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爱国诗句国殇汇集8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屈原爱国诗句国殇汇集80句

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9、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9、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1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12、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13、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1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16、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17、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18、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19、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2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2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2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2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2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2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28、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29、魂兮归来! (招魂)

30、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3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

32、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3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3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3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36、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3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3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9、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4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好的诗句需要和大家分享,关于爱国的诗句有哪些?看看下面的屈原的有关爱国的诗句吧!

有关爱国的诗句屈原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迸。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坷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