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5.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6.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7.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8.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1.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1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康德
14.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5.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16.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7.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18.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19.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20.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1.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2.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3.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5.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26.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29.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0.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3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2.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3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4.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3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6.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3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8.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40.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41.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42.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4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4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4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48.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49.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5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1.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52.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5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54.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55.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5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58.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6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6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62.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63.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64.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6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8.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69.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70.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7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7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73.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7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7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7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78.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瓦普察洛夫
7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80.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81.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82.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83.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8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8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8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8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89.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90.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91.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9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93.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94.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95.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96.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97.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98.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99.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100.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尊师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弟子规》有这么一段“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老师,就像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时,有一个叫做扬时的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虽然已经40岁了,但他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5)有一次,他来到老师家。为了不大扰老师睡午觉,他站在门外顶着风雪,等老师叫他进去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这位学生,后来成为很有名的人。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6)如果当时我们是杨时,我们也许早已忍受不了寒冷了。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7)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9)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做出了好的榜样,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0)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主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不仅如此,毛主席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11)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还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12)在我们的成长中,老师固然值得我们尊重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面对长辈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人,需要的也是我们的尊重。“弟子规”中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3)当然,像韩国家庭中对长辈那样恭恭敬敬低头说是,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无比膨胀的时代,我们生在20世纪,长在21世纪,价值观、处世态度与老一辈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年轻,我们开放,我们与传统有太多的格格不入,于是就招致了太多的摩擦与矛盾。
(14)对于爱情,我们可能信奉真爱、理想,而他们可能主张生活、现实;
(15)对于理想,我们不断追逐,即便跌倒我们也不放弃,而他们可能并不认同甚至还阻止你的寻梦之路;
(16)对于工作,我们渴望挑战,希望在外面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而这时的他们却希望你固守家乡,安安稳稳有一份收入。
(17)在面对长辈们的墨守成规在你看来可能泥古、平庸的传统面前,即便你肯定自己是正确的
(18)即便你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也请你低下那骄傲的头颅,对他们表示尊重,
(19)因为他们是比我们年长的人,他们拥有我们几十倍的阅历,他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最重要的是
(20)他们苦口婆心的规劝,字字句句皆都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
(21)也许,你会从心底听不进劝言,然而请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与理解。怡吾色,柔吾声,尊重爱你的人们。
(22)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您辛苦了!
让我们将心中的那份对长辈的敬重以最简洁的行为表示出来,长辈您费心了!
(23)让我们以尊师敬长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弟子规》尊师重长,同辈和睦
现在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有好处吗,小时候有,吃的没人跟你争,穿的没人跟你抢,每天跑来跑去看到的,就是大人,自己就成了独一份的掌上明珠,都觉得你是孩子,都让着你,都心疼你,时间长了,顺理成章了。没有感激,觉得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了。这是一种在时间过程中慢慢延伸出来的心理暗示。而父母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突然一下起了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而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好像真的一时间无法去适应这种转变。
出于同龄人或稍大一点的朋友,我先把一些话说到大家心里去,然后我们再一起找方法,看看怎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小时候,几乎什么都不让干,如果有智慧点的家长,可能还会引导你去洗个手绢,做个鸡蛋饼,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可幸运的是,我们当时的小学专门还设置了一堂课,劳动课,这门课程真的开得很好,在这们课里,老师教会我们怎么洗头发,怎么穿衣服,怎么洗衣服,怎么钉钮扣,之后还带着我们一起做小板凳,告诉我们一些简单得汤简单得菜怎么做,然后留下得作业是让我们亲身去实践。出于好奇,不管别的孩子回去做没做,我是肯定回去都要尝试一遍。但是我尝试得方法很古怪,有些时候还是被父母批评了。
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缝,就把我们家窗帘剪了一个小窟窿,然后又拿针给缝起来了。结果缝得还很不利索,被我妈一下子就发现了,结果把我给批评了一顿。之后,我还尝试过很多劳动课上学到的实践活动。但是当时的感觉是,只要家长一在自己就头晕,为什么呢?我擦地喜欢横着擦,结果家长一定要在边儿上指挥我竖着擦。我做饭的时候握菜刀,明明妈妈教我的姿势是正确的,一会儿爸爸过来了,说你不会我菜刀啊,得那么握,结果呢我那么握真的不舒服,可他却觉得很对,一定要我这么弄。就这样,我自己觉得一会儿被噌一顿,一会儿被指挥一下,兴趣全无。好不容易做完了饭,可能最后还是补上一句:“没我做得好吃,盐放多了吧。”那打击别提多难受了。于是慢慢的,我干脆养成了他们在我什么都不干的习惯,假如自己真的想勤勤一把,目前为止,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家人一个都不在的时候,我开始一通的收拾。还有一种就是早上起来,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开始自己一通的打扫。
心想,你不在更好,你要在,反正你现在还起不来,我干完了,你看一结果就好了。真心的说,有些时候我很同情同龄的独生子女,小时候是谁都哄着,等大长大点了,就变成谁都噌了。因为小时候不会干,到了一定岁数,家长突然觉醒了:“你看看我像你这么大,什么活儿不会干啊。你看看你现在,你会干什么啊?”“我19岁的时候都出差了,你看你还跟傻瓜一样,你以后怎么能有多大出息啊?”要说这些话说得对吗?对,可真的挺让当时的自己接受的。因为小时候,你们没让我干,现在突然用这种强烈的话刺激我,我即便开始干了,难免不会那么顺当,一听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而同辈之间呢?现在都是表亲,很少有亲兄弟姐妹,又都是独生子女,谁跟谁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才能碰上几面,感情深么?我真的觉得部深。当然有些家里的表亲就感情很好,大家和和睦睦,而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却真的一见面就跟遇见仇人一样,那种感觉多难受,大家不想见面,还非得在一个桌上吃饭,你还得喊她一声姐姐,喊他一声弟弟,感觉很没意思。
之后,我就和一些朋友达成了一种共识,人出门在外,投亲戚不如靠朋友,靠朋友,不如住店。这种过程似乎感情已经到了相当淡漠的阶段,人感受不到温暖,心里不是痛苦是什么呢?说道这里,我觉得我肯定能说道很多朋友的心砍里,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跟父母,老师,同学,兄弟姐妹搞好关系。这恰恰击中了要害,绝对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跟父母,跟老师,跟兄弟姐妹对着干的主要因素。因为彼此不理解,不知道怎么相处,所以最终才会导致亲人变仇人这样可怕事情的发生。
出了问题肯定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定是要掌握方法的,为了让现在的自己不再痛苦,也让我们后面的孩子不再痛苦,不如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它吧。前面的抱怨都说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反过头来想小时候,小时候的你为什么那么无忧无虑,为什么在家呆着能什么都不干,每天脑子里只想着怎么吃怎么玩儿,怎么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干了,就行了呢?算算吧,从你出生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经济上要花多少钱呢?你有吗?如果你数学真的还不错的话,不妨问问父母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或者说有机会做个实习找个跟父母差不多的工作感受一下试试看。假如你真的工作了,当老板劈头盖脸的因为你请假时间超时训斥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曾经你的父母就因为你的原因挨过多少次这样的事情。当你对工作不屑一顾,说:“你老板怎么这样,我不伺候了“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你的父母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心,但就是因为有你,因为你要有很多地方需要钱,他只能低着头应着头皮也不放弃这份工作。
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还算省心的,有些父母曾经还被要求出差,加班。回来以后已经很累了,还要哄你开心,给你做饭,然后看你不睡觉还得坐你边儿上给你讲故事,讲到自己都困了,你还不睡,那就还得陪着你。第二天又去上班了,班上没精神是很危险的,轻的受领导批评老不在状态,重的那可能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会出现问题。但是只要你仔细回想,在我们无忧无虑的那段日子,父母跟我们说过什么么?没有。他们愿意让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多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我的爸爸实话说有些时候脾气不好,但是他就曾经跟我说过一句我听了特别感动的话:”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念书的时候,爸爸愿意让你念书,有机会的话咱们拿念书当职业,只要你想念,你能念多高,你爸爸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活着就供你。“我当时很感动,感动的都哭了。因为我爸爸知道我喜欢什么,他宁愿自己去忍受外界各种各样残酷的现实,也要保全我那一份念书美好的情怀。这就是父母亲,想想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回过头来再去看他们反常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
当时的父母很年轻,觉得自己能干,孩子没必要受苦,所以什么都不要你操心。但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干活儿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这种第一时间的'反常举动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陪不了孩子到永远,所以突然之间着急起来,才会突然换了面孔着急的督促你甚至用责备的语气催着你,恨不得你一夜之间什么都会干了,自己才放心。细细想来,在当今这个现实而又感情淡漠的社会,又有几个能够真的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给你这样的训话呢?人家为什么要因为你生气?看到了,有点责任心的,说你两句,爱听你就听,不爱听我就不说了,而有的更坏点的,人家不说你,人家奉承你,你爱听吧?喜欢吧?最终你顺应邪念了,犯大错误了,你怨得着他吗?只有父母,从来没有这样,知道你很烦,还能每天抽出时间这么叨叨你,一天几顿叨叨,你都烦了,他们都不知道烦,这是什么境界,你不理解他们,说明你跟他们真的不是一个境界呢。
虽说我们现在是独身子女,但是父母还是隶属于一个有自己兄弟姐妹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不管跟你关系怎么样,至少也得叫上你爸妈一声舅舅,姨,姑姑,婶子的。这一声预示着一种含义,你们是一家人。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真的找不到为什么跟自己的表亲兄弟姐妹那么合不来的原因,但至少我们应该更尊重他们,有些话不会说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咱们可以不说,可以沉默,或者转移话题到别的地方去。圆场是门学问,你一圆再圆,保全的是一个家族的脸面。更何况即便是路人都有感应真心的能力,就别提自己家的亲人了。想想我们的姑姑,我们的舅舅,我们的姨,小时候是怎么带我们的?我就记得我小时候他们对我很好,带我出去玩儿,给我买吃的,送我新衣服。就凭借这些记忆,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对他们的孩子更好一些呢。他们曾经那么真心的对待你,为的就是让你跟他们的孩子作对搞矛盾吗?同样是父母,更何况有这么好的父母孩子不会一点善良之心都没有的。
我们佛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即便你觉得同学的话有问题,你真的还接受不了,也不要过于的反驳他。因为你知道他归属的是你是师父。师父是老师,也是父亲,用心去体会师父是怎么对你的,想想他的感受,再去考虑假如他看见同学之间不和睦,心里有多么难受,就一定要去帮他圆这个场了。或许在我们念书的过程中,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的老师让你真的没法接受,动不动训斥学生,有些时候说话有点过激。但是有的老师却对你非常关照,你就特别听他的话,特别喜欢亲近他。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好好学了,因为他们或许都在一个学校里,不好的老师,和好的老师,也是同学,同学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你当学生的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就是和睦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一位长者都是老师,都是父母,我们对待父母老师,每一位同龄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不要只看到他们不好的那一面,相反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用心去想想他对你好的那一面。假如怎么也想不出来,那你就去想想这个世界上,真心关心你的那些好人,是怎么对你的,把美好的情景依依映入脑海。如果你再想不出来,就去想想佛是怎么对待大家的,怎么对待每一位终生的。他没有去挑剔任何一个人,而是在想办法教会他们走出各种各样的痛苦,或许你现在面对的这个人,恰恰就是你可以帮助的人,他对你这样,是因为他心中有痛苦,假如你帮他把这个痛苦解除了,你看他下次还会这么对你不?当然,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化解自己,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一切的一切方法都是站在第一位的。完事和为解,家和万事兴,和象征着圆满,只要和了,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我感到学习、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这篇文章大概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李白小时候很不爱学习。在一次闲逛中,李白认识了一位要把铁棒磨成针的老婆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李白,于是李白开始认真地读起书来。
当我读到“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时吃了一惊。这么大的铁杵,还要磨成一根那么小的绣花针?但我又转念一想:是呀,为什么不可以呢?我磨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磨两天不行,我就磨一年;磨一年不行,我就磨两年……这样一直磨下去,还怕它不成为针?时,我记起了《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纪昌很喜欢射箭,便找神箭手飞卫做老师,飞卫先让他练会不眨眼。终于,两年之后纪昌学会了不眨眼。然后,飞卫又让纪昌练眼力,三年之后也练成了。最后纪昌成了一个神箭手。我觉得纪昌从基本功学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练了五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大约在三年级时,我喜欢上了骑车。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就开始学了起来。刚刚开始时,我跃跃欲试地坐上了车,双脚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地移动,从而使自行车动起来。但常常这样让我心生厌烦,几次想不学习了。但在看到大人们骑车的那个模样,我的耐心仿佛又回到了心里。终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成功了!我会骑车了!刚开始是踩了一两下便滑倒了,后来变成了七八下,最后骑了一条街、两条街。
在品尝胜利的果实时,我又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不懈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
故事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去玩的孩子。
一天,李白又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在磨刀石上磨来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问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老奶奶回答,她头也没抬,认真的磨着手里的铁杵。李白听了心中暗笑,说:“老奶奶,针是非常细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啊!”老奶奶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抬起头来,慈祥的说:“是的,要把铁杵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只要用功读,就会读好。想到这,李白高兴地说:“我懂了,老奶奶,谢谢您!”说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书本,认真的读了起来。
从此李白不再贪玩,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诗人。
这说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3
铁杵不经过长期的磨练怎能细如针!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一杯好茶,需经过人过采摘,提取精华,在经过一遍遍复杂严谨的程序,最后还需一个懂得茶道之人才能浸泡出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那么人生也会像制茶一样,需要一个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才能磨练出一个好的人生。
但是铁杵磨练成针需要比制茶更坚定的毅力,才能将大大的铁磨成小小的针。你曾想过磨练一杯茶需要多长时间,磨练一根铁杵又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懂茶道,但至少我知道,磨练铁杵要比磨练一杯差更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
懂得品茶的人,是高尚的人,但懂得欣赏一根针的人更为崇高。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古时候的人们将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需要多么艰辛的劳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欣赏一个被汗水和时间磨练过的人生。
人生是应该像磨铁杵那样的坚定,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和失意就放弃了原本要追求的目标,人生没有挫折就永远不会成熟,永远都没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命运的洗礼,在逆境中磨练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坚定的一面,这是中华民族一直全世界人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问题是进步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生活中没有问题,哪里来的答案,没有答案哪里来的成功。所以历代的伟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战胜了这个问题,他们才能坚定的走向成功,走向他们理想的道路。
向来人们都非常崇拜伟人,人们都以为伟人很聪明,很耀眼,但却只有经历过的人在知道,才懂得,他们是经过怎样残酷的生活经历,怎样艰难的求学道路,在怎样不堪的生活环境中才会磨练出如此耀眼似明珠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学习伟人的这种求学精神,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勇气,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创造出让人赞叹的人生。
都说铁杵磨成针很难,但是不试过怎能知道没有成功的一天呢!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4
古时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条叫磨针溪的小河。传说李白小时候就在那里的象耳山下读书学习,每天课间的时候就到磨针溪边玩耍娱乐。
李白小时候很顽皮,上课常常三心二意。不是玩玩手中的玩具。就是看看蓝天。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李白听到窗外鸟儿的歌声。就放下书本,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去逗鸟玩儿。
李白看见了一只大白兔从身边跑过,李白看见了就去捉兔子。不知不觉到了磨针溪边,看见了一个茅草屋。旁边坐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一个铁杵。李白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吗?”“当然”老婆婆说。“可是铁杵那没粗什么时候才能磨得像绣花针?”李白疑惑了。老婆婆说“水滴能把石头滴穿,愚公都能移动大山,为什么铁杵磨不成针?”
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羞愧难当。他看了看老婆婆,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学校。从那以后他在也没逃学,成绩一天一天的提高让老师同学很惊讶。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叫《铁杵磨针》。
这个故事是讲了李白少年时很顽皮,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一天他在小河边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棒,他很好奇,就问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告诉他她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的说:“只要你坚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会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沉思了很久,他觉得老婆婆说的很对,他决心要向老婆婆学习,发奋努力。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贪玩了。由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6
我这几天,看了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铁杆磨成针》。
故事的内容就是李白他小时候非常贪玩,不想学习,每次都从学堂里逃出来玩。有一次他跟往常一样逃出去玩,在一条小河边看到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就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答道:“磨针。”李白说:怎么可能磨得成针吗?”“只要功夫深,也能把铁棒磨成针。”李白深受启示,奋发图强,最后成为了一名大诗人。
我觉得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铁杵一直磨也可以磨成针。水一直滴在石头上也可以穿过石头。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多么强大啊!那些无比强大的困难也可以被克服。学习学累了,可以看一会电视,然后继续学习。打篮球打累了,跑步跑累了,我还要坚持,因为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成功
持之以恒,好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其实很难做到。比如说马云,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业绩没有很好,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下去,一个外国人看到了他的努力,就投资了马云,最后马云成为了一个百亿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能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那些伟大的名人,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所以让我们一起坚持不懈做好每一件事吧,加油!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李白小时候是个很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会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出学堂玩耍。这天李白不小心在河边发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疑惑,跑过去问老婆婆在干嘛,老婆婆就回答到,她在磨铁杵,想把铁杵磨成针。李白又说铁杵怎么可能磨成针?老婆婆笑着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刻苦学习,成为了大文豪。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水滴也能穿石。这就能说明,只要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其实我身边也有和李白经历相似的人,那就是我的邻居,他之前的英语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说到:“那些不及格的同学一定多读书,多做一些练习。”我的邻居听到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后来,他每天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都会拿着英语书读课文、单词,到了期末的时候,他竟考得了92分的好成绩,真是令我们意外,连老师都感到很意外。
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故事让我们收获满满。所以我也要像我的邻居一样,做事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8
多读书,读好书,书就会给你好处,给你不读书的人所享受不到的道理。而我读了《铁杵磨成针》这篇故事被里面的内容所深深吸引。
这个故事讲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所以他父亲把他送到学堂。但诸子不好学,所以李白读书困难。有一天李白趁学堂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李白来到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老奶奶铁棒怎么磨成针,当奶奶笑着回答:“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大文豪。
看了这篇故事,你是不是还没悟出什么道理?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情况:三年级的时候,我语文、数学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语文成绩是:76、72、78……而数学成绩是:56、61、67……英语的成绩比较好,都是一目十行:92、94、96,到现在都还是那么稳定。直到有一天星期一,我学到《铁杵磨成针》这篇课文后,我也像小白那样被老奶奶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不懈,把语文、数学的成绩提高。那天晚上,我写完了学校作业后,我就写母亲给我买的练习。语文、数学每天写两页,晚上睡前时,所以,我要读语文、数学。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当然,也不能忘了英语跟语文、数学一样。为了保持英语的成绩,我也是每天晚上写练习、读英语书。直到五年级现在,我语文、数学成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的总成绩是90分以上,数学一样,英语还是那样稳定。这都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有恒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提高成绩。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9
今天上课时,我读了一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的时候是个不爱学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有一天,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学堂,在一条小河边玩耍,看见了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老婆婆告诉李白他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李白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杆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完后很感动,从此他就开始刻苦学习,不久后李白就成了大文豪了。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精神,那生活里的困难算什么?作业写累了休息一下,然后又继续写完;练习乒乓球,手累了,坐下来做一下操,再去练。到结束……
持之以恒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比如我作文没考好,就去补作文,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我都在补作文,期末考试作文终于满分了。这就是我持之以恒的结果。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要经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0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小的时候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还经常逃课。有一次李白逃课,逃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着一条又粗又大的铁棒,李白就满身狐疑地看着她,老婆婆知道了李白的心思,告诉他要把这条铁杵磨成针,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有感触,回到学院好好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铁杵一天又一天的磨,可以磨成一根又细又长的针;水一滴一滴的滴,可以把石头滴穿。足以说明只要能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生活和学习上的一点点困难就算不上什么了。只要我们读书累了,就稍稍停下来,喝口水,继续读下去;跑步摔倒了就立马站起来,只要你继续坚持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也不是那么的远不可及。
持之以恒这个词语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比如:我以前英语非常差,但我开始每天读英语,成绩不断地提高。但有一天我累了,我要放弃了的时候,我想起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我坚持了下来,同时成绩也从倒数到了全班前三名。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成为人生中的赢家。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1
读书可以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增长很多见识,每天我都读书,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李白的故事:李白从小很贪玩,一天他出去玩时,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棒,便问道“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边磨边说“我在用铁棒磨绣花针呢!”李白听了很惊讶“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继续说“能,只要天天磨,肯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想想觉得很有道理,好像从中悟出了什么,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知道不学习是不对的,就立刻跑回去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肯定会有困难和险阻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不放弃,不断总结提高和改进,就总会有克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天。
读书,不能一味的讲究数量,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小故事往往隐含了大道理,很多成语故事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如:囫囵吞枣、凿壁偷光、刻舟求剑、黔驴技穷等等。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奥秘,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若有神。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2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起这句话,还有一个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被誉为“诗仙”,可是他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一天,李白正在读书,读着读着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心想:这么厚的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啊?我还是先玩会儿吧!于是,李白把书一扔,就跑出去玩儿了。李白来到桥边,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铁棒,忍不住问:“老奶奶,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啊?”“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又问:“那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呀?”老奶奶说:“我每天都磨,还愁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若有所思,就回到家继续读书了。
是啊!生活中许多事就像这根铁棒,只要日日夜夜去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的。俗话说的好:往往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这最后一把钥匙就是坚持。学习就更需要坚持了,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吧,他也有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一天,一个少年问陶渊明有什么学习妙法,陶渊明笑着说:“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啊,只有笨法——坚持!”少年不太懂他的意思。陶渊明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稻田边,问:“你看!这株小苗有没有在长啊?”少年说:“没有。”陶渊明说:“知识就像这株小苗,是靠积累的。”他又问少年:“为什么磨刀石会凹下去呢?”“磨的呗!”陶渊明说:“这就像读书啊,如果天天不读书,就会有所亏欠的。
读完这两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自己,我就是个不爱坚持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投降,以后,我会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我相信,只要努力去拼搏,去坚持,就一定能像这根铁棒一样,磨成一根精美的绣花针!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有很多的感想,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说说吧!
在唐代时,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有一次,他读一本很厚的书,刚读到一半,就不想读了,想出去玩。在玩的时候,小李白看到了一位来奶奶拿一个铁杵在石头上磨。于是,他就跑去问这位老奶奶,说:“您这是在拿铁杵在石头上磨干啥啊?老奶奶说:“我在拿铁杵磨针啊!”小李白说:“你要磨多久才能把铁杵磨成针啊?”老奶奶说:“只要不停地磨,就一定能磨成针!”小李白听了,想到自己读书没有毅力,半途不读了,很惭愧。于是他马上跑回家,开始刻苦读书,最后成了伟大的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不管要花多长时间做完,有多么难做,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奶奶和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自己变得做事更有毅力,更加坚强,更有恒心。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4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一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杵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杵。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杵,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杵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杵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杵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5
提起李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他能“开口成文,挥翰霞散今天就让我介绍一个李白的故事给你们听吧!主要讲了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父亲每次到书房读书,都会让李白在旁边听,并在那里教李白读书识字。在父亲的教育下,李白五岁的时候已经会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10岁,他已经读完诸子百家的书籍。李白读书不单只囿于一类书籍,也不偏信一派的言论,而是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除了读经、史子、集等古书籍,他还读了佛道的书籍。博览群书,让他胸襟开阔,不拘小节,毫放不羁。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针,要把它磨成一支细针。李白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老婆婆,这怎么可能呢?铁杵这么粗大,细针那么细小。老婆婆却认真地对李白说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李白一听,心里顿悟,二话不说,又回到了山里继续苦读。在学术上他经常会为了一个学术上的总是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坚持学习,在山里面苦读了几年都没有下山闲逛一次。
正是有了这种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李白在书海遨游,乐此不疲,并留下了一首首传诵千古的`优美诗句。”信心、恒心、耐心“,三心合而为一,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条件。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从小就应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应放弃,应该有持之以恒的心态,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6
今年寒假我读了《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
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不仅十分贪玩还不爱上学。这天,他又偷偷跑出来玩了。他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大又粗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便走过去问:“老奶奶你在干嘛呀?”“我要把铁杵磨成针。”老奶奶说。“啊?这么大的铁杵要磨到什么时候呀?”小李白问。老奶奶说:“只要我日日磨,总有一天它会被我磨成针的。”李白听了想:一个老奶奶都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从此以后,李白再也不会不认真上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不管要花多长时间做完,有多么难做,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功。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奶奶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自己变得做事更有毅力。更加坚强,更有恒心。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7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铁杵磨针》。
这篇故事讲的是我国的大诗人李白,在他小的时候很调皮,他在家背文章背不下来就溜出去玩。他在小溪旁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你在磨什么呀?”老婆婆一边磨一边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有些奇怪的问:“什么?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工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想了很久才慢慢离去。李白觉得老婆婆说的很对,话里面有很多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学习而惭愧决定以后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大诗人。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8
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女儿的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学生编印了经典诵读阅读本,根据高低年级的诧异,学习内容也由浅入深。里面汇集了古诗、现代诗歌、名人古诗、名言警句等各种内容,对于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和见识非常有用。上周末,陪女儿阅读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女儿感兴趣,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说实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从小就听,也经常运用到,但是要说故事的来源,自己在陪女儿读这个故事之前,真是一无所知。原来,铁杵磨成针一句来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故事,说的是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读一会儿就会扔下课本出去玩儿,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又出去玩,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铁棍,李白不明所以,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告诉李白自己在磨针,李白听后十分震惊,铁棍这么粗怎么才能磨成针呢?可老奶奶却告诉他,“我天天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愧疚不已,赶紧回了家,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每天刻苦读书,终于成了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女儿读了这则故事后,说自己也要像李白一样,向老奶奶学习,学习知识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相信总有一天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我读后更是感慨不已,这个故事简单,却给后代留下了受益一生的道理,这是宝贵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其实,想想现在的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常立志,却从没有实现过目标。与其这样,其实不如立常志,确定了目标,就不能轻易放弃,即使遇到困难坎坷也要想办法去战胜,跨越了这些困难,最终我们也一定能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我们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为了快乐的工作、为了幸福的生活,坚持不懈将该做的事情做好,相信,铁杵一定能够磨成针,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19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0
今天,我们班级正在讨论李白这个人,别人说李白人称“诗仙”,可是你们知道吗?李白他小时候可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哦!
这天,李白读书读的很不耐烦了,便偷偷跑出去玩去了,他在外面游山玩水,一直到夕阳西下才知道回来。就在这时,李白听到“铁杵磨成针……”,李白觉得特别新奇,便走上去一瞧。啊!原来是一位老奶奶正拿这一根特粗的大铁棒在磨呀磨呀,嘴里还念叨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看了看说:“咦?听您说的话,你是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一根特别细特别细的一根用来缝衣针吗?”老奶奶意味深长的说:“是的,小孩儿你说的没错,我一定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缝衣针!今天不行那我就坚持到明天,我总有一天会把这个大铁棒磨成一根缝衣针!”李白听后十分感慨:这位老奶奶说的话好有道理,我学习也不能半途而废,我现在就要回家读书!”说着李白便回家,捧起书本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一个很大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把每一件事做完,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让我们一起努力努力,多读书,多读好书!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1
今天读了《铁杵磨成针》一文使我很受感动,讲的是一位年轻的人,把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为了把铁棒磨成针,他不辞劳苦,白天磨呀,晚间磨。不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磨呀磨!而且在炎炎似火夏天还是在磨呀磨!亲戚朋友劝,他只要摇头。路过的人劝,他还是摇摇头。妈妈心疼儿子,劝他不要磨了,他笑了笑说,做事哪能半途而废呀!又继续磨呀磨!最终大功告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这个故事对我教育很深。我以前铅笔字写得不好,看懂我的字的人不多。老师让我练字,开始还好,愿意写,一会就不愿意写了,枯燥无味,即使写也是处于应付,字没有进步。老师发现后,让我《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使我很受启发。又拿来字帖让我临摹,一段时间我的字明显进步,妈妈看我的字非常“惊呀”,同学看我的字好似羡慕呀。
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中心校的写字比赛,获一等奖。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还获得大连写字二等奖。我还要努力,将来我还要参加全国比赛呢!我相信《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2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通过读书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无声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一本好书又像一片知识的海洋,任我们遨游,一本好书还像一盏路灯,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读了许多书,有《科学实验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是《故事大王》这本书,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候很顽皮,不用心读书,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一块石头上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的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地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思了很久,觉得老婆婆说的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读书而惭愧,决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学习,发愤努力地读书,再不贪玩了,通过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出成绩。从现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学习,发愤、刻苦、努力的读书,争取考一个我理想中的清华大学。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3
我看了《寓言故事故事》里的《铁杵磨针》后感触很深,我在我们班里是个学习很差的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始无终。每当看到爸爸妈妈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里也感到很愧疚和不安,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改,一定要努力学习。可是坚持不了几天甚至几堂课我就又忘了,该玩玩,上课做小动作还交头接耳说话,课堂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了。妈妈让我每天描一张字贴成了她的梦想。有时候我能把妈妈气得号啕大哭,妈妈有时候打我,我也知道疼,可是疼过后就忘了。我也埋怨自己怎么就不能坚持到底呀!
看了这个故事,我被文中那老奶奶的执著所感动,一根铁杵,要磨成一根细细的小针,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和多大的耐心呀!也就是因为这位老奶奶的这种执着感动了逃课的小李白,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从而成就了一代诗仙。
我为什么就不能呢?我一定要改掉我的那些毛病,在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努力学习争上游的。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4
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小时候一点都不喜欢学习,还常常偷偷跑出去玩。
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一个人跑到街上,不知不觉来到郊外。突然,李白听到一阵阵奇怪的声音。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那老奶奶真奇怪,手里拿着一根像棍子一样粗的铁棒在一块磨石上来回磨。
好奇的李白跑过去问:“老奶奶,请问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边磨便回答,“你没看见我在磨东西吗?我想把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绣花针?”李白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是呀!”“可是,这铁棒这么粗,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这太不可思议了!”老奶奶笑着说“怎么不可能呢?孩子,你想,小水滴都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铁棒为什么就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啊?”李白还是不理解。“虽然我年纪大,没多少力气,但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说着又开始磨她的绣花针了。
那天以后,李白真的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学习都特别用功,最终成了有名的诗人。这个故事教育了我,学习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决心和毅力是绝对不行的;否则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篇25
假里,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故事讲的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虽然聪明,但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出去玩。有一次,他逃出学堂,在城外看见一个草屋,草屋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手里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走过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在干什么。”老奶奶说:“在磨做衣服的针。”李白笑着说:“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针,怎么可能呢?”老奶奶笑着对李白说:“铁棒虽粗,我天天磨,只要我肯下功夫,还怕它磨不成针。”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很受感动。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学,每天认真做学问,遇到困难就想到铁杵磨针的事情,就立刻增加了勇气与毅力。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读了《铁杵磨针》的故事,我被老奶奶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想到自己平时对于学习不够主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知难而退,急于求助家长,没有耐心和恒心,从心里感到惭愧。
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