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句与绘画汇聚50条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春天的诗句与绘画汇聚50条

我国古诗类型颇多,那么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吧!

关于春天的诗句及诗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诗意】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诗意】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诗意】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诗意】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诗意】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偏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诗意】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诗意】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诗意】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新年紧挨着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一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诗意】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意】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送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诗意】三月七日,忽逢大雨,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诗意】《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片,是一幅充满生机、生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诗意】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读者将诗的最后两句赋予生活的哲理,诗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春处,绝胜烟柳满唐都。

【赏析诗意】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偏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诗意】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此诗可谓印证。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洲;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赏析诗意】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诗意】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诗意】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新雷

【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赏析诗意】“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借助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诗意】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曼城烟雨,触动了相思情,词中饱含着春未过而人将老的痛楚,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诗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诗意】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万春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的思考。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赏析诗意】白居易遭到变着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镂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赏析诗意】“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意】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戌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诗意】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在诗人笔下,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诗意】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旅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王孙游

【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赏析诗意】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的点染,巧笔对比,着意渲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制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创为佳构。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诗意】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诗意】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诗意】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次,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jì)短篷,

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系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和尚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据传这首诗歌是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由晋时一位叫子夜的姑娘创制。此歌被改编成《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尚香大婚时背景音乐。在权谋与战争焦灼年代,突然吴侬江东传来如此旖旎的声乐,一阵欢快畅洋的鼓点,一声升升落落的笙管长乐,然后是一句句软语配着舒展歌舞仪式唱了出来,真是一听此曲万虑清。

玉楼春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多的春天的诗句加欣赏请看下面: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1: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jì)短篷,

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系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和尚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2: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据传这首诗歌是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由晋时一位叫子夜的姑娘创制。此歌被改编成《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尚香大婚时背景音乐。在权谋与战争焦灼年代,突然吴侬江东传来如此旖旎的声乐,一阵欢快畅洋的鼓点,一声升升落落的笙管长乐,然后是一句句软语配着舒展歌舞仪式唱了出来,真是一听此曲万虑清。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3:玉楼春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4: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5: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描写春天的诗句加欣赏6: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