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纪昀Ctrl+D 收藏本站

上声

一董 二肿 二韵同用

按:“董”为“东”上声,“肿”为“锺”上声,“冬”无上声,惟二肿“湩”字,《广韵》别注为“冬上声”。

怀旧诗

奉拥宠 并二肿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平声有二冬三锺,去声有二宋三用,入声有二沃三烛,上声惟二肿一韵。或疑平侧不相应,非也。开发收闭,音之自然;随举一字,皆有四声。然字有尽而声无穷,故往往有声无字:有一纽全阙者,有一纽阙一二三字者。“梵书”多以相近之字加口旁以代之,或两合、三合以切之,等韵则于各母之下,就其音之清浊以虚圈、实圈,或半虚、半实圈记之;“韵书”以字从声,以声统字,不能以虚声立部,有音无字则竟阙之。二冬有平、去、入而无上,十二霁、十四泰、二十废有去而无平、上、入,十九臻有平、入而无上、去,五支、六脂、七之、八微、九鱼、十虞、十一模、十二齐、十三佳、十四皆、十五灰、十六咍、二十四痕、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戈、九麻、十八尤、十九侯、二十幽有平、上、去而无入,皆此故也。诸家不究此理,妄并部分,或妄配入声,皆谬也。

三讲 独用

按:“讲”为“江”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纸 五旨 六止 三韵同用

按:“纸”为“支”上声,“旨”为“脂”上声,“止”为“之”上声。

郊居赋

始汜纪仕 并六止

蕊紫 并四纸

丽人赋

里史 并六止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氏徙紫  并四纸

梁明堂登歌

止始 并六止

细言应令

里市 并六止

梁三朝雅乐歌

俟齿士子理 并六止

始士拟 并六止

梁鼓吹曲

兕水雉指矢轨 并五旨

长安有狭斜行

士子拟 并六止

洛阳道

比 五旨  靡绮倚 并四纸

江南弄

梓徵起 并六止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

止梓 并六止

八咏诗

褫诡毁徙靡弭侈髓 并四纸

太尉王俭碑

洔起 并六止

按:“洔”字原本作“畴”,盖以形近而误。陆德明《尔雅音义》曰:“沚,音‘止’,本或作‘洔’,音同。又音‘市’。”然则此云“兰洔”即“兰沚”耳。《广韵》亦云:“沚”,一作“洔”。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七尾 独用

按:“尾”为“微”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章表》篇用“扆、伟、尾、斐”四韵,与《广韵》合。

右一部与《广韵》同

八语 九麌 十姥 三韵同用

按:“语”为“鱼”上声,“麌”为“虞”上声,“姥”为“模”上声。

郊居赋

所渚语楚 并八语

距醑渚楚糈伫 并八语

愍途赋

屿楚绪拒阻 并八语

天渊水鸟应诏赋

屿渚御 并八语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

举序 并八语

梁雅乐歌

黍旅举俎与 并八语

梁明堂登歌

俎与 并八语

梁三朝雅乐歌

举所莒与序语醑 并八语

序俎举与语 并八语

四时白纻歌

女许予纻 并八语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举楚侣伫 并八语

少年新婚为之咏

墅语楚暑苣举 并八语

八咏诗

举楚侣屿渚 并八语

郊居赋

武主宇缕膴竖 并九麌

齐明帝哀策文

主武 并九麌

梁明堂登歌

宇主 并九麌

释迦文佛像铭

瞽苦吐睹 并十姥

正阳殿宴劳凯旋

祜杜户贾溥 并十姥

按:“溥”字,诸刊本俱作“傅”字,误也。“傅”字非韵,且“周流玉觞傅”,文义亦不可通。

郊居赋

浦堵户睹 并十姥  下

按:王融《净行诗》用“假、下、野、舍、者、雅”,休文此赋亦用“野、下、假、舍”,则“下”字齐梁已入马韵。此仍读作“户”音,盖为古音存于当时两韵并载者,如今韵先部有“平”字然。又“野”字亦三十五马字,《广韵》尚载八语中,盖孙愐等删除不尽者,知“下”字《切韵》必载矣。

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按:以此知《切韵》亦时载古音,故孙愐序讥其瑕类。

《南史·陆厥传》:“约论四声,妙有诠辨,然所为赋亦多乖声韵。”

按:此即指“下”字入姥韵之类。

梁明堂登歌

下古 十姥

《四声谱考略》:“《赤帝歌》‘无绝终古’,今本误作‘无绝终始’。毛氏《易韵》据此以为‘始’可叶‘下’,证‘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始、下’相叶,谬矣。”

按:《隋书·乐志》载此章,亦作“终始”。然“下、始”自古以来无相叶之音,必有一误。考《书·益稷》,曰:“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传曰:“堂下乐也。”则笙镛在下,不得云误。误当在“始”字,且“无绝终古”,语本《楚词》,故从万氏改正。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一荠 独用

按:“荠”为“齐”上声。

梁三朝雅乐歌

陛礼弟济悌

陛礼济涕启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

启礼陛醴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礼涕弟陛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二蟹 十三骇 二韵同用

按:“蟹”为“佳”上声,“骇”为“皆”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四贿 十五海 二韵同用

按:“贿”为“灰”上声,“海”为“咍”上声。

连珠

海宰 并十五海

司徒谢朏墓铭

待宰改海 并十五海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

殆改海采 并十五海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六轸 十七准 二韵同用

按:“轸” [13] 为“真”上声,“准”为“谆”上声;“臻”无上声,有音无字也。

释迦文佛像铭

轸朕泯尽 并十六轸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八吻 十九隐 二韵同用

按:“吻”为“文”上声,“隐”为“殷”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声律》篇用“近、吻、槿、隐”四韵,“近、槿、隐”为“殷”上声,“吻”字为“文”上声,知沈韵“殷”竟通“文”。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阮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三韵同用

按:“阮”为“元”上声,“混”为“魂”上声,“很”为“痕”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毛奇龄《古今通韵》:“唐李涪驳《切韵》有云:‘怨恨’之‘恨’则在上声,‘很戾’之‘很’则在去声。今《广韵》‘恨’在愿部无上声,而‘很’则于上声阮部中立一子部,亦无正部,犹曰《广韵》即《唐韵》,信乎?”

按:《刊误》本作“‘怨恨’之‘恨’则在去声,‘很戾’之‘很’则在上声”,与《广韵》正合。西河颠倒其文,以就己说,然本书具在,曷可诬也?又谓“恨、很”无正部,尤迂谬,涪亦辨字音耳,所言‘辨’字、‘弁’字、‘舅’字、‘旧’字岂皆正部乎?况《广韵》去声二十七恨实自为一部,不在愿部也,亦拙于舞文矣。

二十三旱 二十四缓 二韵同用

按:“旱”为“寒”上声,“缓”为“桓”上声。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

管满 并二十四缓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二韵同用

按:“潸”为“删”上声,“产”为“山”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七铣 二十八狝 二韵同用

按:“铣”为“先”上声,“狝”为“仙”上声。

齐明帝哀策文

显典 并二十七铣  践 二十八狝  宴 二十七铣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九筱 三十小 二韵同用

按:“筱”为“萧”上声,“小”为“宵”上声。

反舌鸟赋

小 三十小  鸟 二十九筱  表 三十小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一巧 独用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巧”为“肴”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杂文》篇用“饱、巧、昴、搅”四韵,与《唐韵》合。

三十二皓 独用

按:“皓”为“豪”上声。

梁明堂登歌

皓宝

梁鼓吹曲

道保镐

梁鞞舞歌

道昊保

造宝草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李涪《刊误》讥陆法言上声为去,去声为上,字同一音,分为两韵:“皓白”之“皓”则在上声,“号令”之“号”则在去声。今考休文《明堂登歌》以“皓”协“宝”,《郊居赋》以“号”协“蹈、报”,所讥陆韵正是沈音,是尤窃据约书之明证也。

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二韵同用

按:“哿”为“歌”上声,“果”为“戈”上声。

法王寺碑铭

我 三十三哿  坐火果 并三十四果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五马 独用

按:“马”为“麻”上声。

郊居赋

野下假舍

按:此赋以“下”入马韵,而篇中又以“下”入姥韵,此重音互见之明证。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六养 三十七荡 二韵同用

按:“养”为“阳”上声,“荡”为“唐”上声。

郊居赋

往想壤网爽 并三十六养  广荡 并三十七荡  掌 三十六养

上飨 并三十六养  颡 三十七荡  往 三十六养

弥陀佛铭

往响想仰 并三十六养

齐太尉文献王公墓铭

网爽长响 [14]  并三十六养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赏壤 并三十六养

梁雅乐歌

荡 三十七荡  想象仰敞享象 复一韵,并三十六养

齐讴行

昶壤敞网 并三十六养

怀旧诗

响上往壤 并三十六养

千佛颂

像往 并三十六养  曩 三十七荡  响 三十六养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十静 四十一迥 四韵同用

按:“梗”为“庚”上声,“耿”为“耕”上声,“静”为“清”上声,“迥”为“青”上声。

郊居赋

岭 四十静  秉景永 三十八梗  骋请 并四十静

朝丹徒故宫颂

骋 四十静  警 三十八梗  岭 四十静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迥韵,沈韵无考。《文心雕龙·风骨》篇用“并”字与“骋、鲠、炳”同押,如平声之“青”通“庚、清”也。《雕龙》五十篇只此一韵不合《广韵》,而适与沈韵之不合《广韵》同。

四十二拯

按:“拯”为“蒸”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四十三等

按:“等”为“登”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三韵同用

按:“有”为“尤”上声,“厚”为“侯”上声,“黝”为“幽”上声。

郊居赋

韭首 并四十四有  后 四十五厚  牖 四十四有

齐明帝哀策文

久寿朽咎 并四十四有

梁宗庙登歌

首有寿咎久 并四十四有

梁三朝雅乐歌

有守受首九 并四十四有  后 四十五厚  寿 四十四有

梁鼓吹曲

首有丑阜 并四十四有  亩 四十五厚  糗酒寿久杇 并四十四有

青青河畔草

久酒 并四十四有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

受帚首有 并四十四有

初春

手有柳酒 并四十四有

右一部与《广韵》同

颜师古《匡谬正俗》:“或问曰:年寿之‘寿’,北人读作‘受’音,南人则作‘授’音。何者为是?答曰:两音并通。按《诗》曰:‘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此即音‘受’。嵇康诗曰:‘颐神养寿,散发岩岫。’此即音‘授’也。”

按:休文“寿”字并押上声,乃是北音。盖其时亦酌五方之音以成书,未可全以吴音诟之也。

四十七寝 独用

按:“寝”为“沁”上声。

郊居赋

甚禀稔 枕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二韵同用

按:“感”为“覃”上声,“敢”为“谈”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比兴》篇用“览、胆、敢、澹”四韵,皆敢部字,与《广韵》同。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二韵同用

按:“琰”为“盐”上声,“忝”为“添”上声。

八关斋

染掩险渐 并五十琰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文心雕龙·夸饰》篇用“检、渐、琰、玷”四韵,“检、渐、琰”,五十琰中字;“玷”,五十一忝中字,皆不入俨韵。

五十二 (《广韵》原作五十三)  五十三槛(《广韵》原作五十四)

按:“ ”为“咸”上声,“槛”为“衔”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五十四俨(《广韵》原作五十二)  五十五范

按:“俨”为“严”上声,“范”为“凡” [15] 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许观《东斋纪事》:“本朝真宗时,陈彭年与晁迥、戚纶条贡举事,取《字林》《韵集》《韵略》《字统》及《三苍》《尔雅》为《礼部韵》,凡科场仪范,悉著为格。又景祐四年,诏国子监以翰林学士丁度修《礼部韵略》颁行。初,崇政殿说书贾昌朝言旧《韵略》多无训解,又疑单声与重叠字不韵义理,致举人诗赋或误用之。遂诏度等以唐诸家韵本刊定其韵窄者,凡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

按:十三韵改并之说,《玉海》亦载。今以《广韵》《集韵》互考:平声并“殷”于“文”,并“俨”于“盐、添”,并“凡”于“咸、衔”得三韵;上声并“隐”于“吻”得四韵;去声并“废”于“队、代”,并“焮”于“问”得六韵;入声并“迄”于“物”,并“业”于“叶、帖”,并“乏”于“洽、狎”得九韵。不足十三处之数。而《广韵》平声以“盐、添”一部,“咸、衔”一部,“严、凡”一部;入声以“叶、帖”一部,“洽、狎”一部,“业、乏”一部。平仄相应。惟上声则并“俨”于“琰、忝”,并“范”于“ 、槛”;去声并“酽”于“艳、㮇”,并“梵”于“陷、鉴”,与《集韵》相同。而于本书之部分分合自相违异。知《广韵》本作五十四俨、五十五范、五十九酽、六十梵,《集韵》并此四部入“盐、忝”等韵,合前九韵正得十三。后来重刻《广韵》者,误执《集韵》改《广韵》,故《广韵》有一本注“二十文通二十一欣”者,亦据《集韵》改也。幸而十三处之说可以数推,而其人又不知四声部分之相应,改削不尽,自相龃龉,犹有痕迹可考耳。

去声

一送 二宋 三用 三韵同用

按:“送”为“东”去声,“宋”为“冬”去声,“用”为“锺”去声。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纵用 并三用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东、冬、锺”三韵既通,则上声之“董、肿”,去声之“送、宋、用”,皆当相通。然考休文所用,则各部仍分,入声之“屋、沃、烛”亦然,知“东、冬、锺”三韵虽通,亦必各自为部,而二百六韵之目,确为沈氏所定也。

四绛 独用

按:“绛”为“江”去声。

五寘 六至 七志 三韵同用

按:“寘”为“支”去声,“至”为“脂”去声,“志”为“之”去声。

郊居赋

炽记饵胾值 并七志

地嗜肆庇 并六至

伪易累避 并五寘

器肆祟地至泪 并六至

丽人赋

至媚翠腻 并六至

高松赋

地翠 并六至

弥勒赞

二地辔器位坠至贰媚秘邃备懿 并六至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位器秘篑 并六至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遂篑辔瘁 并六至

太常卿任昉墓铭

备肄致 并六至

梁雅乐歌

炽置忌事志 并七志  洎 六至  嗣 七志

梁明堂登歌

至备 并六至

梁宗庙登歌

备位致遂地 并六至

豫章行

驶思异嗣亟志炽事饵 并七志  寄 五寘

高士赞

志事饵胾织异缁记 并七志

按:《论语》“涅而不缁”,陆德明音侧其反;《汉书·叙传》“涅而不缁”,颜师古音侧仕反;陆机《为顾 [16] 彦先赠妇》诗,亦与“里”协,无作去声者。惟《集韵》七志收此字,音侧吏切,注“黑色”。盖必旧韵有之,抑或据此增入也。

右一部与《广韵》异

八未 独用

按:“未”为“微”去声。

梁三朝雅乐

味贵沸卉蔚

八咏诗

尉贵渭卉慰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此韵颇狭。然休文所用诸韵及《文心雕龙·正纬》篇用“纬、贵、沸、蔚”四韵,绝不入“支、脂、之”,古来部分可知矣。毛晃《增韵》欲合“支、徵”而一之,亦未之考也。

九御 十遇 十一暮 三韵同用

按:“御”为“鱼”去声,“遇”为“虞”去声,“暮”为“模”去声。

伤美人赋

遽处 并九御

梁三朝雅乐歌

庶饫御豫恕 并九御

梁宗庙 [17] 登歌

具注务树煦 并十遇

庭雨应诏

赋雾注趣 并十遇

听蝉鸣应诏

树遇住 并十遇

八咏诗

露度素步暮 并十一暮

树雾 并十遇

露素 并十一暮

暮顾 并十一暮

郊居赋

步顾路诉 并十一暮

悯国赋

顾度呼布 并十一暮

桐赋

露暮 并十一暮

高松赋

濩路暮素 并十一暮

反舌鸟赋

暮素 并十一暮  树 十遇

齐明帝哀策文

路故诉 并十一暮

度暮路慕 并十一暮

梁鼓吹曲

祚暮度 并十一暮

梁鞞舞歌

护顾布 并十一暮

宿东园

路步互故露顾兔素暮度 并十一暮

怀旧诗

度忤素露 并十一暮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步布顾祚 并十一暮

愍途赋

路暮 并十一暮

右一部与《广韵》异

十二霁 十三祭 二韵同用

按:“霁”为“齐”去声。“祭”之平声,有音无字,而音可通“齐”,故得与“霁”同用。

梁宗庙登歌

帝 十二霁  祭卫际裔 并十三祭

梁鼓吹曲

汭蔽锐 并十三祭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四泰 独用

按:“泰”为三声无字之孤韵。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

軷盖旆荟濑泰会

饯谢文学离夜

带盖濑会外

八咏诗

盖带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泰韵自定四声即独用,王融、谢朓等用韵不甚拘者亦然。盖此韵与废韵皆平上入三声有声无字故也,祭韵亦三声无字,然其无字之平声近“齐”,故可附“霁”。“泰”“废”无字之平声,不近“佳、皆、灰、咍”,故自为一部。编韵者必升其部于“卦、怪”之上,恐人误读为“咍”去声也。宋丁度等重修《集韵》,并“废”于“队、代”,而不敢并“泰”于“卦、怪、夬”,以废韵字少,用之者稀;泰韵则诸家诗赋率皆独用,界画显然也。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夬 三韵同用

按:“卦”为“佳”去声,“怪”为“皆”去声,“夬”则三声无字,如“祭”之于“齐”。然沈韵无考。《文心雕龙·诠赋》篇用卦韵“派、画、隘、稗 [18] ”四字,《谐隐》篇用怪韵“惫、蒯、诫、坏”四字,《檄移》篇用夬韵“话、败、虿、迈”四字,皆与《广韵》同。

十八队 十九代 二韵同用

按:“队”为“灰”去声,“代”为“咍”去声。

梁北郊登歌

载 十九代  晦佩 并十八队  代赉 并十九代

右一部与《广韵》同

附录:陆龟蒙诗序所载“叠韵”

载 昨代切  载 都代切并十九代  每 十八队  碍埭 并十九代

按:序称:“叠音起自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唱和。刘孝绰曰:‘梁王长康强。’沈休文曰:‘载载每碍埭。’”与皮日休所记不同。葛常之《韵语阳秋》用陆说,《蔡宽夫诗话》谓不知何据,今亦无从考正,姑两行之。

二十废 独用

按:“废”为三声无字之孤韵,说见前。沈韵无考。然以前后韵校之,知独用是其旧法。

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韵同用

按:“震”为“真”去声,“稕”为“谆”去声,“臻”亦无去声。

郊居赋

峻润 并二十二稕

雪赞

润殉 并二十二稕  吝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振 二十一震

梁雅乐歌

峻 二十二稕  阵信镇晋 并二十一震

园橘

润 二十一震  吝 二十二稕

梁鼓吹曲

峻 二十二稕  阵 二十一震

墐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镇振瀙震阵烬胤 并二十一震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三问 二十四焮 三 [19] 韵同用

按:“问”为“文”去声,“焮”为“殷”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练字》篇用问韵“训、分、运、奋”四字,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五愿 二十六溷 二十七恨 三韵同用

按:“愿”为“元”去声,“溷”为“魂”去声,“恨”为“痕”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论说》篇用愿韵“劝”字、溷韵“论、寸、遁”三字同押,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八翰 二十九换 二韵同用

按:“翰”为“寒”去声,“换”为“桓”去声。

郊居赋

漫算 并二十九换  旦散 并二十八翰

反舌鸟赋

乱 二十九换  散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换  旦 二十八翰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璨 二十八翰  观 二十九换  汉旦 并二十八翰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

乱换 并二十九换  幹 二十八翰  馆 二十九换  散 二十八翰  观 二十九换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难 二十八翰  断 二十九换

梁宗庙登歌

炭 二十八翰  乱 二十九换  难汉赞 并二十八翰

梁鼓吹曲

炭 二十八翰  断乱 并二十九换  难旦 并二十八翰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

乱换 并二十九换  汗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换

八咏诗

散 二十八翰  畔乱 并二十九换

旦岸 并二十八翰  半漫算 并二十九换  汉翰 并二十八翰  窜玩 并二十九换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二韵同用

按:“谏”为“删”去声,“裥”为“山”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二霰 三十三线 二韵同用

按:“霰”为“先”去声,“线”为“仙”去声。

长歌行

变彦箭 并三十三线  电荐蒨宴殿绚 并三十二霰  倦 三十三线

江南弄

见殿 并三十二霰

侍皇太子释奠宴

荐奠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线

颜师古《匡谬正俗》:“宇县、州县,字本作‘寰’,后借‘县’字为之。所以谓其字者,义训系著。故许氏《说文》解‘县’字从‘果’音庙讳 ,亦或作‘炫’。《西京赋》云:‘后宫不移,乐不徙县。恣意作幸,下辇成宴。’既与‘寰’同,故有假借。末代以‘县’代‘寰’,遂更造‘悬’字,下辄加‘心’,以为分别。按《礼记》‘县奔父’‘县子琐’,二人姓氏音皆为庙讳 。又‘天子宫县’‘诸侯轩县’,‘乐县’之字,岂有心乎?”

按:休文两用“县”字,皆作“乐悬”解;毛秋晴援为三声字之证。夫三声之说是也。然休文以四声为一家之学,必不自乱其例。观《匡谬正俗》所辨,及所引《西京赋》,知“乐县”亦得读去声。休文旧谱,此字盖平、去两收也。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彦 三十三线  宴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线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

县 三十二霰  战选 并三十三线  甸 三十二霰  箭转衍 并三十三线

练绚 并三十二霰  变眷 并三十三线  汧宴 并三十二霰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

彦 三十三线  殿汧眄蒨霰 并三十二霰  箭倦 并三十三线  宴 三十二霰  掾 三十三线

八咏诗

练殿 并三十二霰

送别友人

霰宴 并三十二霰  扇 三十三线  燕见 并三十二霰

侍宴咏反舌

荐殿 并三十二霰

和刘中书仙诗

电霰见 并三十二霰

郊居赋

眄宴 并三十二霰  啭 三十三线  荐 三十二霰  线扇 并三十三线  见 三十二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四啸 三十五笑 二韵同用

按:“啸”为“萧”去声,“笑”为“宵”去声。

连珠

峭笑 并三十五笑

游金华山

要 三十五笑  窍钓 并三十四啸  召笑 并三十五笑

八咏诗

照 三十五笑  咷(或作“窱”)  调 并三十四啸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六效 独用

按:“效”为“肴”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原道》篇用“教、孝、貌、效”四韵,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七号

按:“号”为“豪”去声。

郊居赋

蹈号报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八箇 三十九过 二韵同用

按:“箇”为“歌”去声,“过”为“戈”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十祃 独用

按:“祃”为“麻”去声。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驾夜化谢

梁北郊登歌

化驾

侍皇太子释奠宴

榭驾舍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二韵同用

按:“漾”为“阳”去声,“宕”为“唐”去声。

天渊水鸟应诏赋

旷 四十二宕  状漾 并四十一漾  浪 四十二宕

梁三朝雅乐歌

尚漾㫛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状望嶂壮 并四十一漾 [20]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劲 四十六径 四韵同用

按:“映”为“庚”去声,“诤”为“耕”去声,“劲”为“清”去声,“径”为“青”去声。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盛 四十五劲  敬 四十三映  性 四十五劲  咏 四十三映

豫章文献王碑铭

庆 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劲  敬咏 并四十三映

齐明帝哀策文

圣 四十五劲  命 四十三映

梁三朝雅乐歌

圣盛 并四十五劲  咏命庆 并四十三映

梁大观舞歌

圣 四十五劲  命敬 并四十三映  正性 并四十五劲  柄 四十三映  政 四十五劲  映 四十三映  夐 四十五劲  竟咏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劲

梁鼓吹曲

盛 四十五劲  咏庆 并四十三映

盛 四十五劲  命 四十三映

右一部与《广韵》异

附录:华光殿赋韵

竞病 并四十三映

按:《南史·曹景宗传》:帝于华光殿宴饮联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乞求赋诗,诗韵已尽,惟余“竞、病”二字,然则此二字即沈所赋也。

按:径韵,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知音》篇用“定、订、听、径”四韵,与《广韵》同。

四十七证 独用

按:“证”为“蒸”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四十八嶝

按:“嶝”为“登”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二韵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神思》篇用证韵“孕、应、兴、胜”四字,《事类》篇用嶝韵“亘、邓、赠、懵”四字,各不相入。

四十九宥 五十候 五十一幼 三韵同用

按:“宥”为“尤”去声,“候”为“侯”去声,“幼”为“幽”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五十二沁 独用

按:“沁”为“侵”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奏 [21] 启》篇用“禁、酖、浸、任”四韵,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二韵同用

按:“勘”为“覃”去声,“阚”为“谈”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镕裁》篇用阚韵“瞰、滥、淡、担”四字,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五十五艳 五十六㮇 二韵同用

按:“艳”为“盐”去声,“㮇”为“忝”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情采》篇用艳韵“验、赡、艳、厌”四字,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五十七陷(《广韵》原作五十八)  五十八鉴(《广韵》原作五十九) 二韵同用

按:“陷”为“咸”去声,“鉴”为“衔”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五十九酽(《广韵》原作五十七)  六十梵 二韵同用

按:“酽”为“严”去声,“梵”为“凡” [22] 去声,说见上声“俨、范”二韵。

右一部与《广韵》异

入声

一屋 二沃 三烛 三韵同用

按:“屋”为“东”去声,“沃”为“冬”入声,“烛”为“锺”入声。

郊居赋

竹菊 并一屋

桐赋

陆屋毂木 并一屋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轴毂哭菊 并一屋

齐明帝哀策文

穆肃屋服 并一屋

梁雅乐歌

肃穆福祝 并一屋

梁三朝雅乐歌

族木掬穀福 并一屋

循役朱方道路

穆服陆複木伏牧竹復 并一屋

郊居赋

顼烛俗玉 并三烛

司徒谢朏墓铭

属曲 并三烛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足曲欲足 并三烛,复一韵

咏筝

曲续玉 并三烛

大言应令

局足 并三烛

八咏诗

烛续曲绿 并三烛

伤美人赋

玉曲躅烛褥 并三烛

伤春

绿曲续玉 并三烛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觉 独用

按:“觉”为“江”入声。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铭

觉学邈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五质 六术 七栉 三韵同用

按:“质”为“真”入声,“术”为“谆”入声,“栉”为“臻”入声。自“支”至“咍”,九韵无入声。

郊居赋

崒 六术  日 五质

溢失荜 并五质  瑟 七栉  日 五质  述 六术  笔一 并五质

绣像题赞

壹质 并五质  律术 并六术  溢实秩室日 并五质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密毕日 并五质  卒 六术

梁雅乐歌

一毕谧 并五质

梁北郊登歌

出 六术  秩 五质  卒 六术  谧日 并五质

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

毕一溢室 并五质  栉 七栉  日秩 并五质  恤 六术

奉华阳王外兵

质日出 并五质

和左丞庾杲之病

疾 五质  术 六术  溢膝笔 并五质  出 六术

咏竹槟榔盘

一密实毕 并五质

怀旧诗

质实 并五质  恤 六术  日 五质

咏山榴

质实 并五质  出 六术

临碣石

日 五质  崒 六术  毕 五质

右一部与《广韵》同

八物 九迄 二韵同用

按:“物”为“文”入声,“迄”为“殷”入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十月 十一没 二韵同用

按:“月”为“元”入声,“没”为“魂”入声,“痕”无入声。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發阙越月 并十月

却出东西门行

阙 十月  没 十一没  發谒月歇髪越 并十月  渤窟 并十一没

江南弄

月歇 并十月

和竟陵王游仙诗

阙月 并十月  没 十一没  歇髪 并十月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雪

没 十一没  月阙 并十月

郊居赋

窟 十一没  越阙 并十月  没 十一没

按:“没”字,张溥《百三家集》作“及”字,误;从《梁书》休文本传改正。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二曷 十三末 二韵同用

按:“曷”为“寒”入声,“末”为“桓”入声。

郊居赋

阔 [23] 沫 并十三末  达 十二曷  豁末栝 并十三末  渴 十二曷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四黠 十五辖 二韵同用

按:“黠”为“删”入声,“辖”为“山”入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书记》篇用“札、讷、拔、察”四韵。“札、拔、察”,《广韵》在黠韵;“讷”字黠韵不收,然《集韵》有之。《集韵》称照唐诸家韵刊定,则旧韵本有“讷”字,《广韵》偶遗也。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六屑 十七薛 二韵同用

按:“屑”为“先”入声,“薛”为“仙”入声。

梁明堂登歌

节闭 并十六屑

五引曲

折悦绝 并十七薛

长歌行

雪 十七薛  结节 并十六屑  缺灭 并十七薛  耋 十六屑  绝别裂设 并十七薛

奉和竟陵王药名

岊结 并十六屑  雪灭 并十七薛  切 十六屑  埒 十七薛  血屑 并十六屑  绝皙 并十七薛

八咏诗

结 十六屑  绝雪 并十七薛

太常卿任昉墓铭

阅灭绝 并十七薛

按:“阅”字,原本作“阙”,既不合韵;而“川溪望归,岩阿待阙”,文义亦不可解。知是“阅”字之误。

梁南郊登歌

烈设 并十七薛  洁阕 并十六屑  烈 十七薛

朝丹徒故宫颂

杰烈 并十七薛  节 十六屑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八药 十九铎 二韵同用

按:“药”为“阳”入声,“铎”为“唐”入声。“萧”至“麻”八韵皆无入声。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

薄作 并十九铎

登高望春

落漠 并十九铎

八咏诗

灼 十八药  薄萼落 并十九铎

薄 十九铎  灼 十八药  阁鹤 并十九铎

薄 十九铎  爵 十八药  乐鹤 并十九铎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陌 二十一麦 二十二昔 二十三锡 四韵同用

按:“陌”为“庚”入声,“麦”为“耕”入声,“昔”为“清”入声,“锡”为“青”入声。

郊居赋

鳠 二十一麦  额白宅 并二十陌

弥陀佛铭

适尺迹石 并二十二昔

永明乐

客陌 并二十陌

咏菰

泽客 并二十陌

酬孔通直逷怀蓬居

辟籍役 并二十二昔

八咏诗

碧石帟 并二十二昔  摘 二十一麦  襞射 并二十二昔  隙 二十陌  席役惜 并二十二昔

积 二十二昔  隙 二十陌  石役夕脊 并二十二昔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四职 独用

按:“职”为“蒸”入声。

郊居赋

棘即息翼力植直

千佛颂

极力陟识 并二十四职

弥陀佛铭

饰息恻力 并二十四职

梁明堂登歌

职极 并二十四职

相逢狭路间

忆侧食直翼色织即翼 并二十四职

青青河畔草

忆息 并二十四职

鼓吹曲二首同诸公赋

侧色识息 并二十四职

夜夜曲

直忆织息 并二十四职

江南弄

色极息 并二十四职

赤松涧

测息陟翼食侧 并二十四职

梦见美人

息忆色食侧臆 并二十四职

咏雪应令

色息极翼即 并二十四职

寒松

色直 并二十四职

咏鹿葱

织食 并二十四职

和刘中书仙诗

色职 并二十四职

六忆诗

色食力 并二十四职

八咏诗

色识 并二十四职

极色测翼息臆识 并二十四职

四时白纻歌

息翼色极 并二十四职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五德 独用

按:“德”为“登”入声。

梁三朝雅乐歌

国德则忒塞 并二十五德

梁北郊登歌

德则 并二十五德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文心雕龙·程器》篇用德韵“德、北、则、国”四字,亦不入职韵。

二十六缉 独用

按:“缉”为“侵”入声,“尤、侯、幽”皆无入声。

咏孤桐

立集

为邻人有怀不至

入泣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二韵同用

按:“合”为“覃”入声,“盍”为“谈”入声。

石塘濑听猿

合沓答 并二十七合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九叶 三十帖 二韵同用

按:“叶”为“盐”入声,“帖”为“添”入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附会》篇用叶韵“叶、接”三 [24] 字,帖韵“叠、协”二字,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一洽 三十二狎 二韵同用

按:“洽”为“咸”入声,“狎”为“衔”入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三业 三十四乏 二韵同用

按:“业”为“严”入声,“乏”为“凡”入声。

释迦文佛像铭

业 三十三业  法 三十四乏  胁劫 并三十三业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文心雕龙·通变》篇用业韵“业、怯”二字、之 [25] 韵“乏、法 [26] ”二字,与《广韵》同。“怯”或作“跲”,“跲”亦业韵字。

周必大《跋萧御史殿试卷》:“或疑赋原韵不当押‘业、乏、法’。按《广韵》入声三十一洽与三十二狎通用,三十三业与三十四乏通用。自唐迄天禧皆然,此旧韵也。仁庙初诏丁度等撰定《集韵》,于是移‘业’为第三十二,而以‘狎、乏’附之,此今韵也。”

按:休文此铭实以“业、乏”通用,与益公所言合。益信《广韵》之部分即《切韵》《唐韵》之部分,而《切韵》《唐韵》之部分即沈氏部分也。

纽字图

沙门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昔有梁朝沈约创立‘纽’字之图,皆以平书,碎寻难见。”

平声章

灼良切,章略切。

先双声,后叠韵。

章灼良略是双声,灼略章良是叠韵。

正纽入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平声为首,叠韵入声为首。

上声掌

章两切,章良切。

先双声,后叠韵。

章掌良两是双声,掌两章良是叠韵。

正纽平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上声为首,叠韵上声为首。

去声障

章饷切,障伤切。

先双声,后叠韵。

章障伤饷是双声,障饷章伤是叠韵。

正纽平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去声为首,叠韵去声为首。

入声灼

章略切,灼良切。

先双声,后叠韵。

章灼良略是双声,灼略章良是叠韵。

正纽平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入声为首,叠韵入声为首。

平声厅

剔灵切,厅历切。

先双声,后叠韵。

厅剔灵历是双声,剔历厅灵是叠韵。

正纽入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平生为首,叠韵入声为首。

上声颋

厅井切,颋精切。

先双声,后叠韵。

厅颋精井是双声,颋井厅精是叠韵。

正纽平声为首,双声平声为首。

到纽上声为首,叠韵上声为首。

去声听

剔径切,听击切。

先双声,后叠韵。

厅剔径击是双声,剔击厅径是叠韵。

正纽入声为首,双声去声为首。

到纽上声为首,叠韵入声为首。

入声剔

厅历切,剔灵切。

先双声,后叠韵。

厅剔灵历是双声,剔历厅灵是叠韵。

正纽平声为首,双声去声为首。

到纽去声为首,叠韵入声为首。

按:此图附《广韵》之末。《渔隐丛话》尝引之,则其来久矣,非后人附益也。但不载姓氏,不知传自何时。以《玉篇》三十卷末沙门神珙《反纽图序》考之,乃悟为休文旧法。序称神珙以前为反纽图者凡三家,梁有沈约,唐有阳宁公、南阳释处忠。而二家谱,词理稍繁,此图立法甚略,则非二家书也。而平上去入、叠韵双声、横行直下,无所谓五圆二方、宛转关生之巧密,正与所称皆以平书碎寻难见者合。岂非《四声谱》中之遗制,与韵俱来,历代相承,著之韵末者耶?且唐人官韵“庚、耕、清、青”四部,离绝不通,通用者乃沈氏韵。此图以“颋、井、厅、精”为叠韵,亦非唐以后音,知陆法言窃据沈韵,并此图而窃据之。儒者承用其书,莫究所始,而神珙等专家之学,递相授受,犹能道其源流也。

《宋书·谢灵运传》:“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 [27] 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有 [28] 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 子 [29] 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按:休文声病之学尽于此论,此后来律体之椎轮也。但律体以二四回换,字有定程;此则随字均配,法较后人为疏。故《答陆厥书》有“巧历不尽”之语。律体但分平仄,此则并仄声,亦各不相通,法较后人为密。故《杼山诗式》称其“碎用四声”,钟嵘亦曰:“平上去入,仆病未能。”盖苦其难于措词,故不乐用也。然浮声切响之说,究阅今千载不能易。

又按:高下低昂,音求相配;回环宛转则无定程。偶举一端,故以“若”字例之,非谓浮声必在前,切响必在后也。

《答陆厥书》:“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髣髴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也?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词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者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晤此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则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犹子野操曲,安得忽有啴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炳若缛锦,按:今本《文赋》作‘缛绣’。 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辨此。”

按:此书则赋亦用四声,不但诗也。篇末韵与不韵,盖指换韵而言,同一韵则相叶,换一韵则不相为韵矣。此无定法可执,故曰:轮扁不能言。

《南史·陆厥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佩文韵府》引此传‘鹤膝’下有‘之病’二字,不知据何本。 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按:此为四声即五音之证。

《梁书·王筠传》:“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原注:五激反。 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尝恐人呼为霓。原注:五鸡反。 ’”

按:此为赋亦用四声之证。

王通《中说》:“李伯药见子而论诗,子不答。伯药退谓薛收曰:‘吾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分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音若埙篪。’”阮逸注:“四声韵起自沈约,八病未详。”

皎然《诗式》:“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王应麟《困学纪闻》:“李百药曰:‘分四声八病。’案《诗苑类格》沈约曰:‘诗病有八: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惟上尾、鹤膝最忌,余病亦通。’”

按:齐梁诸史,休文但言“四声”“五音”,不言“八病”。言“八病”自唐人始,所列名目,惟《诗品》载“蜂腰”“鹤膝”二名;《南史》载“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名。其“大韵”“小韵”“正纽”“旁纽”之说,王伯厚但据李淑《说苑类格》,不知淑又何本?似乎辗转附益者。相传已久,无从究诘,姑仍旧说存之。

梅尧臣《续金针诗格》:“八病:一曰平头,谓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一曰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二曰上尾,谓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三曰蜂腰,谓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谓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五曰大韵,谓重叠相犯也。如五言诗以‘新’字为韵者,九字内更著‘津’字、‘人’字为大韵。六曰小韵,谓除本韵,一字句中自有韵者是也。诗曰:‘客子已乖离,那宜远相送。’‘子已’‘离宜’字是犯。七曰旁纽,谓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八曰正纽,如‘壬、袵、任’入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袵、任’字。”

按:原书所载甚冗沓,且多重复,今删节存之。然大旨不外于此。

《蔡宽夫诗话》:“声韵之兴,自谢庄、沈约以来,其变日多。四声中又别其清浊,以为双声;一韵者,以为叠韵,盖以轻重分清浊耳。所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也。蜂腰、鹤膝者,盖又出于双声之变,若五字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即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即为‘鹤膝’。”

《诗人玉屑》:“十字内两字双声为正纽,若不共一纽,而有双声为旁纽,如‘流、久’当作‘柳’。 为正纽,‘流、柳’当作‘久’。 为旁纽。”

按:宋人所说八病,微有不同。然皆不详何所本,大抵以意造之也。考休文所作,亦复不合。且梅氏所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病,太阔而易犯。蔡氏所说“蜂腰”“鹤膝”,虽似近是,亦太严而难遵。疑皆未允,今姑以理推之:平头者,谓二句板对,四声不变,如“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第一字皆上平,第二字皆下平,第三字皆去,第四字皆入是也。后来二、四、六平仄互换之法,实源于此。上尾者,疑即梅氏所说之“鹤膝”,谓第一句之末字与第三句之末字相同,然必同韵乃是犯;若云同声,则休文犯者多矣,不应云最忌也。“蜂腰”“鹤膝”各就一句论之:如此字应用高亮之声,而用一哑涩字,则此字微细而不扬,犹蜂腰之中细也;如此字应用和缓之声,而用一亢厉字,则此字扞格而不顺,犹鹤膝之中隆也。“蜂腰”不过调稍不响,“鹤膝”遂至拗捩而不成句,故“鹤膝”尤忌。后来一、二、五互救,单平单仄之说,双拗单拗之法,实出于此。至“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四病,则梅氏所说为近之。“大韵”“小韵”乃就叠韵中分二法,“旁纽”“正纽”乃就双声中分二法也。休文此论,当时即有异同,未必即为不刊之典。此特即其一家之学言之。

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诵,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 [30] 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刘勰《文心雕龙》:“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迕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虽纤毫曲变,非可缕言,然振其大纲,不出兹论。”

按:休文四声之说,同时诋之者钟嵘,宗之者刘勰。嵘以名誉相轧,故肆讥弹;勰以宗旨相同,故蒙赏识。文章门户,自昔已然。千古是非,于何取定?平心而论:古人歌咏,纯用自然天籁,偶于自成律吕。一经钩棘,淳朴遂亡。约之所作,正如凿混沌之倏忽,而唐人近体自此发源。千百年来,其法不变。则约之所作,亦如设“绵 ”之叔孙也。二说相参,乃得平允。故并采所论,以殿是书。要之:骨力视乎天姿,气体关乎学养。词旨卑靡,古体亦多庸音;格意高超,近体不乏巨制。开、宝五、七言律风规,亦何让古人?浅深高下,在所自为。区区体制之间,又非所争也。

后序

或曰:“休文之为《四声谱》也,安知不胪列句图,标举音律,如《曲谱》之宫调工尺然?”

曰:“然则当与挚虞《流别》、刘勰《雕龙》并列矣。《隋志》入之小学家,知其非也。”

“《切韵》《唐韵》《广韵》,皆五卷,类不下二三万言;休文《谱》既为韵书,顾减至一卷,何也?”

曰:“不闻《颜氏家训》之说乎?休文论文章,当从‘三易’,易识字居其一焉。其书不过收常用之字,而隐僻者不与,且无注,故简也。”

“李延寿谓约所为赋多乖声韵,见《南史 ·陆慧晓传》‘陆厥’条下。 何也?”

曰:“声韵之学,言人人殊者也。延寿之诟沈氏,不犹李涪之诟陆氏耶?此但考沈氏一家之学。至其学之当否,别自有说,非所论也。”

“二百六部之名目次序,果尽出沈氏耶?”

曰:“名目吾不得而知也。韵之分部,则有押韵之可考;部之相次,则有同用者之类从。中间虽不无后人之所乱,然从委穷源,则《广韵》本《唐韵》,《唐韵》本《切韵》,《切韵》本《四声》,吾说信而有征也。”

“韵书备矣,区区残编断简,钩□古人之遗文,又不足给后人之用,何为者耶?”

曰:“食其末,不可不知其本。因吾书而考见今韵之由来,不至揣骨听声,自生妄见,以决裂古人之成法,则吾书不为无补。如实求有益于世,则四库所藏,不切日用者,百分计之九十分而强矣。于吾书何诘焉?”

纪昀再题

注解:

[1]  “山”,原作“寺”,据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载沈约本集改。下同。

[2]  “蒙”,底本原空阙,据沈约本集补。

[3]  “并五支”三字,疑衍。

[4]  当为“法言”,疑脱一“法”字。

[5]  疑“中”为“山”之讹。

[6]  “天”,底本原空阙,据沈约本集补。

[7]  “朏”,原作“朓”,据沈约本集改。

[8]  “一先”,原作“二仙”,今改。

[9]  “渑”,原作“绳”,据许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载梁简文帝本集改。

[10]  “二”,原作“曲”,今改。

[11]  “封禅”,原作“总述”,据《文心雕龙》改。

[12]  “接”,原作“按”,据《文心雕龙》改。

[13]  “轸”,原作“准”,今改。

[14]  “网爽长响”四字原作“赏壤”,据沈约本集改。

[15]  “凡”,原作“岚”,今改。

[16]  “顾”,原作“颜”,据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载陆机本集改。

[17]  “庙”,原作“朝”,据沈约本集改。

[18]  “稗”,原作“裨”,据《文心雕龙》改。

[19]  疑“三”为“二”之讹。

[20]  “漾”,原作“样”,今改。

[21]  “奏”,原作“泰”,据《文心雕龙》改。

[22]  “凡”,原作“风”,今改。

[23]  “阔”,原作“润”,据沈约本集改。

[24]  疑“三”为“二”之讹。

[25]  疑“之”为“乏”之讹。

[26]  “法”,原作“怯”,据《文心雕龙》改。

[27]  “乎”,原作“于”,据《宋书》改。

[28]  “须有”,原作“有须”,据《宋书》改。

[29]  “子”,原作“于”,据《宋书》改。

[30]  “尝”,原作“常”,据何文焕《历代诗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