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自二七年奉令西迁重庆以来,由于全体教职员的继续努力与政府当局及有关机关之多方协助,不独武昌时代之旧绪仍保持于不坠,而种种新的成就亦逐年加多。其荦荦大者,如以前只秋季招生,常年开办两班,现在春秋二季招生,常年开设五六班之多。以前只设图书馆学一科,自二十九年秋季起,增设档案管理一科,为国内研究以科学方法管理档案之唯一学术场所。再如以前图书馆学科新生入学资格,规定至少在立案大学肄业满两年以上者;三十年春季起,始与档案管理科一律招收立案高中或同等学校之毕业生,以宏造就。又如以前公费之给予并无严格标准,而名额亦不多;现在公费分甲乙丙丁四种等第(甲种每年给四百元,乙种每年三百元,丙种两百元,丁种一百元),新生依录取成绩,旧生依学行成绩而给予之,含有奖学意味,而名额亦较前增加数倍。其余如课目之加多,新增者如社会科学概论、史地概论、史料整理法、博物馆学通论等,训导工作之推进(如导师制度、小组讨论、劳动服务、社教工作等,均为以前在武昌时所无者),以及每年毕业生均供不应求(如二十七年夏,本校毕业生只有十人,而各图书馆来聘请者有廿余处。廿八年度毕业六人,各方函校聘请者有十七处。廿九年夏毕业七人,来校聘请者又达廿余处),均系本校同仁所辛苦经营之结果,差堪引以自慰者。
凡此种种改进,当早蒙关心本校之人士所洞察。唯过去一年即民国三十年,实为本校最艰苦之一年。盖由重庆曾家岩而迁江北香国寺廖家花园,其间又不知历尽多少艰辛。爰将其经过及一切新的措施胪述如下,以为关心本校前途之人士告:
(一)校舍遭炸与搬迁
三十年五月九日在曾家岩求精院内之本校办公处后面侧面,附近落弹多枚,房屋全被震坏,鸠工修葺,勉可住居。七月七日,主要校舍康宁楼中弹全毁,片瓦无存,损失之重,不堪言状,幸重要图书与实习用具,大部分早经疏散,未行全罹浩劫。然校舍破败,已无法收拾,情迫不已,乃价购江北香国寺廖家花园为校址,自建校舍,于十月下旬,全校师生搬迁过江,赓续行课。此地景物幽雅,无城嚣气,读书环境甚佳。初因房屋一时未及竣工,尝进餐于露天之下,讲授于卧房之间,但全体员生,绝不因此气馁,而精神之振奋,反而有加无减已。
(二)包工建筑新校舍
先是购置廖家花园斜坡校址时,旧有平房一栋,只可作办公室,礼堂及一部分教室之用。遂又包工建造男女生宿舍各一栋,校长住宅一栋,厨房厕所若干间,刻以大体完工;正在建筑中者,尚有教职员宿一栋。值兹百物腾贵之际,仅此已成多栋房屋,总造价已达十万元以上。此款多在行政院径拨救济款七万元,赈济委员会所拨救济费一万元,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所给紧急补助费二万五千元项下开支。痛定思痛,本校固不得不感谢以上各机关之热心赞助也。
(三)招生与开办训练班
教育部一再明令,陈部长并面谕本校校长,以图书与档案人员之训练极须扩充,以供应抗战中专材之用。除三十年春季秋季添招图书科一班,三十一年春季招收档案科一班外,并奉令于三十年度举办档案人员短期训练班,以应急需。现在图书科三班,档案科两班,在校学生共计三十九人。此种数字,仍与所预定名额,相差甚远。揆其原因,盖以国立学校给予学生种种之优待,而私立学校之学生,机会未能均等,于此时艰,战区学生过多,即有倾向图书馆界之清高志愿,环境亦难许可。此问题颇为严重,尚冀各方面热心图书档案与教育之人士一注意及之。
(四)教职员之调查
本校为充实课程与推动工作计,教职员自应酌为加聘或调动。新聘者,计有国文教授许学源先生,日文教师林荣光先生,均兼任;图书馆学教授皮高品教授,专任;博物馆学教席尚在物色中。本季毛坤先生长教务,汪应文先生主训导,徐家麟先生分担图书档案课程。已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职之前教务主任汪长炳先生,则仍任本校教授。此外军事教官姜文锦先生,音乐讲师夏之秋先生,中西打字骆继驹先生等,仍照旧供职。以上教席多系社会知名之士,又能与校长沈祖荣先生和衷共济,力谋图书馆事业之发展,故各事皆履险如夷云。
(五)员生劳作与服务
最近两年,在劳作方面有深感兴趣之事:(1)清洁运动——学生轮流清扫教室及校方各公共场所。如布置庭院,修治道路,则员生全体出动,荷锄负筐,各尽其力。(2)空袭措置——为图书安全计,特作手提书箱书袋两种。平时列成书架,便于取阅;一遇警报,则男生提箱,女生背袋,安放防空洞内。至于学生服务,亦有二事足述者。(3)暑期实习——廿九年度终了,学生多经派赴各机关实习,如国立中央图书馆,妇女新运总会图书馆、陆军大学图书馆,与教育部档案室、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等,一时均有本校学生之足迹。事后各机关均来函深加称许。(4)社教工作——本校办理巡回文库,历有年所,上季曾办平民学校,本季则拟添办壁报一种云。
(见1942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六卷第三、四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