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一种植物短句子20字摘录100条

时间: 2022-12-12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

仿写一种植物短句子20字摘录100条

1、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2、梅花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气节高坚;梅花有着“幽谷那堪更北枝”的自豪,目光远大;梅花有着“香杳难随驿使来”的气质,品质高雅。

3、桃花像一只闹钟, 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桃花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桃花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4、那荷花,清纯不染;那桃花,姹紫嫣红;那牡丹,雍容华丽;那玉兰,淡淡幽香;那樱花,幽幽如歌,那······

5、彼岸花是引魂之花,彼岸花是恶魔之花,彼岸花是温柔之花。

6、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像一支支白蜡烛;有的争芳斗艳,花骨朵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倒挂枝头;有的好像是一对情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有的像白蝴蝶面对蓝天振翅欲飞。

7、花是大地的女儿,花是动人的少女,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菊,是一种悠闲,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8、菊,是一种淡泊,一种“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的淡泊。 菊,是一种坚强,一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坚强。菊,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的境界。

9、白色的花像一闪一闪的小星星,红色的花像小小的红豆,紫色的花像一把可爱的小花伞,蓝色的花像从天空中洗过的圆盘。真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

10、牡丹花像胭脂一样粉。桂花像月亮一样黄。兰花像纸巾一样白。凤仙像红领巾一样红。

11、红色的菊花,像一个红红的火球。粉红的菊花,像小孩微笑着的脸;白色的菊花,像洁白的雪球;紫色的菊花,像小帽子,这些菊花都十分美丽可爱。

12、有的菊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的向里卷;有的菊花像一个被惊吓的人,把花瓣一个个竖起来;有的菊花像一个穿着一条连衣裙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向下伸展……

13、粉红的桃花长在赤褐色的枝干上,五朵花瓣围着像蜗牛触角的花蕊。两三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那些四五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个花季少女。

14、洁白的花,像一片片白色的棉花;像一块块扯碎了的棉絮;像一片片雪白的羽毛;还像一个个披着白纱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15、全开的荷花像娇羞而漂亮的小女孩,露出羞涩的笑脸;半开的荷花像手掌有大又有小;没开的花骨朵儿像画家的画笔,等待着画出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确凿(záo),菜畦(qí),攒(zǎn),敛(liǎn),脑髓(suǐ),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宿儒(rú),倜(tì)傥(tǎng),窦(dòu)。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四、划分文章层次

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五、研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部分

2、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花壳,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三。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______、______、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

(3)第7段的中心是____(____)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约三分钟〉

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约五分钟〉

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畦 敛 髓 罕 蜕 鼎 拗

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

确凿 攒成 长妈妈 系一条长绳 宿儒

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

葚 蛉 蝥 珊瑚 窦 厥 倜傥 叵 盔

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

确凿 轻捷 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

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一、(1-8)节、二、(9-24)节]

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

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约二十八分钟〉

1、范读第1节,回答:〈约3分钟〉

这一节包含几句话?[两句]每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①句:百草园;②句:是“我”的乐园]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2、齐读第2节,思考:〈约13分钟〉

作者是如何写百草园的生活的?[先用两个“不必说”总写百草园的概貌,使下面“单是”的内容更为突出,一略一详。]

作者写百草园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要求边讨论,边批划,一并完成练习二1。②)

指导: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抓住了春、夏、秋的动植物,从色、状、声、味各方面对百草园的静景、动景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运用: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完成练习二)

再读第2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并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百草园的。借助黑板上的词语当堂试背课文第2节。

3、速读3—6节〈约5分钟〉

第3节有什么作用?[过渡]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引导:让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并指出课文穿插此传说,并非宣扬封建迷信,那么其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

思考:从课文的哪一节可以看出此故事是虚构的?(第6节)

4、小声朗读7、8两节〈约5分钟〉

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系、牵、拉]

为什么作者只写了几十个字,就把捕鸟过程交待清楚?[动词用得准确、贴切]

引导:捕捉益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练习:口说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5、教师小结〈约2分钟〉

作者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离开百草园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六、布置作业〈约二分钟〉

1、抄写常用字、多音多义字、生词。

2、熟背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课文第二部分,进行写作指导。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约六分钟)

1、听写常用字、词。2、抽查第二自然段熟背情况。

3、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流露出什么感情?从哪里最能看出来?[热爱大自然,怀念百草园的生活。从“是我的乐园”这一句能看出来。]

二、继续教读课文(约十八分钟)

1、导入正课(约1分钟)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美好的景色,无限趣味的动植物,还有长妈妈讲的神奇故事和闰土父亲教捕鸟的趣事。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2、齐读第9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感情。(完成练习三)〈约3分钟〉

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依恋]

3、默读10—20节,思考:〈约7分钟〉

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对“我”与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百草园:优美开阔;三味书屋:封闭沉闷。长妈妈慈爱,闰土的父亲善良、耐心;先生既和蔼,也有严厉的时候。(板书关键词语)

4、分读第21节(约5分钟)

引导:你们刚才读的内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为什么先生还要学生读呢?[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和蔼、至诚、宽和,但他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有些迂腐可笑。]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5、讨论练习一,可懂本文中心意思。〈约2分钟〉

点拨: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为“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所受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三、自我检测(约二分钟)

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四、写作训练〈约十七分钟〉

1、情境速写。〈约10分钟〉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21节第2句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种你喜爱的东西,表达赞叹的情感。〈约7分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小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片绿叶,瓤嫩筋细,水分相当多,到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五、布置作业(约二分钟)

1、试以《炒蛋》为题,写一段文字,表现其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

2、模仿本文的对比写法,联系现实,写一个片断,反映减负后的学校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二、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三、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凿【záo】畦【qí】吓【xià】罕【hǎn】系【jì】

霄【xiāo】蝥【máo】窍【qiào】敛【liǎn】觅【mì】

秕【bǐ】躁【zào】塾【sú】恭【gōng】荚【jiá】

椹【shèn】蛉【líng】络【luò】髓【suǐ】筛【shāi】

塾【shú】蟋【xī】蟀【shuài】蜕【tuì】橘【jú】

柚【yòu】寇【kòu】倜【tì】傥【tǎng】叵【pǒ】

噫【yī】嗬【hē】豁【huò】(豁[huō豁口]

攒【cuán】(攒[zǎn攒钱])宿【sù】(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

拗【ǎo】(拗[ǎo拗断]拗[ào拗口]拗[niù执拗])

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菜畦:菜地。

长吟:长声鸣叫。云霄:极高的天空。

缠络:缠绕。机关:计谋,心计。

陌生:生疏,不熟悉。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觅食:寻找食物。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所说的内容。答礼:还礼。

方正: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消释:(学识)精深广博。

毕竟:终归,到底。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倜傥:洒脱大方。

人声鼎沸:人生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3、作品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托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4、题目简介:

①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后,是台门内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1919年百草园和新台门屋子卖给了姓朱的人家,从此百草园面貌大变,井也被填掉了。只有“短短的泥墙根”还保持原样。

②三味书屋,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院的对面,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把“三余”改为“三味”。“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鲁迅先生12岁到三味书屋读书,中途曾有中断,首尾共6年。

二、课文导入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听课文录音提问】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二)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捕鸟。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三、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9、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四、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五、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你能行!(10分)

sàipǎoshǔjiàjiǎruòxiànmù

()()()()

shòuyìwúqióngyāquèwúshēngqíngbúzìjīn

()()()

二、请仿照例子组字、组词,认真思考哦!(6分)

迷(谜)(谜语)

普()()采()()何()()皮()()

至()()相()()

三、请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努力吧!(9分)

洪亮的()欢乐的()光彩夺目的()

高兴地()偷偷地()弯弯曲曲地()

跑得()时间过得()冻得()

四、这半个学期我积累了许多四字词语以及格言,瞧瞧,我多能干!(7分=0.5x12+1)

1.坚持不()()尽全力废寝()食

()而不舍情不自()()览群书

2.表示数量”多”的成语,除了”硕果累累”,我还知道

3.一日之计在于,一年之计在于。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发现上面两句都是关于的格言,我还会写

五、学习了《和时间赛跑》后,我们都懂得时间多重要,我们应该要珍惜时间,下面,让我们来写一份珍惜时间的计划书。(3分)

我的计划书

制订人: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35分)

一、我要认真地阅读,并按要求答题。(20分)

国庆节到了。多么()的节日!多么()的检阅!街道上(),楼房上(),主席台上站满了领导人和外国贵宾(bīngbīn)。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

拄(zhǔzhù)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jiūjiù)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1.给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2.划去带点的字不正确的读音。(3分)

3.请把“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改为“把字句”。

(2分)

4.这部分内容节选于《》,主要人物是(2分)请用

“~~~”画出他的表现的句子。(2分)他当时又会是怎样想呢?

(2分)

5.在人们的赞扬中”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这些小伙子”指的是。(2分)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说呢?

(2份)

6.如果在你的身边,出现了由于身体缺陷需要帮助的人,你打算如何做呢?

(3分)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三年级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

一、形近字组词。

狭()汁()眨()

峡()计()泛()

脱()叼()吮()

锐()叨()允()

二、写出带有下边部首的字各三个。

夂_________贝_____________

冫________心_____________

口________刀______

三、解释下边句子中画线的字。

1.(1)熟透了的杨梅,还是有酸味。()

(2)雨水湿透了我的衣服。()

2.(1)杏儿熟了。()

(2)班里的情况她可熟了。()

3.(1)杨梅遍身生着小刺。()

(2)请你把课文再读一遍。()

四、读下边一段话,写出画线词的意思。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伸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

1.同学们被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看了这部电视剧,受到很大教育。

3.全班同学都去植树,只有王成没去。

4.小华把伞塞给明明,看到明明没有伞,自己跑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统习。

仙人球

我外公家有好几盆仙人球,它们的茎像个绿色的圆球,仿佛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茎上长满了小刺,还开过几次花。这些花有白的、也有黄的。由于仙人球的样子、特点与一般植物不同,所以它时常引起我的好奇。“仙人球”的茎为什么要长成球形?它为什么会长刺?难道是像牛的角那样保护自己吗?……每当我看着这些仙人球,脑子里便会闪出这一连串的问号。

通过了解和亲自栽培仙人球,我明白了:世界上的植物的形状,除了供人们欣赏和利用外,对它自身来说,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条件,才长成那种样子的。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

1.写近义词。

欣赏——()仿佛——()保护——()

2.第一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再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用一两段话,写出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参考答案:

一、狭长汁水眨眼脱离叼起吮吸

山峡计划广泛税利歧叨允许

二、收敌败财败贴准决冻必忘您听吃叶分切危

三、1.(1)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2)渗透、穿透。

2.(1)成熟。(2)熟悉。

3.(1)全。(2)量词。

四、①这里是不知满足的意思。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②这里是伸长,放开的意思。本课形容杨梅树的枝条生长得很旺盛。③快乐、愉悦地笑。本课用拟人的写法,形容杨梅树叶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1.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2.看了这部电视剧,我受到了很大教育。3.除了王成外,全班其他同学都去植树了。4.小华看到明明没有伞,把伞塞给他,自己跑了。

六、1.观赏好像爱护2.前三句是第一层,层意是仙人球的样子、特点。从“由于”到本段结尾为第二层,层意是仙人球的样子、特点,引起了我的好奇。3.世界上的植物的形状,除了供人们欣赏和利用外,对它自身来说,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条件,才长成那种样子的。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

七、略

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三年级语文试题

二、课外阅读。(15分)

厚脸皮

听到“厚脸皮”这个名字,你们也许挺奇怪吧!什么是”厚脸皮”呢?

“厚脸皮”是一种植物,在医药书中又叫”豆瓣三七”,叶子长得很厚,大约有一厘米。它叶面上有一层薄薄(báobó)的皮,剥(bōbāo)开这层薄皮,

便可看见嫩(nènlèn)绿的叶肉,只要轻轻一挤,就会挤出许多绿色的'汁水。

厚脸皮光长叶子,这一片叶子组合起来就像一朵朵绿色的花,好看极了。

厚脸皮的生命力很强。有一天,奶奶从别人家里要了一片厚脸皮的叶子,

叫我把它插在花盆里。我好(hàohǎo)奇地问“叶子上面没有根,插在土

里能活吗?”奶奶笑着说:“能活,能活。它能自己长根。”半信半疑。过了好几

天,它果然活了,还长出了新的叶子。新长出来的厚脸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绿

光,好象在说:“现在你相信了吧!”有一次,快要考试了。我忙着复习功课,忘了给厚脸皮浇水。过了好几天,我才记得厚脸皮来,心想,它一定枯死了。可我走到凉台一看,惊呆了,厚脸皮不但没枯萎,反而长得更茂盛了。

厚脸皮的叶子能治烧伤。把它的外皮剥掉,将叶肉贴在烧伤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有一次,妈妈单位的一位老伯伯被开水烫伤了,妈妈给他摘几片厚脸皮的叶子。过了几天,老伯伯的伤好了。他说:“这厚脸皮真见效。还有一片叶子我舍不得用,把它栽到花盆里,以后万一需要,就万便了。”它默默地为患病者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1.“厚脸皮”是什么?()(1分)

A.食物B.动物C.人物D.植物

“厚脸皮”有哪些特点?()(可多选)(3分)

A.叶子长得很厚B.它的花很好看C.生命力很顽强D.叶子能治烧伤

2.给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高尚——()敬佩——()

4.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第4自然段是围绕“厚脸皮”的()来写的。(2分)

5.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有趣的植物,请把你所发现的植物趣闻写下来。(3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题目:我学会了

提示:同学们,相信你一定学会了不少的本领,例如做菜、游泳、弹琴、种花……等等,把你学会的过程写成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300字。

以上就是小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三年级语文试题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拼写词语,并且字写得漂漂亮亮。

shúxījiānkǔbēicǎnxìngzhìshèjiàn

gūdāntongkǔpīpíngduānpánshāngxīn

二、我会仿照例子来填空。

1.例:高高兴兴________________

2.例:(诧异)地问()地说()地笑

三、我课外又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

1.我课外积累的关于学习的词语有:()()()

2.我积累的谚语也不少: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读懂下面的短文。

有人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喜欢蜘蛛呢?说来也可笑,那是前几天,我坐在窗前的桌旁看一本《世界体育与娱乐》的刊物,偶尔一抬头,看见墙角落有一个蜘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那里织好网了。那网有碗口大,网丝整齐地交织着,就像雷达的天线一样。我拾起桌上的一个粉笔头扔过去,粉笔头落在蜘蛛网上,网承受不了粉笔重量破了。过一会儿再看那网,真巧!刚才破处补好了。我伸手又将网弄破……就这样小蜘蛛连续织网十几次。哪,真了不得!这小小的虫子经历了这么多磨难都不肯屈服。我被小蜘蛛这种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感动了。

1.用“——”划出文中赞美蜘蛛的句子

2.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3.作者之所以喜欢蜘蛛,是因为蜘蛛具有

五、我的习作园地。

每天,我们在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那么,把你最快乐的一件事写下来,好吗?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哦!题目自拟。

以上就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三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