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华美亦能使生命臻于完美——即使它落脚于云端,漫步于长空。”
这让我想起<<缥缈录>>中青阳部里那个孱弱的少主———阿苏勒—吕归尘。驰骋天下的雄浑挥洒,金戈铁马,热线沙河,也许只是为了守护梦里几个缥缈的身影。他的出生伴随芒星的坠落,这是草原的厄星,生命的大忌。草原的孩子生长得比东陆的贵族少年还苍白羸弱,造化如此弄人,他如何担当起草原上青阳的大旗?
但,他举起刀为保卫儿时的玩伴对抗自己权倾沙场的叔父,他练刀练到血甍,他在地底的密牢里应对着超越生死的一切,他在雪夜杀狼救父;为了青阳部,他远赴东陆;他将自己的身子做弓将剑狠狠地射入敌人的心脏——————最不可琢磨的是天意,最孱弱的肩膀担起最沉重的责任,支撑一切的只是爱和希望,羸弱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能飘向天际,但是,的依旧在天边执着地舞蹈。
因为害怕,所以才会更勇敢;因为担心失去,所以才会牢牢紧攥;因为不甘,所以才会拼命成长。
还是最喜欢那句话,“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雨血的交响。”云端上的舞蹈亦如此。
一生的拼搏、跳跃、追逐、奋斗,只因为一个梦,哪怕这个梦是如此缥缈,没有边际。“我以我血荐轩辕。”知道他人幸福,我便已经很幸福。
战斗亦是为了和平,嗜血也是为了光明。刀尖上有血,有泪,还有梦。
漂泊是为流浪,流浪也是为了生存。流浪也是一种舞蹈,灵魂的宣泄与寄托。
逐水而居的.生命,是一种肆意与张扬。于天地之间,万物皆是我亲人,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生命就是为了书写张扬。
漫步云端是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是一种敢于攀登的架势,是一种遨游天际的人生狂舞!
宝剑出鞘,强弓离弦,用生命的舞蹈在天际奏出人生的最强音!肆意妄为一次又何妨!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大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套书。我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貌似看过,不记得了。但是以前在大学的图书馆借过这套书中的几本看过,这次看,发现几乎完全不记得以前到底我看过哪几本了。所以再一次警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写读后感啊,要不然前面看的后面就忘,看了也跟没看一样。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息衍曾跟下唐国国主说自己只能收一个弟子,但是后来又收了吕归尘为弟子。算是一个bug吧。)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
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
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看小说总还是比其他书要快,大概是还是因为有情节吧。
看江南从《上海堡垒》开始,然后是《此间的少年》,很久之后无聊看了《龙族》。然而九州系列是一开始就听说但不太敢碰的,原因也很简单,名声在外的有生之年嘛,而我无论看文还是番,都更喜欢等完结。一个故事尘埃落定,总会免去很多挂念和想象。算是带我入坑的学长说,《捭阖录》出完他就看《缥缈录》,我觉得我的态度差不多。然而年初微博上看到“今年会有捭阖录”几个字,还是不得幸免跳坑了。
用了好几个星期天看完,直到阿苏勒万人出城,谢圭十人十骊冲下高地,息衍在天启城拔出古剑静都向辰月宣战,羽然振翅飞向寂静之座,翼天瞻如流星逆剑雨而下……感觉大概只能用“坑”来形容,这根本不能算结局,更像是放在故事开篇用来吸引读者的。就应了书最后那句“历史对于某些人已经结束,而对于另一些人,只是刚刚开始”。我觉得如果没有这句话,民众的愤怒值大概会更高的。不过对书算是喜欢了。
书里的世界很大,故事也很大,有时候会有“中二”的感觉,但其实人物们的征途很艰难,有失败有无奈,也就不排斥了。像是过了中二的年纪来看,也不会觉得傻,反倒感动于他们的拼杀。大人物小人物很多,当然说不上都喜欢,但多少也能理解他们,包括反派,这个印象也很好。戳人的小细节很多很多,其实最早看《上海堡垒》,就觉得细节的刻画和心理的表现最为抓心。情节上最精彩恢弘的算是殇阳关一战了吧,对立和冲突的开端,看得是真揪心且心痛啊。还有其他的战争场面也是,真的有浩荡的感觉。
人物最喜欢阿苏勒,从第一卷第一章开始,或许我也是个“懦弱”的人吧。记得看完第一卷《蛮荒》后(当然那时姬野和羽然还没有登场),偶然看到一句摘抄叫做“后来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里,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出自墨宝非宝的《十二年,故人戏》,当时就想到了阿苏勒,他从来不是一个为自己的人,就记着一句“我会保护你的”,少年面对了太多。他想得很少,牵挂的又很多。
虽然吧,他这种性格,一方面淡然得很,不关心那些功名啊天下啊,但另一方面又注定会去承担。姬野是为乱世而生的,吕归尘其实不太算,但乱世会让他更有光芒。他身上这样矛盾的点还蛮多的,内心柔软又坚韧。这个少年让人敬佩又心疼。说起心疼不得不提他和羽然告别那几段,从父亲去世,到指婚,到关押处刑的变故,他什么都不说,和羽然道别,买玉环,在衣服上写遗书,法场上死念退散。我就想说,我也知道羽然喜欢姬野啊,可是他也喜欢羽然啊。莫名其妙想起了苏茜。羽然一定是会喜欢姬野那种的,就像面瘫一定是会喜欢夏弥的,一登场就能看出来。可是……也没那么多可是了。
比较在意的还有息辕这个角色,聪明而不是很聪明的人物,其实更贴近普通人吧,他莽撞,他啰嗦,他不那么出众,他不是那种所有人一看都觉得“哇少年我觉得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他不能立即领悟叔叔的话……但他诚然又算是很优秀,无论作为将领还是朋友,真实得可爱。
当然啦,姬野羽然也是浓墨重彩写得很鲜明,只是没有那么戳我的点。素月墨羽也都是真英杰啊,离公也算枭雄,姓谢的好几个人都不错啊,一闪而过的项空月、西门和龙襄大概只能算彩蛋吧。
细节说起来就太多啦,苏舜卿还息衍一个背影,白毅送舟月离开,雷云伯烈短刀出鞘一尺而收回,青阳战士在大雪里拼杀……甚至是山碧空跋涉到朱提山的必死之心和帕苏尔家王子间的争斗,就算很想冲进去打人,更多也是无奈和唏嘘。要真说讨厌大概还是雷碧城的尸武士屠殇阳关那段了,是真的想打人了,我反正不接受,但对于真正有那种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也挺悲剧的吧。纯反面角色也不是没有吧,不过就不提了。
噢,最后提一嘴电视剧,听闻要拍剧时非常担心,虽然那时还没看书。本想说等电视剧播出前看完书就行,没想到看得如此快。大概每一个原著粉听说喜欢的书要翻拍时都是忧喜参半的,我还是偏向期待吧,演员阵容至少算很强了,强大的配角团。不过估计还是当成新的故事看比较有利身心健康。对改编的一点期待是,或许能稍微填一下坑?毕竟电视剧留像书一样留坑,观众不买账亏得比较大吧。
总之,都入坑了除了等《捭阖录》还能说什么呢。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华美亦能使生命臻于完美——即使它落脚于云端,漫步于长空。”
这让我想起<>中青阳部里那个孱弱的少主-——阿苏勒-吕归尘。驰骋天下的雄浑挥洒,金戈铁马,热线沙河,也许只是为了守护梦里几个缥缈的身影。他的出生伴随芒星的坠落,这是草原的厄星,生命的大忌。草原的孩子生长得比东陆的贵族少年还苍白羸弱,造化如此弄人,他如何担当起草原上青阳的大旗?
但,他举起刀为保卫儿时的玩伴对抗自己权倾沙场的叔父,他练刀练到血甍,他在地底的密牢里应对着超越生死的一切,他在雪夜杀狼救父;为了青阳部,他远赴东陆;他将自己的身子做弓将剑狠狠地射入敌人的心脏------最不可琢磨的是天意,最孱弱的肩膀担起最沉重的责任,支撑一切的只是爱和希望,羸弱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能飘向天际,但是,的依旧在天边执着地舞蹈。
因为害怕,所以才会更勇敢;因为担心失去,所以才会牢牢紧攥;因为不甘,所以才会拼命成长。
还是最喜欢那句话,“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雨血的交响。”云端上的舞蹈亦如此。
一生的拼搏、跳跃、追逐、奋斗,只因为一个梦,哪怕这个梦是如此缥缈,没有边际。“我以我血荐轩辕。”知道他人幸福,我便已经很幸福。
战斗亦是为了和平,嗜血也是为了光明。刀尖上有血,有泪,还有梦。
漂泊是为流浪,流浪也是为了生存。流浪也是一种舞蹈,灵魂的宣泄与寄托。
逐水而居的生命,是一种肆意与张扬。于天地之间,万物皆是我亲人,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生命就是为了书写张扬。
漫步云端是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是一种敢于攀登的架势,是一种遨游天际的人生狂舞!
宝剑出鞘,强弓离弦,用生命的舞蹈在天际奏出人生的最强音!肆意妄为一次又何妨!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大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套书。我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貌似看过,不记得了。但是以前在大学的图书馆借过这套书中的几本看过,这次看,发现几乎完全不记得以前到底我看过哪几本了。所以再一次警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写读后感啊,要不然前面看的后面就忘,看了也跟没看一样。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3
《九州缥缈录》是中国奇幻小说作家江南创作的长篇架空历史小说。也是《九州捭阖录》时间线之前的故事。
江南是我认为中国非常优秀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总是有着大量的现实知识和历史储备做支撑,所以看他的书就像是在看一部真正的历史故事一样。
他所写的《龙族》被誉为中国版的《哈利波特》。他所写的《九州缥缈录》被誉为中国版的《魔戒》。
我认为,他的世界观和魔戒一样庞大,虽然不像魔戒一样为不同的种族创造了一系列的语言,但是,在整个世界的架构上严谨而充满激情。
我选择这部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江南写在书前的一段话。这部书从起稿到成型再到上市几经转载,它伴随着江南从北大的未名湖畔漂洋过海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又接着海风从大洋彼岸回到了魔都上海,最后,在北国的京城终于问世出版。
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的起起伏伏,让江南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的一生真的会精彩非常,如果我能够去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从少年的热血轻狂,到中年的雄霸天下,再到老年的英雄迟暮,那该是怎样一个美妙的事情啊,于是,《九州缥缈录》诞生了。这部书以“九州”世界为背景,徐徐展开一轴腥风血雨的乱世长卷。当这个世界就要崩溃,当星辰和阳光也将熄灭,沉默已久的乱世之轮重新开始运转,英雄们即将相遇,伟大的创造,就此开始。
这是一个悲哀的年代,英雄们刚刚诞生在钢铁的摇篮中,世界在动荡和战火中挣扎。乱世诸名将和未来的帝王们整备了盔甲,立起标志着各家徽记的大旗,去向不知结局的战场。
最后,我思索了很久,想从《九州缥缈录》里找到一句最能代表他的话。不得不说,这真的很困难。因为他的语录里,每一句都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
但是,选择嘛,就是要作出取舍,所以,以下就是我选出的那句话:铁甲依然在!英雄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