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

拿破仑Ctrl+D 收藏本站

第一节 通则

第1101条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02条 如契约当事人相互负担债务时,此种契约为双务契约。

第1103条 如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债务,而后者不受约束时,此种契约为单务契约。

第1104条 如当事人双方互相负担大体相等的给付或作为债务时,此种契约为等价契约。如契约以当事人各方依据不确定的事实而获得利益或遭受损失的偶然性作为代价,此种契约为赌博性契约。

第1105条 当事人的一方无代价给与他方以利益时,此种契约为恩惠契约。

第1106条 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担给付与作为的债务时,此种契约为有偿契约。

第1107条 契约不问有名契约或无名契约,均适用本章所定一般的规定。

某些契约的特别规定包含于有关各该契约的各章中;至有关商事交易的特别规定则包含于商事法规中。

第二节 契约有效成立的要件

第1108条 下列四条件为契约有效成立的必要条件:

负担债务当事人的同意;

订立契约的能力;

构成约束客体的确定标的;

债的合法原因。

第一目 同意

第1109条 如同意由于错误、胁迫或诈欺的结果,不得认为同意已有效成立。

第1110条 错误仅于涉及契约标的物的本质时,始构成无效的原因。

如错误涉及当事人一方愿与之订约的他方当事人个人时,错误不成为无效的原因,但他方当事人个人被认为契约的主要原因时,不在此限。

第1111条 对债务人行使胁迫为无效的原因,纵使胁迫的行使出于取得合意利益人以外的第三人者亦同。

第1112条 凡行为的性质足使正常之人产生印象,并使其发生自己身体或财产面临重大且迫切危害的恐惧者,成立胁迫。

关于此问题,应考虑受胁迫人的性别、年龄及个人的情况。

第1113条 胁迫为契约无效的原因;不仅对于缔约人行使胁迫,即对于缔约人的配偶、直系卑血亲或尊血亲行使胁迫时亦同。

第1114条 对父母或其他直系尊血亲仅心怀敬畏,而未受胁迫时,不得主张契约的无效。

第1115条 如胁迫停止后,契约经明示或默示的承认,或在法定要求取消的期限内未采取行动时,对契约不得再以胁迫的原因提出攻击。

第1116条 如当事人一方不实施诈欺,他方当事人决不缔结契约者,此种诈欺构成契约无效的原因。

诈欺不得推定,应证明之。

第1117条 因错误、胁迫、诈欺而缔结的契约并非依法当然无效,仅依本章第五节第七目规定的情形和方式,发生请求宣告契约无效或取消契约的诉权。

第1118条 当事人双方债务有失公平因此一方遭受损失的事实,依本章第五节第七目规定,仅关于一定的契约和对于一定的当事人,得构成取消契约的原因。

第1119条 任何人,在原则上,仅得为自己接受约束并以自己名义订立契约。

第1120条 但一人得接受使第三人为一定行为的约束;如第三人拒绝履行此种行为时,约定使第三人为一定行为之人,或约定使第三人接受此项义务之人,应负赔偿损害的责任。

第1121条 一人为自己与他人订立契约时,或对他人赠与财产时,亦得订定为第三人利益的约款,作为该契约或赠与的条件。如第三人声明有意享受此约款的利益时,为第三人订立契约之人即不得予以取消。

第1122条 订立契约之人,应认为为自己并为其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而订立契约;但契约有相反的记载,或契约的性质显示相反的意义者,不在此限。

第二目 契约当事人的能力

第1123条 凡未被法律宣告为无能力之人均得订立契约。

第1124条 无订立契约能力人为:

未成年人,

禁治产人,

在法律规定一定情形下的已婚妇女,

以及法律一般地禁止其订立某些契约之人。

第1125条 未成年人、禁治产人以及已婚妇女对于其自己以契约订定的约束,仅于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得以无订立契约能力的理由提出攻击。

与未成年人、禁治产人、已婚妇女订立契约的有订立契约能力人,不得以其相对人无订立契约能力而主张契约无效。

第三目 契约之标的与客体

第1126条 一切契约以当事人担负给付、作为或不作为为标的。第1127条关于某一物件的单纯使用或占有,和物体本身一样,得成为契约之标的。

第1128条 得为契约标的之物件以许可交易者为限。

第1129条 债之标的物至少应为种类上特定的物件。

物件数量,如有确定的方法时,得为不特定的数量。

第1130条 未来的物件得为债之标的物。

但人们不得放弃尚未开始的继承,或就尚未开始的继承订立任何契约,即使取得被继承人同意时亦同。

第四目 原因

第1131条 无原因的债、基于错误原因或不法原因的债,不发生任何效力。

第1132条 原因即使未经载明,合意仍不能认为无效。

第1133条 如原因为法律所禁止,或原因违反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时,此种原因为不法的原因。

第三节 债的效果

第一目 通则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前项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

第1135条 契约不仅依其明示发生义务,并按照契约的性质,发生公平原则、习惯或法律所赋与的义务。

第二目 给付的债务

第1136条 给付的债务为交付某一物件并于交付前加以妥善保存的债务,如不履行此债务,对债权人负赔偿损害的责任。

第1137条 负担注意保存物件的债务之人,不问契约的内容仅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或为双方共同的利益,应为善良管理人的一切注意。

前项债务的范围,因契约种类的不同而有某些差别,其效果于有关各章中规定之。

第1138条 交付标的物的债务依缔约当事人单纯同意的事实而完成。

交付标的物债务的成立从标的物应交付之时起,即使尚未现实移交,使债权人成为标的物所有人,并负担标的物的危险,但在债务人迟延交付(现实移交)的情形,危险由债务人负担之。

第1139条 债务人的迟延责任,经接到催告或其他类似证书而成立,如契约载明无须上述证书,仅有到期不履行的事实,债务人即成立迟延责任时,则依契约定之。

第1140条 给付或交付不动产债务的效果于卖买章与优先权和抵押权章规定之。

第1141条 如对于二人负担先后给付或交付同一动产物件的债务时,二人中已得该物交付之人,虽其取得权利在后,但如其占有为善意的占有时,应认其权利优先于另一人的权利,并应认其为该物的所有人。

第三目 作为及不作为的债务

第1142条 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在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形,转变为赔偿损害的责任。

第1143条 但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废除违约而进行的工作,并得请求许可其以债务人的费用废除之;如有必要,债权人仍得请求损害赔偿。

第1144条 在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形,债权人亦得请求许可其以债务人的费用,自行完成契约所订定的债务。

第1145条 如债务为不作为的债务时,违反义务之人因单纯违反义务的事实负赔偿损害的责任。

第四目 因不履行债务而发生的损害赔偿

第1146条 损害赔偿仅于债务人经催告履行债务时发生;但债务人所负担的给付或作为仅能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而债务人未在该时期内履行者,不在此限。

第1147条 凡债务人不能证明其不履行债务系由于不应归其个人负责的外来原因时,即使在其个人方面并无恶意,债务人对于其不履行或迟延履行债务,如有必要,应支付损害的赔偿。

第1148条 如债务人系由于不可抗力或事变而不履行其给付或作为的债务,或违反约定从事禁止的行为时,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

第1149条 对债权人的损害赔偿,除下述例外和限制外,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现实的损害和所失可获得的利益。

第1150条 如债务的不履行并非由于债务人的诈欺时,债务人仅就订立契约时所预见或可预见的损害和利益负赔偿的责任。

第1151条 不履行债务即使由于债务人的诈欺,关于债权人因不履行而遭受现实的损害和丧失可获得的利益所受的赔偿,应以不履行契约直接发生者为限。

第1152条 如契约载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应支付一定数额的损害赔偿时,他方当事人即不应取得较大于规定数额或较小于规定数额的赔偿。

第1153条 关于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基于迟延所生的损害赔偿,除有关交易和保证的特别规定外,仅得判令支付法定利息。

前项损害赔偿的成立,无须债权人证明其曾受损害。

第一项的利息仅自催告清偿之日起算,但法律规定依法当然进行计算利息的情形,不在此限。

第1154条 原本所生利息到期未付时,得依裁判上的请求或特别的约定而产生复利;但在任何情形,此项产生复利的利息以满足一年者为限。

第1155条 但到期未付款项,如地租、房租、永久或终身定期金的各期应付金额,自请求或约定之日起产生利息。前项规定并适用于返还果实及第三人代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利息的情形。

第五目 契约的解释

第1156条 解释契约时,应寻求缔约当事人的共同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

第1157条 如一个条款可能作两种解释时,宁舍弃使该条款不能产生任何效果的解释,而采取使之可能产生某些效果的解释。

第1158条 文字可能作两种解释时,应采取最适合于契约目的的解释。

第1159条 有歧义的文字依契约订立地的习惯解释之。

第1160条 习惯上的条款,虽未载明于契约,解释时应用以补充之。

第1161条 契约的全部条款得相互解释之,以确定每一条款从整个行为所获得的意义。

第1162条 契约有疑义时,应作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

第1163条 契约所用文字不问如何广泛,契约之标的应仅限于可推知当事人有意订定的事项。

第1164条 如契约中记载一种情形以说明债之标的时,不得以此认为当事人意在限制该项债务的范围,该项债务应包括而未列举的各种情形仍应包括在内。

第六目 契约对于第三人的效果

第1165条 契约仅于缔约当事人间发生效力;双方的契约不得使第三人遭受损害,且只在第1121条规定的情形下,始得使第三人享受利益。

第1166条 但债权人得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惟权利和诉权专属于债务人个人者,不在此限。

第1167条 债权人并得以自己的名义攻击债务人所为诈害其权利的行为。

但关于继承章与夫妻财产契约及夫妻间的相互权利章所规定的权利,债权人应遵从各该章规定的规则。

第四节 债的种类

第一目 附条件的债

第一分目 条件通则及条件的种类

第1168条 债务的履行系于将来不定的事件:或者于事件发生时始履行债务,或者于事件发生或不发生时解除债务者,为附条件的债。

第1169条 偶然条件为系于偶然事故,而非债权人或债务人之力所能支配的条件。

第1170条 任意条件为使契约的履行系于当事人一方或他方有权使其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的条件。

第1171条 混合条件为同时系于当事人的意志又系于第三人的意志的条件。

第1172条 以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条件,或者以违背善良风俗或以法律所禁止的事件为条件者,无效;以此种条件为基础的契约亦同。

第1173条 以不为不可能的事件为条件之债,并不因此条件而归无效。

第1174条 凡附有债务人的任意条件之债,一律无效。

第1175条 条件的成就,应依可以推知为当事人所意欲并希望的方法为之。

第1176条 以在一定期间发生一定事件为债的条件时,如此事件于该期间内不发生,其条件认为不成就。如未指定一定的期间,条件应认为可于任何时候成就:在此情形,非事件已确定不发生时,不得视为其条件不成就。

第1177条 以在一定期间不发生一定事件为债的条件时,如此事件于该期间内不发生,其条件认为已成就。如于该期间终了前确知此事件将不发生者,其条件亦为已成就。如未指定一定的期间者,须确知此事件将不发生时,条件始为已成就。

第1178条 附条件之债的债务人阻止该条件的成就者,视为条件已成就。

第1179条 条件成就时,其效力溯至契约订立之日发生。如债权人于条件成就前死亡者,其权利由其继承人继承。

第1180条 债权人得于条件成就之前为保全其权利的一切处置。

第二分目 停止条件

第1181条 附停止条件之债,或者以将来未定的事件为条件,或者以实际上虽已发生但尚未为当事人所知的事件为条件。

在第一种情形,债务非于事件发生后,不得履行之。

在第二种情形,债务自契约订立之日起发生拘束力。

第1182条 当事人订立附停止条件之债时,契约标的物由债务人负危险责任,债务人仅于条件成就时始负交付其物的义务。

如非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其物全部灭失时,债的关系随之消灭。

如非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其物遭受损害时,债权人有选择之权:或者解除债的关系,或者要求交付已受损害之物,而不减低价金。

如因债务人的过失而其物受损害时,债权人除得解除债的关系,或者请求交付已受损害之物外,并得请求赔偿损害。

第三分目 解除条件

第1183条 解除条件为于条件成就时使债的关系归于消灭,并使事物回复至订立契约以前状态的条件。

解除条件并不停止债务的履行;该条件仅使债权人于条件所预定的事件发生时有返还其所已收受之物的义务。

第1184条 双务契约当事人的一方不履行其所订定的债务时,应视为有解除条件的约定。

前项情形,契约并不当然解除。债权人有选择之权:或者如给付可能时,请求他方当事人履行契约,或者解除契约而请求赔偿损害。

债权人的解除契约,必须向法院提起之。法院依情形对于被告得许以犹豫期间。

第二目 附期限的债

第1185条 期限不同于条件,并不停止债的效力,而只延迟债的履行期。

第1186条 定期的债,于期限届至前,不得请求履行,但于期限前已为的清偿不得请求返还。

第1187条 债的期限推定为债务人的利益而订定,但依契约或依当时情形可知双方曾同意亦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订定者,不在此限。

第1188条 债务人破产时,或债务人依契约给与债权人的保证因其行为而减少时,不得主张其期限的利益。

第三目 选择的债

第1189条 选择之债的债务人,于交付契约中所定二物之一后,解除其义务。

第1190条 选择之权属于债务人,但契约明定属于债权人者,不在此限。

第1191条 债务人得交付契约中所定二物之一,而解除其义务,但债务人不得以一物的一部分与另一物的一部分强迫债权人受领。

第1192条 任何债虽以选择的方式订定,但如契约中所定二物之一不能成为债之标的物时,仍为通常的债。

第1193条 选择的债如所约定的二物之一灭失而不能交付时,即使其灭失由于债务人的过失,亦变为通常的债。于此情形,债务人不得交付灭失物的价金以代该债的履行。

如所约定的二物均已灭失,其中一物是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毁灭时,债务人应交付灭失在后之物的价金。

第1194条 前条情形,债权人依契约有选择之权时:

在二物中只有一物灭失的情形,如债务人无过失者,债权人应受领未灭失的一物;如债务人有过失者,债权人得请求给付余存之物,或灭失之物的价金。

在二物均已灭失的情形,如债务人对于二物的灭失均有过失者,或即使仅对其中一物的灭失有过失者,债权人得选择其中一物而请求给付其价金。

第1195条 如二物均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灭失,且均在债务人未迟延给付时灭失者,依第1302条的规定,债的关系认为消灭。

第1196条 选择的债包含两个以上之物者,亦适用以上各条的原则。

第四目 连带的债

第一分目 债权人间的连带关系

第1197条 几个债权人,如依文书的明文规定,就同一债权各得向债务人为全部清偿的请求,而其中一人受领清偿后债务人的债务即消灭者,即使债权利益须由各债权人分受,该债权在多数债权人间为连带债权。

第1198条 连带债权的债务人,在未经债权人中一人起诉以前,得随意向任何一个债权人为清偿。

但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对债务人免除债务时,只免除该债权人应分受的部分。

第1199条 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有使时效停止进行的行为时,对于其他债权人有同一的效力。

第二分目 债务人间的连带关系

第1200条 几个债务人就同一债务对于债权人各负全部清偿的责任,而其中一人为清偿后,其他数人亦免除其责任者,该债务在多数债务人间为连带债务。

第1201条 多数债务人所负的同一债务,虽然其中一人的清偿方法与他人不同,仍得为连带债务,例如其中一人的债务附有条件而他人的债务为通常债务,又如其中一人的债务附有期限而他人的债务无期限者,仍得为连带债务。

第1202条 连带责任必须明白约定,不得推定之。

前项规则于依法律规定当然成立连带责任的情形,不适用之。

第1203条 约定为连带债务的债权人,得依其选择而向债务人中的一人为清偿的请求,债务人不得提出与其他债务人分担债务的抗辩。

第1204条 债权人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提起诉讼时,并不妨碍其对于其他债务人提起同样的诉讼。

第1205条 如应交付之物因连带债务人中一人或数人的过失而灭失,或于连带债务人中一人或数人迟延给付后灭失者,其他债务人不得免除给付其物价金的义务,但不负赔偿损害的责任。

债权人仅得向债务人中因有过失而致该物灭失者,及迟延给付者,请求赔偿损害。

第1206条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提起诉讼时,停止时效进行的效力及于全体债务人。

第1207条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为给付利息的请求时,全体债务人均负给付利息的义务。

第1208条 连带债务人中一人在债权人提起的诉讼中,得提出本于债务性质的抗辩,亦得提出专属于自己以及共同于全体连带债务人的抗辩。

前项债务人不得提出专属于其他连带债务人的抗辩。

第1209条 债务人中的一人成为债权人的唯一继承人时,或债权人成为债务人中一人的唯一继承人时,混同所消灭的连带债权只以有关该债务人或债权人的部分为限。

第1210条 债权人同意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分割债务时,仍保有使其他债务人连带负责的诉权,但经其免除连带责任的债务人的分担部分应自连带债务中扣除。

第1211条 债权人单独受领债务人中一人应分担的部分,而未于其受领证书中保留连带责任或自己的一般权利时,只免除该债务人的连带责任。

债权人向债务人受领等于该债务人应分担部分的金钱时,如受领证书上未表明该债务人应分担的部分已经如数清偿,不得认为债权人免除该债务人的连带责任。债权人对连带债务人中一人就该债务人应分担的部分起诉时,如该债务人不认诺其债务,或法院尚未对其为不利的判决,前项规定亦适用之。

第1212条 债权人并无保留而分别受领连带债务人中一人所付自己应负担的一部分年金或利息者,只丧失使该债务人就已到期的年金或利息连带负责的权利,而不丧失使该债务人就未到期的年金或利息或就本金连带负责的权利,但债权人在不间断的十年期间连续受领分别的清偿者,不在此限。

第1213条 几个债务人依约定对于一个债权人连带负责的债务,由该几个债务人分担之,债务人相互间各就其分担额或部分负责。

第1214条 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清偿连带债务的全部时,只得向其他债务人请求偿还各自的分担额或部分。

如其他债务人中的一人不能偿还其分担额或部分时,因其不能偿还所生的损害由其他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及为清偿的债务人按照比例分担之。

第1215条 在债权人对债务人中的一人放弃其连带的诉权的情形,如其他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成为无清偿能力时,其不能偿还的分担额或部分,由所有债务人,包括债权人原先已解除连带责任的债务人在内,按照比例分担之。

第1216条 发生连带债务的事件只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有关时,该债务人对于其他债务人应负全部债务的责任;其他债务人,对于该债务人而言,应仅认为该债务人的保证人。

第五目 可分的债与不可分的债

第1217条 可分的债与不可分的债,依作为其标的之物件在交付时,或作为其标的之行为在履行时,是否可以在物质上或想象上分割而定之。

第1218条 作为债之标的之物件或行为,依其性质虽可分割,但如依债务的本旨不能分割履行者,仍为不可分的债务。

第1219条 约定成立连带之债时,并不使该债取得不可分的性质。

第一分目 可分之债的效果

第1220条 可分之债,在债权人与债务人间,应视同不可分之债而履行之。可分性只在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继承人不止一人时,对于各该继承人有其效力,各该继承人代替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地位,只能就其有权利请求的部分为清偿的请求,或只须就其有义务清偿的部分清偿之。

第1221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前条原则的规定对于债务人的继承人不适用之:

一、其债务系有抵押担保者;

二、其债务系关于特定之物者;

三、在债权人有权选择二物之一的选择之债,其中一物为不可分割者;

四、依照文书,仅债务人的继承人中的一人负履行债务的义务者;

五、依约定的性质,依债务的标的物,或依契约的目的,可知当事人的意思认为该债务不能分成几部分清偿者。

在前三款情形,债权人对于占有应给付之物或占有供债务抵押之物的继承人,得就此等物诉请清偿全部债务,但继承人对其他共同继承人有求偿之权。在第四款情形,对于独负清偿债务的继承人,在第五款情形,对于各继承人,均得诉请清偿全部债务,但继承人对其他共同继承人亦有求偿之权。

第二分目 不可分之债的效果

第1222条 数人共同订立不可分的债务者,虽非连带的债务,各就债务的全部负责。

第1223条 一人订立前条的债务,其继承人有数人者,对于继承人亦适用前条的规则。

第1224条 债权人的继承人有数人时,各继承人均得请求不可分债务的全部履行。

各继承人不得单独免除全部债务,亦不得单独受领价金以代原物。如继承人中的一人已单独免除债务或受领原物的价金时,其共同继承人只得于扣除曾经免除债务或受领价金的继承人所应得的部分后,请求为不可分之物的给付。

第1225条 债务人的继承人之一被诉请清偿全部债务时,得请求给予期限使其共同继承人参与诉讼,但依债务的性质,只能由被诉的继承人清偿者,不在此限。于此情形,法院得判令该继承人单独清偿全部债务,惟该继承人对其他共同继承人有求偿之权。

第六目 附违约金条款之债

第1226条 违约金条款为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担保契约的履行,而承诺于不履行契约时支付违约金的条款。

第1227条 主债务无效时,违约金条款亦无效。违约金条款无效时,主债务并不因而无效。

第1228条 债务人负履行迟延的责任时,债权人得不请求给付约定的违约金,而提起请求履行主债务之诉。

第1229条 违约金为债权人因主债务不履行所受损害的赔偿。

债权人不得同时为给付主债务与违约金的请求,但违约金系纯为履行迟延而约定者,不在此限。

第1230条 无论主债务的履行附有期限与否,须交付或受领一定之物或为一定行为的债务人,负履行迟延的责任时,始应支付违约金。

第1231条 主债务已经一部履行者,审判员得酌量减少违约金。第1232条附有违约金条款的主债务以不可分之物为标的物时,如债务人的继承人中的任何一人违反约定,即应支付违约金;债权人得请求该继承人给付全部违约金,或请求各共同继承人给付其分担额或部分,或就抵押的财产请求给付全部违约金,但未违反约定的继承人对违反约定的继承人有求偿之权。

第1233条 附有违约金条款的主债务可分时,在债务人的继承人中,仅不履行债务者应负担违约金,并仅就其在主债务中应分担的部分负责;债权人对于其他已履行债务的继承人不得请求给付违约金。

但违约金条款的订定如以防止给付的部分履行为目的,而共同继承人中的一人阻止债权的全部履行时,不适用前项的规定。于此情形,债权人对该继承人得请求为全部违约金的给付,对其他继承人仅得就其分担部分为给付的请求,但其他继承人对该继承人有求偿权。

第五节 债的消灭

第1234条 债因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消灭:

清偿,

更新,

自愿免除,

抵消,

混同,

标的物灭失,

取消,

解除条件成就,此项情形已于前节规定,

时效完成,此项情形规定于第二○章。

第一目 清偿

第一分目 通则

第1235条 清偿以有债务为前提;无债务而为清偿者,得请求返还。

对于自然债务自愿为清偿者,不得请求返还。

第1236条 债务的清偿得由有利害关系的任何人为之,例如共同债务人或保证人。

债务亦得由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清偿之,但以该第三人以债务人的名义并以消灭债务人的债务为目的而为之者为限,或者,如该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清偿时,以其非为代位行使债权人的权利者为限。

第1237条 以债务人的一定行为为内容的债务,如债权人认为以由债务人亲自履行为宜时,不得违反债权人的意思而由第三人履行之。

第1238条 为使清偿有效,清偿人必须为给付物的所有人,并有让与该物的能力。

给付物为金钱或其他消费物,且给付后已为善意的债权人所消费时,虽清偿人并非其所有人或无让与的能力,不得请求返还。

第1239条 清偿须向债权人或其委任之人,或经法院授权或依法律有权代其受领之人为之。向无权代债权人受领之人为清偿时,如经债权人承认,或债权人受到利益者,亦为有效。

第1240条 善意向占有债权之人为清偿者,即使占有人的占有嗣后被他人追夺,清偿亦为有效。

第1241条 向债权人为清偿,而债权人不能受领清偿时,其清偿无效。但债务人能证明债权人已受领清偿物的利益者,不在此限。

第1242条 甲的债权人乙曾经诉请法院扣押甲对于债务人丙的债权后,或曾经向债务人丙表示反对其对于该甲为清偿后,如债务人丙仍置之不顾,而对于该甲为清偿时,此项清偿对于诉请扣押或提出反对的债权人乙不发生清偿的效力,该债权人乙得根据其权利强迫债务人丙为第二次的清偿,但于此情形,债务人丙对甲有求偿之权。

第1243条 债务人不得给付约定以外的其他物品,而强迫债权人受领,虽该他物的价值等于或大于约定之物时亦同。

第1244条 债务人不得强迫债权人受领债的一部清偿,虽该债系可分时亦同。

审判员斟酌债务人的境况后,得许其于适当期限内暂缓清偿,并暂停诉讼程序的进行,一切仍维持原状。但审判员行使此项权限时须尽力审慎。

第1245条 应给付特定之物的债务人按该物于交付时所有的状况交付后,其债务消灭,但以该物所已受的损害非由于其自己的行为或过失所致,亦非由于应归其负责之他人的行为或过失所致,且在损害发生之前债务人未负履行迟延责任为限。

第1246条 如债务的标的物仅以种类指示者,债务人为消灭债务,并无给付最上等品质之物的义务,但亦不得给付最劣等品质之物。第1247条 债务的清偿必须于契约中指定的地点为之。契约中未指定地点时,如给付物为特定之物,清偿须于契约订立时债务标的物的所在地为之。

除前项所定的两种情形外,清偿于债务人的住所地为之。

第1248条 与清偿有关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之。

第二分目 代位清偿

第1249条 第三人向债权人为清偿后,得代位行使债权人权利的情形,以契约有订定或法律有规定者为限。

第1250条 下列两种情形为契约上的代位清偿:

一、债权人受领第三人的清偿时,即以其权利、诉权、特权或抵押权使第三人代位对债务人行使者:于此情形,代位必须以明示并于清偿的同时为之;

二、债务人向第三人借款,以清偿其债务,并使该第三人代位行使债权人的权利者。为使此种代位有效,借贷证书及受领证书必须于公证人前为之;借贷证书中应说明借款系供清偿债务之用,而在受领证书中应说明债务的清偿系以新债权人所供给的金钱为之。此种代位的成立,无须债权人的同意。

第1251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第三人为清偿后,依法当然有代位权:

一、自己为债权人之人,对于因享有特权或抵押权而权利优先于自己的其他债权人为清偿者;

二、购买债务人的不动产之人,以价金向在不动产上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为清偿者;

三、有义务与他人共同清偿债务之人或有义务为他人清偿债务之人,对于清偿有利害关系并已向债权人为清偿者;

四、限定以继承所得的遗产清偿债务的继承人以自己的金钱清偿遗产的债务者。

第1252条 依前两条第三人对于债务人行使的代位权,对于保证人亦得同样行使;但债权人仅受部分的清偿时,代位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于此情形,债权人就其未受清偿的部分不得优先于其所自受领部分清偿之人而行使其权利。

第三分目 清偿的指定

第1253条 负有数宗债务的债务人,于清偿时有权指定其欲清偿的债务。

第1254条 债务负担利息或年金时,债务人如未得债权人的同意,不得指定以其给付先偿本金,后偿利息或年金;对本金与利息为偿还而不足清偿全部时,应尽先清偿利息。

第1255条 负有数宗债务的债务人为一部的清偿时,如债权人于受领证书中记明其所受领的给付系充作其中一宗债务的清偿,该证书并经债务人收受者,债务人不得更行指定其给付系充作另一债务的清偿,但债权人有诈欺或胁迫情形时,不在此限。

第1256条 如债权人的受领证书未记明其所受领的给付系充作何宗债务的清偿者,该项给付应先清偿当时已届清偿期的数宗债务中债务人因清偿而获最大利益的债务,其次清偿已届清偿期的债务,虽该债务较之未届清偿期的债务对债务人负担为轻时亦同。

如数宗债务性质相同时,应先清偿其中最先届清偿期的债务;如各种情况均相同时,各债务按比例偿还其一部。

第四分目 提出清偿与提存

第1257条 债权人拒绝受领清偿时,债务人得提出现实的清偿;债权人仍拒绝受领时,债务人得将提出的金钱或物提存之。

债务人提出现实的清偿后又提存者,其债务消灭;合法的现实清偿的提出与提存对于债务人有清偿的效力。提存物的危险责任由债权人负担之。

第1258条 提出现实的清偿须依下列各规定,始有效力:

一、提出现实的清偿须向有受领能力的债权人为之,或向有代理债权人受领权限之人为之;

二、提出现实的清偿须由有为清偿能力之人为之;

三、提出现实的清偿须为对于已届清偿期的全部债务的清偿,连同已届清偿期的利息、收益及已经清算的费用,清算未毕时,其估计的费用数额,估计不足时,以后补足之;

四、如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订有清偿期者,须清偿期已届至;

五、如债务附有条件者,须条件已成就;

六、提出现实的清偿须于约定的清偿地为之,如关于清偿地无特别的约定者,须向债权人本人或于其住所或经选定履行契约的住所为之;七、提出现实的清偿系由具有作成此种证书资格的公务员为之。

第1259条 提存,不必经审判员允许,只须依照下列各规定,即为有效:

一、提存的日期、时间及地点应记载于书状,先期通知债权人;

二、债务人应将清偿之物,连同算至提存日止的利息,交存于依法律接受提存的处所;

三、公务员应将提出之物的性质、债权人拒绝受领提出之物或债权人不到场以及将物提存的事由作成笔录;

四、在债权人不到场的情形,应将提存笔录连同通知其领取提存物的书状送达于债权人。

第1260条 提出现实的清偿以及提存,如依法律为有效者,其费用由债权人负担之。

第1261条 债务人于债权人未领取提存物以前,得将提存撤回之。债务人撤回提存时,其共同债务人或保证人的债务不消灭。

第1262条 债务人本人如诉经法院确定判决认其提出清偿与提存为有效时,不得损害其共同债务人或保证人的利益而撤回其提存,虽经债权人同意撤回时亦同。

第1263条 债务人所为的提存经确定判决认为有效后,债权人如同意其撤回时,不得为求清偿其债权而就该已撤回的提存物行使其原有的特权或抵押权。但债权人于同意债务人撤回其提存的证书上附记设定抵押权并完成必要的方式者,自完成必要的方式之时起,得享有抵押权。

第1264条 如已届清偿期之物为特定物而须于其所在地交付者,债务人应以书状送达于债权人本人或债权人的住所或选定为履行契约的住所,通知债权人搬走。书状送达后,如债权人不将物搬走,而债务人需用存放此物的地点时,得声请法院准许将物存放于其他地点。

第五分目 全部财产的让与

第1265条 全部财产的让与指债务人于不能清偿债务时,以其全部财产委弃于债权人的行为。

第1266条 全部财产的让与得自愿为之,亦得依裁判为之。

第1267条 自愿的全部财产让与为各债权人自愿接受的让与,除发生各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所订契约本身的效力以外,不发生其他效力。

第1268条 裁判上的全部财产让与为法律对不幸而且善意的债务人所给与的利益。不问有如何相反的契约,为保障债务人的身体自由,法院得以判决准许其将全部财产委弃于债权人。

第1269条 债权人并不因裁判的让与而取得财产的所有权,惟取得为自己的利益而出卖财产并收取至出卖时止从财产所生的一切收益的权利。

第1270条 债权人非于法律有除外规定的情形,不得拒绝裁判上的让与。

债务人为全部财产的让与后,应免受民事拘留。

除前项规定外,债务人为财产的让与后,其债务于委弃的财产的范围内归于消灭;委弃的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以后取得其他财产时,亦应委弃,直至全部清偿为止。

第二目 债的更新

第1271条 债的更新限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债务人与其债权人缔结新债务以代替旧债务,因而旧债务消灭者;

二、债权人解除旧债务人的债务而由新债务人代替之者;

三、由于订立新契约,新债权人代替旧债权人而取得债权,债务人对于旧债权人的债务因而消灭者。

第1272条 债的更新只于有订立契约能力之人的相互间有效。

第1273条 债的更新不得推定之。为债务更新的意思,在证书中必须有明白的表示。

第1274条 未得旧债务人的同意而由新债务人代替之者,亦发生债的更新的效力。

第1275条 债务人使他人对债权人承担其债务者,非经债权人明示解除债务人的债务,不发生债的更新的效力。

第1276条 债权人对债务人表示解除其债务后,如债务承担人无清偿能力时,对债务人无求偿权。但契约有明白的保留者,或承担人于承担时已公开破产或已处于无支付能力的状态者,不在此限。

第1277条 债务人单纯表示由他人代其清偿者,不发生债的更新的效力。

债权人单纯表示由他人代其受领清偿者,亦适用前项的规定。

第1278条 新债权代替旧债权时,属于旧债权的特权及抵押权并不移转,但债权人明示保留者,不在此限。

第1279条 因新债务人代替旧债务人而发生债的更新时,属于债权的原有特权与抵押权不适用于新债务人的财产。

第1280条 债权人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债的更新时,属于旧债权的特权与抵押权只得保留适用于归属新债务之人的财产。

第1281条 债权人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债的更新时,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债务均因而消灭。

对主债务人发生债之更新时,保证人的债务随之消灭。但在第一项情形,债权人要求其他连带债务人均承诺债的更新时,或在第二项情形,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诺债的更新时,如其他连带债务人或保证人拒绝承诺者,原有债权仍应继续存在。

第三款 债务的免除

第1282条 债权人自愿以私人署名的证书原本交还于债务人者,为免除债务的证明。

第1283条 债权人自愿以具有执行力的债务证书公证大字抄本交付于债务人者,推定为债务已清偿或已免除,但有相反的证明者,不在此限。

第1284条 债权人自愿以私证书原本或具有执行力的债务证书公证大字抄本交付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者,为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利益亦有同一的效力。

第1285条 债权人为连带债务人中一人的利益而以契约免除或解除其债务时,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债务亦归消灭,但债权人明示保留其对于其他连带债务人的权利者,不在此限。

前项的后一情形,债权人所能请求清偿的债权,仅为减去其已免除债务之人原应负担的部分后的债权。

第1286条 退还已设定质押之物不足以推定为免除债务。

第1287条 债权人以契约免除或解除其债务人的债务者,保证人的债务亦归消灭。

如对保证人以契约免除或解除其债务者,主债务人的债务不消灭。

如对保证人中的一人以契约免除或解除其债务者,其他保证人的债务不消灭。

第1288条 保证人为解除其债务而提出的给付,经债权人受领时,其给付应充当债务的清偿,并于清偿限度内解除主债务人及其他保证人的债务。

第四目 抵消

第1289条 二人互负债务者,依后列各条的规定,各得以其债务互相抵消。

第1290条 债务人双方虽均无所知,依法律的效力仍可发生抵消;两个债务自其同时存在之时起,于同等数额的范围内互相消灭。

第1291条 抵消只于两个债务的标的物同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为同种类的消费物,而且均已确定并已届清偿期者,始得为之。

应付之物为谷物或食品,如双方均无争执,而且其价额可依时价确定时,得与已届清偿期并已确定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抵消之。

第1292条 履行债务的犹豫期间不妨碍债务的抵消。

第1293条 两个债务不问其原由如何,均得互相抵消,但下列三种情形不在此限:

一、物的所有人因物被不法侵夺而提起返还之诉者;

二、请求返还寄托之物或返还使用借贷之物者;

三、一方抚养他方的债务依规定不得扣押者。

第1294条 主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有债权者,保证人得主张抵消。

但保证人对债权人有债权者,主债务人不得主张抵消。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对于债权人有债权者,其他连带债务人不得主张抵消。

第1295条 债务人无保留同意债权人以债权让与第三人者,其同意前对让与人所得主张的抵消不得对受让人再行主张。

债务人曾收到债权让与的通知但未表示同意者,于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所发生的债权不得主张与其债务抵消。

第1296条 两个债务的清偿地不同者,一方须将运送的费用补偿他方,始得主张抵消。

第1297条 一方负担数宗债务而各该债务均可与其对于债权人的债权抵消时,适用第1256条关于清偿的指定的规则以决定应抵消的债务。

第1298条 抵消如有害第三人的既得权时,不得为之,例如,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经第三人对债务人为扣押后,债务人始对债权人取得债权者,债务人不得损害该第三人即扣押债权人的利益而主张抵消。

第1299条 债务人对债权人有债权,该债权依法本可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所负的债务互相抵消,但债务人不为抵消而清偿其对债权人所负的债务者,债务人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利益而再行使该未曾用以抵消的债权所附有的特权或抵押权,但如债务人不知其有可以抵消债务的债权存在,且其不知具有正当理由者,不在此限。

第五目 混同

第1300条 同一人就同一个债兼有债权人与债务人的资格时,依法律发生混同,债权债务均归消灭。

第1301条 主债务人与债权人混同时,解除保证人的债务。保证人与债权人混同时,主债务不因而消灭。

债权人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混同时,只于其一人应负担部分的范围内,解除其他连带债务人的债务。

第六目 标的物灭失

第1302条 为债务标的之特定物毁坏或不能再作交易之用,或遗失后不知其是否存在时,如此物并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毁坏或遗失,而且其毁坏或遗失发生在债务人负履行迟延的责任以前者,债的关系消灭。

债务人虽已负履行迟延的责任但并未约定负意外事故的责任时,如此物即使已交付债权人而归其所有,亦仍不免毁坏者,债务亦消灭。

债务人对其所主张的意外事故应负举证的责任。

窃取之物,不问其如何毁坏或遗失,窃者并不因而免除偿还其价值的义务。

第1303条 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物遭毁坏,或不能再作交易之用,或遗失时,如债务人就此物对于他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诉权者,应将其权利让与其债权人。

第七目 请求宣告契约无效或取消契约之诉

第1304条 请求宣告契约无效或取消契约之诉,应于十年内提起之,但特别法律有较短期限的规定者,从其规定。在有胁迫的情形,十年期间自胁迫终止之日起算;在有诈欺或错误的情形,自发现诈欺或错误之日起算;关于已婚妇女未经许可的行为,自解除婚姻之日起算。关于禁治产人订立的契约,自禁治产的宣告取消之日起算;关于未成年人订立的契约,自未成年人成年之日起算。

第1305条 未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因订立的任何一种契约有失公平而受损失者,得取消之;又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因订立第一编第一○章所规定逾越其能力的契约而受损失者,亦得取消之。

第1306条 未成年人因订立的契约有失公平所受的损失,如系由于偶然及不能预见的事故所致者,不得取消其契约。

第1307条 未成年人于订立契约时自述其已成年者,不妨碍其取消契约。

第1308条 未成年人为商人、银行家或工人者,因其业务或因其工作而订立的契约,不得取消。

第1309条 未成年人经获得依法对其婚姻有同意权之人的同意和协助而订定于其夫妻财产契约中的条款,不得取消。

第1310条 未成年人因其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所发生的损害赔偿债务不得取消。

第1311条 于未成年时期所订立的契约,不问其因不合方式而无效或只得取消,如于成年后已予承认时,不得再予取消。

第1312条 未成年人、禁治产人或已婚妇女依前述各条取消其所订立的契约时,在其未成年期间,禁治产期间或婚姻期间内,他方当事人依契约对其所为的给付不得请求返还,但能证明未成年人、禁治产人或已婚妇女从此项给付受有利益者,不在此限。

第1313条 成年人因订立的契约有失公平而受损失,合于本法特别规定的情形及条件者,始得请求取消其契约。

第1314条 关于不动产的移转,或遗产的分割,未成年人或禁治产人如已完成法律为其所定的方式时,此种行为,视为与未成年人于已成年后或禁治产人于受禁治产宣告前所为者同。

第六节 债务及清偿的证明

第1315条 凡请求履行债务者,应证明该债务的存在。

凡主张债务已消灭者,应证明已清偿或使债务消灭的事实。

第1316条 关于书证、人证、推定、当事人的自认及宣誓,于下述各目规定之。

第一目 书证

第一分目 公证书

第1317条 公证书为有权制作证书的公务员于其制作证书的场所并按照规定的方式所作成的证书。

第1318条 公务员制作的证书,如因该公务员欠缺资格,或因证书方式不合规定,而不能认为公证书时,当事人双方如已签名于该证书者,仍有私证书的效力。

第1319条 公证书于契约当事人双方及其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之间,应作为其中所记明的约定事项的确证。

但遇有以伪造证书为主诉而起诉的情形,应停止该证书的执行;遇有以伪造证书为附带之诉而起诉的情形,法院得根据情形暂停该证书的执行。

第1320条 不问为公证书或私证书,即使其记载仅为解说的性质,只须与约定直接有关者,于当事人间有证据力。如其记载与约定无关者,只得作为证明的端绪。

第1321条 订有变更或废除契约的秘密附约者,只于当事人间有效,对于第三人不发生效力。

第二分目 私证书

第1322条 某一私证书对某人不利,而该人已承认其为真正,或法律视为该人已承认其为真正者,该私证书对于曾经签名其上之人及后者的继承人和权利继受人有与公证书相同的证据力。

第1323条 当事人一方经他方提出私证书作为对其进行攻击或防御的方法时,对于该私证书究竟是否系其手写或是否经其签名的事实问题,该方必须或者正式承认,或者正式否认。

该方的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得仅作不知本人的笔迹或签名的声明。

第1324条 如当事人一方否认其笔迹或签名,而且其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声明不知其笔迹或签名者,法院应命令鉴定之。

第1325条 私证书载有双务契约时,以按照具有不同利益的当事人的人数,每人制作原本一份者为限,始为有效。具有相同利益的数人合有一原本,即已足够。

每一原本应记载同时制作原本的份数。

但原本未记载制作同式的份数者,已履行该证书中所载契约之人不得据以取消其证书。

第1326条 一方以私人签名的期票或约据订定由自己向他人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能定价的物件者,其期票或约据全部应由签名之人书写,或除签名外至少应由其亲自书写“有效”或“同意”字样,并于其下记明金额或物的数量。

前项情形,如证书为商人、工人、农业劳动者、葡萄园丁、按日的雇工及仆人所制作者,不在此限。

第1327条 证书中所记载的数字与加注“有效”两字之后所记载的数字不一致时,即使证书与“有效”等字均系债务人本人所写,推定以较小的数额为债务额,但能证明错误究在何方时,不在此限。

第1328条 私证书应以登记于政府机关之日、签名人死亡之日、或其内容记于公务员制作的文书(如关于加盖封印或编制财产目录的官方记录)之日为可以对于第三人主张的日期。

第1329条 商人帐册所载供给商品的帐目,除后述关于宣誓的规定外,对于非商人不得为不利的证明。

第1330条 商人帐册得用作不利于其本人的证明,但希望帐册为有利于自己的证明者,不得分割帐册的记载而将不利于自己权利的记载除外。

第1331条 家庭簿册或私人文书不得作为制作人享有某一权利的证明。但在下列两种情形,此种簿册或文书应为不利于制作人的证明:一、于簿册或文书中正式记载曾自他人收受某项给付者;二、于簿册或文书中记明自己对某人负有某项债务,而此记载即作为该某人对自己享有债权的证据,别无其他证据者。

第1332条 债权人于其经常持有的证书的末尾、边缘或背后记明债务人的债务已消灭者,虽该项记载并未经其签名或附注日期,应认为债务消灭的证明。

债权人于证书的复本或受领证书的复本的末尾、边缘或背后有前项的记载时,以该复本系在债务人持有中者为限,亦适用前项的规定。

第三分目 符合物

第1333条 符合物的两部分互相符合者,于惯常以符合物计算零星买卖之人相互间即为证据。

第四分目 证书的抄本

第1334条 原本存在时,抄本为原本所含内容的证明,但得随时要求提出原本。

第1335条 原本不复存在时,抄本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原本的证明:

一、经公证的最初大字抄本或最初抄本与原本有同一的证据力;依审判员的命令,有当事人在场或曾依法传唤当事人而制作的抄本,或在当事人面前而且得双方同意而制作的抄本,亦有同一的证据力。

二、接受原本的公证人,或继任其职务之人中的一人,或有保管原本职务的公务员,于交付经公证的最初大字抄本或最初抄本后,未得审判员的命令亦未经当事人的同意而根据原本所作的抄本,已经陈旧者,则原本遗失时亦有与原本同一的证据力。

抄本历时已有三十年以上者,应以陈旧视之。

抄本历时不足三十年者,只得作为书证的端绪。

三、根据存于公证人处的原本所作的抄本,非由收受原本的公证人或继任其职务之人或有保管原本职务的公务员所作成者,不问历时若干年,只得作为书证的端绪。

四、根据抄本作成的抄本,得依情形,认为只提供消息。

第1336条 证书登录于政府机关的登记册时,登记册的记载只得作为书证的端绪,但仍须合于下列两条件:

一、经证明所有与该证书同年作成并由该公证人登录的证书原本均已遗失者,或经证明该证书的原本因意外事故而灭失者;

二、公证人依式编订的证书登录目录记载该证书作成的日期与本人所述的日期相符者。

具备前列条件而得以证人证明时,如证书作成时的证人犹生存者,必须传询之。

第五分目 承认或确认义务的证书

第1337条 虽有承认义务的证书,仍应提出证写的原本,但承认证书已明白记载原本的内容者,不在此限。

承认证书的记载为原本所无或与原本所载不一致者,无效。

但如承认证书有数份,均相符合,并由债权人经常持有,而且其中有一份已逾三十年以上者,债权人提出证书原本的义务得免除之。

第1338条 对于依法律得提起请求宣告无效或取消之诉的债务,以证书确认或追认之者,须其证书重述债务的要旨,取消之诉的理由,以及将形成此种理由的缺点予以补正的意思者,其证书始为有效。

虽无确认或追认的证书,但自依法律得为确认或追认之时起,自愿为债务的履行者,亦与确认或追认其债务同。依法律所定的方式与期限而确认、追认或自愿履行债务时,应视为抛弃对于此种证书原可提出的一切攻击和抗辩,但不得损害第三人的权利。

第1339条 赠与人所为赠与因违背方式而归无效时,不得以确认行为补正之;赠与人应重行完成法律的方式。

第1340条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于赠与人死亡后确认或追认赠与,或自愿履行赠与者,应视为抛弃因违背方式或其他事由而得提出的一切攻击和抗辩。

第二目 人证

第1341条 一切物件的金额或价额超过一百五十法郎者,即使为自愿的寄托,均须于公证人前作成证书,或双方签名作成私证书。证书作成后,当事人不得更行主张与证书内容不同或超出证书所载以外的事项而以证人证之,亦不得主张于证书作成之时或以前或以后有所声明的事项而以证人证之,虽争执的金额或价额不及一百五十法郎者,亦同。

前项规定不妨碍商法所定规则的适用。

第1342条 提出请求本金与利息的诉讼时,本金与利息合计超过一百五十法郎者,亦适用前条的规定。

第1343条 提出请求超过一百五十法郎的诉讼者,以后虽减少其数额,亦不得以证人为证。

第1344条 即使诉讼所请求的数额在一百五十法郎以下,如其数额为并无证书证明的一宗较大数额的余欠或一部分者,不得以证人证之。

第1345条 如一方当事人在同一诉讼中请求数宗债权,其合计的数额超过一百五十法郎,而且并无证书为凭者,不得以证人证之,即使当事人主张其数宗债权的原由不同,而且成立的时间有先后者,亦同;但其权利系因继承、赠与或其他行为而自不同之人所获得者,不在此限。

第1346条 数个请求,不问基于何种原由,如并非完全以证书证明,应在同一诉讼中提起之,以后不准再提起无证书证明的请求。

第1347条 有书证的端绪时,不适用前数条的规定。

诉讼被告或其所代表之人所立的证书,倾向于证实原告所主张的事实者,称为书证的端绪。

第1348条 债权人不可能取得债权的书面证明时,亦不适用前数条的规定。

前项例外于下列情形适用之:

一、因准契约、侵权行为或准侵权行为而发生债权者;

二、于火灾、崩溃、骚乱或破船的情形而仓促成立寄托,或旅客留宿旅馆时成立寄托者,但应依有关各人的地位与当时情况认定之;

三、于有不能预见的意外事故的情形成立债务而不能制作证书者;

四、债权人本有证书为凭,但因不可抗力所生的意外事故而灭失者。

第三目 推定

第1349条 推定为法律或审判员依已知的事实推论未知的事实所得的结果。

第一分目 法律上的推定

第1350条 法律上的推定,为特别法所加于一定的行为或一定的事实的推定。下列情形为法律上的推定:

一、法律根据某种行为的性质,推定其有违法律的规定而认为无效;二、法律规定在某种特定情况发生时成立所有权或解除债务;

三、法律对于确定的裁判所规定的效力;

四、法律对于一方当事人的自认或宣誓所规定的效力。

第1351条 确定裁判的效力只及于曾经判决的事件。〔前后两件诉讼,必须合于下列条件,后诉始因前诉的确定裁判而不得提起:〕起诉请求之物必须为同一之物;诉讼必须基于同一的原由,当事人须为同一的当事人,而且须由同一的原告向同一的被告以同一资格提起之。

第1352条 有法律上的推定者,受其利益的当事人一方免除举证的责任。

依法律上的推定,一定的行为应视为无效,或应视为不发生诉权者,不得提出证明以推翻之,但法律许可提出反证者,不在此限。又后述关于宣誓及裁判上自认的规定,亦为例外。

第二分目 非法律上的推定

第1353条 非法律上的推定由审判员根据学识与智虑定之,但审判员只得为真诚、正确而且前后一致的推定,并且只于法律许可用人证的情形始得为之,但在以诈欺为原因而提起取消证书之诉的情形,不在此限。

第四目 当事人自认

第1354条 对于当事人一方不利的自认,得于裁判上或裁判外为之。

第1355条 当事人一方于不许可用人证的诉讼中,主张他方在裁判外曾仅以言词为自认者,其主张无效。

第1356条 裁判上的自认为当事人或经当事人特别委任的代理人于法院所为自认的表示。

对于为自认之人,裁判上的自认有充分的证据力。

对于为自认之人,裁判上的自认不得分割。

裁判上的自认非经证明系因事实错误而为之者,不得撤回。裁判上的自认亦不得以法律错误为理由而予撤回。

第五目 宣誓

第1357条 裁判上的宣誓为下列二类:

一、当事人一方对他方要求宣誓,据此即可以定双方诉讼的判决。此种宣誓称为结局宣誓;

二、审判员依职权命当事人一方宣誓。

第一分目 结局宣誓

第1358条 不问何种争讼,均得为结局宣誓的要求。

第1359条 只以有关对方本人的事实为限,始得向对方为宣誓的要求。

第1360条 不问诉讼至何程度,而且即使请求或抗辩并无证据的端绪,亦得就该请求或抗辩向对方为宣誓的要求。

第1361条 受应为宣誓的要求而拒绝宣誓,或不同意由原要求宣誓之人为宣誓者,或原要求宣誓之人被对方反要求宣誓而拒绝宣誓者,其请求应予驳回,其抗辩不予采取。

第1362条 如与宣誓有关的事实并非与双方当事人有关,而纯与受应为宣誓的要求之一方有关者,不得反为宣誓的要求。

第1363条 一方因受他方应为宣誓的要求或反要求而既为之者,他方不得提出证明谓其宣誓为虚假。

第1364条 一方要求或反要求他方宣誓者,于他方表示准备宣誓后,不得反悔。

第1365条 宣誓仅对于要求宣誓之人及其继承人或权利继受人为有利益或不利益的证明。

但债务人因连带债权人中一人的要求而宣誓者,只消灭该债权人对其所享债权的部分。

主债务人因债权人的要求而为宣誓者,保证人的债务亦消灭。

连带债务人中一人因债权人的要求而为宣誓者,其他连带债务人亦同受利益。

保证人因债权人的要求而为宣誓者,主债务人亦同受利益。

前两项情形,如所要求的宣誓系关于债务,而非关于连带责任或保证的事实者,连带债务人或保证人的宣誓始对于其他连带债务人或主债务人发生利益。

第二分目 法院依职权处理的宣誓

第1366条 审判员为判决诉讼案件,或为确定判决中的数额,得依职权命当事人的一方宣誓。

第1367条 审判员对于诉讼请求或抗辩,非合于下列条件,不得依其职权命为宣誓:

一、请求或抗辩尚不能认为已完全证明者;

二、请求或抗辩并非全无证明者。不合于前列条件者,审判员应径直照准或驳回原告的请求。

第1368条 审判员依职权命当事人一方宣誓时,受命宣誓的一方不得反要求他方宣誓。

第1369条 关于诉讼请求之物的价值,如不能依其他方法确定时,审判员始得命原告宣誓。

即使在前项情形,审判员亦应自定一数额范围,如原告的宣誓在此范围之内,始得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