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一缕花香,守一窗痴月
用思念做笔,流年做笺
把唐诗相思的风
研尽宋词的牵念里
饱蘸浓墨
将心头的刻骨柔情
谱写成一曲长相思
念你,在春暖花开时
只因有你
每个安暖的日子
都风雅别致
一番斜风细雨
都洒落成神韵
十里春风
都裹着桃花的香气
就连忧伤也夹杂着芬芳
念你,在春暖花开时
想你,风是你的柔情
轻轻吻醉在心头
柳是你的双手
慢慢的穿透我的秀发
雨是你洒的甘露
韵开我的情愁
等你,在风中
你说,春风吹起时
我们就能相聚
于是,
我将自己种进一首诗里
婉约每一个风经过的路口
静静的`守候你的归期
不再让爱落单
念你,在春暖花开时
十里桃花开满时
等我在桃源深深处
牵手醉舞春天
于是,我提三千情诗
奔赴在春天的路上
只为与你相遇
穿越一场红尘绝恋
想你,在春暖花开时
以思念为笔,执着为你
将花开为韵,旖旎成诗
我把每一个想你的日子
都折叠成馨香的诗句
我若开口
便把你吟诵成诗
只待你来,轻轻一合
便唱出爱的旋律
诗文:雪中傲梅(原创)
知道你们要出征
可我不敢
到送别现场
因为我担心
情不自禁
发出同去的声嚷。
但我始终好想
与你们同行
我心系前方
一直在请战
相信送别很感人
可我不敢
去拍摄现场
因为我担心
双手颤抖
拍出模糊的图像。
但我会记住
一双双坚毅的目光
那寄托着
必胜的希望
深情话别
含泪相拥
瞬间定格
观者无不动容
待到春暖花开时
再热烈拥抱
这是最暖心的道别
这是最豪迈的宣言。
丈夫听到了
女儿听到了
我们都听到了
听者无不泪弹
虽然没去送别
但我听见
出征的脚步
步履坚定
犹如春雷阵阵
虽然没能拍照
但我看见
驰援的队伍
排山倒海
胜似山花烂漫
我不盲目乐观
对 “造谣者”的训诫
令我掂量
此地无银三百两
年初一的早新闻
让我坐实
形势严峻非等闲。
就是无声的命令
迎难而上
何惧病毒凶限
见惯了生离死别
怎不懂生命珍贵
只因初心未泯
使命使然
只能勇往直前
“春天在哪里啊
春天在哪里”
封闭的小区
隔不断
稚嫩童声清脆的.歌谣。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网上上课的学生
吟诵着
雪莱远方远古的呼唤
盼望春天
羡慕你们
英姿飒爽犹酣战
敬重你们
越是艰险越向前
祝福你们
神兵自有神勇
吉人天佑
刺破青天锷未残
高歌春天
喜欢你们
那一身雪样的白
那一袭鲜艳的红
白是春的底板
红是春的绚烂
泪光模糊
红白镶嵌
隐约彩练舞动变幻
春是红棉吐蕊
春是杨柳轻扬
春是你们逆行的步履
春是你们胜利的凯旋
须晴日
春暖花开
再看红装素裹
必定分外妖娆
我一定
到欢迎的现场
我一定
用相机真情定格
夫妻拥抱
父母儿女拥抱
情侣拥抱
战友拥抱
拥抱春天
拥抱健康
为了胜利的那一天
为了春暖花开的拥抱
亲爱的战友
知道你懂
但我还得啰嗦
一定好好防护
千万千万保重
遥祝好人平安
只为此生
永远有心的灵犀
永远有爱的拥抱
月下独酌诗歌1
老松下
一壶清酒,一汪心事
别过头去,看见酒中的暗香
一饮而尽
别过头来,看见怀中的失意
再难下咽
碧阶上
一个碎杯,一纸凄迷
抬起头,看见月中的美人儿
苦笑一声
低下头,看见心中的寂寥
一阵狂笑
荒院中
一碗泪水,一车月光
走进去,听到黄昏下寒鸦啼叫
走出来,挽着夕阳下的陌生人
历史里
一秒逝去,一个定数
曾经放弃的缘分被历史挽留
逃不掉
曾经拥有的时机被历史抛弃
找不回
物是人非
一松手,错失成为永恒
时间仅留一人
月下独酌、醉生梦死
月下独酌诗歌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3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月下独酌诗歌3
《月下独酌》诗歌鉴赏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结论的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月下独酌四首》练习题
1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以不独反衬内心的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中。1,2句点出“独”,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3。4句一扫冷落孤单但5。6句又接着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乐须及春”,说明诗人以调整好心态,达到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最后诗人提出真诚的愿望,相约在遥远的天上再见。希望求得未来的“不独”。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及译文(翻译)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月下独酌》课堂教学实录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课堂实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教材简介:此篇乃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之一,隶属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此专题共选录李白四首,此其二也。
学情分析:在必修三“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中,已学过李白的《蜀道难》。初中学过李白的《送友人》。
教法设计:学诗须窥出诗之独特处,从诗内说,要解诗意、审诗美、品诗味;从诗外说,须将诗视作一种涵义更为广泛的美学范畴,学会建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梦》中讲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月有关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二、观看视频
师:先请同学观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三、聆听范读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知道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做出可贵而又出色的探讨,对我们的写作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人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我看也不完全是这样。譬如这首《月下独酌》就是这样。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下名家朗读,注意言、象、意的把握。
四、自学感悟
师:我们仍然采用“朗读-品味-感悟”的自学三部曲,注意“朗读-读懂诗意;品味-品出妙笔;感悟-悟出问题”,或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合作,尽可能地找到本诗的“看点”或疑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10分钟后我们当堂交流。
五、尝试背诵
师:同学们采用了怎样的背诵方法?在此老师强调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出诗歌的线索,边想边背,就容易得多了。(教师示范背)
六、当堂交流
1.读懂诗意
师:齐读本诗,想想它有哪些“看点”?
生1:诗歌的题目传达出两个重要的信息:月下+独酌。
师:很好,我们读懂诗意,一定要留心体察诗歌的题目,题目是一首诗中信息最丰富的文字,里面甚至潜藏着许多破译诗歌的玄机。“月下独酌”这个题目传达出许多信息。显性的信息是两个:月下+独酌,隐性的信息还有许多:我+酒+……诗人取此题目,他已着意要给我们传达一些信息:(1)喝酒理应对酌,所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故独酌之无趣,而以月下来解围;(2)独酌自然是喝闷酒,酒入愁肠,幸得月来相伴;(3)月下独酌,乃是李白诗意人生之微格,此时乃无忧无虑、无情无欲之态也,苍莽天地之间少却了许多俗世的喧闹,只剩下静悄悄地享受。我想起西方的一些温馨的酒吧,情人们卿卿我我,喝着浅绿色的香槟酒,听着牧歌式的轻音乐,说着甜言蜜语,一切都在慢慢地轻柔地享受着,时间也仿佛放慢了它的脚步。中国人的酒场幸得李白有此一月下独酌,否则只剩下猜谜划拳、狂吹滥饮,以丑为美的闹剧。从这个四字的题目所暗示的信息破译中,我们初步理解了李白的——浪漫。
生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由题目观之,李白再浪漫,惜乎也只是一人独享。此一开头,可谓“凤头”也,一是由于它很美,二是由于它灵活,充满生气,既点题,也绝妙地破了题,擦去了我们因题目而遗留的审美旨趣,同时约我们设了一个悬念,且看他如何破此清冷场面。
生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何成三人?
生4:月是一人,影是一人,诗人是一人。由上句“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将三人是视作一人的,正因为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一定要喝个痛快!
生5:“行乐须及春”,李白认为及时行乐,必须及眼下这春花烂漫之时,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
生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一般而言,主人会说“改日再聚啊,感谢光临啊”,客人都会说“谢谢啊,让你破费了”之类,可李白却不同,似真似假地跟“月”较起真劲了,跟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同,他是把月当成人的,今天是我请你,下次就该你做东了,而且要到你云汉之中的老家去喝。
师:是啊,有人据此说,此乃本诗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同学们读诗很仔细,通过大家的点评,我们与李白走得越来越近了。
2.读出妙笔
师:刚才我们是抱着去理解李白、还原李白的目的去读诗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解读,现在我们稍微作一些理性思考,看看这首诗在形式方面有哪些绝妙之处?比如刚才同学们就提到这首诗开头与结尾,中间“行乐须及春”与“花间一壶酒”的呼应,除此而外,再挖掘看看。
生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都是采用“月-影”的,有点像双起双承,这样便于我们记忆。
生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徘徊”二字是抒情式的缓歌,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人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月亮的多情写出来,而且似乎是一个固定用法。“零乱”有点类似于摇滚乐,比较放纵的那种,整个就像一卡拉OK!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欣赏诗歌的形式,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比如结构,刚才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即梳理作品是如何具体地表达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个,写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样背诵起来就很顺当。李白写诗的妙处也在于他会选择和创造一个不寻常的言语结构,这个结构除了同学们所讲的之外,它还附属着另外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它不是一个单调的结构,而是一个充满节奏感的动态结构。——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全诗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一扬一抑,一悲一喜,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诗情节奏跌宕、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这又为我们背诵提供了参照。
另外,刚才一位同学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赏析,我非常认同,李白此时确实是有滋有味、忘情“行乐”的,而一般人此时可能正在喝闷酒呢,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诗意人生”。我们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要懂得知足常乐,更要学会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这是老师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触,这也是李白之所以“豪放飘逸”的根本原因!
还有通过对本诗妙笔的分析,我发现李白也是可学的,只要我们走近(进)他,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建构起一种学习李白的思维模型,让李白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
3.读出问题
师:同学们对本诗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生9:“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似乎说反了?
生10:“永结无情游”,应该结“有情游”啊,莫名其妙。
师:哪位同学对此发表一下高见?
生11:只有醒着才能邀明月,再说此时李白也喝多了,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师:我认为这正是本诗之奇句!李白要的是清醒着的豪放飘逸,这可见出他的豪放英雄本色。这是会生活的表现,也是“及时行乐”的表现。到此打住也罢,不过有同学提出,我就姑妄言之。我在课前也曾百思不得“无情游”之解,后来终于求得一解,不过似乎不适宜在课堂上讲。(学生大呼“讲!讲!讲!”)“交欢”一词,我认为也是个黄色词汇,李白此处就是“俗极而雅”的。醒时交欢,醉后分散,可谓好离好散,及时行乐,没有承诺,没有责任,大家都快乐,这就叫“无情游”——恐怕也只有天人之乐才能如此吧,在红尘世界,在社会主义国家,敬请自重。这又是“月下独酌”之一大幽默处也!此说不登大雅之堂,哪里讲,哪里了,诸君切勿外传也。
七、课外作业
1.写一篇本诗的鉴赏小文。
2.背诵本诗。
下课!
沪教版《月下独酌》教案6
闸北二中 预备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月下独酌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重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绿色教育结合点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 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三、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 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四、 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 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4、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独.李白___”仙而人者”。 五、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 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 六、 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 2、《月下独酌》赏析,400字左右.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其时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课后小结
《月下独酌》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高二选修)
月下独酌
主备人: 陈玉良
复备人:徐进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二、评讲: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三、课堂小结:
1.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2.风格:
清新飘逸。
四、布置作业:
1、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2.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五、板书设计: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指导阅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两篇系自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二、题目的理解
时间是夜晚;背景是月夜、花间;人物是诗人一个;活动是独酌。“独”,孤独冷清。
三、朗读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四、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
2、交流。
(不解饮——不懂得饮酒之乐。
徒——白白。
将——和
须及春——须,应当。及春,跟随春光。
永结无情游——永远结成忘情的朋友。无情,双方不通,看似无情。
相期邈云汉——期,约定。邈,高远。云汉,天河,即天上。)
3、请用抒情散文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五、赏析
1、李白写这首诗时,人虽在长安皇宫,政治上却很不得意,他的价值仅仅就是陪皇帝玩的一个御用诗人,这离李白栋梁之臣的理想相距甚远。请你联系这个背景,谈谈这首诗里潜藏的情感。
(诗人面对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独酌而无人陪伴,潜藏着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是理想之后的失望,是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兼有放浪形骸的孤傲。)
2、“独”是这首诗歌的诗眼,诗人却是形象化地演绎着“不独”,分析其“独”与“不独”。
(“举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最后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3、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
(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折后的是凄凉。)
六、朗读《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2、班级交流
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白水——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浮云游子意——意,心绪。
落日故人情——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兹——此。
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
3、请用散文语言,改写这首诗(进一步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错位性)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八、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准备班级发言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
(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别的马鸣。
颜色:青、白、红;声音:流水声,马鸣声。)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对偶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浮云”、“落日”又作比,形成拟人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这是一种曲折含蓄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
(列车启动了,姐姐走了。车轮在铁轨上碾过,在我心上碾过……我的面前,两条铁轨,延伸到越来越远的地方……)
九、背诵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