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少说多做的格言合集90句

时间: 2024-11-16 句子 我要投稿 人气:100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文章的主题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荀子《劝学》的主题意思一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些比喻取之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又包含丰富的含义,因此,道理能说得浅显明白,发人深思。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学呢?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这与第一段所说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可“輮”为车轮,意脉是一贯的,结构上也是暗相呼应的。此外,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引自严北溟关于《劝学》的说明)这与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联系着的。

至此,第二段结束。这一段说明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然而,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创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这些比喻精警动人。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脱化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都被人们当作指导学习的格言来称引。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荀子《劝学》的主题意思二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不要后悔,无论怎样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绪比你所做错的事更可怕,因为这会摧毁你的自信。下面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5、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9、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10、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4、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15、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18、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0、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2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2、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23、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座右铭的意义与形式

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是起着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自题;②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③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生命短暂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陶渊明)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李白)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

勤俭节约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至理名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真理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泰戈尔

劳动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骄傲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人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

生命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潜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

立志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雨果)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德)

奉献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狄更斯

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诺贝尔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泰戈尔

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屠格涅夫

博与专

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一切学科你都要知道一些,但是有些学科你要知道其中的一切。

[俄]季米里亚捷夫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书的含义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英]卡莱尔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美] 爱迪生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鲁迅)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法]卢梭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清]张之洞

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意]达.芬奇

乐观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宋杨万里) 百日阴雨总有一朝晴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美国)

马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

困难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莫向易中轻

懦夫把困难当成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难当作前进的阶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要想摘玫瑰,就得不怕刺 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 事非经过不知难 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英国)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困难如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 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故土难离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杜甫) 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宋柳永)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赏归心生羽翼(宋柳永)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勇气抗争

不要怕他,因为他也在怕你(美国)

失去勇气的人,生命已死了一半(英国) 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下地狱(希腊)

在树梢的不怕落,坐树脚的倒怕死〈壮族〉

爱国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真理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达芬奇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泰戈尔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

道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人生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普希金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青春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斯大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于谦

抱负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罗曼罗兰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

昨天、今天、明天

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美洲)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团结

微风聚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越南)

巨大的松涛声,是从每棵树上发出来的(欧洲)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蒙古)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

乐观、悲观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破罐子破摔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胜不骄,败不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

疑问

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急着去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 [苏]高尔基。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 [明]方以智。

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 [意]但丁。

集体个人

落进海洋的雨点,它就不会干涸(欧洲)。

散开的牛群,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缅甸) 大河里涨水小河里满。

文章之妙。

文章之妙,妙在自然(清毛声山)。

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明袁宏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不假雕琢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布雷顿)。

才能

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明冯梦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艺高人胆大,艺短人心慌。

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才能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司汤达)。

君子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旷达

百川归海,而海不盈

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 山不嫌高,水不嫌深,泰山不却微尘 山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