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序·(明)张岱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溪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③,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④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⑤,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虀瑶柱:食品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阔:久不相见
B.一带湖庄,仅存瓦砾一:满,全
C.夙习未除,故态难脱夙:素有的,旧有的
D.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曹:少年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西湖今昔变迁的一项是()
①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②如……仅存瓦砾③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④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⑤旧役小溪,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⑥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本文为作者为自己文集《西湖寻梦》所作序言,作者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情感。
B.作者阔别西湖多年,当他再至西湖,却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西湖虽仍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但作者却只能作“第作‘梦寻’七十二则”以“以作西湖之影”。
C.作者认为,他对西湖的“梦寻”不同与李白的梦游天姥,他是“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而李白则是“梦所未见,其梦也幻”。
D.作者在文末以从海上归来作比,用“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再次表达自己对西湖的一往情深与写作本文的目的。
【小题4】
将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译文:
⑵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译文:⑴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才是恰当的主意。
提示:得分点为“乃”“谓”“所见”“若”“得”“计”
⑵我只是对着冷清寂寞的蝶庵,从容缓慢地躺在粗席上,只求保全我的西湖梦,那么,先前一派西湖景色,仍像将人一样直坐不动。
提示:得分点为“但”“岑寂”“惟……是……”“犹”“端”
甲.崇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余挐一小舟,拥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4分)
参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7.C
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鸟声俱绝 皆寂不闻人声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
崇
到亭上,有两人铺
崇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
2.【崇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0.【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10.【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1.【强(qiǎng)饮】痛快地喝。强:痛快。
12.【大白】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大白:这里指酒杯。
13.【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4.【舟子】船夫。
15.【喃】象声词。
16.【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17.【更】还。
18.【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19.【及】到。。。。时
通假字:
1.余挐一小舟:挐(ráo)又写作“拏”通 “
一词多义:
1.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2.一: 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3.更: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
4.白:一白(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词类活用: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做客”。“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 今义:剩下
赏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而“痴”字一词主要体现在作者痴迷于雪景, 超脱世俗的雅致还有遇上知音的愉悦,却又仅为客居此地,而带有的淡淡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