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豁达通透的诗句锦集86句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

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7、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1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6、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19、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2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2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6、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形容人胸怀心胸的成语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有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

2、【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3、【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

4、【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5、【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6、【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7、【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8、【捐弃前嫌】:抛弃旧有的嫌隙。

9、【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10、【遏恶扬善】: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11、【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2、【宽大为怀】: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13、【宽大为怀】: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14、【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15、【鸡虫得失】: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16、【恢宏大度】: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17、【豁达大度】: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18、【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19、【恢廓大度】: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20、【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21、【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22、【旷达不羁】:旷达:心胸宽广,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23、【毫不介意】:毫:一点;介:留存,搁置;介意:放在心上。对不愉快或不满意的事,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丝毫不往心里去。

24、【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25、【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26、【豁达大度】:豁达:心胸宽广;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27、【宽仁大度】: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28、【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29、【隐恶扬善】: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30、【襟怀磊落】:襟怀:胸怀;磊落:光明正大。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31、【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我心藏天地,默默纳众生

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男老师,博士后,却在学院里不得志。上他的课,点完名后,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分钟,他从讲台上一抬头,便发现少了三分之一的学生。当然都是从后门猫腰偷偷溜出去的。所以尽管他有着温和的好脾气,见到我们总是眯眼微笑,即便是有人在课上发短信打电话,他也只是用视线善意地提醒一下,便继续讲课。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够喜欢上他,就像不能爱上一个寡淡无趣的老夫子一样。

常常听说他的许多八卦新闻。譬如被老师们淡忘,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都没有人通知他去参加。所以基本上,他是老师中的弱势群体。微微有些难过,觉得他这样笨拙木讷的.中年男人,也不知何时。才能够时来运转。成为别人眼中的座上宾,或者是光芒四射、四处走穴的学者。

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个永远都不值得我们留下记忆的老师,是一次去他家送作业的偶然事件,让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平凡男人的宽容与良善。

我们都以为这个被学院老师和学生们集体遗忘掉的男人。在家中也活得渺小且无力。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或者他的家人同样指责他的软弱和黯淡。但那一天,我们却看到了他作为男人的另一面。这一面的他,顶天立地、宽厚温和、从容不迫。他热情地让我们坐下,而后又拿出奶糖与水果,递给我们吃。还特意去洗了手,为我们沏了一杯上好的普洱茶。他做着这一切的时候,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似乎这个小小的家。是一片深蓝的天空,只要它在,那么一切世俗的烦恼。都可以忽略不计。

而他的妻子。也始终对我们充满了善意,很温柔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边为我们剥着荔枝,边微笑倾听他给我们点评作业,似乎,他说的每一句话,洒落在她的心里,都是细密柔软的雨丝。

有同学被这样安定美好的温情感动,忍不住道出一件自己认为不公的事。是一次学院老师们开年会,却故意地没有叫他,本是一场关于教学的讨论,因为发生了分歧,最后有老师特意地转移话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他。那场批判大会,一向不招惹任何人的他,却因为大家想要娱乐和减弱矛盾。而成为了众矢之的。他在众人的描述中,成为那个鹬蚌相争从中得利的渔翁。他很快评定了职称,赶上学院最后一批福利房的好运;他没有多少学术水平,却因为和善的好脾气。而在选导师时,总有想要偷懒的学生选他:而那些真正有水平却总是忙着在各个城市间飞来飞去做报告的学术明星们,却因此与他争抢不过。假若用最通俗的话说,他是一个笨人,却总是有外人意想不到的好福气。而这样的好福气。又因为他的笨拙,招来聪明人的非议与指责。

我们以为他听后会难过,或者失落,可是什么都没有。他依然微笑着劝我们吃手边的水果。好像刚刚听到的,是别人的故事。再或,那些事情他早已经习惯。所以在他这里,便

激不起任何的波澜,他有他沉静安然的幸福,而那些学院老师间利益的纷争。他不参与,亦不关心。

我们从他的家里走出的时候,他与妻子送我们到楼下。并站在门口向我们说再见。走了很远,回头,还看见他们在安静地目送。昔日总是爱说他笑谈的同学。突然闯眼眶红了,但却抬头看看天空,道一声“天空真美”,便不再言语。

我知道同学其实想说:他原来是这样心胸宽广到犹如深蓝天空的男人。但我也知道,很多时候。像他那样,不争辫、不言语,或许是-个卑微的男人,能够修炼成的最豁达的境界。

秦观《秋词二首》

其一

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

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其二

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

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1)整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2)这组诗的语言风格是“清新妩丽”,请以第一首为例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对秋色的 喜爱。(2分,如答“对大自然的喜爱”给1分。)②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境。(2分,如答“忧愁、伤感”之类,不给分。)

(2)①语言浅近,冲淡自然。这首诗几乎没有晦涩的字词,也没有典故,选取的也是“低云”“红叶”等寻常意象。②用字精当、不落俗套。如“班班红叶欲辞枝”句,作者不写风吹红叶落,而写红叶欲辞枝,一个“辞”字平中见奇,写出了红叶对秋色的迷恋,尽显作者的平和心态。③修饰巧妙,状物传神。如拟人手法的运用,“惹”“辞”分别写出了云、红叶的情态,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灵气。④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恰似梅花结子时”句把秋天腊梅的花蕾想象成春天腊梅花期已过挂满果实的状态,自然别致,突出此时尚不是深秋,比较暖和的季节特点。(4分。能答出任意两点且有相应分析即可得满分。)

秦观文学贡献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黄庭坚认为秦观诗只是尽情挥洒胸臆,专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构想、苦心经营,这点颇类似李白诗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秦观也并非不讲究文辞的细密精致,只是不显出过份人为的痕迹,而别以清畅流丽之态示人而已。他的“诗似小词”,若换用李清照《词论》的话,是“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纵观淮海词,则多为纯情任心之制。所以,冯煦《蒿庵论词》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在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也许,正是在这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秦观词与李白诗歌的主流艺术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过为计较,他们二者在艺术风貌上凄婉绵邈和飘逸豪放的显著差异。

不言而喻,秦观词的艺术精神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如今来谈论其主流部分,但却不意味着可以以之总揽全体;从另一方面说,这种艺术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经历了他的整个创作生命,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而发展的过程,始终呈动态流动形状。如果将上述者置放于词史、乃至文学史的大视野中来观照,或许便能够更清晰全面地认识其意义与价值取向。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词,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在这里,秦观径直将个体生命存在的种种缺憾纳入词中,再也无须假助以往闺思离怨之类的惯有模式,或故为饰辞托言以求深隐婉约之姿。对于上端,他一般仅只聊借来增大词的容量与弹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风情韵调之际,又平添出若许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见空濛隽远之致。因而向来与周邦彦一齐被推许作“词家正宗”,“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他的这种艺术精神,多曾熏染影响到后来的许多词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末之周密,、王沂孙、张炎等,皆缘于生平身世国运而寄慨于词,更大程度上朝向诗化的道路认同、复归,乃至逐渐衍变为长短不葺的诗,相互间益愈以辞采意格相高,更加倾注到“娱己”的旨趣。虽然他们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风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为相对独立之支派。但从总体而言,却改造、更新,或者说更大程度上发展、扩张了花间、南唐以来的传统艺术流派,使之不断勃发充溢着生命活力,不至于趋向僵枯沉晦的末路。这其间,秦观的贡献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的。

秦观艺术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