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方居民入侵罗马帝国领土——西哥特人——斯蒂利科招引蛮族入境——汪达尔人在非洲——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以其族名命名法兰西和勃艮第——匈奴——盎格鲁人以其族名命名英格兰——匈奴王阿蒂拉在意大利——詹塞里克占领罗马——伦巴第人。
居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北岸一带地方的居民,由于那个地区既富饶又有利健康,从而繁殖很快;常常因为人口太多,一部分人被迫迁离乡土到别处寻求居住之地。每当一个地区不得不解除人口过多的负担时,往往采取如下办法:把全部人口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当中的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的数目都相同;然后抽签,抽到签的那三分之一人口,就要寻找新的居住地区,其余三分之二留下占据原有乡土。
古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统治中心都在罗马,后来他们放弃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时,这个国家为由北方来的移民定居下来提供种种方便,这样就把罗马帝国毁灭了;因为皇帝采取的迁都这个步骤,使西部帝国不但招致自己的大臣的强夺,而且也遭受敌人的劫掠;因为皇帝远在东方,既看不到帝国西部需要什么,又不能提供帮助。多少忠臣勇士用鲜血建立起来的如此庞大的帝国竟然毁于一旦;这不但说明臣僚不忠,而且也暴露了君主们本身的昏暗。因为帝国的毁灭绝非一次入侵所致,而是多次巧取豪夺的结果。这些蛮族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表现了极大的本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从奇姆布里阿人的入侵被卡伊乌斯·马里乌斯打败之后,北方各族首先侵入帝国的就是维西哥特人——在我们的语言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西哥特人”。这个民族在帝国的边界上打了几仗之后,竟然在几代皇帝的认可下,在多瑙河一带长期保持着自己的领地。不过,他们虽曾出于各种动机经常侵犯帝国各个地区,但在帝国的武力威慑下,却一直保持臣服的态度。提奥多西乌斯皇帝曾战胜他们,取得光辉胜利。西哥特人既然已完全降服于皇帝,后来就不再推举自己的君主,而是按照皇帝允准他们的条件,在皇帝的旗帜和权威下安居乐业和征战。提奥多西乌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迪乌斯和霍诺留斯继位。但他们的才干和运气都不如他们的父亲;而且对帝王说来,时代也大不相同了。提奥多西乌斯皇帝在世时曾任命三位总督分别治理帝国的三大部分:鲁菲努斯掌管东部,斯蒂利科掌管西部,吉尔多掌管非洲。提奧多西乌斯死后,他们三人都决定不只当总督,而是要在他们各自的辖区称王。吉尔多和鲁菲努斯刚一起事就被镇压。但斯蒂利科却把自己的阴谋掩盖起来,对新皇帝们一面阿谀奉承、一面把他们的政府搅乱,为以后篡位铺平道路。他为了使西哥特人与皇帝为敌,建议把过去一贯支付给他的臣民的津贴扣住不发。而且,他觉得这些敌人仍不足以骚扰帝国,就又设法教唆勃艮第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正在寻找新定居地的一个北方民族)进攻帝国各省。
西哥特人在被取消津贴之后,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欺侮;为了更有利于报仇,就推举阿拉里克当他们的国王,对帝国发动进攻;经过许多挫折,终于得手,蹂躏意大利,洗劫罗马。
阿拉里克于胜利之后逝世。他的继承人阿斯托尔富斯娶了皇帝的妹妹普拉奇迪娅为妻。他答应皇帝去解救高卢和西班牙,由于上文已提到的原因,这两个地区曾遭汪达尔人、勃艮第人、阿兰人和法兰克人攻占;随后又发生了下述情況:汪达尔人占领了西班牙的贝蒂卡地区(现名安达卢西亚)之后,由于西哥特人又向他们进逼,他们抵抗不住,于是应为帝国治理非洲的博尼法斯之邀去占据非洲。这是因为博尼法斯正阴谋反叛,唯恐被皇帝发觉之故。由于这些原因,汪达尔人很高兴地照办了,在他们的国王詹塞里克率领下,成了非洲的主人。
这时,阿尔卡迪乌斯之子提奥多西乌斯继承帝位。他对西部帝国政务极不在意。于是那些已占得土地的人们就企图确保地盘。这样,汪达尔人就统治了非洲,阿兰人和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不只占有高卢,而且还用他们的族名给他们的占领地区命了名:一处叫法兰西,一处叫勃艮第。这些民族的好运气诱使其他新兴民族也前来破坏罗马帝国。其中之一就是匈奴。他们占领多瑙河南岸的潘诺尼亚地区,并用他们的族名命名,至今仍叫匈牙利。在这些动乱中还必须补述一点:皇帝因看到自己多方面受攻击,为了减少敌人,曾先后和汪达尔人、法兰克人进行谈判。这一做法进一步削弱了他自己的势力、增强了蛮族的力量。甚至不列颠岛(现名英格兰)也未能幸免于蛮族入侵。岛上的不列颠人因为害怕已经占据高卢的那个民族,就邀请日耳曼一个叫盎格鲁的民族去支援他们。这个民族在他们的国王沃尔蒂杰恩率领下来到岛上之后,先是保住该岛,然后就把不列颠人赶了出去,自己占有该岛,并以自己的族名把它命名为英格兰。当地原来的居民由于家园遭劫夺,处境危殆,决定要占领一个别的什么地方,尽管他们连自己的家园都未能保住;于是就拖家带口渡过海峡,到达靠海滩较近的一带地方安家落户,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该地为布列塔尼。如上所述,匈奴人已占领潘诺尼亚,后来就联合其他民族如泽皮迪人、埃鲁利人、图林根人和奥斯特罗哥特人(即东哥特人)一起迁移,寻找新地区。因为法兰西有蛮族武装守卫,未能进入;于是就在匈奴王阿蒂拉的率领下进入意大利。不久前,这位匈奴王为了占有他们自己的整个王国,曾把他哥哥布莱达杀死。从此他变得十分强大,所以泽皮迪王安达里克、东哥特王韦拉米尔都臣服于他。阿蒂拉率部进入意大利后,即围攻阿奎莱雅。两年间他一直通行无阻,把整个地区搞得荒芜一片,居民流离失所。这就形成威尼斯的起源。这件事等将来适当时机再予补述。阿蒂拉在占领并毁坏了阿奎莱雅之后,就进军罗马。在教皇恳请下,他未毁坏罗马。这是因为他对教皇十分崇敬。后来他就撤出意大利到奥地利,不久就死在那里。阿蒂拉死后,东哥特王韦拉米尔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首领就以武力攻击他的两个儿子亨利和乌里克,杀死一个,强迫另一个带着他的匈奴族再渡多瑙河回到他们的老地区。同时东哥特人和泽皮迪人就占据潘诺尼亚,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占据多瑙河彼岸。
阿蒂拉撤出意大利之后,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廷尼安打算恢复国土;而且为了加强对蛮族的防备,把政府从罗马迁到拉文纳。帝国西部的不幸遭遇使住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把西部当作既危险又耗费金钱的负担,在许多情况下宁愿让别人去占据。有的时候,罗马人因为感到被皇帝遗弃,就在未经皇帝认可的情况下,擅自推举一位皇帝来保卫他们,或是容忍某人篡夺统治权。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正在叙述的这个时代:瓦伦廷尼安皇帝死后,一位名叫马克西穆斯的罗马人篡夺政权,强迫居丧的皇后伦多奇娅改嫁给他。但因为她出身皇族,不屑于和普通公民结合。她急于报仇,于是就暗中串通主宰非洲的汪达尔王詹塞里克,请他到意大利来;对他说明他将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好处,而且有许多有利条件帮助他成功。詹塞里克因而引起掠夺战利品的欲念,立即率兵进入意大利,发现罗马已弃守,就用十四天的时间劫掠全城,还抢劫意大利其他一些地方,然后满载财物返回非洲。罗马人回到城里时,马克西穆斯已经死去,他们就推举另一位罗马人阿维图斯继位。
后来,在意大利境内外一些地区发生几起重要事件。君士坦丁堡许多皇帝相继去世之后,帝位传至芝诺,罗马的皇位传给奥雷斯特斯和他的儿子奥古斯图卢斯,后者是用诈骗手段取得皇位的。正当他们企图以武力保住靠背信弃义的手段取得的一切时,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这时联合起来,在他们的统帅奥多阿瑟尔指挥下侵入意大利,如前所述,他们在阿蒂拉死后,早已定居在多瑙河彼岸。他们撤出的那些地区,由隆戈巴尔第人(或称伦巴第人,也是一个北方民族)在他们的王戈多戈率领下进入那些地区。奥多阿瑟尔在帕维亚附近打败并杀死奥雷斯特斯,但奥古斯图卢斯逃脱。在这次胜利之后,由于政权改变,罗马城也可以改变称号了:奥多阿瑟尔不称帝号,却自封为罗马王。他是那些在这个时期蹂躏了罗马世界的首领当中第一个打算在意大利定居的人。其他首领,或是认为东部皇帝能够很容易地解救意大利,恐怕自己站不住脚;或是由于不得而知的其他原因,在抢劫了这个地方之后,都找别的地方定居去了。
第二章
芝诺治下的罗马帝国情况——东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提奥多里克的性格——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新语言——新名称——提奥多里克之死——贝利萨留斯在意大利——托蒂拉占领罗马——纳尔塞斯击溃哥特人——治理意大利的新方式——纳尔塞斯邀伦巴第人进入意大利——伦巴第人改变治理方式。
这时,古罗马帝国由下列帝王统治:芝诺在君士坦丁堡统治整个东罗马帝国;东哥特人统治梅西亚和潘诺尼亚;西哥特人统治苏埃维;阿兰人占据加斯科涅和西班牙;汪达尔人占据非洲;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占据法兰西;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统治意大利。东哥特王国传至韦拉米尔的侄子提奥多里克,因与东罗马皇帝芝诺友好,给皇帝写信说他们这个民族比附近其他各族都勇敢,但所占地盘却比他们的小,东哥特人认为不公;还说他无法把他这个民族局限在潘诺尼亚境内。因此,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允许他们带着武器去寻找新住地;他想先把这件事上奏芝诺皇帝,乞请恩准将某些地区赏赐他们定居,这样更妥当,也更方便。芝诺一方面因为怕他们,一方面也想把奥多阿瑟尔从意大利赶出去,于是就批准提奥多里克率领他的族众攻打奥多阿瑟尔,占领意大利。提奥多里克把友好的泽皮迪人留在潘诺尼亚,亲自率领本族攻入意大利,杀死奥多阿瑟尔和他儿子,由于促使瓦伦廷尼安迁都的同样理由,建都拉文纳;并和奥多阿瑟尔一样,自称意大利王。
提奥多里克文武全才,本领很大。用武时战无不胜;文治上也为治下各城镇和百姓造福不小。他将东哥特人分布全境,各地设首领治理。这样,他无论平时治理、战时指挥都很便利。他扩建拉文纳,重建罗马。除军事训练外,他给予罗马人种种名位。他只是运用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就约束住占据帝国各地的蛮王。他在从亚得里亚海顶端至阿尔卑斯山麓一带地方建筑城镇和堡垒,以便一旦新的蛮族企图侵犯意大利时,就可以更方便地阻隔他们的通道。假如不是由于他晚年的残酷玷污了他的这许多优点——他对下属百般猜忌,以致像西马库斯和博埃蒂乌斯这样的大贤都死在他手下——那么他的品格的各方面就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了。由于他的德行善举,以致不只罗马和意大利,甚至西罗马帝国所有地区,都从蛮族频繁入侵所造成的接连不断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过着安定有秩序而又文明的生活。如果说意大利和其他行省确曾在蛮族蹂躏下渡过一个真正痛苦的时代,那就是从阿尔卡迪乌斯和霍诺留斯开始、到提奥多里克为止的这一时期:这样说是一点都不会错的。只要想到一个王国或共和国不是由于外来的干涉,而是由于内部不和而改换君主或政府时所引起的祸害(即使是极小的变化也足以使强盛的王国或城邦毁于一旦),那么,我们对意大利和罗马帝国其他行省受害有多大就不难想见了;当时他们不但改换了君王和政体,而且连法律、习俗、生活方式、宗教、语言、甚至名称等等统统都改变了。这些大变动当中的任何一项,即使不和其他变动连带发生,不用说亲眼看到、亲身经历,只要是想象一下,也会使最坚强的人心中感到惊恐。
在这些大动乱中,许多城市毁灭了,许多城市兴起或扩展了。毁灭的有阿奎莱雅、卢尼、基乌西、波波洛尼亚、菲埃索莱以及其他许多城市;新兴起的有威尼斯、锡耶纳、费拉拉、阿奎拉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城镇和要塞,为从简起见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扩展了的城市有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米兰、那不勒斯和波洛尼亚。在所有这些情况之外,还应补充一点:罗马以及一些未曾提到过的其他一些城市毁灭后又重建起来。
大破坏和新居民促使新语言产生。就像我们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看到的各种方言那样,它们是由新迁来的人带来的家乡话和旧罗马话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新语言。此外,不但各行省的名称改变了,而且湖泊、河流、海洋和人的名称也都改变了。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到处都是和古时完全不同的新名称。许许多多别的名称姑且不说,单就波河、加尔达湖、多岛海(爱琴海)这些名称而论,就和古代的名称全然不同。同样,像凯撒、庞培等旧人名也被彼得、马太和约翰等新人名所取代了。
在这些变化中,宗教的变化也是非同小可的。当新信仰的奇迹和由旧信仰形成的旧习俗之间发生冲突时,人和人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和和纠纷。假如所有基督教徒有统一的一种信仰,混乱必然会少些。但存在于罗马、希腊和拉文纳各个教会之间的争斗,再加上异端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抗争,却从许多方面使世界遭到苦难。非洲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例证:在汪达尔人信奉阿里乌斯宗派 注 教义后,非洲人所受自阿里乌斯教派的恐怖比从这些汪达尔人本身天生的贪婪和残忍方面所受的灾难更为厉害。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迫害下,他们的面容就是他们内心所受惊骇的见证。因为他们除了由于人世间的动乱而受到种种祸害外,几乎无法求助于上帝,不幸的人们本来是希望求得他的拯救的;由于他们都不知道向哪位神明哭诉;临死时无助无望,很悲惨。
第一个消灭了这么多灾难的人就是提奥多里克;他应当得到最高的赞扬。在他治理意大利的三十八年期间,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繁荣昌盛的伟大国家;往日苦难的踪影已难找到。但在他逝世之后,王位传给他的女儿阿玛拉松塔的儿子阿塔拉里克时,由于命运的孽根尚未尽除,往日的灾难不久又回来了。因为阿塔拉里克在他外祖父死后不久也去世,王国就由他母亲掌握。她把泰奥达图斯招来帮助治理国家;但却遭到背叛。泰奥达图斯杀害了她,自立为王。因此他在东哥特人当中臭名远扬;查士丁尼皇帝打算把他逐出意大利,派贝利萨留斯率远征军前往讨伐,因为贝利萨留斯那时已征服非洲,赶跑汪达尔人,使那个地区重归于皇帝统治之下。
贝利萨留斯占领西西里岛之后,就从那里进入意大利,占领那不勒斯和罗马。哥特人看到这个局势,认为他们的灾难是国王泰奥达图斯招来的,于是就把他杀死,另选维蒂杰斯为国王。经过几次小战斗之后,贝利萨留斯把他围困在拉文纳城里,随即俘获。但贝利萨留斯还未来得及巩固胜利带来的好处,查士丁尼皇帝就把他召回,另派约内斯和维塔利斯前来接替。这两个人办事的原则和方法和贝利萨留斯大不相同;哥特人因而壮起胆子推举维罗纳总督伊尔多瓦杜斯当他们的国王。伊尔多瓦杜斯被杀后,由托蒂拉继位。他打败皇帝的军队,占领托斯卡纳和那不勒斯,几乎把贝利萨留斯从他们手里夺走的一切地方又都夺回来。因此,查士丁尼决定再派贝利萨留斯去意大利。但由于他只带来一支小部队,结果他在比得来荣誉时所花的更短的时间内把上次从胜利中得来的好名声丢得一干二净。托蒂拉率部驻扎奥斯蒂亚,就在贝利萨留斯眼皮底下夺占了罗马。但因为这个城市既保不住又不能留给他人,于是就把全城大部毁坏、把市民赶走、把元老院议员劫持带走。他对贝利萨留斯并不重视,自己带着人马到卡拉布里亚攻打从希腊调来的军队去了。
贝利萨留斯看到罗马已被放弃,就打算做一件光荣的事。他看到罗马的废墟,决定重建城墙,尽快把居民召回。但因时运不佳,未能容他办成这桩值得称颂的事业。因为查士丁尼这时遭到帕提亚人的进攻,再次把他召回。他对皇帝的忠贞使他不得不放弃意大利,把它留给托蒂拉。于是托蒂拉再入罗马。但这次他却不像上次对它那样凶狠,在当时以神圣著称的圣本尼迪特请求下,尽力重建罗马。这时,查士丁尼已和帕提亚人妥协,又想派一支兵力去解救意大利。但因另一北方民族斯克拉维人这时已南渡多瑙河进攻伊利里亚和色雷斯,把皇帝拖住。因此,托蒂拉就占领几乎整个意大利。查士丁尼皇帝征服斯克拉维人之后,又派一位具有伟大军事谋略的宦官纳尔塞斯前往意大利。他到达后就打垮托蒂拉的部队并把他本人杀死。逃脱了的哥特人到帕维亚避难,在那里推举泰伊阿斯当他们的王。纳尔塞斯打胜后又进占罗马,和泰伊阿斯、诺切拉交战,杀死泰伊阿斯并击溃他的部队。哥特人在意大利的势力,自从提奥多里克的到来直到泰伊阿斯之死,总共存在七十年。纳尔塞斯这次胜利使他们在意大利的势力消灭殆尽。
意大利刚刚从哥特人的践踏下解救出来,查士丁尼皇帝就死了,由其子朱斯丁继位。在皇后索菲娅教唆下,朱斯丁召回纳尔塞斯,派隆吉努斯接替他。隆吉努斯和他的前人一样,也定都拉文纳。此外他还改变了意大利统治机构的形式,不像哥特人那样在每个行省设总督,而是在重要城镇各设一名统治者,名之为公爵。在这种安排中,他并未把罗马看得比其他城市更重,把保留迄今的执政官和元老院等名义一概弃置不用,每年从拉文纳派一位公爵去统治,名之为罗马公爵领地。他本人留在拉文纳代表皇帝统治全意大利,自称总督。这样划分意大利的办法,后来促成它的毁灭,给伦巴第人早日占领意大利的机会。纳尔塞斯对于皇帝把他从意大利地区的政府中召回,感到非常气愤,因为这地方是他靠自己的勇气和鲜血夺来的。但索菲娅用召回的办法这样刺激他仍嫌不足,还用十分侮辱性的态度对待他,扬言把他召回是想叫他和其他宦官一起纺线。在极度愤慨下,纳尔塞斯劝说当时统治潘诺尼亚的伦巴第王阿尔博因去攻打并占领意大利。
如前所述,当埃鲁利人和图林根人在他们的王国奥多阿瑟尔率领下侵入意大利时,伦巴第人占据了他们撤出的地方,并在那里定居一些时候了。这时整个这一带地方都由阿尔博因统治,这个人胆大而残酷。在他的率领下,伦巴第人渡过多瑙河,和占据着潘诺尼亚的泽皮迪王库尼蒙德交战,把他打败杀死。阿尔博因在俘虏中发现库尼蒙德的女儿罗莎蒙德,娶她为妻,自立为潘诺尼亚王。出于他那野蛮的天性,他叫人把库尼蒙德的头盖骨制成大杯,用以饮酒以纪念他取得的胜利。过去和哥特人打仗时,他和纳尔塞斯曾有旧谊,现在纳尔塞斯请他进攻意大利,他就把潘诺尼亚留给匈奴人,匈奴人在阿蒂拉死后,已回到他们原来的地区。阿尔博因进入意大利时,发现全境划分为许多部分,他立即进占帕维亚、米兰、维罗纳、维琴察、整个托斯卡纳地区、弗拉米尼阿大部,现在这个地区叫罗马尼阿。他如此迅速地占领了这么多地方,就认为征服全意大利已完全有把握;于是就在维罗纳大摆宴席,酒酣兴发,下令把库尼蒙德的头盖骨装满酒,叫人捧着献给坐在他对面的王后罗莎蒙德;为了使她听得见他的话,还大声喊道:在这样欢乐的伟大的时刻,她应当和她父亲一起痛饮。
这话有如一把尖刀刺入这位贵妇的胸膛。她下定决心报仇雪恨。她知道有一个名叫海尔米基斯的伦巴第贵族爱上她的一个侍女,于是就和这位年轻的女子安排好,使海尔米基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和她自己而不是和他的情妇同床。计谋实现后,罗莎蒙德就向海尔米基斯作自我介绍;接着就给他指出两条道路供选择:一条是刺杀阿尔博因,从而得到王国和她本人作为报酬;否则,另一条就是以强奸王后罪处死。海尔米基斯同意刺杀阿尔博因。但行刺之后,发现他们二人并不能占有王国,恐怕伦巴第人出于对阿尔博因的敬爱会把他们杀死。于是他们就窃取王家财宝,随身带着逃到拉文纳投奔隆吉努斯,受到他很好的接待。
在这些动乱期间,朱斯丁皇帝逝世,由提比留继位。提比留因忙于和帕提亚人打仗,无暇顾及意大利的事。这对隆吉努斯说来似乎是出现了一个好机会:利用罗莎蒙德和她的财富使自己成为伦巴第和全意大利之王。他把这个计划向她透露,劝她杀死海尔米基斯,改嫁他本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先把毒酒准备妥当,有一次海尔米基斯洗完澡出来说口渴,她就亲手把毒酒递给他。他刚喝一半就感觉这酒不同一般,对她产生怀疑,强迫她把剩下的一半喝了。于是在几个小时之后,双双中毒身死。这样,隆吉努斯当国王的希望也就落空。
与此同时,伦巴第人聚集在那时已成为他们的帝国的首都的帕维亚,推举克莱菲斯为王。他重建已被纳尔塞斯摧毁的伊莫拉城,占领里米尼以及直至罗马的几乎所有地方。但正在胜利的过程中他死了。克莱菲斯极端残酷,不但对外族如此,对自己的伦巴第族也是这样。因此,这些伦巴第人对王权极为厌恶,不再推选国王;改为在他们当中指派三十名首领统治全族。这个做法使伦巴第人未能占领意大利全境,他们的统辖区只能到达本内文托。因为像罗马、拉文纳、克雷莫纳、曼图亚、帕多瓦、蒙塞利切、帕尔马、波洛尼亚、法恩扎、弗利和切泽纳等城,有些曾抵抗了一段时间,保住自己,有些则从未受他们统治。这是因为伦巴第人没有国王,打起仗来很不果断;当他们后来推出一位国王时,因为已经自由惯了,也不很驯从,动不动就搞内讧。这情况一开始就妨碍他们军事征讨的成功,最后也成了他们被逐出意大利的原因。伦巴第人既然处于上述这种境况,罗马人和隆吉努斯后来就和他们达成协议:大家都放下武器,享有各自已经占有的地方。
* * *
[1] 指公元四世纪时,亚历山大港阿里乌斯教义的信奉者。阿里乌斯认为基督乃受造之物,与上帝并非同质,但也不全是人,乃神与人之间的第三者。公元325年在尼西亚会议上,他的学说被定为异端。——译者
第三章
教皇在意大利的势力强大起来——滥施申斥和赦罪——教皇求助于法兰西王丕平——丕平对教皇的捐赠——查理曼——伦巴第王国的灭亡——开始使用枢机主教头衔——帝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弗留利公爵贝伦加里乌斯被立为意大利王——比萨强大——意大利各邦的种类和划分——选帝侯的产生
在这时期,教皇开始取得比已往更大的世俗权威;虽说紧接圣彼得之后的一些教皇受尊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神圣的生活和作出的奇迹;而且他们高尚言行的楷模促使基督教发展壮大,以致其他各国的君王为了消除当时遍布各地的混乱也都纷纷加入教会。皇帝也在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之后才回到君士坦丁堡,因此,正如本书开头所说,罗马帝国日益败坏、易遭摧毁,教会势力就日益迅速增长。不过,整个意大利,在伦巴第人入侵以前,不是臣服皇帝,就是归顺国王;教皇则只是由于他们的举止和教义而受到尊重,此外并未取得更大的权威。在其他方面,他们都服从皇帝或国王,像臣属或代理人那样为帝王执行任务,有时甚至还被他们处死。使教皇在意大利事务中逐渐举足轻重的是哥特王提奥多里克在定都拉文纳之后促成的。因为罗马当时无君主,罗马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安全,感到必须服从教皇。但教皇的权威并未因此扩大多少,仅有的好处只不过是允许罗马教会的地位高于拉文纳教会而已。只是在伦巴第人占领意大利并把全境划分为许多部分之后,教皇才有机会行使较大权力。既然教皇实际上已经是罗马的首长,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伦巴第人因而都尊敬他。因此,罗马人才得以通过他,和伦巴第人以及隆吉努斯结盟,不是作为他们的臣属,而是以平等地位和他们联合。教皇就是这样,一段时期和希腊人交好,一段时期又和伦巴第人亲近,从而使自己的势力逐步增长。但在赫拉克利乌斯时期东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教皇的势力就缩小了。因为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斯克拉维人,这时又进攻伊利里亚;他们在占领该地区后,就以其族名改称该地为斯克拉沃尼亚。帝国其他地区又受到波斯人的攻击;后来又受到由穆罕默德率领的萨拉森人的侵犯,最后又是土耳其人攻占叙利亚、非洲和埃及。这些情况促使教皇在危难中去寻找新盟友,于是他就向法兰西国王求助。我们在这里不妨指出一点:几乎所有由北方蛮族在意大利境内进行的战争,都是教皇们惹起的;在意大利全境泛滥成灾的成群结伙的蛮族,一般也都是由教皇招进来的。这种做法仍然在继续进行,致使意大利软弱无力、动荡不安。因此,笔者今后叙述从那个时代至今的大事时,将不再描写帝国的衰亡;只记载教皇势力的增长,统治意大利诸王公的兴起直至查理八世的到来。我们将看到:教皇如何首先用申斥的办法,后来又用申斥和武力,有时夹杂着赦罪的办法,逐步使自己成为既可敬又可怕的人物。他们又是如何由于滥用这两种办法而丧失了影响,只是依靠别人的意愿,帮助他们进行战争。
现在言归正传。格雷戈里三世当了教皇,伦巴第王国由阿斯托尔富斯统治。他违反协议夺占拉文纳,向教皇开战。在这个情况下,由于前面已提到过的原因,格雷戈里不能再指望君士坦丁堡皇帝的帮助,他无力支援教皇;格雷戈里又信不过伦巴第人,因为他们过去曾一再食言;于是他就求助于丕平二世,丕平已从奥地利和布拉邦特的王公,变成为法兰西国王。他当上国王主要并不是由于他本人英勇,而是因为他父亲查理·马特和他祖父丕平的功劳。因为查理·马特统治王国时,曾在卢瓦尔河上的图尔附近大败萨拉森人,从而名震天下,据说他在战场上曾使萨拉森人遗尸二十万具。这样,丕平凭借他父亲的威望再加上他自己的本领,后来成为法兰西国王。我们已说到,教皇格雷戈里请求他对付伦巴第人,丕平答应照办,但希望先见教皇一面,恭请他光临法国。格雷戈里应邀前往。由于敌人对宗教也极尊崇,因而当他通过敌区时竟能安然无恙。到法国后受到丕平的尊崇礼遇。随后丕平即发兵意大利,把伦巴第人围困在帕维亚境内,国王阿斯托尔富斯被迫向法国人求和。在教皇的请求下,法国人同意了,因为教皇并不想把他的敌人置于死地,而是要他皈依教皇,仍然活下去。在和约中,阿斯托尔富斯答应把他原先从教会手中夺走的地方全部归还教会。但当法王的军队回国之后,他不执行和约规定,于是教皇又向丕平求援。丕平遂再次发兵前来,战败伦巴第人,夺占拉文纳;而且,违反希腊皇帝 注 的意愿,他竟然把该城献给教皇,把整个总督辖区、外加乌尔比诺和马尔凯区两地也一并献给他。阿斯托尔富斯在履行协议条款过程中逝世。托斯卡纳公爵伦巴第人德西德里乌斯打算派兵占领王国,他要求教皇协助,并答应和教皇修好。教皇答应他的请求,其他王公随即也都同意。德西德里乌斯起初遵守诺言,按照和丕平达成的协议,开始把各地区移交教皇;因此,以后即不再由君士坦丁堡派总督到拉文纳,而根据教皇意旨进行治理。不久丕平逝世,由他儿子查理继位。由于查理立下丰功伟绩,人们称他为查理曼,即查理大帝。这时西奥多尔一世继任教皇,和德西德里乌斯之间发生不和,后者把教皇围困在罗马。教皇向查理求救。查理率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把德西德里乌斯围困于帕维亚,后来把他和他的儿子捉住作为俘虏押往法国,然后就去罗马拜访教皇。他在罗马宣布:因为教皇是上帝的代表,不能受任何凡人裁判。教皇和罗马人推举查理为皇帝。从此罗马就有了西部帝国的皇帝。过去的教皇常常是由皇帝选立的,现在的皇帝在推选时也需要教皇参加了。帝国不断丧失其权力,而教会却不断取得权力。教会就这样逐渐扩大自己的权威,凌驾于世俗王公之上。
伦巴第人已经在意大利呆了二百三十二年之久,只在名义上还算是外来人。因为查理打算改划意大利政区,就允许伦巴第人据有他们在那里成长的那些地方,并以他们的族名命名整个地区为伦巴第。为了使他们尊重罗马这个名称,查理下令把原属拉文纳总督辖下的邻近他们的那些意大利地方,整个命名为罗马尼阿。此外,他还把他的儿子丕平封为意大利王,他的领域扩展到本内文托。所有其余地区属希腊皇帝,查理和他订有盟约。这时帕斯卡尔一世当了教皇。罗马各教会的神甫由于接近教皇并出席选举教皇的仪式,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就自称为“枢机主教”,并僭越很大的权力,以致在选举教皇时可把罗马人排除在外,从而使所有新教皇的任命几乎都是从他们当中推举出来。因此,在帕斯卡尔逝世后,圣萨比纳的枢机主教即被推为教皇,定名尤金尼斯二世。意大利既已受法国人统治,体制和制度就都发生了变化:教皇得到较大的世俗权力;新掌权者用的是伯爵、侯爵等头衔,就像拉文纳总督隆吉努斯曾采用公爵这个官衔那样。经过几代教皇之后,一位名叫奥斯波尔科的罗马人当了教皇。但由于他的名字听起来不雅,就改名塞尔吉乌斯。后来历任教皇当选时都改名;这件事就是从他开始的。
这时查理大帝已死,路易(虔信者)继位。路易死后,他的儿子们竞争剧烈,以致到了他的孙辈,法国王室就丧失了帝国。帝国以后落入德意志人之手。第一位日耳曼皇帝名叫阿尔诺尔富斯。加洛林家族不只丧失了帝国,他们的倾轧不和还使他们丢掉意大利。这是因为,伦巴第人积聚力量攻击了教皇和罗马人,阿尔诺尔富斯无计解救危局,被迫封弗留利公爵贝伦加里乌斯为意大利王。这些事变引诱占据着潘诺尼亚地区的匈奴人侵犯意大利。但他们和贝伦加里乌斯交锋后,就被迫退回潘诺尼亚,那个地区早已用他们的族名命名为匈牙利。
罗曼诺这时是希腊皇帝,他原先在部队当司令官时就把君士坦丁皇帝废黜了。如前所指出,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均属希腊帝国的地方,这时已经发生反叛,于是他就答应叫萨拉森人去攻占。萨拉森人占领这两个地区后,进而包围罗马。当时罗马的贝伦加里乌斯正为了保卫自身,在抗击匈奴人,委派托斯卡纳公爵阿尔贝里克率领罗马军队。由于他作战英勇,罗马得以从萨拉森人手下救出来。萨拉森人解围撤走时,在加尔加诺山上修建堡垒,借以统治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并不断袭扰意大利全境。意大利就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受尽折磨:在阿尔卑斯山方向经常和匈奴人打仗,在那不勒斯那边又常受萨拉森人侵犯。这种状况延续了许多年,经历了贝伦加里乌斯王朝前后三代君主。在这期间,教皇和教会也大受干扰。东部帝国虚弱,西部各王公倾轧不和,使他们处于毫无防御的状态。热那亚的领土都在沿河一带,不断遭受萨拉森人窜犯蹂躏。被逐出家乡的人们成群结伙逃到比萨城里避难,这样就促使比萨城发展壮大。这些事情发生在公元931年。当时亨利和玛蒂尔达皇后所生之子萨克森公爵奥托——一位举世闻名的深谋远虑的人物——被推举为皇帝。教皇阿加皮托恳求他来意大利,把他从贝伦加里乌斯父子暴政之下解救出来。
当时意大利各邦是这样统治的:伦巴第受贝伦加里乌斯三世及其子阿尔弗雷德统治;托斯卡纳和罗马尼阿由西部皇帝的一位代表治理;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一部分由希腊皇帝统治,一部分被萨拉森人占据。在罗马,每年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按古制进行治理;此外另设长官一名审理民间案件;还有由十二人组成的政务会议,每年派人治理所辖各地。教皇在罗马和意大利其余地区多少还有些权力,这要看皇帝或最强大的公侯在当地的亲信各有多少而定。奥托皇帝驾临意大利,剥夺贝伦加里乌斯家族统治了五十五年的王国,重新树立起教皇的威严。他有一子一侄,都叫奥托,二人先后继承皇位。在奥托三世统治时期,教皇格雷戈里五世被罗马人驱逐。皇帝因此亲临意大利,使他复位。教皇为了向罗马人报复,剥夺了他们推举皇帝的权力,把这项权力赐给德意志的三位诸侯和三位主教,即勃兰登堡、帕拉廷和萨克森三地的诸侯和马贡扎 注 、特雷韦里 注 和科隆三地的主教。此事发生于1002年。奥托三世死后,选帝侯选出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为皇帝。他即位十二年后,才接受了教皇斯蒂芬八世主持的加冕礼。亨利和他的妻子西梅翁达一生笃信宗教,他们兴建并捐献了许多教堂,佛罗伦萨附近的圣米尼阿托教堂就是其中之一。亨利死于1024年,由施瓦本的孔拉德继位,后者又由亨利二世继位。亨利二世驾临罗马;由于教会有三位教皇发生分裂,他就把他们都搁置一旁,命令推举克莱门特二世为教皇,并由克莱门特为他举行皇帝加冕礼。
* * *
[1] 即东罗马帝国皇帝。——译者
[2] 即美因茨。——译者
[3] 即特里尔。——译者
第四章
尼古拉二世委托枢机主教选举教皇——教皇剥夺君主领土的第一个实例——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那不勒斯王国的创建——教皇乌尔班二世去法国——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新骑士团——萨拉丁夺取基督徒在东方占领的土地——女伯爵玛蒂尔达去世——红胡子弗里德利希的性格——教会分裂——弗里德利希不尊教规擅立教皇——在普利亚修建亚历山大里亚城——教皇强迫英王亨利接受屈辱的条件——弗里德利希与教皇和解——那不勒斯王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圣多米尼克会和圣法兰西斯会。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一部分由本地人自治,有一些地区由当地君主治理,其他地区则由皇帝的代表管辖。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称国务大臣,其他官员向他请示工作。诸侯当中势力最强大的是戈德弗雷和他的妻子女伯爵玛蒂尔达;她是亨利二世的妹妹贝阿特丽丝的女儿。她和她丈夫占有卢卡、帕尔马、勒佐、曼图亚以及现在称为教会产业的全部地区。罗马人为野心所驱使,进行多次反对教皇的战争,而教皇的权威过去曾被利用来使他们摆脱皇帝的压迫。但他们在自己掌握了罗马城的政府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之后,立即与教皇为敌。教皇从他们那里所受的伤害远比从任何其他基督徒君主处受到的更大。正当教皇的训斥使整个帝国西部发抖的时候,罗马人却公开反叛教皇。罗马人和教皇只知互相使对方丧失权威和荣誉,别无其他目的。
这时在位的教皇是尼古拉二世。就像格雷戈里五世曾剥夺罗马人选举皇帝的权力那样,他决定用同样的方法剥夺他们选举教皇的权力,把这种权力只给予枢机主教。这样他还不满足,在取得卡拉布里亚和普利亚两地君主同意之后(所用的手段不久将在下文提到),他又强迫罗马人委派管辖各项事务的官员服从他本人,其中有一些还被他罢了官。尼古拉死后,教会中出现分裂:伦巴第的圣职人员拒绝服从在罗马选出的新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擅自把帕尔马的卡多洛选为教皇。亨利仇视教皇的权力,示意亚历山大,一定要他放弃教皇职位;并下令全体枢机主教到德意志去推举一位新教皇。于是教皇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剥夺了亨利的帝位和王位;亨利是第一位体验到宗教武器的厉害的皇帝。意大利有一部分人站在教皇一边,另一部分站在亨利一边。于是就出现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之争。就这样,意大利从蛮族践踏下得救之后,又陷入内争的痛苦。亨利既被开除教籍,就在他的臣民逼迫下来到意大利,赤着脚跪在教皇面前乞求饶恕。这件事发生在1082年。然而不久之后,教皇和亨利之间又出现不和,因此教皇又开除他的教籍。于是亨利就派他的儿子(也叫亨利)率领军队进抵罗马,在罗马人的支援下(罗马人恨教皇),把教皇围困在堡垒里。罗伯特·圭斯卡尔德从普利亚前来援救,但在他到达罗马以前,亨利就已把部队撤回德意志去了,只剩下罗马人独力坚持。于是罗伯特就洗劫罗马,把全城搞成一片废墟。因为那不勒斯王国就是由罗伯特创立的,所以在这里特别把他的出身和行为交代一下似乎并不是多余的。
查理曼的后代出现内部纷争,从而给另一个北方民族诺曼人以可乘之机;他们进攻法国,占领了现名诺曼底的地区。当时意大利正在遭受贝伦加里乌斯家族、萨拉森人和匈奴的侵扰,诺曼人有一部分人进入意大利,并在罗马尼阿境内占领一些地方。在当时的许多战争中他们表现得很英勇。诺曼王公之一坦克雷德有许多孩子,其中一个叫威廉,外号费拉巴克;另一个叫罗伯特,又叫圭斯卡尔德。当威廉统治这块国土时,意大利的混乱已有些平息,但萨拉森人仍占着西西里,经常来意大利沿岸抢劫。因此,威廉就和卡普阿、萨莱尔诺两地的王公以及为希腊皇帝管辖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两地的一个希腊人梅洛尔科一起商议,作出攻打西西里的计划。他们事先商妥:如果打胜,就把战利品和土地分成四份,各占一份。他们的事进行得很顺利,把萨拉森人赶跑,占领了西西里岛。但在胜利之后,梅洛尔科偷偷从希腊调来军队,以皇帝名义抢占了整个西西里,把战利品据为他自己和他的部下所有。
威廉对此大为不满。但他的不满当时并未表现出来,留待将来适当时机再发作,他和萨莱尔诺、卡普阿那两位王公一起离开西西里。但当那两位君主和他分手回他们的原地之后,他本人却未带领自己的人马回罗马尼阿,而是向普利亚推进,占领梅尔菲。不久之后又从梅尔菲出发,收复被希腊皇帝夺占的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几乎全部地区,这些地区在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本来是由他哥哥罗伯特·圭斯卡尔德统辖的。罗伯特为了这些地区的继承问题,曾经和他的侄子们进行过许多争吵;后来还曾请求教皇施加影响在他们中间进行调停。教皇陛下很乐于办这件事,因为他正急于和罗伯特交朋友以便抵制德意志皇帝和蛮横的罗马人,以保卫自己。不久之后这事真的发生了:他按照格雷戈里的先例,把亨利逐出罗马并镇压了罗马人。罗伯特死后,王位由他的两个儿子罗杰尔和威廉继承。他们不但把版图扩张到那不勒斯,而且连附近一带直至罗马的领土都据为己有,后来又兼并西西里岛。罗杰尔成为该岛君主。威廉去君士坦丁堡娶皇帝之女时,他的辖区被他哥哥罗杰尔抢去。罗杰尔得到这么大的地盘之后,十分得意,先自封为意大利王;但后来又改为普利亚和西西里之王,这也就满足了。他是创建这个王国的君主、也是第一个给它命名的人。虽然这个王国的王位曾辗转落入许多国家、许多家族之手,但它至今仍保有古代的疆界。诺曼人失败之后,这个王国转入德意志人手中,后来又转入法国之手,然后又属于阿拉贡人,现在则由佛兰德人统治。
这时乌尔班二世当了教皇,他激起罗马人的仇恨。由于当时意大利处处都是纷争,他认为他自己在意大利甚至都不安全,于是就把思想集中在办一桩宏伟的事业上。他带领他的全体圣职人员到法国,在安特卫普召集众多的群众,发表了反对异教徒的演说。听众大受鼓动,大家下定决心征服亚洲,把它从萨拉森人的统治之下解救出来。这一壮举以及后来那些类似的群众行动,后来被称为十字军运动,因为参加行动的人们的盔甲和衣服上带有十字架的标志。十字军的领袖先后有戈德弗雷、优斯塔斯、布伊隆的鲍尔德温、布洛涅的几位侯爵以及一位以贤明圣洁闻名的隐士彼得。有许多国王和臣民参加远征并捐助款项;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战斗的许多私人都是自筹费用的。由于那时各地的首要教长的模范行为的激发,宗教对人们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壮举在一开始时就取得极其伟大的成功:整个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的一部分都落入基督教徒手中。后来为了纪念这些伟大业绩,还成立耶路撒冷骑士团,该团至今仍然存在,他们守卫着罗德岛——这个岛形成阻挡伊斯兰势力扩张的唯一屏障。这个巨大的运动还促成圣殿骑士团的成立;但不久之后,这个骑士团由于它的无耻的行为,就宣告解散了。十字军成员在进行他们的事业过程中,遭遇种种不同的命运。许多民族、许多个人曾因之名扬四海。英王、法王都曾参加十字军;他们和威尼斯人、比萨人、热那亚人一起获得崇高荣誉。直到萨拉丁 注 时期,由于他的才干、也由于基督教徒内部不和,十字军最初获得的荣誉全部丢光。经过九十年之后,他们又从他们曾光荣而得意地光复了的那些地区被赶出去。
乌尔班死后,帕斯卡尔二世当了教皇。帝国由亨利四世统治。他伪装要和教皇修好,来到罗马,后来把教皇陛下连同他手下的教士一起关进监狱;直到教皇让步、同意皇帝可随意处理德意志教会事务时,才把他们释放。约在这时女伯爵玛蒂尔达去世,把她的全部领土遗留给教会。帕斯卡尔二世和亨利四世死后,又经过若干代教皇和皇帝,直到亚历山大三世当教皇、外号红胡子的弗里德利希当皇帝的时候。在这一段时期中,教皇们同罗马人和皇帝发生很多纠葛。到了红胡子时期,麻烦就更大了。弗里德利希颇有军事才干;但他十分傲慢,不愿屈从教皇。不过,在他被推选为皇帝时,还是到罗马接受了教皇加冕,心平气和地回到德国。但他这种心情在那里并未保持多久,就又回到意大利,打算治服伦巴第境内某些不服从他的地区。正巧这时,出身于一个罗马家族的枢机主教克莱门特和教皇亚历山大闹分裂,另一些枢机主教擅自推选他为教皇。弗里德利希皇帝当时驻军克雷马。亚历山大向他申诉擅立教皇的问题。弗里德利希却回答说:他们二人都应当到他这里来申述理由,他听完之后才能判断谁算真正的教皇。亚历山大听了这话很不高兴,而且他已看出皇帝有偏袒擅立的教皇的倾向,于是就把皇帝开除出教会,然后逃到法兰西王菲利普那里。这时弗里德利希正在伦巴第打仗,摧毁了米兰,从而招致维罗纳、帕多瓦和维琴察为了共同防御联合起来反对他。这时擅立教皇已死,弗里德利希立克雷莫纳的圭多继位。
由于教皇不在罗马,皇帝又在伦巴第,所以罗马人又在罗马取得一些权力,并开始进行工作以便使原先曾臣服他们的那些地方重归他们管辖。因为图斯库卢姆人拒绝接受他们的统治,他们就倾全力前往进攻。但这个地方的人在弗里德利希支援下,彻底打垮罗马的军队;在一场触目惊心的大屠杀之后,罗马元气大伤,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人口众多、繁荣富强了。亚历山大这时看到皇帝不但和罗马人有仇,而且在伦巴第境内也有敌人,因而认为已能在罗马安身,于是就回来了。但弗里德利希却把其他的事一概搁置一边,率领军队在罗马城外扎营围困。于是教皇亚历山大又逃到普利亚国王威廉那里,威廉是在罗杰尔死后继承王位的。然而,因为当时瘟疫流行,弗里德利希又从罗马撤回德意志。伦巴第境内那些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的城市,为了控制靠拢皇党的帕维亚和托尔托纳,就合力建起一座新城,准备在战时用作贮藏弹药的地方;为了向教皇表示崇敬并对弗里德利希表示轻蔑,特将该城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
擅立教皇圭多死后,费尔莫人乔万尼被推举继位。由于他受皇党爱戴,就住在蒙泰菲阿斯科内。亚历山大教皇住在图斯库卢姆,这是当地居民请他去的,为的是利用他的势力保护他们免遭罗马人攻打。英格兰国王亨利派使节前来向教皇申明:虽然公众在流言中诽谤他,说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的托马斯之死与他有关,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能怪罪于他。为此,教皇派两位枢机主教去英国调查事情真相。虽然他们并未发现能说明国王有罪的任何事实,但是,由于罪行情节极其丑恶,加以大主教未曾受到应有尊敬,于是就对英格兰国王宣判如下:他既然已经把全国的贵族召集到一起,就应该当众宣誓证实自己无罪;他应立即派兵两百到耶路撒冷,并发给他们一年的薪饷;三年以内,他应当尽可能征集一支大军亲自率领到那里去;他的臣民在认为适当时有权直接向罗马申诉;还要废除英国曾经制订的一切对教会规章不利的法令。这些条件亨利全部接受。一位伟大的国王就这样服从了这一判决,现在看来,即使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会对这个判决感到羞辱。不过,正当教皇对遥远的君王施加如此巨大权威之际,他却无法强迫罗马人服从;就连他是否能留在罗马这件事,也还未得到他们的同意,尽管他保证只干预教会事务。
这时,弗里德利希又回到意大利。当他正准备对教皇发动新战争时,他的高级教士和贵族宣称:如果他不与教会和解,他们就抛弃他。于是他只好到威尼斯向教皇表示服从,实现和解。但在和约中教皇剥夺了皇帝对罗马的一切权力,还指派西西里和普利亚王威廉当他的副手。弗里德利希是一个不打仗就活不成的人;于是他就参加了在亚洲的十字军,以便向穆斯林施展他在教皇们面前无法施展的好战野心。他走到希德努斯河附近,那清澈的河水引诱他洗了个澡,竟因此着了凉死了。就这样,这条河使穆斯林得到的好处比教皇一再革除他的教籍给基督徒带来的好处还大。因为后者只不过遏制他的傲慢,而前者却一笔勾销他的一生。弗里德利希既已逝世,教皇现在就只剩下压制罗马人的桀骜不驯这一件事。于是,经过许多争论之后,在选拔执政官的问题上,终于取得协议:罗马人可以按过去的习惯进行选举,但有一条,这些被选出的人只能首先宣誓效忠教会,然后才能执政。
这项协议达成后,擅立教皇乔万尼就逃到阿尔巴诺山中躲避,不久之后就死在山中。那不勒斯王威廉大约也在这时候去世。教皇打算占有他那个王国,理由是他只留下一个名叫坦克雷德的私生子。但贵族们不同意,还希望坦克雷德当国王。当时在位的教皇切莱斯蒂内三世急于从坦克雷德手中夺取王国,于是设法使弗里德利希的儿子亨利被推选为皇帝,而且答应把那不勒斯王国送给他,条件是要他把过去属于教会的地方全部归还教会。为了促成这件事,教皇叫人把威廉的一个叫科斯妲扎的女儿——她过去被放在修道院里,这时已老了——从修道院弄出来嫁给亨利。这样,那不勒斯王国就从它的创建者诺曼人手中转入德意志人手中。亨利皇帝把德意志政务安排妥当之后就来到意大利,还带着他的妻子科斯妲扎和一个大约已四岁的名叫弗里德利希的儿子。这时因为坦克雷德已死,只留下一个叫罗杰尔的婴儿,亨利未经多大困难就占据这个王国。过了些年,亨利死在西西里岛上,继承他的王位的是弗里德利希,继承帝位的是萨克森公爵奥托。他被推举为皇帝是靠了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力量。但与一般预料相反,他刚刚戴上皇冠,立即成了教皇的敌人,占领罗马尼阿并准备进攻王国。教皇因此把他逐出教会,结果他众叛亲离,选侯们推选那不勒斯王弗里德利希为皇帝以取代他。弗里德利希来到罗马接受加冕礼。但教皇因惧怕他的势力,拒不为他加冕,而且设法使他撤出意大利,就像过去对待奥托那样。弗里德利希愤愤返回德国,和奧托打了许多仗,终于把他打败。这时英诺森三世已死。这位教皇曾办过不少好事,还在罗马修建了圣灵医院。继他当教皇的是霍诺留斯三世,圣多米尼克会和圣法兰西斯会 注 就是他在世时于1218年创立的。霍诺留斯曾为弗里德利希加冕。耶路撒冷王鲍尔德温的后代乔万尼把一个女儿嫁给他。鲍尔德温是留在亚洲的基督教军队的司令,这时仍然保有这个头衔,就把这一头衔连同嫁妆也一起转赠给他。从此以后,不论谁当那不勒斯王,也称为耶路撒冷王。
* * *
[1] 萨拉丁(公元1138—1193年),埃及和叙利亚的苏丹,1187年将基督徒赶出巴勒斯坦。——译者
[2] 一译作芳济各会。——译名
第五章
意大利政情——伊斯特家族势力抬头——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皇帝弗里德利希二世去世——曼弗雷德占有那不勒斯王国——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在伦巴第的斗争——教皇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赠给昂儒的查理——教皇使意大利不安定的政策——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野心——教皇的侄子们——西西里的晚祷——罗多尔夫皇帝允许大批城市赎买独立——百年庆典制度的创立——教皇迁至阿维尼翁。
这时,支配意大利各邦的有以下各种方式:罗马人不再选举执政官,改为任命一位或数位掌握同样权力的元老院议员。伦巴第一些城市原先为反对红胡子弗里德利希而成立的同盟仍然存在,其中包括米兰、布雷西亚、曼图亚、罗马尼阿境内多数城市以及维罗纳、维琴察、帕多瓦和特雷维萨。站在皇帝一边的有克雷莫纳、贝加莫、帕尔马、勒佐和特兰托。伦巴第、罗马尼阿以及特雷维萨边区的其他城市和要塞则根据他们的需要时而支持这一方,时而支持另一方。
在奥托三世时期,有一位名叫埃泽林的人来到意大利,住在乡间,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叫埃泽林。这个人有钱有势,站在弗里德利希一边,前面我们已提到,弗里德利希和教皇敌对。在埃泽林的怂恿和支持下,弗里德利希夺取了维罗纳和曼图亚,摧毀了维琴察,占领帕多瓦,击溃各城联合的军队,然后进军托斯卡纳。与此同时,埃泽林已征服整个特雷维萨边区;但未能战胜费拉拉,驻守在这个地方的是阿佐内·达·伊斯特的和教皇派驻伦巴第的军队。后来,因为敌人已被迫退走,教皇就把费拉拉作为封地赐给这位阿佐内。现在统治该城的就是阿佐内的后代。弗里德利希进军比萨后即停下来,企图统治托斯卡纳。但是,他在那个地区到处寻找朋友搜索敌人的过程中,播下了无数不和的种子,后来竟招致意大利的毁灭。因为互相敌对的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斗争日烈——支持教会的自称圭尔夫派,效忠皇帝的自称吉贝林派。这两派的名称最早出现在皮斯托亚。弗里德利希率军队由比萨出发,用各种办法攻击教会辖地并大肆破坏;以致教皇无计可施,只好打起十字大旗号召人们反对他,就像他的前任教皇用以对付萨拉森人的办法一样。弗里德利希为了不致像过去红胡子弗里德利希及其他人那样突然被自己的臣民拋弃,于是就雇用一些萨拉森人。为了紧紧地把这些萨拉森人笼络在自己周围、在意大利建立巩固的反对教会的堡垒,不再害怕教皇的诅咒,他就把属于那不勒斯王国的诺切拉地区划归他们所有。这样,萨拉森人既有了自己的退身之地,就会感到更安全有保障。这时的教皇是英诺森四世,他因为害怕弗里德利希,先去热那亚,后来又到法国去了。他指令在里昂召开宗教会议。弗里德利希本想前往出席,但帕尔马的叛乱把他拖住。受阻后,他进入托斯卡纳,从那里又去西西里岛,后来就死在岛上;留下一个儿子孔拉德在施瓦本,还有妾生的一个叫曼弗雷德的儿子留在普利亚,已被封为本内文托公爵。孔拉德前往接管王国,但到达那不勒斯时就死了,留下一个名叫科拉迪诺的婴儿,当时在德意志。因此,曼弗雷德就掌握大权,起初是作为科拉迪诺的监护人。后来他听人散发一份通告说科拉迪诺已死,于是自立为王。他这样做虽说违反教皇和那不勒斯人的意愿,但他们还是无可奈何地迁就了他。
和那不勒斯王国出现这些情况的同时,伦巴第境内发生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之间多次大规模斗争。圭尔夫派的领袖是教皇的一位使者;吉贝林派为首的是占据波河彼岸几乎整个伦巴第地区的埃泽林。在战争过程中因为帕多瓦城反叛,他就把该城一万两千名市民都处死。但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他本人也被杀死,那时他已八十岁;于是所有他原先占领的地区就纷纷独立。那不勒斯王曼弗雷德继他祖先之后仍与教会为敌,使教皇乌尔班四世经常处于恐惧不安之中。乌尔班为了降服他,就召集十字军,并亲自到佩鲁贾迎接他们。但因为看到十字军人数太少而且行动迟缓,他感到为了征服曼弗雷德,还必须寻找更得力的支援,于是他就求助于法兰西,把国王的弟弟昂儒的路易封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之王,并鼓动法王查理到意大利来占领那个王国。但查理还未抵达罗马,教皇就死了,由克莱门特四世继位。这时查理才率领三十艘战船到达奥斯蒂阿并下令其余军队由陆路赶来。他在罗马逗留时,罗马市民为了使他亲近他们,便推举他为元老院议员;教皇把王国赐给他,条件是他每年向教会交纳五万金币;而且还规定,从那时起,不论查理还是别人当那不勒斯国王,都不能同时当皇帝。查理进军攻打曼弗雷德,打垮他的部队并在本内文托附近把他本人杀死,然后就当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之王。科拉迪诺的父亲曾在遗嘱里规定那个王国属于他,所以他就在德国集中很大兵力开入意大利攻打查理,在塔利阿科佐打了一仗,科拉迪诺逃跑时被俘,因为当时不知道是他,就把他杀了。
教皇阿德里安五世以前那段时间,意大利一直还算安定;但他继任教皇以后,情况就变了。查理在罗马以元老院议员资格统治这个城市。教皇忍受不了他的权势,就退到维特尔博,恳求罗多尔夫皇帝到意大利来帮助他。历届教皇就是这样,有时是出于宗教热忱,有时是受个人野心驱使,不断从外部招来新势力,造成意大利境内新的动乱。他们一旦把一位帝王扶持起来,势力大了,就又嫉视他,想方设法要把他消灭。教皇们从来都不允许别人治理这个地区;而由于他们本身低能,又无法治理这个地区。帝王怕他们,因为,不论是打是逃,教皇总是得到好处;除非是上当受骗。例如博尼法斯八世和其他几位教皇,就是在皇帝伪装友好的情况下被诱捕的。罗多尔夫因为正在和波希米亚国王打仗,未能应教皇阿德里安之邀进入意大利。这时教皇死了,奥尔西尼家族的尼古拉三世继位。这位教皇胆大有野心,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削弱查理的势力,于是就劝使罗多尔夫皇帝抱怨说他在托斯卡纳境内有一个总督亲近圭尔夫派,曼弗雷德死后,他的位置被查理派人顶替了。
查理向皇帝让步,把他派去的总督撤走。于是教皇就派他的侄子、一位枢机主教,到那里任皇帝的总督。皇帝为了报答对他的尊敬,就把罗马尼阿归还教会,这个地区是他的前任从教会手中夺走的;于是教皇就封贝尔托尔多·奥尔西诺为罗马尼阿公爵。这时,尼古拉认为自己的势力已足够对付查理,就免去他的元老院议员的职位,并宣布一条规定:今后任何皇族都不得充当罗马元老院议员。他还打算剥夺查理在西西里的统治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暗中和阿拉贡王彼得商议,但这件事到下届教皇才实现。他还想从自己的家族中产生两位国王,一位在伦巴第,一位在托斯卡纳,保卫教会免遭德意志人侵入意大利,也防备已占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法国人。但他虽有这些想法却去世了。他是公开暴露自己野心的第一位教皇。他还借口壮大教会,把高官厚禄赏给他自己的家族成员。在他当教皇以前,任何教皇的侄子或其他家族成员都从未被提及;但此后的历史就屡见不鲜了。现在,他们除了还未竭力把教皇职位变成世袭之外,在其他方面,简直已经是无孔不入了。不错,经教皇亲立的王公都未能长期保住权位,这是因为教皇在位的时间一般都很短暂、来不及把他们的计谋搞得很妥善的缘故。
继尼古拉之后当教皇的是马丁四世。因为他是法国人,当然就站在查理一边。罗马尼阿反叛时,查理还曾派兵帮他镇压。军队在富尔利扎营时,有一位名叫圭多·博纳托的星相家谋划在特定时刻,使富尔利人攻打国王的部队。这个诡计竟然成功,所有的法国人都被抓住杀死。大约就在同一时期,由尼古拉教皇和阿拉贡国王彼得合商的阴谋也实现了:西西里人把岛上所有的法国人都杀光,彼得自封为岛上之王,声称由于他的妻子科斯妲扎系曼弗雷德之女,本来就对该岛拥有主权,因此该岛是属于他的。查理在进行以武力收复西西里岛的各种准备时死去,留下一个儿子查理二世,在西西里被俘。为了恢复自由,他答应如果在三年以内他不能取得教皇同意把西西里王国授予阿拉贡王的话,他情愿回到狱中。
罗多尔夫皇帝本人并未进入意大利,而是派一名全权大使前往,使所有愿意出钱自赎的城市取得自主权,这样就和皇帝亲临同样有利于帝国。许多城市赎回自主权;取得自由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后来萨克森的阿多尔夫继承皇位;继任教皇的是皮埃特罗·德尔·穆洪。他就位时改名切莱斯蒂内五世。但由于他是一位隐士,清高圣洁;即位六个月后就弃位而去。博尼法斯八世被选为教皇。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法国人和德意志人都离开意大利;于是全境就都留给意大利人自己治理。但天命注定教皇在这些敌人撤走之后,既不能建立又不能享有自己的权威;反而把罗马的科隆纳和奥尔西诺这两个势力雄厚的家族扶持起来。他们既有武装又住在附近,致使教皇软弱无力。后来博尼法斯下定决心消灭科隆纳家族,除了开除他们的教籍之外,还调动教会武装力量打击他们。这一步骤虽然也使他们受到一些损害,但后来证明对教皇为害更大。因为,这些武装力量都是忠于宗教信仰的,对教敌作战时还很英勇;但当他们一旦为私人野心而把矛头指向基督教徒时,对那些想利用他们的人来说,就不再那么听使唤了。由于教皇热衷于个人私利,致使他们逐步丧失军权。除了刚才说的这些情形之外,教皇还撤销科隆纳家族两位枢机主教的职务。这个家族的首领斯奇亚拉偷偷逃脱,被卡塔洛尼亚的海盗船抓去当了橹工,后来在马赛有人认出是他,就把他送到被开除教籍并剥夺了王位的法王菲利普那里。菲利普考虑如果用战争反对教皇,很可能要失败或冒很大风险;于是就采用欺诈手法:假装想和教皇讲和,偷偷把斯奇亚拉送到意大利境内。他到达教皇陛下所在地阿纳尼阿之后,就聚集几个朋友,趁黑夜把教皇监禁起来。虽然不久之后阿纳尼阿人就把他释放,但由于他受折磨太大,气疯而死。博尼法斯发起在1300年举行庆典大赦年,规定每百年举行大庆一次。在这一段时期内,圭尔夫和吉贝林两派曾发生各式各样的冲突;皇帝们已放弃意大利,因而许多地方不是独立就是被暴君强占。教皇本尼迪特重新给科隆纳家族那两位枢机主教戴上红帽子,并重新为法王菲利普祈福。他的后继者是克莱门特五世,因为他是法国人,于1305年把教皇宫廷迁至阿维尼翁。
第六章
亨利皇帝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站在教皇一边——维斯康蒂家族始创米兰公国——马费奧·维斯康蒂反对拉托雷家族的诡计——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成为米兰第一位公爵——路易皇帝在意大利——波希米亚王约翰在意大利——反对波希米亚王和教皇的代表的联盟——威尼斯的起源——丕平和希腊皇帝承认威尼斯独立——威尼斯兴旺发达——威尼斯的衰落——教皇和皇帝之间的不和——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里恩济——大庆改为每五十年举行一次——米兰公爵的继承——教皇代表枢机主教埃吉迪奥——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之间的战争。
这时,那不勒斯王查理二世逝世,由他儿子罗伯特继位。卢森堡王亨利被选为皇帝。虽然教皇不在罗马,他还是到那里去接受加冕。他的到来使伦巴第发生骚动。因为他把所有被放逐的人,不管是圭尔夫派还是吉贝林派,一概释放回家。结果,两派都竭尽全力要把对方赶走,以致整个地区到处混战。皇帝费了很大力量也难以平息。他离开伦巴第经热那亚到比萨,在那里他力图从罗伯特国王手里夺取托斯卡纳。此事未成,他又到罗马。在那里只待了几天,就被奥尔西诺家族在罗伯特国王同意下,把他赶出去;于是他又回到比萨。为了更有把握对托斯卡纳作战并从国王手中夺得这个地区,他鼓动西西里王弗里德利希前往攻打。但正当很有希望占领托斯卡纳并夺得那不勒斯国王的领地时,他就死了。遗位由巴伐利亚的路易继承。大约就在同一时期,约翰二十二世当了教皇。在他的任期内,皇帝继续迫害圭尔夫派和教会;但他们得到罗伯特和佛罗伦萨人保护。伦巴第境内的维斯康蒂家族和圭尔夫派之间打了许多仗;在托斯卡纳境内的战争则是在卢卡的卡斯特鲁乔和佛罗伦萨人之间进行的。因为维斯康蒂家族促成米兰公国成立,而这个公国又是后来统治意大利的五个君主国之一,所以我想提前把这个家族介绍一下。
米兰自从被红胡子弗里德利希破坏之后,逐渐恢复元气;为了报仇,它就加入伦巴第各城市联防同盟。这样就限制了红胡子的活动,而且在伦巴第还一度保持了教会的利益。在后来历次战争进行期间,拉托雷家族在米兰的势力强大起来。只要皇帝在这个地区的威信一直很低,这个家族的声望就不断增长。但当弗里德利希二世进入意大利,吉贝林派的势力也在埃泽林支持下发展壮大之后,这一派在各个城市的种子就都发芽滋长起来。在米兰发展起来的就是维斯康蒂家族,他们放逐了拉托雷家族。不过这个家族并未在外边呆多久,就按照皇帝和教皇达成的协议,又让他们回了家乡。这是因为,当时教皇和他的宫廷已迁到法国去,卢森堡的亨利皇帝借口去罗马加冕来到意大利,他在米兰受到那两大家族当时的首领马费奥·维斯康蒂和圭多·德·拉托雷的接待。但是,马费奥企图借皇帝的力量驱逐圭多,以为拉托雷家族既然站在反对皇帝的党派一边,达到目的并不困难。于是当人们抱怨德意志人的举动不文明时,他就抓住这个时机,偷偷地到处鼓动人们拿起武器甩掉这些蛮族加在人们身上的枷锁。适当时机一到,马费奥就偷偷指使他的一个心腹去鼓动暴乱,于是人们就纷纷拿起武器打德意志人。
但当捣乱正闹得欢时,马费奥立即带着他的儿子们和他的同党一起跑到亨利皇帝那里,报告说整个叛乱都是拉托雷家族搞起来的;说他们不甘心在米兰安居乐业,抓住机会抢劫皇帝,以便讨好意大利的圭尔夫派,使自己的家族当上米兰君主;接着又叫他别懊丧,因为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想打,他们这一派随时准备用他们的生命来保卫他。亨利相信了马费奥所说的一切,于是就命令自己的部队和维斯康蒂家族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进攻这时正分散在全城各地平息叛乱的拉托雷家族,把抓到的都杀了,对其余的则在抢光他们的财物之后予以放逐了。马费奥·维斯康蒂就是用这样的诡计当上了米兰的君主。他留下的后继人有加利佐和阿佐,再往后就是卢奇诺和乔万尼。乔万尼当了米兰大主教。卢奇诺比乔万尼死得早,他留下的后代有贝尔纳博和加利佐。加利佐不久也死了,留下一子,称维尔图伯爵。他在大主教死后,谋杀了他的伯父贝尔纳博,当了米兰君主。他是第一个有公爵头衔的人。公爵留下的后代是菲利波和乔万玛丽亚·安杰洛,后者被米兰人杀害,政权落入菲利波手中。但因为他没有男嗣,米兰就由维斯康蒂家族转入斯福查家族手中,这些情况以后再说。
现在言归正传。路易皇帝为了加强他自己那一派,也为了加冕,就来到意大利。到达米兰后,为了要从米兰人处弄到钱找借口,他假惺惺地赐给米兰人自由并把维斯康蒂家族成员投入监狱。但不久之后又把他们释放。他到达罗马后,为了更便于把意大利搞乱,就擅自推举皮埃罗·德拉·科尔瓦拉为教皇;企图利用他的势力和维斯康蒂家族的实力削弱托斯卡纳和伦巴第两处敌对派的势力。但这时卡斯特鲁乔死了,使皇帝未能如愿以偿,因为比萨和卢卡两地已叛变。比萨人捉住皮埃罗·德拉·科尔瓦拉,把他押送法国交给教皇。皇帝对意大利的事情感到失望之后,就回到德意志。他刚离去,波希米亚王约翰就在布雷西亚吉贝林派的邀请下进入意大利,自封为该城和贝加莫的君主。他的到来是经教皇同意的(虽然教皇表面上假装反对)。教皇在波洛尼亚的代表因而对他表示支持,认为用这个办法可以阻止皇帝再来。这样就引起意大利党派的变动。因为佛罗伦萨人和国王罗伯特发现教皇代表赞助吉贝林派搞的勾当,于是就敌视所有受到教皇代表和波希米亚国王友好对待的人。许多君主,不管是圭尔夫派还是吉贝林派,都和他们联合起来,其中包括维斯康蒂家族,德拉·斯卡拉家族,曼图亚的菲利波·贡扎戈,卡拉拉家族和伊斯特家族。因此,教皇把他们统统开除教籍。国王由于害怕这个联盟,就回到自己的国家调集兵力。当他率领一支大军回来时,仍然感到事情难办。他知道这件事自己做错了,就撤回波希米亚,只留下些部队驻守勒佐和莫德纳;帕尔马则由城内最有势力的马尔西利奥和皮埃罗·德·罗西照管;教皇代表对此深为不满。
波希米亚国王撤走后,波洛尼亚就加入联盟。后来联盟各国把仍旧站在教会那边的四个城市瓜分了。他们取得的协议是这样:帕尔马归属德拉·斯卡拉家族,勒佐归贡扎加家族,莫德纳归伊斯特家族,卢卡归佛罗伦萨。但在他们进占这些城市时又发生许多纠纷;后来大多由于威尼斯人调停解决。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既然威尼斯人的政体是共和制,不但在实力方面而且在内部规章制度方面比意大利任何其他君主国都值得赞扬,而我们却拖了这么久还不曾提起他们,似乎很不恰当。但当读者把原因了解清楚之后,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我打算从更古远的时代开始叙述他们这个城市,以便使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的起源如何,还要弄清楚究竟是些什么原因这么长时期阻止他们介入意大利事务。
在匈奴王阿蒂拉围困阿奎莱雅期间,当地居民在进行长时期抵抗之后,认为他们的安全已无法保住,就带着所能携带的一切动产,逃到坐落在亚得里亚海顶端现名威尼斯湾附近的几个无人居住的岩礁上避难。帕多瓦居民发现自己也处于同样危险中,知道阿蒂拉在攻占阿奎莱雅之后必将攻打他们自己,于是也带着他们最贵重的财物搬到同一片海上的一个叫里沃·阿尔托的地方,把妇女、孩子和老人都带了去,只留下青年人防守帕多瓦。除这些人之外,蒙塞利切人和他们附近山区的居民由于同样的恐惧,也逃到这些岩礁上。但当阿蒂拉占领阿奎莱雅并破坏帕多瓦、蒙塞利切、维琴察和维罗纳之后,帕多瓦人和其他一些力量强大的人就继续在里沃·阿尔托附近的沼泽地带居住。住在古时叫威尼西亚地区的人,受到同样的形势逼迫,也同样聚集到这一带沼泽地。这些人就是这样受危急处境所逼,离开条件很好的肥沃地区,住到了这个贫瘠的无益的地方。不过,由于大批人聚集在这个比较狭小的地区,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把这一带地方弄得不但可以居住,而且还很可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和有用的规章制度。在意大利遭受蹂躏破坏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人却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不长的期间,他们的实力就大大增强,名声远播。因为,除了上边已提到的那些移民之外,又有许多人从伦巴第各城逃来,他们主要是为逃避伦巴第王克莱菲斯的暴政而来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这个新城市居民的人数。当法王丕平应教皇邀请前来把伦巴第人逐出意大利时,他和希腊皇帝订立公约,当时本内文托公爵和威尼斯人并未在这个公约中表明归顺任何一方,而是独自享受自由。威尼斯人因为被迫住在不毛的岩礁上,他们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去寻找维持生活的途径,于是就驾驶着自己的船舶航行沿海各口岸,从而使他们这个城市成了全世界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城里到处都有来自各国的人。
多年来,威尼斯并未寻求任何领地,只找到一些便利他们进行贸易的地方,因而在希腊和叙利亚得到许多港口。因为法国人常常使用威尼斯的船只到亚洲去,为了报偿他们的效劳,就把坎迪阿岛划归他们。威尼斯人以航运为生,名震四海,受到全意大利各地尊敬。威尼斯人的威望如此之高,以致意大利各地区之间发生纠纷时,一般都请他们当仲裁;联盟各国之间因划分各城归属问题出现分歧时,也请威尼斯裁决。问题既然向威尼斯人提出,他们就把布雷西亚和贝加莫断给维斯康蒂家族。但经过若干时间之后,威尼斯人也急于扩张自己的地盘;于是就把帕多瓦、维琴察、特雷维萨等城据为己有,后来还占据维罗纳、贝加莫以及布雷西亚和罗马尼阿境内的许多城市和那不勒斯王国。其他各国深感威尼斯势力强大,不但意大利列国公侯,甚至阿尔卑斯山南麓诸王也都闻声胆战。于是这些国家就结成反对威尼斯的同盟。一日之间就把威尼斯曾苦心经营,花费巨万资财才得到手的许多地方全部夺走。威尼斯人后来虽又收回一部分,但由于业已力衰名败,只有像意大利其他各邦那样,任人摆布而已。
本尼迪特十二世当了教皇之后,发现意大利已完全不受教会控制,他又怕皇帝自兼意大利王,于是决定和篡夺了原先一贯臣服皇帝的那些城市政权的人们修好,以便使他们有理由惧怕皇帝,和他自己联合起来共同保卫意大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发布一道命令,批准伦巴第境内所有暴君占有他们已夺得的各个地区。教皇作出这项认可之后随即逝世,由克莱门特六世继位。皇帝看到教皇如此大方地赐赠帝国的领土,为了和他同样地慷他人之慨,就以皇帝的权威批准那些已在教会的城市或地区擅自掌权的人继续掌权。这样,加莱奥托·马拉泰斯塔和他的弟兄们就成了里米尼、佩扎罗和法诺的君主;安托尼奥·达·蒙特费尔特罗就成了马尔凯区和乌尔比诺的主宰;詹蒂莱·达·瓦拉诺就正式据有了卡梅里诺;圭多·迪·波伦塔据有拉文纳;西尼巴尔多·奥德拉菲占据富尔利和切泽纳;乔万尼·曼弗雷德家族占有法恩扎;洛多维科·阿利多西占有伊莫拉。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人占据其他许多地方。就这样,在原属教会的所有的城市、乡镇或要塞中,就几乎已经无处不无君主了。教会长时期未能恢复势力。直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时,由于各地君王的后代腐化衰亡,教会才得以恢复权威。
皇帝作出上述这些认可时,他本人住在塔伦托;这就意味着他有进入意大利的意图。结果就在伦巴第境内引起许多战争,维斯康蒂家族成了帕尔马的君主。这时那不勒斯王罗伯特已经逝世,只留下两个孙儿,都是他儿子查尔斯生的,查尔斯早在罗伯特之先就已死了。罗伯特临死时下令这两个孩子当中较大的叫乔万娜(或约安)的孙女继承王位,并命令她招匈牙利王的儿子安德雷阿为婿——这个人是罗伯特的外孙。安德雷阿和她结婚不久就被她谋杀,又招了她的另一个表兄塔伦托君主路易为夫。但安德雷阿的弟兄匈牙利王路易为了替他的被害报仇,带领军队来到意大利,把约安女王和她的丈夫赶出王国。
在这时期,罗马发生了令人难忘的事件。在坎皮多利奥担任国务大臣的尼科洛·迪·洛伦佐(又常被称为里恩济或科拉·迪·里恩济)把元老院议员们逐出罗马,并以“保民官”的名义自立为罗马共和的首领,恢复了罗马古制。他为人公正严明、道德高尚、声誉卓著;因此,不仅附近各地,甚至全意大利各邦都纷纷派使节前来晋谒。那些古老的行省,看到罗马的新生和复兴,也都抬起头来;有的是因为看到希望,有的是出于恐惧,一致尊他为王。但尼科洛本人虽说德高望重,却在刚刚开始他的伟大事业时就丧失劲头了;仿佛经受不住这么伟大事业的压力似的;在并无任何人驱逐的情况下,自己就偷偷溜到波希米亚王查理那里——查理为了对巴伐利亚的路易表示轻蔑,曾在教皇势力支持下被推举为皇帝。他为了讨好教皇,就把尼科洛作为俘虏押送到他那里。过了些时候,弗兰切斯科·巴龙切利效法里恩齐的做法,放逐元老院议员,夺占罗马保民官职位。教皇为了镇压他,采取了最有效的办法:把尼科洛从监狱放出送回罗马,恢复他原来的保民官职位。于是他就重新掌握大权并把弗兰切斯科处死。但因为科隆纳家族与他为敌,不久之后他自己也被处死,于是元老院议员又恢复官职。匈牙利王赶走女王约安之后就回他本国去了。但因教皇宁愿在罗马附近保留一位女王也不要男王,就又恢复了她的王位,条件是她的丈夫应满足于塔伦托君主这个头衔,不能称王。这时正是1350年,教皇考虑原来由博尼法斯规定在每一世纪结束时举行大庆典的事可以改为每五十年举行一次,于是就发出要在这一年举行大庆典的指示。罗马人为了对这件事的好处表示感谢,答应教皇派四位枢机主教改革罗马政府,还可以按教皇的意旨委派元老院议员。教皇重新宣布塔伦托的路易为国王,女王约安为了谢恩,就把她继承的领地阿维尼翁献给教会。
这时卢基诺·维斯康蒂去世。他的弟弟大主教继任米兰君主。他多次攻打托斯卡纳和他的邻邦,变得非常强大。他死后,他的侄子贝尔纳博和加利佐继承他的事业。但加利佐不久逝世,留下乔万·加利佐和贝尔纳博分享政权。波希米亚王查理当时是皇帝;英诺森六世是教皇,他派了一位枢机主教西班牙人埃吉迪奥进入意大利。这个人不只在罗马尼阿而且在全意大利使教会的名誉得到恢复。他从米兰大主教手里收复波洛尼亚,并强迫罗马人接受每年由教皇委派一位外籍人充当元老院议员。他和维斯康蒂家族订立了体面的协定。还打垮并活捉一位叫约翰·阿古特的英国人,这个人曾率领四千英国兵参加吉贝林派一边在托斯卡纳打仗。教皇乌尔班五世听到这许多胜利的消息之后,决定访问意大利和罗马。皇帝这时也驾临罗马。皇帝在罗马呆了几个月之后又回到波希米亚王国,教皇也回到阿维尼翁。乌尔班死后,格雷戈里十一世被推举为教皇。因为枢机主教埃吉迪奥已死,又由于其他势力联合起来反对维斯康蒂家族,意大利旧日的倾轧不和从而死灰复燃。教皇在法国住了七十一年之后,于1376年先派代表带着六千布列塔尼士兵回到罗马,然后亲自回来重建宫廷。继格雷戈里十一世任教皇的是乌尔班六世。但不久之后,十位枢机主教声称乌尔班的任命不合规定,又在丰迪选出克莱门特六世为教皇。这时,热那亚人推翻骑在他们头上多年的维斯康蒂家族的统治。后来在他们和威尼斯人之间为了争夺特内多斯岛打了几次大仗。热那亚人虽曾一度得手,曾围攻威尼斯好几个月;但最后威尼斯人还是取得胜利。在教皇干预下,双方于1381年媾和。在这些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大炮,这是不久前荷兰人发明的。
第七章
教会内部分裂——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的野心——教皇和罗马人达成协议——博尼法斯九世首创向教会交纳年俸的制度——伦巴第的动乱——威尼斯人在大陆上取得地盘——教皇和罗马人之间的分歧——比萨宗教会议——康斯坦茨宗教会议——菲利波·维斯康蒂收复失地——那不勒斯的乔万娜二世——意大利政情。
教会内部既然已经分裂,约安女王偏袒主张分离派的教皇。因此,教皇乌尔班就设法使那不勒斯国王的后裔杜拉佐的查尔斯去夺取她的领土。事成后,女王逃往法国,查尔斯称王。法王闻信震怒,派昂儒的路易进入意大利为女王收复失地,把乌尔班教皇逐出罗马并扶植擅立教皇。但路易正在进行这些事情时就死了,他的部队被击溃后也回法国。教皇在这个紧急时刻到达那不勒斯,把站在法国和擅立教皇一边的九名枢机主教投入监狱。后来教皇因为拒绝封国王的侄子为卡普亚君主、得罪了国王。教皇表面上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还要求国王把诺切拉拨给他作为住地。他把这个地方的防御工事修好以后,就准备剥夺国王的领土。国王知情后就在诺切拉外面扎营围困,于是教皇逃往那不勒斯,把他原先关进监狱里的那些枢机主教都处死,然后从那里回到罗马。为了扩张势力,他又封二十九人为枢机主教。这时,那不勒斯王查尔斯到达匈牙利,在那里被封为国王,不久之后就在战场上阵亡,在那不勒斯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大约就在同时,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杀害他叔叔贝尔纳博,自己独揽大权。而且,他当了米兰公爵和全伦巴第的君主还不满足,又企图统治托斯卡纳。但正当他一心要占领这个地区并最终在全意大利称王时,却去世了。博尼法斯九世继乌尔班六世为教皇。擅立教皇克莱门特六世也已去世,遗位由本尼迪特十三世继承。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英格兰人、德意志人和布列塔尼人在意大利各地的部队里服役。指挥他们的,一部分是经常变动的各地当权者,另一部分是教皇在阿维尼翁时派去的人。意大利的许多君主就是利用这些武人长期进行战争。直到罗马尼阿的洛多维科·达·琴托出现,才由他成立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命名为圣乔治联队的部队。由于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不久之后就使外籍部队名声扫地,本地部队则誉满全境。从此以后,各王公就利用本地部队进行战争、互相征伐。教皇博尼法斯九世由于和罗马人有仇,迁居斯切西,一直在那里呆到1400年大庆。这时罗马人为了劝他回罗马,答应由他另外委派一名外籍元老院议员,还答应他在圣安杰洛堡设防。根据这些条件,教皇回到罗马。为了使教会富裕,他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凡是领有薪俸的人,在离职时都要拿出一年的年俸献给教皇议事室。
米兰公爵乔万尼·加利佐死后,虽然留下两个孩子乔万玛丽亚和菲利波,但公国还是四分五裂。在随后发生的动乱中,乔万玛丽亚被杀害。菲利波在帕维亚要塞里躲了一些时候,由于要塞长官忠实高尚,他得以从那里逃脱。在占领原属他父亲的一些城市的人们当中,有一个名叫古利埃尔莫·德拉·斯卡拉的,在被放逐后投奔帕多瓦君主弗兰切斯科·达·卡雷拉手下。在这位君主的帮助下,他恢复维罗纳城邦。但他只在那里呆了很短时间,就被弗兰切斯科指使人把他毒死了,维罗纳城也被夺占。这些事件使原先在维斯康蒂家族保护下安居乐业的维琴察人对帕多瓦君主的强大感到害怕,就请求威尼斯人保护。威尼斯人和弗兰切斯科打了几仗,先后占领维罗纳和帕多瓦。
这时教皇博尼法斯已逝世,由英诺森七世继位。罗马人请求他把要塞还给他们,并恢复他们的自由。因为教皇不愿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就要求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劳斯帮助。教皇和罗马人和解之后又回到罗马,封他自己的侄子洛多维科为马尔凯区伯爵。不久之后,英诺森逝世,格雷戈里十二世继位。他即位前取得的谅解是:擅立教皇什么时候放弃教皇职位,他也要放弃。为了使教会统一,在诸枢机主教的劝告下,擅立教皇本尼迪特来到威内雷港,格雷戈里来到卢卡。他们在那里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未能取得任何协议。因此,他们各自手下的枢机主教就抛弃了他们。本尼迪特前往西班牙,格雷戈里去里米尼。枢机主教们这方面,在教皇驻波洛尼亚代表枢机主教巴尔萨扎·科萨的支持下,在比萨召开宗教会议,推举亚历山大五世为教皇。亚历山大就位后立即开除拉迪斯劳斯国王教籍,把王国交给昂儒的路易统治。这位君主联合佛罗伦萨人、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一起攻打拉迪斯劳斯,把他逐出罗马。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时,亚历山大逝世,由巴尔萨扎·科萨继位,定名约翰二十三世,在波洛尼亚就位。后来又到罗马,正遇上昂儒的路易从普罗旺斯带兵前来和拉迪斯劳斯打仗,把他打垮。但由于军事首领们处置失当,未能把胜利进行到底。因而在不久之后,国王拉迪斯劳斯又聚集力量重占罗马。路易逃回普罗旺斯,教皇逃到波洛尼亚。他在那里想方设法削弱拉迪斯劳斯的势力,因而使匈牙利王西吉斯蒙德被选为皇帝并请他来意大利。他们在曼图亚亲自商谈后,同意召开全体宗教会议,使教会统一起来。教皇办成这件事之后,就认为他自己现在完全有办法对付他的敌人了。
这时共有三位教皇:格雷戈里、本尼迪特和乔万尼。这样就使教会软弱无力、声名狼藉。和教皇约翰原来所期望的相反,这次宗教会议决定在德国的康斯坦茨召开。虽然拉迪斯劳斯已死,导致教皇召开宗教会议的原因已不存在,但由于他既然已经答应前往参加,就不便拒绝不去了。他到达康斯坦茨几个月后,就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但已为时太晚。他正在设法逃跑时被捕,被迫放弃教皇职位。擅立教皇之一格雷戈里也送去了弃位声明。另一位擅立教皇本尼迪特拒绝弃位,被判为异端。但后来因为被手下诸枢机主教抛弃,只好也答应弃位。于是宗教会议就推选科隆纳家族成员奥多为教皇,定名马丁五世。在经过许多教皇分立之后,教会又重新统一于一长之下。
如上述,菲利波·维斯康蒂当时住在帕维亚要塞中。而法齐诺·凯内在伦巴第动乱中已成为维切利、亚历山大里亚、诺夫拉和托尔托纳的君主,并已聚敛大批财宝。他感到自己寿数将尽,又无儿女,就让他妻子贝阿特丽丝继承产业,并和友人商妥促使她和菲利波结婚。这个结合使菲利波势力大增,他重新占领米兰和整个伦巴第地区。对于这么多恩惠,他也和一般王侯曾经干过的那样恩将仇报,指责贝阿特丽丝与人通奸,把她处死。他感到自己现在实力强大,就计划攻打托斯卡纳,完成他父亲乔万尼·加利佐尚未完成的大业。
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劳斯临死,曾把王国和一支大军留给他妹妹乔万娜。这些部队由意大利一些第一流军事首领率领。其中有一位科蒂纽奥拉的斯福查,他是当时全意大利武装部队中最出名的勇士。乔万娜女王身边曾养着一个叫潘多尔费洛的人,为掩盖这件不体面的事,就和她的丈夫,法国皇族贾科波·德拉·马尔卡讲好条件:他应满足于塔伦托亲王这个头衔,让她本人称王并主持国政。但当这位贾科波到达那不勒斯时,武装部队立即拥他为王,于是夫妻之间就打起仗来。虽然男方起初打了许多胜仗,但女王最后还是战胜了对方,从而成为教皇的敌人。针对这个情况,斯福查为了使她处于困境以便迫使她投靠自己,就在事先未把意图通知她的情况下,突然把部队撤走,不为她服役了。于是女王发现自己突然失掉军队,又无别处求助,于是就把阿拉贡和西西里王阿尔方索收为义子,请他支援;并雇用蒙托内人布拉乔为军队首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名声和斯福查不相上下,而且他反对教皇,这是因为他过去曾占领原属教会的佩鲁贾等地。
后来,女王和教皇讲和。但国王阿尔方索认为她可能像对待她丈夫那样对待自己,就在暗中设法要把许多要塞控制在自己手中;但女王耳目极其灵通,抢先进入那不勒斯要塞并加强其工事。二人之间猜忌日重,终于兵戎相见。这时斯福查已重新在她手下服役;在他的协助下,把阿尔方索从那不勒斯赶走,剥夺了他继承王位的权力。另收昂儒的路易为义子。从此,在布拉乔和斯福查之间又展开一场对抗;前者站在阿尔方索一边,后者保卫女王的事业。在战争过程中,斯福查在抢渡佩斯卡拉河时淹死。于是女王又失掉武装力量。如果不是米兰公爵菲利波·维斯康蒂帮助,强迫阿尔方索退回阿拉贡的话,她早已被逐出国土。阿尔方索撤走后,布拉乔无所畏惧,继续攻打女王,包围拉奎拉。但教皇唯恐布拉乔势力太大为害教会,就雇用斯福查之子弗兰切斯科,派他到拉奎拉去驱逐布拉乔;他到达后立即打垮布拉乔的队伍并把他本人杀死。布拉乔留下一个叫奥多的儿子,教皇从他手中夺走佩鲁贾,只把蒙托内地区留给他。后来他为佛罗伦萨人服役时,在罗马尼阿战死。这样,曾在布拉乔指挥下打过仗的武士中,最出名的就只剩下尼科洛·皮奇尼诺一人。
关于意大利的概况,我们接连说到这里,已经接近我们最初想要说到的时期。未曾提到的情况都不重要。只有佛罗伦萨人和威尼斯人联合反对米兰公爵菲利波的战争可算例外。这件事我们准备在专门叙述佛罗伦萨时再说,在这里暂时略过;只把我们现在已说到的这个时代意大利诸君王和武装部队的情况概括几笔如下:约安二世占有那不勒斯、马尔凯区、教会领地和罗马尼阿;这些地区有的服从教会,有的被教区主教或暴君占有。像费拉拉、摩德纳和勒佐就是由伊斯特家族统治;曼弗雷德家族占有法恩扎;阿利多西家族占有伊莫拉;奥尔德拉菲家族占有富尔利;马拉泰斯塔家族占有里米尼和佩扎罗;瓦拉诺家族占有卡梅里诺。伦巴第一部分属于菲利波公爵,一部分属威尼斯;那些只占有一个地区的暂撇开不说,只有贡扎加一家例外,他们统治着曼图亚地区。托斯卡纳大部属于佛罗伦萨。卢卡和锡耶纳是仅有的按照自己的法律治理的两个地区——卢卡受圭尼吉家族统治;锡耶纳实行自治。热那亚人有时独立自主,有时受治于法国或维斯康蒂家族;被人瞧不起,可列入小邦一类。
主要邦国的武装力量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菲利波公爵成天关在自己的房子里不见人,他打仗时都是派雇佣兵去打。当威尼斯人把注意力转向大陆时,就抛弃曾经使他们在海上称霸的武装力量,也采用意大利惯例,把自己的武装部队交给别人指挥。教士和女人不适于带兵,因此,教皇和那不勒斯女王约安也被迫采用别人因考虑欠周而采用的办法。佛罗伦萨人也采用同样惯例,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发生分裂,已经把贵族阶级消灭;他们的共和制完全掌握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手中,因此也只好按别人的习惯和方式办事。
这样,意大利的武装力量或是掌握在较小的王公手中,或者由不拥有城邦的人控制。这是因为,较小的王公带兵打仗并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获得财产或安全。那些不拥有城邦的人,从小练武长大,除武功外不懂其他任何技艺,他们打仗只是为了得到报酬或为个人捞得一官半职。后一类人当中最出名的有卡尔米尼约拉、弗兰切斯科·斯福查、布拉乔的门徒尼科洛·皮奇尼诺、安戈洛·德拉·佩尔戈拉、洛伦佐·迪·米凯莱托、阿滕杜利·伊尔·塔尔塔利亚、贾科帕乔、切科利诺·达·佩鲁贾、尼科洛·达·托伦蒂诺、圭多·托雷洛、安托尼奥·达尔·蓬泰·阿德·埃拉以及其他等人。和这些人同属一类的,还有已经提到过的那些君主,还可以加上罗马的几位贵族,科隆纳家族和奥尔西诺家族,以及那不勒斯王国和伦巴第其他一些王公和贵人。这些人既然经常保持武装,互相之间又常常动武,而且想方设法使一切事情都有利于己;结果这些打仗的人,差不多都是两败俱伤。他们把武装行动搞到如此荒谬透顶,以致一名极其普通的将领,只要真有胆量,就能使全意大利很不慎地尊敬崇拜的那些人蒙受羞辱。
因此,在我写的这部历史中,必然会充满这类昏庸的君主和如此卑劣的军队。在叙述这些事情以前,像我在开始时就已指出的那样,有必要先把佛罗伦萨的起源说一说,以便把当时这个城市的情况弄清楚;应该弄清楚的是,经过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孱弱,其原因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