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南昌滕王阁
滕王南北筑歌台,燕舞莺歌紫气开。
雀舸纳音珠角赋,画楼邀宴马蹄催。
旧筝萦系重光影,新月摩挲故纸堆。
一笔凝成千古句,惊飞鸥鹭几多回。
★滕王阁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无已时, 陈蕃徐孺去何之?
愁来径上滕王阁, 覆取文公一片碑.
★七绝· 滕王阁
无端笑作豫章行,
寒雨沾衣湿我情。
恍见故楼非旧貌,
烟波浩渺一舟横。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临江仙·滕王阁
飒爽英姿凝气势,抿干历史清霜。赣江边上镇纯阳。西山横翠久,南浦卷云长。
人杰地灵洲渚蕴,酒杯斟满诗章。****独领秀三王。一楼风韵在,千古月恒香。
★滕王阁 宋 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 犹闻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 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搏双雁, 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阁前新柳已成行.
★七绝·滕王阁
高阁玉瓦绿重檐,赋韵名诗堂壁衔。
金睛蛟龙潘玉柱。艳蓉彩凤卧横栏。
★宴滕王阁序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配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七古·滕王阁
临高瞰望醉柔眸,楼翼菁鸟鸣不休。
蓑笠烟雨江渚行,桂棹栏桨泛长洲。
繁庶素芬小品令,楚壤香泓割诸侯。
漫蓉紫菱岁耄耋,江山美人为何求?
★钟陵饯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红筵高在云, 歌声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
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 宋 朱憙
滕王阁下水初生, 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岂知陈迹在, 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卷, 檐铎风惊玉配鸣.
满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沁园春·滕王阁
千古名楼,惊世佳文,万代逸芳。望长天秋水,交相辉映;落霞孤鹭,惬意翱翔。南浦飞云,西山叠翠,晓渡章江客异乡。登琼阁,叹江山瑰丽,锦绣华邦。
登临高阁华堂,览历代名流属汉唐。慕神仙伴侣,萧郎弄玉;霓裳歌舞,玉女明皇;才子王勃,名文佳序,万代流芳镶锦墙。凭栏处,望大江东去,赋就诗行。
★滕王阁 唐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 柘枝蛮鼓殷情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 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事, 珠翠沉檀处处催.
★七律·题滕王阁
七百江川一夜行,
华章顿显杰才名。
落霞孤鹜千秋句,
秋水长天万载情。
高阁因之成胜地,
豫章从此占雄声。
山川古国添风采,
斜照今仍辉匾楹。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