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鸿字开头的诗句选录56句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以鸿字开头的诗句选录56句

《早寒江上有怀》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主要是如何来写的呢?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这首诗选自《孟浩然集》。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大雁南飞。

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xiāng)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天际:天边。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翻译】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秋风起,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诗人在长江之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象远处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的家乡。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他乘船返乡的念头。但江水漫漫,到哪里去找渡口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返乡的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

【讲解】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另一种表现。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以“鸿”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鸿爪雪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鸿爪留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同“鸿爪雪泥”。

[鸿爪春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同“鸿爪雪泥”。

[鸿章钜字] 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鸿隐凤伏] 比喻贤才不遇。

[鸿鳦满纸] 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亦作“鸿乙满纸”。

[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鸿业远图] 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鸿雁哀鸣]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鸿轩凤翥] 比喻举止高尚。

[鸿消鲤息] 指断绝音信。亦指死。

[鸿翔鸾起] 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鸿鶱凤逝] 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

[鸿鶱凤立] 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鸿稀鳞绝] 比喻音信极少。

[鸿图华构] 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鸿商富贾] 豪富的商人。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鸿篇钜制] ①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②规模宏大的著作。

[鸿篇巨着] ①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②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

[鸿篇巨著]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鸿篇巨制] 鸿:巨,大。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

[鸿泥雪爪]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同“鸿爪雪泥”。

[鸿蒙初辟]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鸿毛泰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鸿渐之翼] 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因以之比喻大才;高才。

[鸿渐之仪] 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

[鸿渐于干] 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指始入仕途。

[鸿函钜椟] 指丰富的藏书。

[鸿鹄之志]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鸿飞雪爪] 用以指世事变易。

[鸿飞霜降] 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鸿飞冥冥] 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都买第] 以之泛指买官行的贿。

[鸿毳沉舟] 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鸿俦鹤侣] 鸿、鹤皆为群居高飞之鸟,因用以比喻高洁、杰出之辈。

[鸿笔丽藻]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鸿案相庄] ①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指结为伉俪。

[鸿案鹿车] 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

“鸿”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雪鸿指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群鸿戏海] 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来鸿去燕]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孤鸿寡鹄]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飞鸿印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飞鸿雪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飞鸿踏雪]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同“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哀鸿满路]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哀鸿遍地]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鸿”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枕中鸿宝] 泛指珍秘的书籍。

[鱼网鸿离] 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业峻鸿绩] 功业高,成绩大。

[雪中鸿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雪泥鸿迹]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嵬目鸿耳] 犹言动人观听。同“嵬眼澒耳”。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轻若鸿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同“轻于鸿毛”。

[轻如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判若鸿沟]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鸾跂鸿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龙跃鸿矫] 比喻高举远逝。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鸿”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谈笑有鸿儒]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翩若惊鸿]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附骥攀鸿] 攀:攀附;鸿:天鹅。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鸿”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着枝条,万叶翻动发出萧萧的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

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赏析】

这首诗,是流荡在洛阳的游子,因为看到北邙山的坟墓而触发的人生慨叹。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足珍贵,又卑微渺小。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著。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这首诗表达主人公对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热爱,然而对生命的热爱最终以只图眼前快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消极颓废的。

去者日以疏

【原文】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①。

出郭门②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③。

白杨④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⑤,欲归道无因⑥。

【注释】

①去者、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义。疏:疏远。日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亲近。亲,亲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②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③“古墓”两句: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做柴烧。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断。④白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⑤故里闾:犹言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做“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⑥因:由也。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赏析】

本诗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驱车上东门》,显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明月皎夜光

【原文】

明月皎夜光①,促织鸣东壁②。

玉衡指孟冬③,众星何历历④。

白露沾野草⑤,时节忽复易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⑦,高举振六翮⑧。

不念携手好⑨,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⑩。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①皎夜光:犹言明夜光。②促织鸣东壁: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③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玉衡,北斗七星之一。④历历:就是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⑤白露沾野草: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⑦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⑧翮(h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这里泛指鸟的翅膀。⑨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⑩“南箕”两句:这两句取《诗经》之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友谊。良:确实。盘: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赏析】

本诗是描述一位失意者抱怨显贵朋友之不念旧谊而不相援引。其怨情系在秋夜独处之时,由眼前凄清之景物引触而来。诗分三部:前八句写景,中四句敘事,末四句感慨。由景生情,前后呼应,情景交融。

前八句以眼见今夜月色皎洁明亮,早闻蟀在东墙角鸣叫。秋夜独处,凄清景物,令人悲郁不能寐。仰观于天,望见北斗斗柄之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天空之星星皎洁熠熠,天就将亮。低头俯察,草上露水晶白,秋亦已深。令人感到时节变换何等之快速。此时又若似听到秋蝉凄切之鸣叫,看见燕鸟奋翼之飞逝。

中四句承前两句,联想朋友之贵而弃我说,以前同窗共学之老友,皆飞黄腾达,像鸿鹄之奋翅高飞,如今已忘记从前携手同游,患难与共之好友,将我丢开如抛弃一串走过之足迹。

末四句兴感友谊不固,徒知己之虚名复何用。以天空之星,南有箕星,北有斗星。但箕星不能盛物,斗星不能酌浆,牵牛星更是不能负轭,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故人间友谊若无盘石之坚固,徒有同门友之虚名,又有何用?借南箕、北斗、牵牛之有名无实,比喻交道之不终。

综观诗篇,叹时物之变异,感节序之流易,因思昔者同门之友,高举自奋,乃不念平生久要之好,竟弃我如遗迹然。如南箕不可以簸扬,北斗不可以挹浆,牵牛不可以驾车,是以虚有其名,而不适于用。以兴为朋友者毫无贞固之心,而徒事虚名是无益也。先写景后抒情,由景而生情,转换自然,前后呼应,浑然而成。

东城高且长

【原文】

东城高且长,逶迤①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②,秋草萋已绿③。

四时更变化④,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⑤,蟋蟀伤局促⑥。

荡涤放情志⑦,何为自结束⑧?

燕赵⑨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⑩。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①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②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③已:一作“以”。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④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变化。更,替。⑤晨风:鸟名,一种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⑥蟋蟀: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⑦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⑧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结束,犹言拘束。⑨燕赵:今河北一带是古燕赵之地。⑩如玉:形容肤色洁白。被服:犹言穿着。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乐理”。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沉吟:沉思吟咏。聊:姑且。踯躅:驻足,且前且退貌,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思为双飞燕: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君,指歌者。

【译文】洛阳城东面高高的城墙,曲折绵长,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地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美女容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着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婉动人。

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吟之余双足为之踯躅不前。

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

这首诗不仅描述着诗人目睹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不如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①寒气至,北风何惨慄②。

愁多知夜长③,仰观众星列④。

三五⑤明月满,四五詹兔缺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⑦。

上言长相思⑧,下言久离别⑨。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⑩。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释】

①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十月。孟,长也。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②惨:残酷、狠毒,或指悲痛、伤心、心情不舒畅。慄:冷得发抖,这一词是兼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受。③愁多知夜长:时入孟冬,主人公不仅感觉到“寒气”,同时感到“夜长”。④列:割、分,“裂”的古字,这里是排列的意思。⑤三五:阴历十五。⑥四五:阴历二十。詹兔:即“蟾兔”,民间把月中的黑影叫做“蟾兔”,后来就成为月的代称。⑦遗:给予、馈赠。书札:引申为书信。札,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⑧上:谓书札的开头。言:本义为说、说话,这里指信中所写。⑨下:谓书札的结尾。这里是以“上”、“下”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⑩灭:本义指消灭、灭亡、磨灭。区区:犹拳拳,诚恳而坚定。察:本义是观察、仔细看,这里引申为明察、知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