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南归的诗句摘录66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送友人南归的诗句摘录66条

《送友人南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用上平声五微韵。首句对仗。三句三仄尾,不救,了意为先。其余平仄规范。

此诗作于春末送别中,友人是南方人。三江,有多解,据此诗内容当指长江中下游一带。郢城,春秋时楚国国都;郧国,古国名,在湖北陆安,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悬知,挂念中想象。倚门望,指友人的双亲,主语省略。老莱衣,意为孝顺的子孙,借代友人;典出《列女传》老莱子至孝,年七十双亲尚在,穿五彩衣佯装儿童以取悦之。首联即时发端,友人春初出发,路途很远,到家的时候春天将过去,北飞的.鸿雁也在江南看不见了;颔联、颈联想象描绘友人家乡的美好,非眼前实景。孤客郢城归,倒装句(郢城是宾语而不是壮语,归是谓语),以应对仗之需。友人路上将看到的风光。尾联设想,朋友在路上想象,自己的双亲倚门遥望,认出了儿子的身影。

《送友人南归》原文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送友人南归》翻译/译文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注释

①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②郢(yǐng)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③郧(yún)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

④秀:庄稼开花。

⑤菰(gū)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⑥悬知:遥知。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这里用此典提醒友人应知家人盼其回归。

⑦老莱(lái)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送友人南归》赏析/鉴赏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后,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孟浩然虽然渴望入仕,但已年近五十,再加上对官僚生活的不适应,江南的暮春时节,孟浩然辞职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

古诗《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山寂寂兮无人。

又苍苍兮多木。

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深。

道难知兮行独。

悦石上兮流泉。

与松间兮草屋。

入云中兮养鸡。

上山头兮抱犊。

神与枣兮如瓜。

虎卖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贤。

嫌既老兮贪禄。

誓解印兮相从。

何詹尹兮何卜。

山中人兮欲归。

云冥冥兮雨霏霏。

水惊波兮翠菅靡。

白鹭忽兮翻飞。

君不可兮褰衣。

山万重兮一云。

混天地兮不分。

树暧兮氛氲。

猿不见兮空闻。

忽山西兮夕阳。

见东皋兮远村。

平芜绿兮千里。

眇惆怅兮思君。

古诗《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年代:唐

作者王维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

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乐府裁龙笛,渔家伐钓竿。

何如道门里,青翠拂仙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