罗密欧在决斗中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因而被驱逐出境,暂住曼多亚。不久,老凯普莱特把女儿许配给亲王的亲戚帕里斯,并要她马上结婚。朱丽叶忠于罗密欧的爱情,宁死不屈,她找劳伦斯商量,神父很同情她,给她一种药,要她在婚礼前夕吞服,使她处于假死状态,但过四十二小时后就能醒过来,用这种办法逃避再次结婚。同时神父答应她写信通知罗密欧,要他立刻回来,在朱丽叶醒来时把她带走。朱丽叶照着做了,凯普莱特家的婚礼变成了丧礼。但是,罗密欧的仆人不知其中底细,到曼多亚把朱丽叶的死讯告诉了他,而神父派出的信使因故误了行程,未及时把信送到。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很悲痛,不愿单独活下去,他便买了毒药,当天晚上赶到朱丽叶的灵柩前,准备和她死在一起,在那里碰上了帕里斯,二人因误会斗起剑来,帕里斯被杀,罗密欧则在朱丽叶身边服毒自尽,这时朱丽叶醒了过来,悲痛之下,也用罗密欧的匕首自杀了。这一崇高的爱情悲剧感动了凯普莱特、蒙太古两家,多年仇恨终于消除。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揭露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歌颂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维洛那二绅士》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剧作主要通过意大利维洛那城二绅士的故事,反映爱情和友谊的主题,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渗透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的浓厚气息,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意大利维洛那有二年轻绅士:凡伦丁为正面人物,行为高尚,爱情专一,被放逐做了绿林强盗首领,仍不失绅士风度。普洛丢斯为反面角色,喜新嫌旧,出卖朋友,但最后悔过,回归旧我。两对男女各成眷属,喜剧以团圆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