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尊者别集卷之四

真可Ctrl+D 收藏本站

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钱谦益纂阅

径山寂照六世孙传临济宗契颖寿梓

语录

修行四难

修行易而悟心难。悟心易而治心难。治心易而无心难。无心易而用心难。凡圣情尽。体露其常。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故曰。用心难。如倚门傍户者。大都不可与语此也。学佛者倚傍释迦。学儒者倚傍孔丘。学道者倚傍老聃。离却依傍。露地上立脚。如师子王。往返游行。跳踯自在。了无依倚。惟悟彻心光者。信手便用。信手便用。方是随宜出兴。不失于时者也。若定上座。从临济来。或问。如何是禅河穷到底。定即搊住。掷向桥下。有同行解之。定曰。若不是这老冻脓。直教禅河穷到底。定可谓信手便用者矣。总论随宜出兴。善用其心处。如是之用。出世即名为佛。经世即名为儒。养生即名为老。彼倚门傍户者。譬犹贾舟。自无势力。假冒他势。扁其额曰。某翰阁。某部寺。某台谏。以欺诳一切不知者。解不望风而靡。若彼真主。卒然相值。则所冒扁。不惟不敢张炫。而且覆藏之不暇。呜呼。男儿家顶天立地。睁眉弩眼。高谈阔论。孰不自谓圣贤豪杰之徒。一旦撞着个没面目汉子。将无孔铁锤。轻轻敲击。未有不眼目动定。支吾不及。如是而安望其能知四难之旨乎。

示众

大抵众生之机。不越四料简。有高而不能下者。有下而不能高者。有不能高下者。有能高能下者。善教者随机接引。

又。

一僧作长歌送师北行。字画不楷。内有差舛。掌之曰。今之学者。且莫说向上巴鼻。即进退辞让之节。事师交友之道。茫然不知学恁么佛法。

示涂毒居士书云。我今止有报佛恩一事。[拚-ㄙ+ㄊ]却自命。一切利害毁誉。非我所知。我逆逆顺顺。浅浅深深。非汝辈所知。

中峰禅师刻石殿偈云。生生菩萨家。世世常出家。心不忘般若。身不离袈裟。师令缁白念诵曰。修行人多堕富贵。皆由愿力轻微。心有染着。永嘉大师。所以这般发愿。

又云弇州王居士。临终。愿生贫贱。童真出家。归依大善知识。却难得。

俗谛中人。入吾法中。如人溺大海。露发髻子。善知识提携。如援发髻子相似。须自家尽命挣着。不然是自要沉没。千佛出世。也难救取。

师问陆生云。昔支公有言。知废则觉全。旨意如何。陆云。知废可以全觉。又问。汝知曾废否。云不曾。又问。汝是知否。云是。师云。是知知不知。

师问僧云。汝曾念圆觉经否。云今日念一部。又问。圆觉经云。如来入於神通大光明藏。田中虾蟆。入神通大光明藏否。云入。又问。既入神通大光明藏。云何又做虾蟆。云不入。又问。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又如何理会。云佛意一切众生。皆可修证圆觉。师叱之曰。若一切众生。皆修证而证圆觉者。何不曰一切诸佛皆证圆觉。僧无语。

示众

余读普门品。至於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不觉掩卷三叹。感圣言之明白照着。皎如日星。无奈读者於平常中作胜解想。所以本易而反难也。夫三毒者。果有性乎。果无性乎。如其有性。则常劫恭敬称念菩萨。终无空理。如其无性。凡触不可意事。及可意事。何即怫然而怒。忻然而喜耶。余以是知三毒。菩萨。出没无常。如一指之屈伸耳。凡读经者。於此了然不惑。则普门示现。岂独观音能之。我不能哉。

示僧明璇

大凡男子家立心作事。先要究明源本。源若不清。流必昏。本若不固。枝必枯。故学出世法。先要洞明自心。然后昭廓心境。穷内外典籍。而大其波澜。则化风自远矣。人天自向矣。学世间法。亦先要讲明仁义。扩充度量。凡经世糟粕亦须嚼过。复加真实心地。行之既久。一旦临事。自然接拍成令矣。又洞明自心。贵在情死。盖情不死。性不活。则於博地凡夫。欲其直下转识成智。心境圆通。安有是处。故情不死。岂惟禅不可参。即问学亦难到精深处。吾与汝先授五根本戒者。亦愿汝根门洁白。攀缘自断。情亦渐死耳。设情不死。夹带修行。谓之野干种。何哉。以其自生至死。若静若动。若秽若洁。若精进若懒堕。无非情故。故曰万物浮沉於生死者。情为其累焉。且道情死一句子。又作么生举扬。是佛是魔皆蛊毒。非魔非佛总冤雠。直饶棒下翻身汉。未入黎奴白牯流。若学世间法。非老汉本色。他家自有门头在。兹不多说。惟源与本不可草率。则种种皆然。汝果能依吾言语做去。决不赚汝。珍重。

示丹阳老人诵毗舍浮佛偈

本来一切自在。一有身心。便不自在矣。以有身故随生随死。以有心故随憎随爱。随生则怖死。随死则迷生。随憎则爱亦成憎。随爱则憎亦成爱。以故生死无常。憎爱百出。即一切直下自在。翻成一切不自在矣。故能达生死不可得者。虽处生死而无患。能了爱憎不可得者。虽当好恶而常闲。此意易悟难行。果行之积久。即一切不自在者。直下又翻成一切自在矣。欲明此旨。须诵毗舍浮佛授道偈千百万遍。无论愚智自然开解。

示狄都护

要拏的是去的耶。去的是要拏的耶。此两个子。孰宾孰主。判然拣辨得出。自然诸想顿寂。不坐於空。到此时节。自知好恶矣。问人何益。

示海盐善人

心善莲花开。不善莲花谢。莲花在自心。鲜明不假借。

即心是佛。头上安头。离心是佛。斩头觅活。不即不离。若是佛者。总成埋没。终不成佛。若欲成佛。须悟此旨。

观身

吾尝谛观此身。两乂九孔。倘裸体通衢之冲。吾知无分贤愚少长之人。必以为丑而怪之矣。再去吾皮肤而观之。吾又知观者俱怖畏而逃矣。吾又去吾筋肉骨立于稠人之中。岂惟怖畏而逃之哉。必人人胆惊魂丧而不忍观也。噫。彼观者怖畏吾。而不返怖己。谓之有智可乎。

佛光

僧之有光。定慧并强。定则情空。慧则性彰。两者互夺。一存一亡。此非口说。心悟力行。

示志灯

志乃心之所在。灯乃光耿破暗。暗破心地。自然高明。心地既高明。则大人君子。便不下视汝矣。

与于中甫

浮沉别道。情为其累。当断不断。幽絷奚释。

示如闻

众生横计。封蔽本心。是故於全体作用中。疑而不能用也。一夕余将一指屈而问如闻曰。汝见么。曰见。此外见否。曰不知。余喟然嗟叹久之。而示之曰。我此指一屈。一切圣凡。一切依正。无有一法可伸者。岂唯此屈如是。法法皆然。如一念生灭。生则尽虚空界俱生。无有芥菜子许空隙可容灭者。灭亦如是。维摩为弥勒曰。一切众生皆如。又文殊对维摩曰。居士我不来相而来。若初有来。今则不能见居士矣。由是言之。则不来非来。来非不来。明矣。惟谛了自心者。情见渐破。於此法门。通得一法。而法法皆了矣。

勉法兴

佛言。住家比丘。见客比丘来。心上不喜。此我法灭兆也。余读经至此。不觉涕泗横流。法兴有供众志。书此勉之。

义井语录(平湖西源居士陆基忠述)

师说。多读书的人。终是近真。以其被佛祖圣贤言语。熏得此心熟了。熏得熟了。纵习气不好。也渐渐熏得香。

师说。全要讲透这个明心见性四字。你说心性。是一是二。某请师开说。师说心性原无二。众人不见性。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至人能自见其性。岂非明心乎。见性则心自明。非是明了心。方能见得性也。

师说。志公说坐卧不知原是道。只么忙忙受辛苦。师又说道如水。水中有鱼。大几千里者。有鱼小如毛发者。大鱼以为我大。小鱼以为我小。此情也。非理也。理则鱼无大小。皆全是水。作如是观。此理也。非情也。情本无根。自性变而有之。无我而灵者。性也。有我而昧者。情也。众人率有我而昧者应事。所以不能通天下之情。圣人率无我而灵者应事。所以能通天下之情。而吉凶祸福不能累尔。说虽如此。名不检则义不精。义不精则理不彻。理不彻则性不尽。性不尽欲至於命。无有是处。夫命用也。此用现前。虚空可以卷舒。有无可以为一条。佛说有无二法。摄尽一切法。故至於命者先天而天不违。天尚不违。万物能违之哉。此等意思口说。滑然可听。闻者易生欢喜。然要此用现前。热恼根拔不尽。清凉梦不曾醒。谓之尽性。则可谓之至於命则不可。古德云。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喷鼻香。夫寒彻骨者。如颜子隳肢体黜聪明。亦是个小样子。盖肢体隳则身不可得。聪明黠则心不可得。身心既皆不可得。则情死而性活矣。性活只此肢体便是法身。只此聪明便是般若。法身则无有边际。般若则智用万物而不劳。若人说法身外有芥菜子许法。此便是外道。以其心外见法故也。又身与心。身是积聚义。心是知觉义。以实言之。身即是心。心即是身。用他积聚便名身。用他知觉便名心。曹溪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此无头无尾者。见得彻了。谓之尽性。见彻了能用得谓之命。我故曰命用也。

师饭毕说。晋肇法师。得罪於姚兴。兴欲杀之。肇乞假七日。作一书名宝藏论讫。将死时。说偈曰。四大原非有。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又有一禅者。盗入室问有宝否。禅曰有。盗曰。将宝来。禅一喝。盗斩其首。师问。此二人谁有受用。某曰。死不作偈者有受用。师问曰。如何见得。不作偈者有受用。某曰。不涉廉纤。师曰。后禅不独熟养。渠亦用得了。

师说。把手牵他入不得。惟人自肯乃方亲。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师说。道要知得。知得又要行得。行得又要证得。证得又要忘得。忘得方才用得。不知道者。一遇些小患难。即不能做主张。便垂首丧气。知道者值此。必有解脱之机。决不为患难绑缚。知又有浅深。有诚明而知者。有明诚而知者。诚明而知。得力终大。明诚而知。得力终弱。

师说。学道先要没偷心。

师又说偈曰。伏羲画卦若有成。伏羲有死而无生。伏羲画卦若不成。伏羲无实而有名。惟其成与不成故。成成不成虚而灵。

师问。喜怒哀乐未发时。有我无我。若说无我。则成断灭。故未发不是死物。但未发不昧已发。始谓之中。已发不昧未发。始谓之和。

师说。易显道神德行。道至微者也。德行至粗者也。如能通易。则至微者我可以显之。至粗者。我可以神之。易岂可不读乎。不读易。则学问不通方。

师言。唯识界法。喻参合。理自晓然。其经文中。道理随自家活变。发挥及铺叙。节奏亦自活变。前来所迷生起之由如此。伏归元真亦如此。文章驰骋。也要活变。莫局死格。

师见某执笔。随问随说随抄。因谓之曰。不必抄说。你既在这里。与我相逢只要查考身心。有个下落处便了。

示吴居士

佛生七日。母即生忉利天。及佛出家得道。将欲普度众生。既而思之。我母未度。先度众生。此非后母而先人乎。於是即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母闻佛说。亦心开得道。由是而观。则生事死葬之孝。以为人子之孝。止於此而已。恐非天下之达道也。以至孝言之。而为人子者。能如佛为母说法。母亦得道。如是之孝。方为至孝耳。故曰。以形孝者情也。以理孝者性也。情乃有我而昧者也。性乃无我而灵者也。有我则不虚。不虚则不灵明。无我则虚而灵明矣。故以不虚不灵者行孝。孝终不达。以虚而灵者行孝。谓孝不达。未之有也。今吴居士。有志敬事旃檀瑞像。必欲母之终将闻法。心开得道。此亦佛之心也。虽然。佛为众生。立孝为宗。宗立则天下有所主。有所主耳目不二。耳目不二。则心不待别而自一矣。心一则有我而昧者日消。无我而灵者日长矣。

一合理相

自须菩提至是名微尘众。总七十九字。此七十九字。千转万变。低昂浮沉。随问随答。势如转万钧之石於千仞之溪。虽若泰山之重而实轻如鸿毛也。泰山之重喻众生一合相执。鸿毛之轻喻圣人般若之利。次段自世尊至贪着其事。总七十一字。此七十一字。不过以多碎相破一合相耳。前段不过以一合相破多碎相耳。何谓多碎相破一合相。以多碎相观一合相。则一合相不待观空而后空也。何谓一合相破多碎相。以一合相破多碎相。亦不待观空而后空也。嗟乎。众生计六尺之躯坚於须弥。所以死生荣辱。不召而至也。如知一合相可以破多碎相。多碎相破一合相。则一合相与多碎相。未尝有也。何须种种方便权巧而力破之。虽然。身执既重。不藉方便。孰是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破地狱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此偈总二十字。而四圣六凡。十法界。依正二报。靡不括尽矣。第世人心识粗浮。诵而不知其义。义既不知。则所谓破地狱。破饿鬼。破畜生。破人。破修罗。破天。破声闻。破缘觉。破菩萨。破佛。一破齐破。此佛说偈之意也。或曰。六凡破之。可也。四圣。何故亦破之耶。对曰。子不达惟心之旨。如一达惟心。方知四圣六凡。十界法依正二报。皆情之变也。如六道中。三途皆恶情也。人修罗天。此三者皆善情也。声闻缘觉菩萨佛。皆净情也。非染情也。由是观之。则天与人修罗。虽胜於三涂。然皆善染情之变也。故曰。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真常即惟心也。呜呼。惟心之用。圣人与众人。诸佛与众生。皆未尝不圆满者也。但众人与众生。日用而不知。圣人与诸佛。日用而不昧。此所以有四圣六凡之别也。人为万物之灵。四圣六凡之前者不能知。则四圣六凡之变。吾不能作主矣。既不能作主。则被凡圣境界转我。我不能转凡圣境界也。西源居士。如达此意。则满偈道人。自然形虽木偶。心未尝不通悟也。何以故。一念不生。夫妇无二法身故也。

又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故父子夫妻。如存者开悟。亡者亦心安。亡者开悟。存者亦心安。此道理如此。奈世人见迹而不明理。所以存亡。便作两橛看也。

万历丙申。紫柏尊者挂锡余诫闲堂。偶阅普门品。至受苦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乃诘学者云。称名者众生也。而菩萨观之。观音者菩萨也。而众生解脱。是张公吃酒李公醉也。如之何其会通耶。众皆未达。因举阆守因缘曰。了是则了是矣。余因偈曰。斩像头挫。射虎石破。格物物格两番堕(王宇泰笔麈)。

附礼佛仪式

初念净法界真言三遍讫。即曰。乘佛威神。谨诵净法界真言若干遍。惟愿。承是真言威神波光力故。荡涤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依正二报。悉皆清净。以此清净三业。赞叹三宝。观想三宝。礼拜三宝。即赞即观即礼毕。即曰。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陀达磨僧伽耶。各一称一拜。

南无千华台上百宝光中华严教主本师释迦牟尼卢舍那尊佛以下。俱一称一拜。

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药王药上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音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文殊师利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月光菩萨摩诃萨。

南无南岳慧思菩萨摩诃萨。

南无智琬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天东土历代传宗判教并翻传秘密章句。诸祖菩萨摩诃萨等。三称三拜。

南无南岳慧海尊者以下。一称一拜。

南无七祖让尊者。

南无青原思尊者。

南无马祖一尊者。

南无石头迁尊者。

南无天台智者顗大师。

南无贤首藏大师。

南无慈悲基大师。

南无十方现在。人天眼目。诸大知识。大法师。惟愿。仗佛慈光。世世道风远布。尊尊福慧昌隆。弟子某。仰承释迦如来慈善根力。谨代十方三世一切尊卑檀越。水陆空行天龙八部幽冥灵聪。人王世主。州牧县长。师僧父母。法友眷属。愿于三宝光中。仰仗三宝威神之力。未发菩提心者。愿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坚固护法心。坚固精进心。早出轮回苦。次念十愿王一遍拜。次念般若心经一遍毕。曰乘释迦如来慈善根力。谨诵般若心经一遍。回向十方常住三宝。以此功德。嘱愿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发四弘誓愿。三称三拜。所谓礼佛一周也。

紫柏尊者别集卷之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