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 孟东野 《劝学》
释义:要趁着年轻时早有作为,人的一生不能永远青春!
2、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清袁枚《少年行》
释义:春天的花儿如果不红就不如草,年少的人如果不善就不如老去。
3、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 李白《将进酒》
释义:从高大厅堂的明镜中看到自己的白发而生悲伤,早晨黑如青丝,夜晚白得像雪。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腾王阁序》
释义:清晨已经过去,抓紧晚上的时间还不算晚。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 李白《行路难》
释义:想过黄河,但河川被冰封了;想登上太行山,又遇上大雪封山。
6、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糵禅师 《上堂开示颂》
释义:不是经过严寒彻骨的考验,梅花怎能香味扑鼻!
7、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清袁枚《谢霞裳寄药方兼讯病中光景》
释义:经过雨淋过后的花只能散发淡香,松树到了深秋依然枝叶碧绿。
8、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清曾国藩 《赠灵仙仁弟亲家》
释义:许多大事多是因为忙乱出了差错,好多人多半是困苦中磨练出来的`。
9、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释义:见识短浅的凡夫俗子谁能了解我?英雄好汉穷途末路时定会受折磨。
10、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宋叶梦得 《点绛唇》
释义:年轻时应气魄大、无所拘束,不要学年老体衰的人那样。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
释义:谁说人生不能重返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去。
1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
释义:喝着酒,听着歌,一生能有多久?
13、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宋 苏轼《和陶咏三良》
释义:生命像泰山一样重,别把自己像鸿毛那样轻易遗弃。
1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 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像蜉蝣一样在天地之间寄生,渺小得如同大海里的一颗小米。
1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人生像做梦一样,还是斟满酒杯祭酒这江上的明月吧!
16、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宋陆游《长歌行》
释义:人一生不要做安期生那样的隐居的人,而要趁着醉意踏入东海骑长鲸,干一番事业来。
1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仰天大笑着出门,我怎么可能是碌碌无为的人呢?
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腾王阁序并序》
释义: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凌云壮志。
19、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
释义:三十年艰苦奋战,虽然得到了很高的功名,但对我来说,不过像尘土一样轻贱;夺回祖国八千里的江山,才是我心中真正的追求。
20、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 高明 《琵瑟记》
释义:王侯将相都不是天生的,男子汉应该奋发图强。
21、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
释义:别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人物,我墙上的宝剑每天夜里都在发出响声。
2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国土破碎如同随风飘的柳絮,我一生动荡好像雨打的浮萍。
《满江红·仙姥来时正一望》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前言】
《满江红·仙姥来时》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春初的词作,上片即揭开了一个神话世界的面纱。千顷绿波翻滚,旌旗扬卷,乱云堆积,闻声而不见人,形成极具动感的态势。下片写仙姥的神奇威力,笔调亦愈益雄奇豪放,与白石一贯的词风不同。总之,这是一首与自石词风迥然不同的恢宏奇丽的咏仙词。
【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⑵仙姥:神仙妇女。
⑶依约:隐隐约约。
⑷轭: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曲型器具,一般木制。
⑸相从诸娣:随从神姥的诸位仙姑。此句下白石自注:“庙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娣:古称同夫诸妾。
⑹佩环:指诸神身上的装饰品。
⑺奠:镇守。
⑻淮右: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湖属淮右地区。
⑼阻:拱卫。
⑽六丁:传说中的天神。韩愈诗: “仙宫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⑾别守:扼守。
⑿一篙:一竿。篙,撑船的竿。
⒀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⒁帘影间: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
【翻译】
当神姥出现时.一望千顷的巢湖上,碧波翻卷。她的旌旗仪仗与缭乱的浮云一道,隐隐约约降落在前边的山上。她的车子是由一群神龙拖驾的,黄金的车轭闪闪发亮。她由一班妾媵陪伴着,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玉冠。夜渐深,风停住了。她们也隐没不见了,寂静中只听见佩环碰击的叮咚声响。
这神姥的威力确实神奇,你看吧:她镇守着淮右地区,拱卫着江南一带,还派出六丁神将,带着雷霆和闪电,扼守着东关。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本事的'。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阿瞒给吓走了。他又哪里知道,这位厉害的对手,竟是住在小红楼上.帘幕之内的弱质女子呢。
【赏析】
《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多以柳永格为准,但有融字的麻烦。所以白石为求协律而改仄为平。白石是南宋著名的大音乐家和大词人,妙解音律,对景填词,既能依旧调填词,又能自创新调,还能变旧调为新声。此词即是一首变仄为平的变调。仄韵《满江红》多押入声字,声情激越豪壮;然而此词改为平韵,声情顿变,读之只觉从容和缓,婉约清空,宜其被巢湖一带的善男信女用作迎送神曲而歌唱了。
词中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巢湖仙姥形象。她没有男性神仙常有的那种凛凛威严,而是带有雍容华贵的姿态,神定气闲的风范。她能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保境安民,镇守一方,成为词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也间接表达了词人对那些居高官,领厚禄而只知纸醉金迷,不管国忧民难的男人的讽刺和鞭挞。传统神话中常常记载着我国的名山大川由女神来主宰。如昆仑山的西王母、巫山的瑶姬、洛水的宓妃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山川女神,大抵是母系社会的遗留。巢湖仙姥当是山川女神群像中的一位。
词的上片是词人从巢湖上的自然风光幻想出仙姥来时的神奇境界显得波谲云诡,恍惚迷离。它分三层写:先是湖面风来,绿波千顷,前山乱云滚滚,从云中似乎隐隐可见无数旌旗,这就把仙姥出行的气势作了尽情的渲染,显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特别是“旌旗共、乱云俱下”一句更为精采:一面是乱云翻滚,一面是旌旗乱舞,对比何其鲜明景象何其壮丽!从句法来讲,颇似王勃《滕王阁赋》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而各极其妙。这是一层。接着写仙姥前有群龙护驾,后有诸娣相随,甚至连群龙的金轭、诸娣的玉冠也熠熠生辉。至于仙姥本身的形象,词人虽未着一字,然而从华贵的侍御的烘托中,已令人想见她的仪态和风范。这是烘云托月之法,妙在从虚处着笔。这些当然是出于词人的想象,但也有一定的现实根据。原词在“相从诸娣玉为冠”句下有自注云:“庙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此为第二层。最后荡开一笔,意境骤转写夜深风定,湖面波平如镜,偶尔画外传来清脆的丁当声,仿佛是仙姥乘风归去时的环佩余音。在《疏影》一词中,词人曾写王昭君云:“想佩环、月夜归来……”两处都是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这三句意境清幽空灵,与前面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和巨大反差。善于跳离前境,翻出新境,富有曲折变化、摇曳多姿之美,是白石词的妙处。此云湖上悄然无人,惟闻佩环,境界杳冥,启人暇思。此为第三层。通过这三层描写,巢湖仙姥的形象几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下片进一步从威力与功勋方面描写仙姥的神奇。
过片处先以两个短语提挈,振起后片境界。然后以实笔叙写仙姥指挥若定的神奇才能,她不仅奠定了淮右,保障了江南,还派遣雷公、电母、六丁玉女(案《云笈七籖》云:“六丁者,谓阴神玉女也。”),去镇守濡须口及其附近的东关。这就把仙姥的神奇才能夸张到极度,俨然就是一位坐镇边关威震敌胆的统帅。紧接着词人又联想起历史上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的故事,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为什么英雄人物中竟没有一个真正的好手,结果却只能靠一篙春水把北来的曹瞒逼走?这曹瞒当然不是实指历史上的曹操,英雄好手也不会是指历史上的孙权本人。词人一方面是出于想象,把历史故事牵移到仙姥的身上,以歌颂其才能之神奇,如同小序结尾所云:“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事迹表现他对现实的愤慨,因为当时距宋金的隆兴和议将近三十年,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也正是依靠江淮的水域来阻止金兵的南下的。这两句以古讽今,寄兴深微,而又浑融贴切,不露痕迹,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结句含蓄委婉,生活中没有一个真正顶用的英雄人物,真正能够以“一篙春水”迫使敌人不敢南犯的却是“小红楼、帘影间”的仙姥。以仙姥的神功盖世而不居功自傲,反刺那些苟且偷安而又善于邀功请赏的无耻男人。“小红楼、帘影间”的幽静气氛,跟上片“旌旗共、乱云俱下”的壮阔场景,以及下片的“奠淮右,阻江南”的雄奇气象,构成了截然不同境界。然正因为一个“小红楼、帘影间”的人物,却能指挥若定,驱走强敌,这就更显出她的神奇才能。这种突然变换笔调的方法,特别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强化作品的主题,并使行文显得摇曳多姿,富有曲折变化之美。姜夔曾在《诗说》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此词结句,正是反终篇之意而又能出人意表的一个显例,因此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朝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相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翻译】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宋代〕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秋夜
朱淑真〔宋代〕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初夏
朱淑真〔宋代〕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宋代〕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朱淑真〔宋代〕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清平乐·夏日游湖
朱淑真〔宋代〕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黄花
朱淑真〔宋代〕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清平乐·风光紧急
朱淑真〔宋代〕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卜算子·咏梅
朱淑真〔宋代〕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自责二首
朱淑真〔宋代〕
(一)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二)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圈儿词
朱淑真〔宋代〕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朱淑真〔宋代〕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书窗即事
朱淑真〔宋代〕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鹊桥仙(七夕)
朱淑真〔宋代〕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断肠迷
朱淑真〔宋代〕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初秋雨晴
朱淑真〔宋代〕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元夜
朱淑真〔宋代〕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
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愁怀
朱淑真〔宋代〕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朱淑真〔宋代〕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
朱淑真〔宋代〕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鹧鸪天
朱淑真〔宋代〕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
朱淑真〔宋代〕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俏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
天易见,见伊难。
秋夜有感
朱淑真〔宋代〕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咏桂四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冬至
朱淑真〔宋代〕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春恨 选二 其二 /恨春五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丝柳线织春愁。
碧云信断惟芳梦,红叶盛时想到秋。
几许别离多少泪,不堪重省不堪流。
除日
朱淑真〔宋代〕
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春恨 选二 其一 /恨春五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桃李芬菲尔许时,苦无佳句记想思。
春光虽好多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他花缴抱,愁怀惟赖洒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
夏雨生凉三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搜龙霹雳一声歇,庭竹潇潇来好风。
夏萤
朱淑真〔宋代〕
熠熠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
著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字集书囊。
立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寄情
朱淑真〔宋代〕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念奴娇(二首催雪)
朱淑真〔宋代〕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浣溪沙(春夜)
朱淑真〔宋代〕
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梦更无聊。
恨春五首 其五
朱淑真〔宋代〕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笛 / 中秋闻笛
朱淑真〔宋代〕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问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桃李无言祇恼人。
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元夜三首·其三
朱淑真〔宋代〕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菩萨蛮(木樨)
朱淑真〔宋代〕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项羽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在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西江月(春半)
朱淑真〔宋代〕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生查子
朱淑真〔宋代〕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窗西桃花盛开 / 西窗桃花盛开
朱淑真〔宋代〕
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
东君有意能相顾,蛱蝶无情更不来。
暮春三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
乍著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祇宜眠。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东马塍
朱淑真〔宋代〕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点绛唇
朱淑真〔宋代〕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帏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秋夜牵情
朱淑真〔宋代〕
纤纤新月挂黄昏,
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
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
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
须知恩爱是愁根。
咏桂四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
浣溪沙(清明)
朱淑真〔宋代〕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新春
朱淑真〔宋代〕
楼台影里荡春风,叶气融怡物物同。
草色乍翻新样绿,花容不减旧时红。
莺唇小巧轻烟里,蝶翅轻便细雨中。
聊把新诗记风景,休嗟万事转头空。
愁怀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
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春雨 / 雨中写怀
朱淑真〔宋代〕
东风吹雨苦生寒,悭涩春光不放宽。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
中秋夜家宴咏月
朱淑真〔宋代〕
九秋三五夕,此夕正秋中。天意一夜别,人心千古同。
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元夜三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厌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乡翠軿。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梨花
朱淑真〔宋代〕
朝来带雨一枝春,薄薄香罗蹙蕊匀。冷艳未饶梅共色,靓妆长与月为邻。
许同蝶梦还如蝶,似替人愁却笑人。须到年年寒食夜,情怀为你倍伤神。
书窗即事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一阵催花雨,高低飞落红。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初冬书怀
朱淑真〔宋代〕
触目圆池景,荷枯菊已荒。
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
江上风翻赤,庭前橘带黄。
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
春词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屈指清明数日期,纷纷红紫竞芳菲。
池塘水暖鹣鹣并,巷陌风轻燕燕飞。
柳柳万条笼淑景,游丝千尺网清晖。
人间何处无春色,只是西楼人未归。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边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台。
中秋夜不见月
朱淑真〔宋代〕
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拔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冬夜不寐
朱淑真〔宋代〕
推枕鸳帏不耐寒,起来霜月转栏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春日杂书
朱淑真〔宋代〕
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春日亭上观鱼
朱淑真〔宋代〕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日杂书十首 其五
朱淑真〔宋代〕
卷帘月挂一钩斜,愁到黄昏转更加。
独坐小窗无伴侣,凝情羞对海棠花。
春日杂书十首 其十
朱淑真〔宋代〕
自入春来日日愁,惜花翻作为花羞。
呢喃飞过双双燕,嗔我垂帘不上钩。
小阁秋日咏雨
朱淑真〔宋代〕
疏雨洗高穹,潇潇滴井桐。润烟生砚底,凉气入堂中。
翠锁交竿竹,红翻落叶枫。抚琴闲弄曲,静坐理商宫。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爱日烘檐暖似春,梅花描摸雪精神。
清香未寄江南梦,偏偏幽闲独睡人。
春晓杂兴
朱淑真〔宋代〕
挑尽残灯梦欲迷,子规催月小楼西。
纱窗偷眼天将晓,无数宿禽花下啼。
春燕
朱淑真〔宋代〕
檐前日暖翩翩过,帘外风轻对对斜。
偏是社来还社去,年年不见腊梅花。
春归五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一点芳心冷若灰,寂无梦想惹尘埃。
东君总领莺花去,浪蝶狂蜂不自来。
春霁
朱淑真〔宋代〕
淡淡轻寒雨后天,柳丝无力妥残烟。
弄晴莺舌于中巧,著雨花枝分外妍。
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
年年来到梨花日,瘦不胜衣怯杜鹃。
舟行即事
朱淑真〔宋代〕
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
江长景好题难尽,每日临风愧乏才。
读史
朱淑真〔宋代〕
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王霸漫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
长春花
朱淑真〔宋代〕
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
春日感怀
朱淑真〔宋代〕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春睡
朱淑真〔宋代〕
午窗春睡中,堆枕起来时。
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
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
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
圆子
朱淑真〔宋代〕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会魏夫人席上 其四 “群”字韵
朱淑真〔宋代〕
占断京华第一春,清歌妙舞实超群。
只愁到晓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
春日杂书十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柳丝拂拂弄春风,日色春容一样同。
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坼香红。
李花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蝶与蜂。
李花二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满园花发白于梅,又与红桃并候开。可口直须成实后,莫将苦种路旁栽。
掬水月在手
朱淑真〔宋代〕
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嫦娥。不知李谪仙人在,曾向江头捉得么。
张良
朱淑真〔宋代〕
功成名遂便归休,天道分明不与留。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
春日杂书十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春来春去几经过,不是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叶,照人清夜月如何。
春日书怀
朱淑真〔宋代〕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月落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
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恨别
朱淑真〔宋代〕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旧愁
朱淑真〔宋代〕
银屏屈曲障春风,独抱寒衾睡正浓。
啼鸟一声惊破梦,乱愁依旧锁眉峰。
中春书事
朱淑真〔宋代〕
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
日烘春色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
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
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
伤春
朱淑真〔宋代〕
览镜惊容却自嫌,逢春长是病厌厌。
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近日添。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眉头眼底无他事,须信离情一味严。
念奴娇
朱淑真〔宋代〕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二色梅
朱淑真〔宋代〕
缀雪融酥各自芳,两般颜色一般香。
瑶池会罢朝元客,缟素仙棠问道装。
春园小宴
朱淑真〔宋代〕
春园得对赏芳菲,步草黏鞋絮点衣。
万木初阴莺百转,千花乍拆蝶双飞。
牵情自觉诗豪健,痛饮唯觉酒力微。
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辉。
吊林和靖二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
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
春归五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片片飞花弄晚晖,杜鹃啼血诉春归。
凭谁碍断春归路,更且留连伴翠微。
春日即事
朱淑真〔宋代〕
轻寒噤[痒]花期晚,皱绿差鳞接远波。
跃藻白鱼翻玉尺,穿林黄鸟度金梭。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
〔宋〕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也无梅柳新标格
〔宋〕朱淑真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宋〕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宋〕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答求谱
朱淑真
雨好解开花百结,风括扶起柳三眠。
春醲酽处多伤感,那得心情事管弦。
舟行即事
朱淑真
满江流水万重波,未似幽怀别恨多。
目断新闱瞻不到,临风挥泪独悲歌。
对雪一律
诗人 朱淑真
粉粉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
自嗟老景光阴速,唯有佳时感怆多。
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
绝句
朱淑真
乳燕调雏出画檐,游蜂喧翅入珠帘。
日长无事人慵困,金鸭香销懒更添。
春夜感怀
朱淑真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半无人倚空楼。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一
朱淑真
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
惟有梅花无限意,射人又放一枝春。
芙蓉
朱淑真
满池红影蘸秋光,始觉芙容植在旁。
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
灯花
朱淑真
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
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裘寒枕冷人。
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
独坐感春
朱淑真
翠密藏鸦绿柳堤,伤春懒矣步桃溪。
梦回窗下日当午,鶗鴂一声林外啼。
寒食永怀
朱淑真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和前韵见寄 其一
朱淑真
忽得南来信,殷勤慰我心。
新诗怜俊逸,清伦忆俗音。
目断乡程远,楼高客恨深。
三年重会後,依旧见荆阴。
独坐
朱淑真
卷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
夜气涵秋色,瑶河浸碧空。
草根鸣蟋蟀,天外叫冥鸿。
几许旧时事,今宵谁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