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

司马辽太郎Ctrl+D 收藏本站

“天下庶民,无不战栗。”

光秀在琵琶湖边修建着坂本城,心里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不知道,谁会是明天一统天下的人?更换了主人,京都的贵族们,连同各国的大名、豪族、武士、士卒乃至和尚和神官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将会被改写。

“信长不会有这种好运。”

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居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绞尽脑汁,拼死抵抗。一旦信长当上了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他们面临的只有灭亡。

在反织田同盟当中,与信长直接交锋的有:

摄津石山本愿寺及其全国的门徒

越前的朝仓义景

近江北部的浅井长政

美浓失去领地的流民斋藤龙兴及其党羽

近江南部被信长歼灭的六角(佐佐木)承祯及其党羽

三好党

等等。

从外部支持这些人的,东部有甲斐的武田信玄,西部有掌握濑户内海制海权的中国毛利氏。而他们身后的秘密主谋,正是京都的足利将军义昭。

这些人将胜利的期望几乎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甲斐的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和他率领的精良部队甲州军团,除了越前的上杉谦信可以勉强相比之外,是日本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连京都胡同里的三岁顽童都知道此事。

“信玄要是出兵的话。”

对反织田同盟而言,信玄的出兵是他们最值得欢呼的期望所在。信玄的武力如此雄厚,而且,对反织田同盟最大的魅力所在,是武田信玄这个人物的思想守旧,丝毫不输给上个世纪的古人。比如说,信玄崇拜比叡山的古典权威,他甚至花钱买到权大僧正的僧位,亲自披戴着袈裟而开心不已。信长火烧比叡山后,有和尚逃到信玄跟前哭诉,信玄答道:

“那就把比叡山搬到甲斐来吧!”

可见不是一般的袒护。就连比叡山的和尚们都对他的劝诱感到半信半疑,最终还是拒绝了。

信玄的头脑在指挥军队和经济行政上充满了科学性,无法容忍任何瑕疵。然而在社会思想方面,他不愧是自源平时代以来最古老的家族,极其的守旧。这让他的支持者们感到欣喜。反织田同盟的成员首先是旧时代的亡灵室町将军,随后是比叡山和本愿寺,还有旧室町体制以来的守旧家族出身的武将们。

“武田信玄一定会保护旧势力、旧阶级,崇尚佛祖神灵的。”

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

天下的保守势力们虽然如此看好信玄,却迟迟不见起兵的原因是由于背后有被称作关八州之王的小田原北条氏。当代主公北条氏康才华超过了祖先早云,越后的上杉谦信和甲斐的武田信玄虽然屡次入侵,氏康都凭着智谋与战术粉碎了他们的野心。而这个氏康,却在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后的第二个月患病身亡。

其子氏政庸碌无为。

武田信玄乘机施展他高超的外交手段,高调地对氏政进行笼络,缔结为同盟,这样一来,关东的致命威胁暂时得到了缓解。

信玄放下心来。

他有了“西上”的精力。

虽然北方的越后还有个上杉谦信,不过谦信的日子也不好过。北陆一带的本愿寺发生暴乱,谦信自然无暇分身去入侵信玄的领地。

信玄采取了行动。

不言而喻,他的正面敌人是占据远江与三河的家康。最近,家康离开了他久居的三河冈崎城,把大本营搬到了距离信玄更近的远州滨松城。

“滨松离敌人太近了。搬回原先的冈崎城去。”

岐阜的信长特意派使者前来忠告,家康却回绝道:

“谢谢殿下挂念,我自有主意。”

信长的忠告在战术上固然合理,家康面临的现实情况却不得不这么做。

德川势力分为历代老臣和旁系武将(本地豪族)。这些远江和三河的本地豪族们都认定——

家康很快就要完蛋了。

他们开始与信玄私通。

这种局势下,如果家康撤退回本城,难免更加动荡人心,阵脚不稳。对家康而言,无论形势多么逼人,他也绝不会撤下滨松城墙上飘舞的葵花纹白旗。

信玄的出兵选在元龟三年晚秋的一个吉日。这天,共计两万七千大军从甲府出发。德川在远州的城池被接连攻陷,每陷落一座城池,传言都会满天乱飞,影响到信长的声望,尤其是京都的舆论对信长日渐冷淡下来。

在此期间,光秀负责守卫的南近江一带(北近江由木下藤吉郎负责)发生了本愿寺门徒和六角氏的残余势力们策划的动乱,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一发不可收拾。光秀日夜奔波,疲于应对。

身在岐阜的信长判断:

家康是打不赢的。

当然,即使是信长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前往东海与信玄决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况且,信长麾下的部队分散在摄津、山城、近江和伊势的各个战线,这些战线的形势都十分危急,因此,东进与信玄决战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也只好牺牲家康了。)

信长思量着,此时他的心硬得像块金属。家康是信长最长的,而且是唯一的——盟友。他对信长可谓是忠心耿耿,长期以来为他出生入死。

这次与信玄的战争也不例外。家康如有异心叛投信玄,大可以担任武田部队的先锋攻打信长。如果他当了先锋,武田部队定能挥师进京,信玄也能够一统天下。

然而,这个即将年满三十岁的、长着宽下颚一脸稳重的男子,在战国时期发挥了罕见的忠义精神。他坚守与信长的盟约,与信玄决战,不惜自取灭亡。他的诚信甚至让人无法相信。年轻时如此忠义,到了晚年,虽说世人批评他判若两人,丰臣家的诸侯们在秀吉死后,却深信——

德川大人重情重义。从未曾背信弃义。我们投靠德川大人,一定会功德无量的。

众人拥护他在关原大破丰臣的政府军,并推举他为天下之主。家康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应该可以说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信长却另有打算。

他在派出织田家的三千名援军时,把大将平手汎秀、佐久间信盛和泷川一益悄悄唤来,吩咐道:

“你们保持观望就行,不许出手。”

信长觉得,就算是出兵援助,反正迟早都是输,就没必要再让士兵们白白送死了。派出的三千援兵,不过是面子上做给家康看而已。

信长心里打着算盘。听到信玄要打过来时,他闪电般地和越后的上杉谦信结为同盟,又处心积虑地考虑,家康败亡后,到底是利用谦信决一死战呢,还是极尽外交手腕与信玄签订不战的盟约呢(当然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他迟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同时,武田信玄却长驱直入家康的版图,攻陷了家康最重要的城池之一二俣城,接下来就要侵入家康的大本营三河了。

信玄早就不把家康放在眼里了。

他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信玄并不派兵攻打家康所在的滨松城,而是取道滨松朝北二十公里处的道路行军西上。信玄的目标在于京城,途中与家康的交战,对信玄来说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已。

(真是奇耻大辱。)

家康的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然而坐视不理的话,那群让人恐惧的甲州怪兽们将径直朝西而去。

“要如何是好?”

家康在滨松城召开了军事会议。信长派来援助的三名大将也在其中。包括这三人在内,家康手下的诸将们一致主张:

“不战。”

如果在滨松城里按兵不动的话,那群急着赶路的怪兽们一定会忽略此地。要是打仗的话哪怕有万分之一打赢的希望也可以一试,然而,这简直就是白日做梦。眼下,除了忍气吞声别无他法。

这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会议上有个人坚决主张开战。

他就是家康。

德川家和织田家的将领们面面相觑。凡事深思熟虑、考虑周到的家康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他是不是疯了?)

家康的历代老臣们暗地里担心起来。实际上,家康在这一过于残酷的命运面前,的确失去了冷静。他的言辞显然不是出于战术上的理论:

“现在敌人正经过我们的国土。不管武田再怎么处于优势,我等只是袖手旁观,任其蹂躏的话,将为天下人所耻笑,无法再立足于人世。”

而是感情用事。不过,仔细想想的话,也不仅仅是感情论。家康不惜拼上一死也要抵抗到底,是因为他考虑到自己今后的声望。一旦有了英雄的美誉,今后无论是政治还是打仗都对自己有利,被贬低为胆小鬼的话,就算再足智多谋也会被人看不起,甚至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为了今后的声望这次就豁出去了。)

家康决定。这种气盛说是出自他的深谋远虑,倒不如说是由于他尚且年轻。

众人却一致反对。家康却固执己见,众人也都无奈,翌日清晨开战的事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家康出了滨松城。

他朝北而上。家康的部队共一万人,是信玄大军的三分之一。

到了三方原。

他在这里等着武田军,应该不久就会经过此地。

等了一会儿,武田军来了。信玄早就仔细观察过这里的地形,把行军队伍编成了战斗队型。时间是下午四点。信玄首先派出了自己独创的称作“水股队”的特殊步兵队。这支队伍大概由三百人组成,擅长扔石头。他们冲在大军前面不停地扔掷石头,让对方甚至无法抬头迎击。他们退下后,武田军队数个密集的师团一齐敲锣打鼓,阵脚整齐得犹如海啸来袭,步步紧逼上来。

德川军队表现得不堪一击。织田派来援助的部队虽竭力抵抗却节节惨败,大将平手汎秀也战死沙场。德川军队拼死抵抗,三百名将士横尸荒野。家康在乱军中只身一骑逃回了滨松城,中途屡次受到武田部队的追击,他一心只顾逃命,由于过度紧张和恐惧,就连大便拉在了马鞍上也浑然不觉。

家康的败北数日间就传到了京都,也传到了与京都隔山而望的坂本城的光秀耳中。

“京城局势如何?”

光秀命令住在京城里的探子们打探消息,不出所料,信长派居多的宫廷闻声色变,而反对信长如今也是天下皆知的将军馆则喜不自禁:

“活该——”

还派出多名密使假扮成僧人、行人和商人的模样。

就在众人对信玄的战胜将要改变天下格局而拭目以待时,事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知什么缘故,信玄的举动突然缓慢下来。他中止了全军的前进。

十二月二十二日,三方原一战获胜后,武田按兵不动,一直原地在远州驻军,信玄本人也住到当地的刑部乡里。过了新年也不见任何动静。

进入了元龟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改元天正)。

京城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

以义昭为首,他的同盟者们开始坐立不安。

最疑惑不解的,要数越前的朝仓氏了。他们早就通过将军义昭达成了战略构思,信玄侵入信长的国土时,朝仓部队同时沿着北国街道南下,从北面和东面同时进攻美浓。朝仓家甚至赌上了自己今后的浮沉。

为此,朝仓家派出密使火速赶到远州,前往信玄的营地,几乎是质问道:

“是何用意?”

信玄却不予以正面回答,而是斩钉截铁道:

“迟早会见到信长的首级的。”

便打发了使者。

没过多久,信玄入境三河,包围了家康的支城野田城。攻城战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么一座小城竟然花了一个月才攻下来。

攻城后,众人都以为大军会继续西进,没想到又再次停滞不前,信玄本人退守到长篠,继而又搬到了附近的凤来寺。

“是不是病了?”

消息传到岐阜的信长耳中。如果此事属实,那么信长的运气简直是受尽了老天的恩宠。

果然,四月十二日,信玄暴毙在信州伊那郡驹场的宿营地。

(太不幸了。)

光秀听说此事后,不由得为这名敌军元帅感到惋惜。他开始觉得,最后决定人的命运的,是器量以外的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