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居固所好,安可对斜阳。
2. 楼殿何年寺,樯帆别郡船。
3. 楼上长江江上山,烟云鸥鸟尚班班。
4. 楼前木叶下缤纷,楼上长吟独有人。
5. 楼寒鹤骨旧竛竮,别后溪山梦不扃。
6. 楼殿起山巅,无尘地自偏。
7.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8.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9. 楼上鸣钟报五更,朦胧深殿佛灯明。
10. 楼台两岸枕长流,落日行人竞檥舟。
11. 楼高古城绕,无奈漏声催。
12. 楼上西风吹画屏,楼前秋思满都亭。
13. 楼下清溪夏亦寒,溪头个个白鸥闲。
14. 楼前芳草碧盈盈,付与幽禽自在鸣。
15. 楼外垂杨啼晓鸦,楼中倦客醉思家。
16. 楼名聚远倚晴空,无限风光入坐中。
17. 楼上云山逐望来,楼前花木及时开。
18. 楼台缥缈路岐傍,共说祈真白玉堂。
19. 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处见朱栏。
20. 楼上珠帘拂疏网,却匀愁黛对凌波。
21. 楼殿沉沉锁夜烟,秋灯一点佛龛前。
22. 楼俯澄江碧,山宜四面观。
23. 楼前山色青如鬟,楼高夜映心斗寒。
24. 楼子燕脂色,灯前艳更鲜。
25. 楼船上水不寸步,两山惨惨愁将暮。
26. 楼上青编入骨香,楼前碧岫透帘光。
27. 楼迥眠曾著,秋寒夜更加。
28. 楼栏倚碧空,绿树正摇风。
29. 楼石山前薝蔔花,品题从昔属诗家。
30. 楼台寂寂白云堆,三径萦迂锁翠苔。
31. 楼居本高明,况在松竹閒。
32. 楼畔晴岚翠拂空,天教我辈一尊同。
33. 楼上从容晓日明,春风随处动郊坰。
34. 楼与主人俱卓然,主人步更与楼迁。
35. 楼面自东如择对,景随楼面若相会。
36. 楼头一夜寒声促,但怪重衾惯藏六。
37. 楼高百雉楚城东,吴蜀衣冠邂逅逢。
38. 楼外西山日脚低,萸觞新唱缕金衣。
39. 楼下遗踪宛可寻,尚须宾从一来临。
40. 楼成叠翠相奇奇,不羡围屏锦绣机。
41.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42.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43.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44.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5.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46. 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
47. 楼西鹦哥树,单栖铁鹦哥。
48. 楼阁凉生夜雨余,碧天如水雁来初。
49. 楼观凭虚倚玉台,远涵空翠绝浮埃。
50. 楼台高下垂柳阴,丝管啁啾乱花发。
51.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52.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53. 楼观空烟里,初年瑞雪过。
54.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55. 楼台影就波中出,日月光疑镜里悬。
56.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57. 楼观开朱门,树木连房廊。
58. 楼中赊酒唯留药,洞里争棋不赌钱。
59.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60.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61. 楼观参差半空起,缥缈阑干烟雾里。
62. 楼船御北风,渺渺过齐东。
63. 楼上张灯倒瓦卮,自居东面唤人陪。
64. 楼台春后掩,环珮月中行。
65. 楼头钟鼓报新晴,又是城南一度行。
66. 楼凭青嶂迥,人到上方希。
67. 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
68. 楼上角声呜咽,天边斗柄横斜。
69. 楼角声残锁禁城,灯花半落夜寒生。
70. 楼促高城起,登临送目新。
71. 楼船三月下江东,猎猎旌旗暖受风。
72. 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
73. 楼头仲宣羁旅客,故乡渺渺音尘隔。
74.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75. 楼居山郭外,登眺起幽思。
76. 楼前积水映苍苔,卷幔孤云落酒杯。
77. 楼上春深乳燕来,半帘花影自徘徊。
78. 楼阁翠微间,钟声白云里。
79. 楼船载日下江南,吹凤鸣鼍御酒酣。
80. 楼前寒蝶过东家,阶下春江走白沙。
81. 楼外桃花红锦披,当花把酒映花枝。
82. 楼居百尺谢嚣尘,良会攀跻属隐君。
闲居古诗词1
古诗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翻译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解释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创作背景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诗文赏析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闲居古诗词2
《九日闲居》
晋朝: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古诗简介
《九日闲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无酒的境况,抒发了诗人惆怅感伤之情。开头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阳节的美好气候和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语言遒劲新巧,词简意丰,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
《九日闲居》翻译/译文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九日闲居》注释
⑴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
⑵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靡(mǐ):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
⑶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⑷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这句本《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意。
⑸斯人:指人人。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⑹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
⑺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⑻露凄:秋霜凄凉。暄(xuān)风:暖风,指夏季的风。
⑼气澈:空气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⑽“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⑾祛(qū):除去。
⑿制:止,约束,节制。颓(tuí)龄:衰暮之年。
⒀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
⒁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这里指重九节。倾: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
⒂尘爵耻虚罍(léi):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此句意本《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惟罍之耻。”
⒃寒华: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荣:开花。
⒄敛(liǎn)襟(jīn):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这里指作诗。
⒅缅(miǎn):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⒆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
⒇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退,难道就一事无成!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
《九日闲居》创作背景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陶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考王宏为江州刺史始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此诗当作于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或之后,时陶渊明已过五十五岁。
《九日闲居》整体赏析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陶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小序中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宋代李公焕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中认为此句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陶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君寿说是“一意两层收束”(《老生常谈》)。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陶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九日闲居》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 后庭联舞唱,前席仰恩辉。
2. 后先不差毫发许,可笑黄面瞿昙。
3. 后苑寻青趁午前,归来竞斗玉兰边。
4. 后房寒竹连,白昼坐冥然。
5.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
6. 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
7. 后见梁王未免哀,奈何无计拯倾颓。
8. 后王命天官,考绩弊群吏。
9. 后德相成帝业昌,不耽歌舞夸新妆。
10. 后稷播百谷,粒兹阻饥人。
11.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12. 后苑宸游炎日长,宫中疆半坐回廊。
13.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14.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15. 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
16. 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
17. 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
18. 后元富庶冠西京,万国讴歌仰圣明。
19.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
20. 后念起时前念灭,起灭之念何尝别。
21. 后乘从公访古梅,梢含笑脸未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