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朱熹的诗句汇总76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诗人是朱熹的诗句汇总76句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的诗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

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赋水仙花》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

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朱熹的名言

1、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

2、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5、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6、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7、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8、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9、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0、 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11、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1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14、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15、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 《范纯仁语》

16、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17、 蹉跎莫谴韶光老。 ——朱熹 《四时读书乐》

1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20、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

21、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22、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3、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24、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25、 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26、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 《四书集注》"

27、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朱熹 《朱子全书》

28、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29、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30、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1、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32、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

33、 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34、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35、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36、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37、 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朱熹

38、 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39、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40、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41、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42、 礼即理也。 ——朱熹

43、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44、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45、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近思录》

46、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熹

47、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

48、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49、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50、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51、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5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朱熹

53、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54、 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55、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56、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

57、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58、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59、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一:春日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朱熹关于春天的诗句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春日

宋代含义: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含义:春天。

胜日含义: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含义:游春,踏青。

泗水含义:河名,在山东省。

滨含义:水边,河边。

光景含义:风光风景。

等闲含义:平常、轻易。“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含义: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就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就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就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就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就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就是春”,就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就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就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就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就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就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就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就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朱熹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就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