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苔花开,带着泥土芬芳,不吵不闹,在属于自己的光阴里气若审定地开着。它们开在诗行里,美丽着、鲜活着……
——题记
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期,我的手机被这句诗刷屏,微信、博客、QQ空间无处不在。苔本无种子植物,靠孢子繁殖,何来花一说?好奇,情不自禁地在百度输入诗句,这句诗来自袁枚的《苔》,前面还有一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梁老师对那群山里的孩子说:“苔长在潮湿阴暗角落里,但是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我要告诉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不要小看了自己。”
即使拥有的不多,也不要小看了自己。
泪,一下涌了出来,在心底泛滥,热的、柔的、软的,微苦、微涩、微甜……这些情愫,仿若层层茂密的苔覆在潮湿角落里。一粒粒,薄薄单,远远不及米粒大。
苔,小小、低低、矮矮,妥贴地贴在树干、石头、墙壁、瓦砾……只要有水定不负韶华,虽不起眼,可是风一来,如花自然摊开。山间树旁,有小溪潺潺,也有鸟语花香,阳光无法照耀,却依然是一片生机盎然;家园背阴角落,闻着炊烟,听着锅碗瓢盆声,孩童嬉戏打闹声,鸡鸣狗吠声,树荫下、屋檐角静静生长,密密匝匝,一堆堆,一片片;悬崖峭壁、路旁,遇上水不可收拾,地毯般摊开,绿绿的,嫩嫩的,能掐出水似的。
一滴水可以显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照见大千世界,苔花虽小,也没好生境,但茂密的苔如一朵朵美丽的花,开在属于自己的光阴、地域里,静静地、悄悄地,一季又一季,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坚强地展示生命的伟大。
时光巷道里总有些如苔的陈年往事,随着一路一路的行程,慢慢鲜活在行进的路上……
随回忆翩翩起舞,随着时间的延长,让几近苍老的曾经鲜活起来,一个个,一幕幕,一件件浮现在原本麻木的大脑,而后拉进久远的长满了软软青苔的青石小路……
二
朵朵苔花开,最美的开在诗行间,在《苔》遇见梁俊和那群山里的孩子前,我如此认为。其实,最美、最俊的苔开在人间。
听跳跃诗行间的苔:“应怜履齿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洼手自裁。”、“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真美!诗人选苔,怎不是草、树、花?低矮处的苔,有生命的本能和生活的意向,不因环境散失绽放的勇气。突破重重关卡,执着成长,执迷不悟地开放,争得与花儿一样的开放权利,可歌可泣。它的美值得歌颂,值得赞誉!
说梁俊选择了《苔》,倒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他,否则沉寂三百年之久的小诗《苔》,为何会一夜爆红,一夜刷屏,只因梁老师和一群孩子在舞台唤醒。到底是诗美化了人,还是人美化诗?连梁老师和小梁也说不清,总之他们都美了,觅得了一番净土。
人如苔花,银屏里小梁是苔花,那声音纯朴干净。梁老师亦是一朵小小苔花,他永远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无时无刻,缠缠绵绵……
三
朵朵苔花开,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开在校园角角落落里……
身边如苔这样努力的人很多,最努力的属他,其次是孟大哥和我的姐妹花们。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五指不沾阳春水,选择放弃管吃穿住用行的央企,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只为山里娃,想给他们更完整的教学模式,因为深爱着专业,渴望喂饱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他期待着千里迢迢踏着万水千山到那个偏僻的山区扎根。
递交辞职信的那天,电话响个不停,领导的、家人的、老师同学的,但他还是那么决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山。他也懂抉择大山的不易,得自己洗衣做羹汤,等待批复的一个月,空闲时间找书、找人学厨事。工作之余他还借了摩托车来练习驾驶,为交通不便而备着。他用心学着、准备着,一样样,一件件,有条不紊。
顺利经过了理论考试、面试,他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开学那天,他大包小包拎着到校报到,一脸欢喜一脸愁。喜的是终于和孩子们见上面,愁的是学校没有住宿得住到村委会,巴掌大的房间住两人,只容得下学生铁床,上下铺那种,相比之前带空调、衣柜、电视机等的大房间,条件差得不如人意。
学校安排教科学,他深挖教材延伸教材,带着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实验,哪怕没有条件也想方设法去创造。他发现教科版课程内容有待商榷:水比油重,没说是相同体积情况下。为此他查阅了苏教版教材两相对比,写出相关教育论文发往麻栗坡教育,提醒教本课程的教师注意该部分教学内容。
他讲到与船相关章节时,教学生造船,学生也突发奇想,造出各种各样的船来。展示的前一天晚上居然电闪雷鸣、大雨瓢盆,临时搭建的教室前因施工车辆频繁经过坑洼积水,他们就在里面放船,顺着风儿游来游去……
“哈哈!哈哈!”他和学生爽朗的笑声,铃铛般清脆悦耳,一阵阵频频传出,回荡在山谷间……
校园角落乐欢颜,朵朵苔花如约开。我的姐妹花们和孟大哥就如朵朵苔花,绽放在校园里。李姐,如亲姐姐般呵护着我们,中专毕业,阅历最丰富,经过商也代过课,也在政府跟过班,三十五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职业。年龄最小的是古月胡,我排第二,两人都刚专科毕业没任何生活阅历。她哥哥姐姐们当老师、公务员,嫂嫂姐夫们也是教师、国企人员,大学毕业的她无疑也得选分职业。年龄排第二的是孟大哥,高个子,瘦如竹,稍黒,脾气最好,乐于倾听,擅长安慰人。他教学成绩最好,教出的教学成绩能排全县第一。起始学历高中,因家中遭变故早早辍学,有幸当了代课教师,一路代课到我们学校。另外两个分别是赵老师和杨老师,赵老师中专毕业,有个帅气活泼的男孩子,遭生活所逼选择这份工作,种过地经过商,阅历也资深。杨老师五年制大专毕业,有一可爱的小公主,种过地经过商,最终也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我一丫头,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深爱教师职业而择之。
我们教不同学龄段、不同年级,深爱职业,每每都是全乡第一。起始学历过低,曾被领导怀疑、不信任过,结果还是我们这不起眼的低矮处,如米小的苔花,在那里如牡丹般开放着……
122、黄遵宪,清末诗人,是当时“诗界革命”的一面旗识,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反对模拟古人。
123、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学习西方,他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124、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125、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126、《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127、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128、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129、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130、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31、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132、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33、鲁迅的《狂人
134、《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5、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36、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37、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138、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13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140、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141、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142、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43、曹禺,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44、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145、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146、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147、冰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148、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149、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150、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151、胡适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他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
152、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风格冲淡平和。代表作有《乌蓬船》。
153、爱情诗人冯至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鲁讯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集有《昨日之歌》。
154、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55、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诗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
156、叶绍钧(圣陶)善于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潘先生在难中》是大家熟悉的优秀短篇。
157、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58、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新歌田汉与冼星海在一起剧的奠基之作,它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
159、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
160、丰子恺是一个有独特艺术气质的散文作家。代表作是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161、田汉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戏剧家,是“五四”后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名优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162、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纯正朴实,篇幅都极短小,有一种朴素的美。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
163、庐隐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悲哀,某些小说具有自传性质。代表作有《海滨故人》。
164、沙汀1940年写了受人称道的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手法极为精炼和传神,每个人物都写得生动逼真。
解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孔子的《论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一文,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