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
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有记载。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NO.1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选自:王十朋《红梅》
NO.2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选自:李白《长歌行》
NO.3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选自:李白《长歌行》
NO.4 桃源望断无寻处。选自: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NO.5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选自:于武陵《赠卖松人》
NO.6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选自:秦观《点绛唇·桃源》
NO.7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选自:王冕《白梅》
NO.8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选自:黄巢《题菊花》
NO.9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选自:张旭《桃花溪》
NO.10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选自:王安石《元日》
NO.11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选自:张旭《桃花溪》
NO.12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选自:王之涣《宴词》
NO.13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选自:秦观《点绛唇·桃源》
NO.14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选自:杜牧《紫薇花》
NO.15 轻寒细雨情何限。选自: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NO.16 碧桃天上栽和露。选自: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NO.17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选自:李白《久别离》
NO.18 为君沉醉又何妨。选自: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NO.19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选自:黄庭坚《清明》
NO.2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选自:徐俯《春游湖》
NO.21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选自:李贺《将进酒》
NO.22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选自:王维《酬郭给事》
NO.2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NO.24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选自: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NO.25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选自:李颀《古从军行》
NO.26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选自: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NO.27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选自: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NO.28 桃溪不作从容住。选自: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NO.29 雁背夕阳红欲暮。选自: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NO.30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选自:王昌龄
NO.31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选自: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NO.32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选自:戴叔伦《兰溪棹歌》
NO.33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选自:崔护《题都城南庄》
NO.34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选自:黄庭坚《寄黄几复》
NO.35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选自:崔护《题都城南庄》
NO.36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选自:戴复古《淮村兵后》
NO.37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选自:符曾《上元竹枝词》
NO.38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选自: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NO.3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选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NO.4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选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NO.41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选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NO.4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选自: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NO.43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选自: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NO.44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选自: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NO.45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选自: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NO.46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选自: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NO.47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选自: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NO.48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选自: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NO.49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选自: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NO.50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选自: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NO.51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选自: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NO.52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选自: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NO.53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选自: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NO.54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选自: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NO.55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选自: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NO.56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选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NO.57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选自: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NO.58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选自: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NO.59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选自: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NO.60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选自: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NO.61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选自: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NO.62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选自: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NO.63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选自: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NO.64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选自: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NO.65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选自: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NO.66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选自: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NO.67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选自: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NO.68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选自: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NO.69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选自: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NO.70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选自: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NO.71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选自: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NO.72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选自: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NO.73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选自: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NO.7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选自: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NO.75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选自: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NO.76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选自: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NO.77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选自: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NO.78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选自: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NO.79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选自: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NO.80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选自: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1、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3、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5、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6、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7、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8、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孙光宪《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9、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李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
10、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11、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白居易《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12、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13、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14、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15、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魂间!——孙光宪《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16、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17、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18、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19、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0、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21、乱山深处水潆回。——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22、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2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24、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2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26、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7、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8、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29、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31、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32、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33、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3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5、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7、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38、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39、不会频偷眼,意如何。——欧阳炯《女冠子·薄妆桃脸》
40、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41、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42、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43、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4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5、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寅《桃花庵歌》
46、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7、草草杯盘不要收。——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48、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49、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50、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51、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52、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5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54、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55、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56、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5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58、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桃花》
59、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60、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