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关落日的诗句总汇86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王维有关落日的诗句总汇86条

落日怅望 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 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边城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落日忆山中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落日山照曜 无名氏

裴回空山下,晼晚残阳落。

圆影过峰峦,半规入林薄。

余光澈群岫,乱彩分重壑。

石镜共澄明,岩光同照灼。

栖禽去杳杳,夕烟生漠漠。

此境谁复知,独怀谢康乐。

落日 齐己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天净沙 秋 无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高亭 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谪仙怨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晚风 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王维诗歌中多次出现“落日”的意象,但因涉及这一意象的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以及意象组合的不同,从而表现出诗人不同的心境特点。

王维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有不少作品涉及“落日”意象。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其笔下写的虽是同一“落日”,但因官场浮沉,境遇顺逆,体现出来的心境却截然不同,反映了诗人复杂、丰富的感情。有的借“落日”抒发壮志豪情;有的借“落日”抒悲情;表现诗人强烈隐居理想;衬托作者满腔的离别之愁。

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深沉的爱国思想与昂扬的壮志豪情

在王维不多的边塞诗中,“落日”经常与“大漠”这一自然景观一道,构成了奇特的意象,展现了沙漠阔大的雄壮之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因此接触到了茫茫戈壁。少年时代的王维满腔的抱负与豪情在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至塞上》这首诗是诗人赴任途中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画了一个独特的时刻——塞上壮观宁静的黄昏。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长河落日”,这一特写镜头,描写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以英雄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难怪顾可久称其诗“雄浑高古”[1],正形象地概括了王维这类诗歌的特色。

《从军行》本是汉乐府曲名,《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引《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词”[2]但王维却另辟一辙,写军队出征、赴敌、激战、凯旋的情景,着力于气氛的渲染。“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度金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颈联展现的是一个壮观的战斗场面:广阔无垠的沙漠上,夕阳低垂,鼓声阵阵,万马奔腾,烟尘滚滚,战士们骑着战马,举着大刀,英勇杀敌。此时的夕阳,圆圆的挂在天边,它洒下万道余晖,把战场染得一片金黄,独特的笔调,渲染了独特的战斗氛围,反衬出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勇气与豪气。此外,诗中的“夕阳”还暗示着天色将晚,战士们已杀敌无数,战斗已近尾声,胜利已经在望,所以这首诗中的落日意象,实际上表达了王维与战士一道镇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的战斗豪情。

二、斜光虚落,归鸟牧童

——政治上不得意与强烈的隐居理想的再现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人生目标,儒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他们的共同心态。为了建功立业,他们往往离乡背井,漂泊江湖,历经坎坷,虽然付出了艰辛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都虚度光阴,空怀满腹的才华而得不到重用。这种愿望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促使寂寞忧伤的滋长,而深藏在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情感一触及日暮黄昏的'氛围就一发不可收拾。夕阳晚照中的树木、归鸟,黄昏中的宁静祥和正是诗人心之所向的隐居生活。

王维仕途坎坷,一生几多沉浮。23岁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一事被贬济州参军;张九龄作中书令,又被擢为右拾遗;待李林甫任中书令后,其又屡遭排挤,有了归隐之意;李林甫死后,又意气风发,官至给事中,但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东京陷,被迫任伪职……每次的谪贬,对王维来说,都是一次打击,作者壮志难申,有才难使,空有满腔抱负。因此,此时诗作中所写到的“落日”,失去光彩,成了作者悲情外泄的意象。 《归嵩山作》写于任右拾遗前,此时王维受到贬职,隐居于南山,过着清客的生活。诗中写道:“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诗人坐在车上,信马由缰地缓缓行进,随着时间的消逝,嵩山越来越近,并终于展现在眼前,“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萧瑟、惨淡、凄凉,环境令人伤感、窒息。作者被贬离开官场,来到荒僻的嵩山,无人相伴,只能与禽兽为友,道不尽的失意与愤激,所以此时的夕阳毫无光彩,似红还白的一丝光亮涂抹在荒城、古渡、野山上,如此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失意。

《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用简单自然的笔意勾勒出一幅春末夏初农村傍晚的图画。隐士诗人正是通过描写黄昏时万物归来的景象来抒写自己的“归隐”理想的。赶着小牛的牧童、扛着锄头的农夫、出现在巷口的牛羊,他们都在傍晚时分归家,这种“适时而归”跟诗人的归隐情感不谋而合,诗人有感而发地吟咏《诗经》邶风中的《式微》,这正是全诗的灵魂所在。诗作中“黄昏的阳光”、“村郭”、“深巷”、“农夫”这些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明净、祥和的农村淳朴风尚,与官场险恶、紧张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作者把客观一切都看成了自己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因而他的笔底,不但农村风景是如此的美好,而且农村生活也是这样的宁静闲逸。诗中所反映的是封建士大夫在宦海浮沉中苦闷失意的心情和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描写落日的诗句1

1、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2、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6、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唐·韩偓

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

8、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1、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1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3、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李白《登新平楼》

16、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唐·储嗣宗《南陂远望》

1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9、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杜甫《落日》

20、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23、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24、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25、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2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唐·杜甫《晚晴》

27、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28、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唐·杜牧《西江怀古》

29、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0、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2、流连狂乐恨景短。奈夕阳送晚。

33、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34、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唐·岑参《晚发五渡》

3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3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37、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3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9、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唐·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4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1、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4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3、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唐·杜牧《秋霁寄远》

44、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45、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46、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7、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48、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唐·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49、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唐·岑参《暮秋山行》

5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描写落日的诗句2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落日园林须秉烛,能言桃李听传杯。

3、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

4、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

5、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6、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7、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

8、那邀落日醉,已被远山迎。

9、微风市楼笛,落日寺街槐。

10、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11、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12、雨歇见青山,落日照林园。

13、西风卷地送凄凉,目断归帆落日黄。

14、归风白马引嘶声,落日犹看楚客情。

15、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16、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17、山腰隐隐见招提,落日长途渺何许。

18、驱马信所适,落日望九州。

19、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20、凤丝龙竹繁华意,犹为西林落日留。

21、碧云红树晚相间,落日乱鸦天欲昏。

22、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

23、落日烧霞明,农夫知雨止。

24、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

25、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26、乌桓落日稍沉西,南极青山女堞低。

27、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28、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29、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30、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描写落日的诗句3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4、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5、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6、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7、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8、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9、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10、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11、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12、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13、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1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15、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16、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17、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20、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