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夸字开头的诗句收集80条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以夸字开头的诗句收集80条

1、诗篇圆熟无凝滞,四六雍容有典型。

2、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

3、诗人业孤峭,饿死良已多。

4、诗人苦为诗,不如脱空飞。

5、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6、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

7、诗逢匠化唯贪住,日觉恩深不易铭。

8、诗业务经纶,新皆意外新。

9、诗情抛阃阈,江影动襟裾。

10、诗仙饷予北苑雪,正欲一洗东华尘。

11、诗勿惊人日以昌,巍科只待赋阿房。

12、诗社飘零二十年,春官老子复登仙。

13、诗囊挂在船篷上,吟过江枫落叶中。

14、诗思閒逾健,仪容老更清。

15、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16、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17、诗句日从窗眼写,墨丸夜入枕头收。

18、诗评明水好,笑我尚逶迤。

19、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20、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21、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22、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23、诗役五藏神,酒汨三丹田。

24、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25、诗携彩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

26、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27、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28、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29、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

30、诗禅寄杖锡,不间道途难。

31、诗在溪桥兴在人,年来绕树费追寻。

32、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兰。

33、诗里难同相得伴,酒边多见自由身。

34、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35、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36、诗价已高犹失意,礼司曾赏会成名。

37、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38、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

39、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40、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

41、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42、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43、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44、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

4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46、诗酒尚堪忘世虑,陶然且复咏闲居。

47、诗人风致别,卜築寓烟霞。

48、诗人已化罗浮鹤,相未千年未一归。

49、诗人月下见梅花,著力形容极口夸。

50、诗翁香价满江湖,肯访西郊隐者居。

51、诗题画里记相寻,白发萧萧别意深。

52、诗坛森严升复楯,白战雄呼气难忍。

53、诗老龙门昼不关,东坛西社几人还。

54、诗客每相过,书斋常不扃。

55、诗兴时来案牍边,故山风物自年年。

56、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57、诗社当年共颉颃,我才惭不似君长。

58、诗满行囊兴未穷,来时还与去时同。

59、诗翁扶醉上危巅,得意留题拂短垣。

60、诗句临离袂,酒花薰别颜。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元曲

各朝各代的文化形式都是风格迥异而极具特色的,如元朝就以元曲为人所知。

元曲又称夹心。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2、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3、头白初行郢水边,故城千载尚依然。

4、头上一方巾,西湖住宅新。

5、头眩罢垂钩,手痹休援琴。

6、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7、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8、头养晓梳多,眼昏春睡足。

9、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10、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拆紫泥书。

11、头上宝冠牛戴角,脚下莲华马踏蹄。

12、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夸笑不妨。

13、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

14、头风不敢多多饮,能酌三分相劝无?

15、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

16、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17、头颅百皱发又白,两手扶犁更出来。

18、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19、头角峥嵘未兆前,乱支深处任安眠。

20、头陀事众已多年,华藏无衣可得传。

21、头白惜春情更兴,花间独醉竞分阴。

22、头白垂垂过七旬,一生筋力尽田园。

23、头颅遂如许,忽忽意多违。

24、头如青山手如雨,十日瓦沟鸣羯鼓。

25、头角峥嵘冠八龙,相逢宛马昔从东。

26、头梳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27、头颅看即已如斯,狡狯何能尚昔时。

28、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29、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30、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

31、头纲别样建溪春,小璧苍龙浪得名。

32、头白勋庸列上卿,君王岂是重文名。

33、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34、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35、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36、头白新年六十馀,近闻生计转空虚。

37、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

38、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39、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40、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

41、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

42、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43、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44、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45、头胪羞到镜心中,得失何须问塞翁。

46、头陀冢间住,鬼食夜长分。

47、头上高垂碧玉盆,谁将漂絮尚残痕。

48、头高尾下翠毵毵,却恐相傅是妄谈。

49、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

50、头颅七十已看看,喜抱孙来傍晬盘。

51、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

52、头颅幸获免奸锋,甘分江湖老钓篷。

53、头上云俱黑,一片雨浪浪。

54、头上云忙雨欲来,箬篷还转碧芦隈。

55、头疼宿酒未能解,独怕晓寒帘卷迟。

56、头上顶天,脚下踏地。

57、头白村翁尚把锄,瓶中那复斗升储。

58、头白兰陵客,幽居共一村。

59、头白眼昏无住著,大都客里过重阳。

60、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