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理俱明彻,澄澄海不波。尚须妨蔽诱,直欲致中和。
水面风光好,天心月色多。是庵清兴足,随意得婆娑。
题宗性性庵。清代。刘鹗。 至理俱明彻,澄澄海不波。尚须妨蔽诱,直欲致中和。水面风光好,天心月色多。是庵清兴足,随意得婆娑。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戴文进溪山春雨图。明代。陈凤。 林间雀声急,知有少女风。溪云挟雨至,倏忽弥春空。霏霏湿尽山桥路,行人冲雨行唤渡。沾泥涉险亦何为,兴来疑向若耶去。山环水绕路不分,绝径乃有逃名人。贪看秀色卷帘坐,不觉岚气侵衣巾。林花落地半随水,流向前溪犹未已。新水才添势正雄,客舟多系垂杨里。意匠经营何太奇,空堂素壁迥含姿。恍然对此翻自讶,如在山村看雨时。
上滩。明代。释今无。 一滩才到又酸辛,倾侧何曾敢动嗔。手捉竹篙供野哭,身流珠汗苦横陈。精神斗石兼斗水,贾货行冬又行春。博望天河当日去,撑槎未审是何人。
送司马池归夏台。宋代。魏野。 芳草垂杨弄色初,山中好酒想踌踟。他时驷马乘如祖,莫忘今朝跨蹇驴。
题高缙之剑室二首。宋代。陈造。 高郎櫑具映峨冠,沈燎茶铛一室安。游刃圣经千载计,即今长铗未须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