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劳劳三驿是天津,触我回肠荡气情。
佳妇佳儿原不忝,已教驰传出郊迎。
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
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
佳儿佳妇又传觞,人物南开萃一堂。
平教纷纭谈定县,德高从古谤弥张。
佳儿佳妇又传觞,人物南开萃一堂。
平教纷纭谈定县,德高从古谤弥张。
佳儿佳妇又传觞,人物南开萃一堂。
平教纷纭谈定县,德高从古谤弥张。
——柳亚子
(第二首)
树人树木百年才,颇佩张翁怀抱恢。
惭愧痴儿劳拂拭,景升我自诧驽骀。
张翁风度尽休休,英绝群伦冠辈俦。
谈笑中含名理在,何人落笔定阳秋。
——柳亚子
(第三首)
百城南面足论功,堂构巍峨缔造雄。
十万万金书万轴,教人长忆木斋翁。
——柳亚子
(第四首)
风物天津自不凡,南开境更异尘寰。
剧怜卧榻鹰瞵客,破碎山河事大难。
(第五首)
决策终教定北征,明朝便又别天津。
空桑三宿吾多恋,几树桃花最有情。
——柳亚子
故事经典诗歌1
在平行的空间
我们无法
把彼此的心
我述说着
你把生命精心地
在我的故事里
在你的故事里
当某一天
我们终于同行
我们在彼此的故事里
于是,上帝说
你们可以为爱
一场别开生面的
一场一生一世的
终于循着父辈的影踪
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
在自己的故事里迷蒙
我们终于把彼此的心
我们终于钻进自己的
不再有梦
故事经典诗歌2
凭着记忆
我寻到春天的故事
一个智慧倔强的老人
身负硕大的背篓
扛着渔网
径直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也许夜黑得太久
也许风雨过于犀利
也许远航的帆没有露出桅杆
也许雾霾没有散去
汹涌的潮水拍击着沙滩
压抑的吼声闷雷似的喘息
终于东方升起了太阳
那个倔强的身影
在大海边屹立
舒身高张虬劲的臂膀
昂首呼喊
如惊雷电闪
掀起海的狂涛
叱咤着世纪的风雨
风平浪静
正是捕捞的季节
金色的渔网如伞盖的祥云
脱手那双巨臂
纲绳牢系在那特色的磐石
招来了百舸争渡
万众携力
大海腾起了欢快的巨龙
引来火样的凤凰
与巨龙同飞
七彩绚烂的霞光
映照五湖四海
东方的这块古老的土地
重新紫气云集
精神焕发的人们
打造着不朽的千秋大业
一座座丰碑拔地而起
一九九二年的春天
在遥远的东方
龙的故乡
有这样一位智慧的老人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经典诗歌3
坐在豆荚花里
说一个故事吧
从秋后的红薯
说到夏日午后
那一排无人
看管的红番茄
从穿花的蝴蝶
说到雨后圆荷上
第一只红蜻蜓
时间过得真快
我们已坐在
芷秀汀绿的两岸
诉说着我们的青春
脚下的逝水太匆忙
头上的浮云总遮眼
你说青春太短暂
我言流光太绚烂
当山头蒙上了白雪
当石头露出了河干
那一个本不起眼的故事
却始终没有说完
日头落了
浮云散了
有人遗憾
有人伤感
故事经典诗歌4
深夜,街道,
无人,寂寥。
如墨的黑暗,
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想要吞噬每一寸空间,
几盏残旧的霓虹灯,
尽力的反抗着,
反抗着黑暗的侵袭,
点亮着身旁的一片空间。
夜风,还是那么的冷,
那么的凉,
无情的带走脸上的温度。
今夜,
这一切的一切,
是那么的熟悉,
就像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那故事里面,
有我,
也有你,
迎着夜风,
默默的走着,走着,
走过短暂的光明,
走过无尽的黑暗。
千言万语,
缠绕在心间,
却都静默无言,
只留下分别时的那句再见。
而今夜的故事里,
只剩下一个我,
而你,
却在海角天涯。
故事经典诗歌5
致大自然
当我还在你的面纱旁游戏,
还像花儿依傍在你身旁,
还倾听你每一声心跳,
它将我温柔颤抖的心环绕,
当我还像你一样满怀信仰和渴望,
站在你的图像前,
为我的泪寻找一个场所,
为我的爱寻找一个世界;
当我的心还向着太阳,
以为阳光听得见它的跃动,
它把星星称作兄弟,
把春天当作神的旋律;
当小树林里气息浮动,
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
在寂静的心之波里摇荡,
那时金色的日子将我怀抱。
故事经典诗歌6
下次的约会
当我死时,你的名字,如最后一瓣花
自我的唇上飘落。你的手指
是一串串钥匙,玲玲珑珑
握在我手中,让我开启
让我豁然开启,哪一扇门?
握你的手而死是幸运的
听你说,你仍爱我,听你说
凤凰死后还有凤凰
春天死后还有春天,但至少
有一个五月曾属于我们
每一根白发仍为你颤抖,每一根潇骚
都记得旧时候,记得
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
你立的地方喷一株水仙
你立在风中,裙也翩翩,发也翩翩
覆你的耳朵于我的胸膛
听我的心说,它倦了,倦了
它已经逾龄,为甄甄啊甄甄
它跳得太强烈,跳得太频
爱情给它太重的负荷,爱情
爱情的一端在此,另一端
在原始。上次约会在蓝田
再上次,在洛水之滨
在洪荒,在沧海,在星云的叆叆
在记忆啊记忆之外,另一端爱情
下次的约会在何处,在何处?
你说呢,你说,我依你
(你可相信轮回,你可相信?)
死亡的黑袖挡住,我看不清楚,可是
嗯,我听见了,我一定去
故事经典诗歌7
席慕容:我还在写情诗
三十年前,我们读席慕容,为她的柔情和浪漫情怀所动容,三十年后,我们还在读席慕容,这位因情诗而久负盛名的女诗人,已经年近70了。她说:“30岁的时候,曾有人问我说‘你总不能写情诗写到50岁吧’,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我想说不是只有少女才有情怀,老人也有,我还是在写情诗,而且还在写爱情,想念从前的爱情。”
说到席慕容的情诗里的“情”,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她生活中那位低调的物理学博士——她的丈夫刘海北先生。两人相识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这位典型的工科男生用他的博学和善良打动了席慕容,虽然刘海北不懂诗歌,但他永远是席慕容的第一个读者。
对于这位“名妻”,刘海北也展现了他的幽默和大度,他曾说:“我有时候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别人会叫我‘席先生’,我只好纠正他说‘敝姓刘’。”他还曾写下一篇散文《家有名妻》,讲述了家里的这位“著名女诗人”烧的饭让大家尝了一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想说一句话,或者是每个月的电话费账单到了之后,“名妻”总是把因为自己爱煲电话粥而产生的巨额账单藏起来……
席慕容也总说:“我有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伴侣,我有时候晚上写诗的时候会流泪,他看着我流泪,就说‘让她自己慢慢写吧,我们不打扰她了’,这是我的幸运。”
因病痛的折磨,刘海北于20xx年去世。在席慕容新的作品集中,有许多首诗就是写给她过世的丈夫,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故事经典诗歌8
张学良最为痛恨的一首诗
人们提及马君武,多半因为他直率勇武的个性以及那首让张学良终生恼恨的诗——《哀沈阳》。
在民国,马君武的身份实在有点尴尬。说他是大学校长、教育家,名头却大不过蔡元培。说他是元老,人们记住了吴稚晖却想不起他。其实马君武早于1905年便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27年,马君武回到家乡,受广西省政府委托,创办了广西大学,并先后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1940年,年近花甲的马君武给广西大学留下“勤恳朴诚”的四字校训后,累死在大学校长的任上。
由于办学有成,“始终致力于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时人将这位广西大学校长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并列,一时有“北蔡南马”之誉,周恩来更是称其为“一代宗师”。
可是,历史好像专开马君武的玩笑,这位民国元老、著名的教育家名噪一时、惊动后世的,更多的还是那首题为《哀沈阳》的诗:赵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是马君武1931年11月20日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上的两首“感时近作”诗中的一首。其时,日本关东军已经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坚决奉行不抵抗主义,以致日本轻而易举便侵占了辽、吉两省,黑龙江省也在迅速陷落之中。
这首《哀沈阳》一经发表,恼恨张学良三年前通电易帜不愿卖国的日本人闻风而动,在报上大肆攻讦张学良糜烂荒唐的私生活,以败坏张的名声。南京中央政府蒋介石等人也乐见由张一人来顶东北失土之责。如此这般,一首极为寻常的诗,终于弄出了巨大的动静,以致举国尽知,流传百年。打那之后,在国人的眼中,张学良便是一个性喜风流、为色祸国的花花公子,头上结结实实戴上了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
一首五言四句诗,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和影响!马君武大感意外,也颇为自得,竟自诩此诗堪称是民国版的《圆圆曲》。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张学良因久吸,弄坏身子,正住在北平协和医院疗养。事变爆发当夜,张临时出院陪着英国驻华大使夫妇,坐在一个包厢里观赏梅派京戏《宇宙锋》。按理说国难当头,陪人看戏也是不合时宜,但当晚演出系为辽西水灾筹款,张学良出席应景自有道理。况有外国使节在侧,兼有外事活动性质,更是张学良这位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北方七省最高军政长官的职分所在。由此足见当时张学良根本没有时间与诗中所涉的三位女士演绎风流。
况且历史也证明,三位女士中,影星胡蝶与张学良终生未谋一面。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胡蝶正在天津,一周后才为拍电影《自由之花》抵达北平。稍有嫌疑的是朱五与赵四两人,但据张学良自己晚年口述,跟朱五小姐他连一句玩笑都未开过。至于赵四,两人早在1926年便相识了,至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二人相处日久,即便亲密厮守,也不应再作香艳故事来看。
论及马张二人之间的私怨,历史上好像确有其事。据张学良当年秘书惠德安回忆,九一八事变后不久,马君武曾担任过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校长,由于办学基金甚少,必须另外筹措经费维持。因张学良此前就有创办东北大学和捐助大笔款项支持张伯芩先生主办南开大学的故事在,马君武便亲自登门拜访张学良,请其出钱助学,不料竟遭拒见。
尽管马君武后来放软身段,甚至不惜“低下勇武的头颅”,在张的公寓外苦守一夜,成功逼迫张学良出来见他,但张学良最终还是以“现今军事费用,已穷于筹措,先生所需经费,实在爱莫能助”为借口,当场回绝了马君武。
至于素来好交朋友、出手阔绰的张学良当时为何拒见马君武,惠德安说那是因为当时张的身体不好,加之东北局势紧张。言外之意,张无心搭理闲人。
但以马君武一贯的行事风格,若非倾心教育,让他低头求人几乎没有可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生都是人求他,唯有办学他求人。因此,他对张学良因恼生怨。
晚年的张学良对唐德刚(历史学家,著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这首诗:
——“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仅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朱五)开过一句玩笑!”
——“到底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我张学良如有卖国的行为,你们就是将我的头颅割下,我也是情愿的。”
看来在张心里,这首诗不仅伤害了他,而且冤枉了他,使他终生背负卖国的恶名。
在那山道旁
在那山道旁,一天雾蒙蒙的早上,
初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窥觑,
我送别她归去,与她在此分离,
在青草里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
我不曾开言,她亦不曾告辞,
驻足在山道旁,我暗暗地寻思,
“吐露你的秘密,这不是最好时机?”——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为什么迟疑,这是最后的时机,
在这山道旁,在这雾盲的早上?
收集了勇气,向着她,我旋转身去——
但是啊,为什么她这满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话,低下了我的头,
水灼与冰激在我的心胸间回荡,
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
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早上,在雾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睥睨,
我目送她远去,与她从此分离,
在青草间飘拂,她那洁白的裙衣!
写诗的儿子,不懂诗的父亲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故事经典诗歌9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
面前的杨康细看上去有些单薄,镜片后的眼睛给人一种清澈感。面对赞扬,他阳光干净的脸颊上露出腼腆的笑意:“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只是写了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已。”杨康说,他从高中开始写诗,诗的主角很多时候都是父亲。从杨康有些低沉的讲述中,我获悉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子承受了生活莫大的磨难和苦痛,但写诗的'儿子和读不懂诗的父亲,始终都在往前看,始终相信他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父亲从中年开始,就一直在痛/痛爬满焦虑的额头,爬向他/老年的孤独。痛,从他的断指/流向心底。冰冷的痛,燥热的痛/他的一生都在痛
——杨康《父亲的痛》
1997年,对杨康一家来说,天空的颜色是灰暗的。这年10月上旬一个周末的下午,杨康的母亲出车祸而亡。看到被白布盖着的母亲,9岁的杨康和哥哥号啕大哭,父亲杨明成紧紧搂着哥俩……
此后,打了两年官司。官司赢了,赔偿一分都没有拿到,还多了10000多元打官司的外债。无奈之下,杨明成前往山西吕梁的煤矿挖煤挣钱。
临走时,父亲摸着杨康的头说:“娃,在家听哥哥的话,好好学习。”虽然舍不得父亲走,11岁的杨康还是点头答应。跟着哥哥生活,身上从来没有零用钱,对杨康来说,喝瓶酸奶都是一种奢望。春节时,杨明成回家过年,赚的钱都用来还债了,看到杨康馋酸奶的样子,却没有办法满足他。“爸,我不喝,酸奶一点都不好喝!”杨康安慰父亲。
最后,杨明成凑到钱,给他买了渴望已久的酸奶。喝着酸奶,杨康竟感到有些苦涩。看着眼泪在眼里打转的杨康,父亲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娃,咱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那个酸奶瓶子,杨康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过完春节,父亲又出门打工了,杨康彻底收回了贪玩的心,将全部心思放到了学习上。第二年夏天,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镇中学。
这年冬天,杨明成得知种木耳能赚钱,便将挖煤挣的钱,全部用来买了耳棒和木耳种子。杨康和哥哥在学校读书,杨明成在家忙着锯耳棒和钻耳孔。一天,正上课,班主任告诉杨康父亲在诊所,手受伤了。杨康发疯一般地跑到了诊所,看到父亲右手缠着带有殷红血迹的纱布,正一脸苍白地坐在椅子上输液。原来,为了赶时间,杨明成连续数天不停地锯耳棒和钻耳孔,极为疲劳的他恍惚之下将右手直接放到了锯齿上,四根右手指被锯断
看着父亲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杨康强忍泪水,轻声问:“爸,痛吗?”杨明成说:“娃,不痛。别担心。赶紧回学校上课去。”这时,旁边的病人说:“十指连心,你想想四根手指被齐齐锯断,怎么可能不痛。我想起来都害怕!”杨康的眼泪扑簌而下。
我常常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黄昏的山头/和那些刚刚掏出来的煤块坐在一起/父亲只说,在矿井里待的时间越久/#L越是想念,地面上的绿和阳光
——杨康《父亲说,他喜欢绿和阳光》
是夜。听着父亲在隔壁屋里强忍疼痛的低沉呻吟声,杨康的心无法平静下来,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倏忽闪过。他突然之间好像明白了,爸爸已经很累很苦了,“我不能再哭了。我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那一刻杨康感觉心里一股热血流过,淹没了母亲去世后左右他多年的脆弱。
杨明成的右手落下残疾,无法再种木耳,先期的投入打了水漂。第二年春天,杨明成再次离家去山西挖煤。杨康和哥哥深知父亲不易,两个大小伙在学校里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20xx年夏,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延安大学,杨康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节省路费,杨明成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杨康对父亲的想念与日俱增。每每想念父亲的时候,爱好文学的杨康便给父亲写信。杨康开始在信里写诗,写对父亲的爱,写对未来的梦想。
高三时,杨康突然病倒了。父亲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飞到儿子身边。然而,往来数百元的路费,让几个月没拿工钱的他无法启程。想到治病也要花不少钱,无奈的父亲只能将杨康委托给老师看护。一个月后。杨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赶紧全力备考。杨康考得不理想,很难过。父亲给他打电话:“娃,到爸挖煤的地方来散散心吧。”杨康走进父亲住的地方。大吃一惊:那是一个低矮的洞窑,没有灯,几摞砖头加一张木板就是一张床。
在煤矿的日子,杨康发现父亲喜欢坐在黄昏的山头,看远方的太阳。杨明成说:“矿井里一片漆黑,没有阳光。每次下到漆黑的矿井里,我都很想看到太阳。”离开煤矿前,杨康几乎每天都会陪父亲一起到黄昏的山头看太阳。
从父亲工友嘴里。杨康还听到一件令他后怕的事情。一年前,父亲和一个同事下到矿井。进矿井不久,便被瓦斯熏得头晕目眩,先后晕了过去,后来杨明成硬撑着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同事没能活着出来。别人问他为啥跑得出来,杨明成说:“我不能丢下两个儿子!”
杨康怪父亲出事了都不告诉他。“我不是好好的吗?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父亲淡淡地说。杨康知道父亲话有所指。那段时间,父亲一直让他复读,他却有些心灰意冷。父亲的话让杨康心神一颤,他回去后复读高三。
现在,父亲总是听我的/就像小时候的我,对于父亲的/决定,不发表任何意见/在父亲的心里,他保留着/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表达出来/他总是听我的,时间长了/他开始依赖
——杨康《父亲总是听我的》
20xx年7月,杨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月初,他搭乘的火车在父亲不舍的目光中驶离了陕西省西乡县火车站。
火车驶入重庆城区时,太阳刚刚升起,杨康想起了父亲。一下火车,杨康就给父亲打了电话:“爸,重庆的阳光很好。你不要再回煤矿,再到漆黑的矿井去了。”杨明成沉吟片刻答道:“娃,爸听你的!”
杨康开始大学生活没多久,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娃,我到北京了,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得知父亲的去向,想念父亲的杨康写了首诗:“我的爸爸在北京,郊外的工地上/是一个地道本分的民工。第一次去北京/他有些紧张。他已经习惯了山西煤块的黑/他在电话里说,北京真好。”
每每想到年近50岁的父亲忙碌在建筑工地上的身影,杨康就感到心酸。学习之余,他找兼职赚生活费。他的第一份兼职是打扫清洁。他必须趴在地上擦,杨康看着来往的人,感到很难堪。这时,一个老人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杨康陡然一惊,他想起了父亲平静描述过的矿井下的黑暗、对阳光的想念,他很快俯下身,使劲地擦地板。
学习和兼职之外,杨康创作了大量与父亲、与梦想相关的诗歌。在商场里做临时导购、在街头散发传单、在学校网吧做网管,这些让他赚取了足够的生活费之外还有节余,同时,杨康的诗歌也发表在了一些知名诗歌刊物上。
大一寒假时,杨康在陕西老家与父亲相聚。回到家,哥哥给父亲买了双皮鞋,杨康给父亲买了一套保暖内衣,父亲乐得笑眯了眼。杨康在诤里写:“火焰不断上窜,这么多幸福和温暖/山坡阳面,万物之上阳光普照/野山药在荆棘丛中动了动身/泥土解冻,田地开始复苏。”
回到学校后,杨康继续勤工俭学。半年多的大学生活,让他对梦想的理解更加深刻。热爱诗歌的他,决定创办一份诗歌报。为了保证诗歌报正常出版,杨康到处拉赞助,遭遇了一张又一张冷面孔。尽管如此,杨康没有想过放弃。20xx年初夏,《天汉诗歌》诞生在重庆理工大学校园里,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杨康激动无比。明知父亲看不懂诗,他还是将诗报寄给了北京工地上打工的父亲。
有一天,杨康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北京起风了,他正在倾倒水泥。放下电话,杨康提笔写下了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这就是后来得奖的那首诗歌。寒假在家时,杨康得知获奖的好消息,马上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得不得了。
杨康说:“我和父亲之间的话很少。我们在一起时,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所以,在诗歌里,我对父亲一吐为快。”
故事经典诗歌10
经典诗歌推荐:故事客栈
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蜿蜒着总是看不到顺着脚印的一端
总是想着回头看看
仿佛是那条九曲的河
我刚好站在了两个湾的中间
前后都是一样的风景
只是前边还没有我的脚印
听老人的故事
人至暮年时
大多的遗憾是听说过的别人做过
却自己没有尝试的回忆
老人的故事听着听着就老了
我们的路
只有一直向着没有脚印的下一个拐弯
回头看时
才能看的遥远
我希望每一个走过的脚印的上方
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
儿时的梦想
还有暗恋过的姑娘
忧伤的文字
还有爱和快乐
想你时的孤独
悲伤的情绪与思念的泪
你亦没有睡
只是提前道了声“晚安”
便留下了我一个人发呆
你已经睡了
我依旧说了声“晚安”
便写下了这些
思念是
只是想想
便那么孤独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嘉宾【1】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预告,叶嘉莹,“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灯人,古典文化研究专家,她常年往返美国、加拿大、大陆与港台之间,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做着不懈的努力。她是叶嘉莹。
林中挥毫月婵娟,岁月读懂我悲欢。
笺麻素绢,石砚墨光,是写不尽的万家灯火。
白话文盛行的今天,再不见了许多精简而又婉约的诗词。而这仅仅古典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已被我们遗失得太久。所幸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努力着,似香火一般的维系着,终此一生。叶嘉莹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在一种看似虚幻的寄情中,叶嘉莹展开了自己多难、真实而审美的一生。
叶嘉莹说:“写诗时的感情,自然是悲痛的,但诗歌之为物确实奇妙,那就是诗歌的写作,也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但整个心情仍然是悲苦而自哀的。”
叶先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在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向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叶嘉莹发来贺信,对将于5月10日至12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表示祝贺。
这位老先生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来表达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心意。她不计高龄,往来奔走,为的是不让这传沿千年的中国味道所期无人。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朗读者叶嘉莹讲述她的诗词味道。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预告,她是1994年第一部《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张小娴开始走红。她创作的60本书,全都与爱情有关,她的作品被称为“爱情治愈文学”,许多读者习惯从她的文字中来寻找处理感情的方式。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嘉宾【2】
张小娴,用细腻的文风和动人的字句为我们编织了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1994年,张小娴因连载的第一部长篇《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声名大噪,迅速走红文坛,是继琼瑶、亦舒之后,两岸三地最受欢迎的爱情家。张小娴一席“爱即欲望”的论断为我们点开了爱情赤裸裸的现实真相。
张小娴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单行本正常也不过几万字,加上插入的精美图片和成片的空白间隙也还仅仅是本不厚的小书。但这种装帧精美简洁的小书无疑非常适合繁忙大都市中的白领们闲暇时翻看。情节也不复杂:平实而自然地把爱情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其关注点“爱情本身”就在日子清澈的流动中有意或无意地发生着变化。从爱情的不期而遇到最后烟消云散,期间没有传统言情的曲折离奇,没有阴差阳错的巧合误会,没有反复痴缠的爱恨纠葛,更少有一个绕一个的矛盾与冲突。一个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只是最简单不过的过程,但在她笔下的情境中显得更为真实和深刻。
张小娴,1967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女作家,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1994年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名。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1997年5月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进入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1998年创办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2008年。2005年她的《Channel A》系列中的《那年的梦想》改编成22集时尚都市情感剧《如果月亮有眼睛》,成为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
2013年8月,推出爱情主题书《你终将爱我》;张小娴位列2013年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第六名。2014年4月,张小娴推出散文集《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2015年推出长篇《致遗忘了我的你》。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嘉宾【3】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预告,他是电影《藏龙卧虎》的美术指导,是《赤壁》的服装设计师,是《太极·从零开始》的造型设计师。他用自己的视觉,创立中国独特的美学经典,他是叶锦添。
他以一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艺术指导的称誉;他在《赤壁》中的美术指导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而《太极·从零开始》让他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
他推行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
他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写成了两本书《赤壁—叶锦添的美术笔记》、《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前者完整呈现了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建筑、战船、兵器和盔甲、人物造型、生活五个方面,展示了电影美术的前期研究、草图、设计制作过程及造型设计理念。而后者,以一种自传性的方式,历数了他创业以来所做的各种工作,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一直到《赤壁》的设计。在这本他独创的“自传体”随笔创作中,叶锦添提出“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他在跨国展览、设计的经验中指出,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共通的语言,他并找出背后的时代理路。
叶锦添,男,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创作艺术家。叶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作品有《流白》《中容》。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预告,叶锦添。他是目前唯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设计”的华人,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到高群书陈富国的《风声》,再到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许多经典影视剧中唯美的画面和主角服装,都是出自他手。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朗读者叶锦添讲述他的视觉之味。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嘉宾【4】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预告,张小娴。CCTV-1本周六20:00、CCTV-3本周日19:30,一起“卿”听朗读者@张小娴 解读“爱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