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形容美女的诗词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弱骨难夸羽翼丰,群狙戚相死从容。旧事谁堪眠蓬岛,胡旋乍舞四面风。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
擢纤纤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
闭月羞花怨,沉鱼落雁愁。
面似芙蓉出水,腰如弱柳扶风。
夫差有何恨,勾贱有何恩。愿不识范蠡,还作浣沙人。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同生时,日日与君好.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次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机会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粉腮红润,秀眸惺忪。
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相望共月夜,归来方悟稀。
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国风》中许多花草意象,承担着诗人表情达意的手段和工具之角色。下面一起来看看!
我们总将花草与女子、爱情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如以桃之夭夭喻如花美眷,以草木凋零喻美人迟暮,以杨柳依依感叹流年似水,韶光不再。《诗经》三百零五篇,文字素朴,意境悠远,以一言蔽之则为思无邪:因无邪之思,故情感的表达能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乐而不淫;也因思之无邪,故构思手法的运用能由心而生,随思而变,自由天然不着痕迹。先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主要凭借感觉的敏锐和经验的积淀”,以最单纯的艺术形态和最直接的联想方式创造出了独具魅力而为后世模范的花草、虫鱼等典型意象,其中尤以花草意象所占比重较大且多散见于《国风》,一百零五篇中涉及到花草、子实的诗篇共71篇,占多于二分之一的篇目。据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所述“《诗经》中属于植物的字辞共160类”,这些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事物,不仅提供给我们生活食粮和寄托,也同时给予了我们对美、爱情、生活的认知和表达,周锡复在《诗经选》中讲:“《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许多爱情诗都通过花草这一信物媒介传递着普通下层民众生活情态中对爱情理念的表达。
在古代文明中,男女爱情之信物经历了从花草、子实到玉佩、首饰以及随身之物和书信之类的变迁,这一发展深深烙印着时代标记;诗经时代,是文化的发生期,也是思想的发生期,《国风》一百零五篇多以花草寄情,下文就从爱慕相思的情生――互赠信物的情赠――步入婚姻的情缘――分崩离析的情变,这一过程来分析初民的爱情观。
一、花草有心,相思难诉
色彩缤纷的花草盛放在《国风》篇页中,这与原始初民农耕生活生产的原生模型――采集活动有密切关联,“当时植物作为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支柱,采集的活动关乎他们的生计,植物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对植物的重视也成了必然。古代的采集活动一般由女性承担”,因而劳动过程中或是妇女把心中所思所想托诗而表,或是以女性的劳动画面为对象,花草寄寓了青年男女的长相思。
如《诗经》开篇之作《周南关雎》提到的“荇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荇菜虽不是作为诗歌首节起兴兴象,但却以普通邻家女孩的日常劳作景象续接首节、重章复沓,索物以取情,体现了初民思维的延续性:想那河中小岛上雎鸠鸟儿相互唱和,好不快乐,而“我”站的与采摘水草的美丽姑娘如此近却没得到姑娘青睐,“此窈窕之淑女,则当寤寐不忘以求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忧思之深,不能自已,至于如此也。”姑娘采摘水草的画面久久萦绕,只希望能与美丽的女子琴瑟相和,娶得美人在侧。此篇又以喻忠贞之关雎起兴,先人有以此篇喻后妃之德说,然,“圣人取之,以贯三百篇首”“可以风天下而厚人伦也”,此篇为谁作无甚重要,惟从《关雎》中感受到的:那青春少年大有瞥伊人一面,此生不负的深厚情感,其作为社会正能量的文化传播,给了我们深深感动。
关雎样的相思是喜愁,如一诉女子相思的《邶风匏有苦叶》,心生爱慕的《邶风简兮》,以荷花伴蒲草而开寄寓女子希望与男子结同心的《泽陂》,还有如大胆直白表露心迹的《召南坑忻贰贰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此诗前人认为是讽劝在位者勿有“遗珠之憾”而作,如果我们暂时抛却诗人或许存有的时代之思的深层意蕴,《坑忻贰反笥小盎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希冀爱人的急切之感,似乎那诗中女子的情感随梅子的成熟掉落而愈加强烈,此诗看后令人不禁莞尔一笑,大龄剩女的问题真是千古同音,在诗经的时代,竟有女子唱出了心中最深处的情思。
还有《周南汉广》《召南甘棠》《郑风东门之》之类以花草寄寓了无尽的离情哀愁,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周南卷耳》想君时君在天边,女子望尽归路不见君的愁思现于眼前;《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得忘忧草一解相思无心梳妆的思征夫女子等,思念的情感被诗人刻画地如此形象,如临眼前,让人想要听这些女子诉说心中之情。
二、离草悠悠,聊赠欢情
除了以花草寄托相思,《国风》中有许多满溢着自由天性、大胆而可爱的男女都以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赏赐――鲜花这种最朴素的方式最极致的美来约定爱情。
其中《郑风溱洧》中的“芍药”就是一例,“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花开五月(农历三月)正妖娆,正如恰值青春芳华的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想往;其喜温耐寒的品性,象征着热恋开始时的热情和热情褪去华裳后的忠贞持久。《诗经集传》言“赠之以勺药”为郑国男女游会之俗,《本草纲目》记载其又名“离草、将离”,故将别赠之。在物质文明尚待发展的诗经时期,短暂的溱水洧畔相会,以鲜花定情,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情感的猜疑、不确定,需要无节制的金钱、车房、钻戒来加固相比,《溱洧》中的爱情是再浪漫美好不过了。抛去“淫奔者自叙”[5]73的帽子,或是独标孔子删诗却存之以刺世之目的,在未进入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礼教未成为束缚人性、麻痹思想的绳索之先秦,男女情感的表达大胆而热烈,约定真挚美好,以小一株离草表白心迹,一幅“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图景不禁跃然眼前。
此类诗歌还有如《邶风静女》的白茅之赠,《卫风木瓜》的木石之赠等,其中最能见出先民淳朴之情的《召南野有死》中小伙儿以自己的孔武之力猎得小鹿,并以柔软洁白的白茅小心包好,送给心爱的女子,一片赤诚真心干净而明艳,可以想见女子见到青年亲手猎获并赠予的礼物时或是芳心暗许了。 两情相悦总希望永结好合,然而在《国风》中也有展现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那样表现女子对心仪之人的难舍之情,令听闻者不禁憾而潸然的荡气回肠,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勿逾”“岂敢爱”“人言可畏”直白表达了相恋两人因父母、兄长等家庭的关系以及社会舆论等等外界因素造成的恋情悲剧,千百年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莎翁笔下的罗、朱凄恋,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也是以花作比,诗中女子经历了纠结的心理过程,莫伤花草,莫来找我,莫要让“我”受人指责。“《将仲子》讽世以礼自持也”,正是礼教钳制人性,束缚婚姻自由,女性的生存困境明白表露。相较于现代社会男女更加自由的恋爱婚姻环境,更能反衬当时思想环境下女性所处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公,正因如此,《诗经》中那些敢于大胆追求幸福的女子就显得更加可爱,更加值得钦佩。
三、春花秋实,宜室宜家
趁年华还未老去,相思莫相负,结婚是对爱情最好的肯定。《国风》中有一些贺新娘、贺新郎的篇章,以春华秋实为媒介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体现了先秦时期普通民众的婚姻观念。
最著名的当属《周南桃夭》中的桃花及其果实,诗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孔疏讲: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实之盛也;蓁,叶之盛也。以妖冶的桃花言新婚妇艳若桃花、面容姣好;以叶茂实盛言夫妻相宜、子嗣绵延、家人和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喜气洋洋的新生家庭图景。“先民把婚姻看作是爱情的桃花源,爱情不仅是桃花盛开时的绚烂和浪漫,更有桃花凋谢后的茂盛和果实。春华秋实,一个多么朴素的自然现象,在先民的眼里竟然是这样如火如荼、浪漫至极”[6]40,这一方面展现的是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婚姻的美好和功能价值最原始的表达;另一方面《诗经》的时代是原始农耕文明与以血缘为依据的宗法制下的礼文化相互碰撞与更迭的时期,原始的婚姻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对妇女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儒家的“礼教”思想润色改造,这也促成了从一个女人到一个家庭再到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来的传统婚姻观念以及对妇德的要求。这样的作品还有如《周南葛覃》“是刈是C”是对女性勤俭持家之德的说明;《周南湍尽芬愿鹚攀附湍咀T阜蚱尴嘁老嗔担古人将解为喻后妃,也无不可,只有关系融洽,相濡以沫,才是婚姻的真谛和国泰民安的保障;《周南]q》对采车前子的歌唱以及《唐风椒聊》同样折射出先民对于妇女孕育子嗣的看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诗经》中那些直接以花喻美人的`诗句中,花的意象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指向性,除《桃夭》外,如《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舜华”,《本草纲目》载,实为木槿,音舜,朝开暮落花,犹如蜉蝣,朝生暮死,绚烂之极而消散,是形容女子倾城之貌的惯用“花意象”。按古人解,此诗喻文姜,文姜就如舜华,美极一时却为了爱情粉骨碎身,将自己推向历史的评判台前,倾城不再,因而又被引申成喻年华易老,流光易逝。爱情如花草,来亦美好、去亦匆匆,所以婚姻的维系更多要依靠子嗣的传承、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诗经》中春花秋实给我们上了一堂婚姻教育课。
然而,爱情婚姻并不总是美好的,《围城》有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黯淡了初恋时的光泽,磨平了对婚姻的愿景时,不免也铸造出了伤人的利刃”,如《王风中谷有》以益母草自比的惨遭遗弃的悲情女子;《邶风谷风》《卫风氓》中被遗弃的女子对负心汉的控诉,观之令人想起《有所思》中“嫌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那烈性女子对不幸的反抗,就表现了几千年男性主宰社会下被弃女性作为爱情中的弱势群体之不幸遭遇与对不幸的控诉。
《国风》中以花草喻被抛弃女子身世的诗篇完整诠释了一段美好爱情的开始到结束,可谓:那年山盟海誓仍萦耳,如今风景依旧人已变。女子固然色衰而爱驰,但男性的始乱终弃,从来都伤人不浅。婚姻是爱,是忠诚,是信任,如《郑风出其东门》中那一心念着家妇的丈夫,就体现了初民对婚姻爱情的正确态度。然,当信任的平衡被打破后的猜疑与忧心,如《秦风晨风》中“未见君子”,“怕忘我实多”的妇人形象,今人看来大概仍有一大批女子会深有感触。当《唐风葛生》唱出了一首烟飞草长,思人不再的凄婉离歌时,这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写照,我们总在爱人离去后才幡然,可惜当初应该更加认真、努力的对待人生。
小结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国风》中花草的意象并没有固定,从以花草表倾慕、诉相思、定盟誓到祝姻缘,甚至是以花草喻分崩离析的情变,一种植物在表达不同的内容时有不同的指向意义,这也许也正是诗可以兴、观、群、怨,意随情思而动,情随情思而流转自如,无迹可求之法门。因而意蕴深厚能够给古往今来研究它的人带来无限乐趣,《诗经》里的情感内涵,千古可同感,因而无数伤春悲秋的多情人如此深爱。
不懂爱恨风月的花草带领我们,领略《诗经》展开的一幅上古初民的生产生活画卷,体味那即使横越千年依然动人心魄的情之语,给了我们《诗经》时代对爱情婚姻最初的审观:没有物质主义的评判标准,只有纯真大胆的内心剖白、乐观向上而自由的爱情追求。初民以赤诚之心对待爱情和家庭,忠贞与责任是他们的度量衡。我们从中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对情感、婚姻及其价值的理解,这也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对真与美的追求以及对自我爱情困境和社会现状的反思。
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宋米友仁《临江山》
10、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1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1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唐李欣《送陈章甫》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
16、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2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2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长安晚秋》
2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25、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元许有《获港早行》
26、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27、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28、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9、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
31、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32、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3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4、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36、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37、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38、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39、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4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
41、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白居易《北亭招客》
4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3、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44、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奇花红间紫。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4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4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7、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吴潜《满江红》
48、风含翠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49、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司空图《酒泉子 · 买得杏花》
50、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