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苦闷无人诉的诗句选录70条

时间: 2023-11-24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心中苦闷无人诉的诗句选录70条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宋朝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

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容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用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容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里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用,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容代人”的不幸遭用。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这仍是对“风流容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用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容。“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深一用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惯”,也深一用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此时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情过度,因热情过度容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理。此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此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里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创作背景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词人在创作这首词时已近七十高龄,这是他被一位妇女的的身世所感动而写下这首词。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2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x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翻译

床榻设在殿堂的阴影下,清风吹来,凉飕飕的十分舒爽,长长的回廊里,响着淙淙的流水声。附近的山上,树木萧森,云气缭绕,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山下,清溪潋滟,稻浪翻滚,随风飘散着谷子的香味。

日落时分,忽然来了一阵急雨,为赶归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园圃之间的小路,在雨中变得迷茫难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见我们疲于奔命的模样,都相视而笑:为着游山玩水,竟弄得这样狼狈匆忙!

注释

章:通“橦”,大木材。

云木:凌云之树木。

钩辀:鹧鸪呜叫声。x

稏:生长于江南的一种稻子。

微茫:隐约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

底:如此、如许。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词人时年四十七岁,退居信州带湖。因为鹅湖是铅山最著名的风景点,乾道间朱熹、陆九渊兄弟及吕祖谦曾在这里集会讨论学术,所以词人深为这里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在夏季独自一人来访鹅湖寺,在前往鹅湖寺的途中作了这首词。

赏析

上片描写的是鹅湖寺内外的景色,先写寺内,再写寺外,显出词人的安闲和惬意。清风吹来,殿堂之中特别凉爽,寺庙旁边泉水叮咚,令人心旷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树木,树木中有鹧鸪的叫声,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远。后二句以“鸟鸣”、“稻香”相对,不仅词性两两相对,还运用了数字对:“千章”、“十里”,叠韵对:“钩辀”、“x稏”。叠韵对仗,十分工稳。

下片描写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语意轻快诙谐,充满林泉乐趣。“冲”,显出他急迫心情,雨过天晴,山中的小路被冲得模糊不清,“趁”,写天色将晚急忙赶路的行状。“细路微茫”,写路生天晚而产生的紧张心态。结韵化紧就松,自嘲不能为事业出力,只能为林泉而忙碌。也讽刺那些不知林泉之乐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追求林泉之乐,已经到了反常的程度。通过别人的嘲笑,表明他为了寻找泉水认真而忙碌,却乐此不疲的执着精神,这是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体现,但也反映了词人摆脱烦恼、要借林泉洗涤身心疲惫的精神状态。

词人写这首词运用了归纳法,首先把上片四句与过片两句析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鹅湖寺道周遭的林泉胜景,及“冲急雨,趁斜阳”的情形,从宿寺开始,到离寺上路,再到冒雨赶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谓处处是景,令词人应接不暇。而词人喜景之情、猎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间。然后以“倦途却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启下,借人之口引出“只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话来,更翻上一层,既活跃气氛,又见心甘如此也,以总括上面两个部分的文意作结。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3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短短的罗衫淡淡的妆饰,轻轻地挽起红袖登上了场。罗扇轻掩面容歌声如串串珍珠婉转悦耳,言谈锋利如玉屑飞散融和着清香。

从汉魏开始又说到隋唐,是谁让你们总结历代的盛衰兴亡。千年万代不过是用来逢场作戏,成为说书艺人拍板演唱的笑谈。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说:即说书。

高秀英:一位说书的女艺人。

罗袿(guī):音,古代妇女所穿的华丽的衣服。

当场:又叫作场,指开场说书。

珠成串:形容歌喉婉转如一串珠圆。

拍板:一种乐器,以木做成,唱歌时用来按拍,调节音律。门锤:锤同槌。

板:以木制成。说唱时用以按拍,调节音律,警示听众。

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作者听高秀英的说书后生出“百年总是逢场戏”的感慨,并借典故感叹高秀英作为艺人讲唱之不易,从而创作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这位女艺人的妆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第一句“短短罗袿淡淡妆”,连用两个复合形容词“短短”、“淡淡”描写说书女打扮的素洁得体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开红袖便当场”,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给人一种“席上生风”(《醉翁谈录》)之感。这两句一静一动,把一个举止从容、神情沉着的艺人形象和盘托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动词,两种比喻,极其生动传神。

词的下片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由汉魏,到隋唐”并非实指汉魏隋唐,只不过说说书的内容属于讲史而已,接下来作者有感而发,一反历来把说书看成是卑贱职业的观念,把说书人提到一个历史裁判者的地位。“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上片从其外貌和说书技艺落笔,写其装束、神情,赞其歌喉的圆润和口齿的轻快,活画出一女艺人形象。下片写说书内容,结拍两匀尤妙,既写其技艺超群,又暗寓人生的慨叹。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4

原文: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朝代:宋朝

作者: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

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③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④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夕。红莲,指花灯。

赏析:

本词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夕为怀念合肥恋人所作。这首记梦词,题目是《元夕有所梦》,作于宁宗庆元三上元宵节。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别久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春未绿”,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时节而讲,早春尚寒,草木未绿;“鬓先丝”则写词人一夜梦醒,突然唤醒二十年前之恋情,忽而感觉到人已两鬓斑白,青春消逝,这才发觉昔日恋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间别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谓“不成悲”者,是指久别相思,由激情外露转向深沉内敛,由多愁善感变为隐忍节制,显出一种“不成悲”的淡漠与迟钝,实际是一种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词情致深婉空灵。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5

原文: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朝代:宋朝

作者: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幕降临,倏忽间清风吹散了薄烟,在窗棂竹帘之外,渐渐升起了一轮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忧人心未合,即使能结同心,恐不能同处一地。

情义绵绵,思绪翩翩。剪不断,理还乱。云儿啊,再回去只怕了无踪迹(认不得归路)。这样的事、情思应该只有在前世里显现,总是喜欢将两地鸳鸯放一起。

注释

①情脉脉:《古诗十九首·摇摇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脉脉,情意绵绵,凝视不语得样子。

②忡忡:忧虑不安。《诗经·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③“碧云”句:谓即使归去夜很难寻得旧欢。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远方或天边,多用来形容离愁别绪。

④“只应”二句:是说男女情事须有缘分,前世有缘今世才能相厮相守。前生,佛教认为人有三声,即前生、今生、来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辈子,对今生而言。唐寒山《诗》之四十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

赏析: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6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明代:杨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译文及注释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suǒ)秋千翦(jiǎn)翦风。

落索:冷落萧索。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jiǎ)清尊莫放空。

鱼雁:指书信。金陵子:歌女。斝:古代酒器。

注释

落索:冷落萧索。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指书信。

金陵子:歌女。

斝(jiǎ):古代酒器。

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7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翻译/译文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释

①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②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③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④灵均:屈原的字。

⑤读杀:读完。

⑥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赏析/鉴赏

此词主旨是以酒遣愁。上阕的前二句融化古语,说酒不能不饮。次二句补叙饮酒妙处:可以远于浮华,可以抚平创伤。“纷华”指纷浊的人世社会,其中甚至上演着山河陵替、故国丘墟这样让人深悲大恸的惨剧,“魂磊”即是由此产生的失国之悲。词人要以酒浇愁,自我麻醉,摒除烦恼,忘却悲哀。“三杯”、“一斗”谓数量之多,也见出词人痛切心髓,无法排解,唯有乞灵杜康的无奈心情。

下阕举出两位古人,一贬一褒。屈原放逐沅湘,行吟泽畔,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忧心楚国,系心怀王,执着而不能超脱。词人认为,孰醒孰醉,并无恒定的标准,或醒者乃是真醉,而醉者方是清醒。意谓屈原过于拘执,苦痛绝望,自沉汨罗,只是太可怜了。自超世达观者观之,可以不必如此。阮籍但闻有酒,便求为步兵校尉,以求一醉,方为达者。“好个”两字极力称美。但这种褒贬,只是愤激之词,正话反说,将哀痛家国、感念世乱的心情,用拗折之笔写出。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8

原文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翻译

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注释

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赏析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9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翻译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

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

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莲花楼:饯饮之处。

阳关:即《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赏析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非常真诚和专一。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象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玉”与“花”喻作者自己,“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第五程”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作者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词和它的故事,与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词所反映的感情来比较,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同样的价值。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0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朝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西都作》译文

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教我这样的狂放不羁。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鹧鸪天·西都作》注释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

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章:写给帝王的奏章

觞(shāng):酒器

玉楼金阙慵(yōng)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鹧鸪天·西都作》赏析

此词系作者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该词是北宋末”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这是有深意的。据《宋史·文苑传》记载,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于野之望”,靖康”间,钦宗召他至京师,欲授以学官,他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究拂衣还山。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洛阳时纵情于山水,豪放不羁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世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世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 “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世作者远避俗世,怡的自得的心理。这二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的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态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态对王侯的傲骨铮铮。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世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世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词清隽婉丽,自的流畅,前后呼应,章法谨严,充分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傲视王侯、潇洒狂放的性格特征。

此词体现了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骨,读来令人感佩。无论从内容或艺术言之,这首词都堪称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的小令。全词清隽谐婉,自的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上片第一句“天教懒慢带疏狂”,下片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了词人的潇洒、狂放和卓尔不群,照应了“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则照应了“懒慢”。

《鹧鸪天·西都作》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早年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体现了词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轻时期,他一直隐居在洛阳的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逍遥快活的生活。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集中反映。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1

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翻译

在芳香的压着花纹的红笺纸上题遍诗句,诗笺大多寄给了一位旧日相好。只记西楼劝饮时她垂垂如雪的粉面和南苑歌舞时她春衫飘动如有微风吹拂。

自从别离以后,花柳依旧,无穷无尽,可惜欢乐之事却少有同心之人一块儿共度。请谁问得“云”的音信,问她如今飘荡在巫山哪一个峰头。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题破:写尽,写完。题,写。

香笺小砑红:磨压过的红色小纸。香笺,散发香气的信笺。

砑红:又称“砑绫”,一种砑光之绫,用作信笺等。砑,研磨物体,使之坚实发光。

诗篇:一作“诗成”。

西楼:泛指词中主人公游乐之处。

晏酒面:饮酒后的面色,一作“宿酒”。

垂垂:渐渐。

南苑: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

春衫:指舞女穿着的轻而薄的衣衫。

细细风:指起舞之际,春衫飘动,仿佛有微风吹拂。

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在长安思念西楼歌女(即词中“旧相逢”)而作,词人和她有过一段美好的交往,分手后,多次写诗给她,但却得不到她的音信,这使得词人非常苦闷,于是创作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此词抒写别后思念之情。上片由叙及忆,叙香笺题诗,追忆相逢旧事,直抒情怀,思念之情抒写不尽。“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别后相思,香笺砑红,写成诗篇,寄予情人。“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两句写景极流丽,然而实是言情,把词人对往事的留恋和怀想都写进“垂垂雪”和“细细风”中。旧事甚多,唯忆两件:一是西楼劝饮时,女子垂垂如雪的粉面;二是南苑歌舞时,女子随风飘旋的春衫。二事所指,实为一段春情,故美好难忘。

下片进一步写思念之苦,自分别后离愁别绪一直萦绕于心,词意较缠绵深沉,但词句却明了畅达。“花不尽,柳无穷”六字与上片开头相关合,题破香笺也写不完的思念之情正如同不尽之花、无穷之柳一样,表示分别以后,年复一年,春光如逝,相思不尽,因情人不在身旁,毫无欢乐意趣。结二句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归云巫山作喻,追问巫山归云讯息,眷恋旧情,渴望再度相亲相爱,词切而情深,词人的苦闷与无奈尽含其中,同时似暗含词人所怀念的旧日相好的身份乃是一个歌妓之意,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全词感慨今昔,或借景传情、或直抒胸臆,写情深沉婉曲,文笔却十分流畅,浅语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又用时空转换,对比今昔;以设问猜测,情真意切,收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2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鸦李鸦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鸦。

注释

鹧鸪天:小令词调, 双片55字, 上片四句三平韵, 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些:句末语助词。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这里隐括其句。

青旗:卖酒的招牌。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鸦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鸦”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鸦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鸦”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3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翻译

排列着火把宴饮归来,酒还没有醒,夜晚的街道十分安静,马蹄声也显得很轻快。只见月色洁白,远处的渔火发出点点青光。

乘醉回想平生往事,满怀抱负,志向远大,更何况像今夜这样的万丈豪情,我要摘下满天的星星装在袖子里。

注释

列炬归来:谓打着灯笼火把夜归。

六街:泛指城中繁华的街道。

漫漫:无涯际貌。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从醉里:在酒醉之时。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

峥嵘:卓越不凡的样子。

更堪:岂堪。

赏析

“列炬”这个词出于杜诗的“列炬散林鸦”,本是写除夕守岁之后打着灯笼火把出去拜年。王国维多次用这个词,有的是写除夕,如《八声甘州》的“列炬严城去”;也有的不是,如这首词提到“月中薄雾”,大年三十晚上是没有月亮的,所以显然不是描写除夕景色。王国维之所以用这个词,乃是以灯笼火把的“动”来衬托六街月夜的“静”。从“列炬归来酒未醒”到“六街人静马蹄轻”和“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是一种环境和气氛的转变,其意境颇似冯延巳《抛球乐》的“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人罗衣贴体寒”。二者都是从繁华热闹的人间生活转向冷清孤寂的自然景色,从中体现出内心的一种感受。“酒未醒”也就是“兴未阑”,正由于兴未阑,所以感觉到深夜的大街上特别冷清,只剩下马蹄的声音伴随着自己。

“月中薄雾漫漫白”和“桥外渔灯点点青”都是现实的写景:在月光之下,眼前所有景物都像是罩上了一层迷蒙的白雾;苏州多水多桥,此时雾中的一切都是朦胧的影子,惟有远处水边桥外有渔船上的几点灯光在这静谧迷蒙的画面深处闪闪发亮。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月下风景。月下的景色是朦胧的,“酒未醒”的朦胧醉眼在朦胧的月色中捕捉那一闪一闪的光亮,由此联想到在酒意中松弛下来的意识在自由地捕捉那一点一滴的往事。

由于前边的写景中已经有了这种隐约的暗示,所以过片的“从醉里,忆平生”就承上启下,顺理成章了。从醉里忆平生和清醒时忆平生是不同的。清醒时有许多理性考虑的干扰,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够真实;而在喝醉的时候内心完全放松,不受任何约束,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心里话。那么作者对自己平生的反省是什么呢,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峥嵘”本来是山峰高峻的样子,作者用它来形容自己理想志向的特出和不同一般。理想志向太高有什么不好,志向太高了就容易遭受失望的打击。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只是取得个人温饱也许是容易满足的,但实际上人除了要求温饱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像杜甫,他说自己是“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稷和契都是辅佐舜的贤臣,而尧舜时代则是儒家理想中的盛世。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的战乱时代,以一个“布衣”的身份而怀抱有这样的理想,其不现实可想而知。可是他说,“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只要我不死,我就要为实现我这个理想而努力。杜甫的一生是贫穷的,直到晚年,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下,他还在为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流离而悲伤:“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搂》)这是“窃比稷契”的理想给他带来的苦恼。王国维也是一个关怀人生的人,而且比杜甫更进一步,他还渴望解释人生。然而,人生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答案,这种思索真是自寻烦恼,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可怜”这个词用得很巧妙,因为它既有“值得怜悯”的意思,也有“可爱”的意思。因“心事太峥嵘”而造成一生的苦恼,值得自怜;为不同凡俗的理想而付出,虽苦犹甜,值得自傲。到底是自怜还是自傲,那种分辨是理性的事,现在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感觉里不知不觉地就渗透了作者清醒时意识形态里所存在的那种理智与感情的矛盾。

正是由于归途中有了这种对平生的反省,所以此夜就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自己在天上御风而行,轻而易举地就“摘得星辰满袖”。天上的星辰,象征着光明、高远、晶莹、皎洁,在现实中是可望不可即的,而作者在梦中却能够“摘得”,而且“满袖”。那种达成意愿的圆满,那种无求无待的自由,真是一个人在清醒的现实之中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个浑浑噩噩对自己的平生从来都没有过反省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梦;一个除了物欲与金钱之外再也没有更高向往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梦。可以说,“摘得星辰满袖行”不但是对“心事太峥嵘”的一种形象化的解释,而且流露出一种潜意识里对理想的坚持。

然而,“更堪”这个词却是一种理性的反映:高远的理想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梦中的理想越是美满,梦醒后的失望越是痛苦,所以是“更堪”——怎么能够再受得了。梦中的意气风发和醒后的失望痛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这个结尾余音袅袅,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值得慢慢地咀嚼品味。

全词的那种朦胧与清醒、豪放与怅惘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作者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微妙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是1904年至1905年间作于苏州。词人宴饮游乐后归来,在朦胧月色、漫漫薄雾笼罩下,在点点渔火的映衬下,半醉半醒之际所作的一首词。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4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翻译

京城上元佳节有感,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一同赋词。

皇宫春色浓郁,华灯宝炬与月色焰火交辉。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种人物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陆上,有的在海上。

斗转星移,龙驾回宫。贵家池馆一派和气繁荣。如今白发三千丈,只能忧愁地与数点寒灯作伴。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紫禁:指汴京皇宫。

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

烟花:烟云与花朵。

鳌山:元宵节之灯山。

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

玉帝:指玉皇大帝。

陆海:陆地和海洋。因为花灯中的人物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过海)。

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赏析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读者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

创作背景

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作者集中另一首词有《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云:“而今老我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绍兴九年己未(1139)归隐以后词人与韩叔夏常唱和往来,所以这首词亦当为此后数年间所作。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15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翻译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

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红莲夜:指元夕。红莲,指花灯。

评解

作者曾几度客游合肥,并与一歌妓相爱。当时的欢聚,竟成为他一生颇堪回忆的往事。在记忆中,她的形象十分鲜明。然而伊人远去,后会无期。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万千。梦中相见,又被山鸟惊醒。思念之苦,真觉得“当初不合种相思”了。愁思绵绵,犹如肥水东流,茫无尽期。谁使两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头默默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词中所流露的伤感与愁思,即是为此而发。全词深情缱绻,缠绵哀婉。

题解

本词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夕为怀念合肥恋人所作。这首记梦词,题目是《元夕有所梦》,作于宁宗庆元三上元宵节。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别久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春未绿”,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时节而讲,早春尚寒,草木未绿;“鬓先丝”则写词人一夜梦醒,突然唤醒二十年前之恋情,忽而感觉到人已两鬓斑白,青春消逝,这才发觉昔日恋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间别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谓“不成悲”者,是指久别相思,由激情外露转向深沉内敛,由多愁善感变为隐忍节制,显出一种“不成悲”的淡漠与迟钝,实际是一种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词情致深婉空灵。

赏析一

这首《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乃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曾经两次到过合肥。“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而作此词时,姜夔已是四十二岁,与旧恋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上阙首句“肥水东流无尽期”,点明了当初相恋的地方,并借水流悠悠、绵绵无尽之意,谓已相思亦是了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表面上有怨极生恨的后悔之意,称当初就不应该发生这段感情,然实则说,自已根本就摆脱不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始终被相思缠绕,太过苦恼。有李太白《秋风词》“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之感慨。“梦中未比丹青见”则写出了词人梦中的遗憾。在梦里,恋人的面容模糊依稀,没有画像那般清晰。潜在地表明了词人在这二十年里,刻未能忘恋人的样子,时常在她的画像前流连这样一个事实。结句“暗里忽闻山鸟啼”沉痛已极,离别已久,又相隔遥远,只能在梦中相见了,然而,这模糊不清晰的梦,竟然还被鸟啼声惊醒。情伤若斯,痛彻心脾。

下阙起首句“春未绿、鬓先丝”,言春乍始,然发已先白;也暗写自已二十年来,伤春如故的恒久之思。“人间别久不成悲”道出人间世情的悲哀。分别久了,人的情感已变得麻木不堪,再也感觉不到当初离别时的那种铭心刻骨的痛苦了。暗合佛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之理。然细细想来,世情欢爱,又莫不如此,读之心中尤觉感伤。“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两句,点出主旨,收结全篇。在元夕之夜,你是否会触景生情想起了我?而我对你的思念,你是否又能感应到?这个问题是个天问,没有答案,只有身在两地的双方各自心里明白。由此推求出,这段恋情在元夕之夜的花灯会,曾有过甜蜜地回忆。在这一特定的时刻,能够引发彼此的回忆和相思。

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该词情境深永,含而不露,其意可神会,无法以言语尽达,心有戚戚者,自会其中之意。

赏析二

据夏承焘先生《姜白石编年笺校》考证,作者年轻时在合肥与恋人相识相爱,此后为生计四处飘泊,与恋人离多聚少。但词人终生思念情人,词中时有所涉。这首词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最为显豁的一首。上片写因思而梦,醒来慨叹梦境依稀,识认恋人面貌不清;又梦境短暂,才相遇却被山鸟啼醒。下片由元夕春至换意,写出岁月蹉跎之叹。“人间别久不成悲”又出新意,反折而出。全词空灵蕴藉,耐人咀嚼。

形容一个人消极的诗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扩展阅读:

悲伤,意谓哀痛忧伤,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难过。悲伤作为一种负性基本情绪,通常指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包含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等情绪体验,表现在外即为沮丧心情,落泪与沉默。

古诗词中多悲伤情绪,不仅限于古诗词,从我国整个文学史来看,感人至深的还是那些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写穷苦与愁恨的作品。这大概与我国古代社会乱离,民生多艰,知识分子大都具有忧患意识有关。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对此有较好的总结,“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本篇介绍的关于悲伤的诗词,属于伤感(与喜悦相对)类作品中的一类,由于其他类(离别类、爱情类、思乡类……)已涉及到很多,所以本篇只介绍部分诗词。

嗟老伤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古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道出了千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共同心声。

诗开篇便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感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来者”是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这样贤明的君王,前代不可见,后来者自然也来不及见到,这真是一种悲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情感更加深沉悲怆。当诗人怀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哀,登幽州台远眺时,只见宇宙茫茫无际,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显得极其渺小,不禁有种强烈的孤独感,以至悲从中来,怆然流泪。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之辽阔,展现了一幅雄浑浩瀚而空旷的艺术画面;末句刻画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形象及其悲哀苦闷的心情。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出自唐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开篇几句以“君不见”,构成一组气势雄壮的排比句,一开始便营造了一种排山倒海之势,摄人心魄。而这奔放豪迈的感情中实则蕴含了人生易老的悲叹,更深一层,则在感叹怀才不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感叹人生的短暂。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感伤生命短暂,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把自己对镜自照、搔首踟蹰的无可奈何情态表露无遗。作者将本来短暂的人生缩短到朝暮之间,直至“忽然而已”,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其实,这两句与前两句还构成了反向对比,即把伟大永恒的黄河与渺小短暂的人生相对照,一景一情,一涨一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咏叹,更强烈地突出了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主题。同时,也为下文的进一步的抒情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到达夔州。这首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首联以凄紧的风声和哀啸的猿声领起,写夔州特定的环境气氛,接着再以清水白沙上的飞鸟来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描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诗人仰望纷纷扬扬、萧萧而下的黄叶,俯视汹涌澎湃、滚滚而来的江水,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情感十分复杂深沉。诗人漂泊在外,离家万里,面对萧瑟之秋,心中更加悲怆;时已暮年,体衰多病,无依无靠,独自登高跳远,其中的况味,想必只有一个“悲”字勉强可以概括了。“万里”、“百年”在这里一指距离之遥,一指年岁之大;“悲秋”、“多病”,一写心情之沉痛,一写身体之衰弱,可谓是心身俱疲。“常作客”、“独登台”,则把一生的际遇写得极其简练,写出了诗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涯。总的来看,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融进这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为乡思之愁中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显深沉。尾联承颈联而来,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张上。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己,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其中“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用典。“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用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同时“白头吟”一语双关,又照应了上句的“玄鬓影”,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短短的十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而自然。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非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人下。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出自唐代诗人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诗人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境遇十分悲凉。这两句类似的有王维的《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但后两者都是情景的白描或渲染,无比无兴,都不如此句有韵味。这两句承接首联,视线由外及内,写冰冷的静夜里正下着凄凄的小雨,沙沙地敲打着雨中秋树;陋室之中,燃着一盏昏昏的油灯,油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苦不堪言。此外,这两句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利用作比的形象来进一步烘托气氛,富有诗味。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类似于人的风烛残年,飘摇不定。同时,雨中的黄叶树作为现实中的自然景物,又烘托了凄冷的环境氛围。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这是王维的《叹白发》诗,前两句写嗟老伤时。“宿昔”、“须臾”都形容时间短暂;“垂髫”代指儿童。这两句是说人的一生极其短暂,展眼间,少年青丝成白发,顷刻间,老人死后又转为孩童。王维信佛,相信来生转世,即使这样,他对生命依旧充满了慨叹与矛盾:一方面,他相信人死还会再少年;另一方面,他眼看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理想破灭却无能为力,不得不为之惋惜、怅惘。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两句,写的就是在这种情绪下的消极思想。“空门”,指佛门,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以空法作为涅盘之门,故称空门。这两句大意是说,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的伤心事,只有皈依佛门才能解脱。王维一生际遇坎坷,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事业,后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他本身出生于奉佛家庭,受佛门思想影响很深,当理想破灭时,这种思想就成了他的主导思想。他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必须到佛门空无寂灭的哲理中,才能得以摆脱。

伤别怀人

崔郊本身不算很有名,但他的一首的《赠婢诗》却广为流传。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不仅写出自己所爱被劫夺的悲哀,还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因此具有典型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二句写女子为王孙公子为追求的深沉痛苦。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身不由己的痛苦。“绿珠”,原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向石崇索取绿珠,遭到石崇拒绝。石崇因此被收下狱,绿珠也坠楼身死。作者用此典故,一则表明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的美貌,二则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表现出对王孙公子的不满,对不幸女子的爱怜同情。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传唱千古的名句,多被用来表示恋人因贫富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而不得不成为陌路之人。“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本指善吹箫的萧史,或风流多才的梁武帝萧衍,后来借指情郎或佳偶,这里是崔郊自谓。这两句是说,贵族之门,其深似海,一旦陷入,就会把旧相识当成陌生之人。作者在这里没有把矛头指向造成他们分离的“侯门”,反倒说女子对旧情人“无情”,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来切合“赠婢”的口吻,二来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显示出内心痛苦无奈而又不敢直言的凄楚。

同样写与歌女的离别,杜牧就写得十分缠绵。“多情却似总无情”,作者对情的概括十分精辟,明明多情,作者却说无情。人若是爱得太深,爱得太重,反而更难以表达内心的深情,在旁人看来就好像无情一样。“唯觉樽前笑不成”,在送别的宴席上,本来想强颜欢笑,使离别不至于太伤感,但在心爱的人面前,却总也笑不出来。作者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反应了对伊人的款款不舍之情。最后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借物抒情。案头的蜡烛还在燃烧,时不时溢出烛泪,分明就是在替人的离别而伤心落泪。“蜡烛”是有烛芯的,所以作者说“蜡烛有心”,在诗人的眼里烛芯是有情的,是依依“惜别”之心。“替人”二字,使情意更深了一步;好像是说离别双方强忍住了泪水,而蜡烛却无法抑制,“替”他们而垂泪。“到天明”又点出了宴饮话别的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与伊人的依依不舍。

依旧是写离别,《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是歌妓写给心上人的一首伤别词。“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两句,写景抒情,点明了离别的时节和地点。“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聂胜琼是京城名妓,临别之时,将《阳关曲》唱给自己的心上人听,自是别有一番苦痛滋味。上片写临别之悲,下片写别后之情。“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写出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款款深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枕前泪”、“阶前雨”,一个是屋内,一个是室外;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一个有情,一个无情,两者相互映衬,情悲意切,十分感人。在词人的心里,自己的枕前之泪和窗外的阶前冷雨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的凄冷,自己的泪增添了雨的悲,阶前雨增添了泪的凉,二者共同渲染出词人别后悲苦无依的凄凉场景,抒发了对心上人的强烈的思念,情感很细腻,令人心碎。相传后来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毅然地决定“出妆奁资夫取归”,聂胜琼遂如所愿。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少年时有一段情事:他少年时游历各地,在安徽合肥邂逅一对姐妹,并与其中的一位相爱。然而姜夔生计无着,被迫离开合肥,致使二人无法厮守,抱憾终生。就是这段少时情事,始终埋藏在词人的内心深处,从未忘怀过。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从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这首词。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两句是对梦中女子的描写,她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是一位绝佳美人。三句点明“感梦”之题,说明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出现的,足见词人相思之浓。以下写梦中人的自述,从对方来写思念,更加重了相思之情。过片写别后难忘旧情,词人看到身边的“书辞”、“针线”都在,偏偏不见梦中人,想必她的魂魄也追逐自己来到远方了。只可惜,梦醒之后看到的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明月之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冥冥归去无人管”,独自归去无人照管。结尾两句想象情人梦魂归去的情景,显示了作者无限的爱怜与体贴,写景极其清冷,意境极凄黯,而感情极深厚。特别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将作者那种孤独、那种悲凉、那种落寞,甚至有一点绝望的心情表露无余!后人对此二句评价极高,就连对姜夔一向颇有微词的王国维也不禁要说:“白石之词,余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另一个时代的“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二人结为夫妇,伉俪情深,本来可以幻想着厮守一生,谁知陆母偏偏不看好唐婉,二人被生生拆散。陆游另娶,唐婉另嫁,原以为可以不顾彼此,偏偏十年后重逢于初识之地——沈园。四目相对才知道思念之切,他写一首《钗头凤》,她看到后终日以泪洗面,郁郁而终。

几年离索,“春如旧,人空瘦”,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她变得憔悴了。这不仅仅是岁月的摧残,更是因为心底的牵绊,“憔悴支离为忆君”。本来可以两不相干,谁知相思之情难以斩断,只能用无尽的泪水祭奠绵绵的相思之情。“桃花落,闲池阁”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人事。陆游与唐婉再次重逢在沈园时,依旧是美丽的春天,只不过人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了。这里的“桃花”是唐婉的化身,而“东风”则是陆母的写照,因为“东风恶”,它的无情摧残,唐婉变得无比憔悴,她本来像美丽的桃花一样,如今却凋零了。一个“落”字,非常沉痛,突出唐婉所承受的痛苦之重,也表明作者内心的凄凉失落。而作者本来像池上的楼阁一样,是桃花的陪衬者与守护者,如今桃花零落,词人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一片空旷。这两句表面写景,却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突出唐婉所承受的痛苦,也表明作者内心的凄凉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之至。虽说两人的山盟海誓还在,情感依旧如一,可是”相思相望不相亲“,明明有爱却不能爱。一刹那,恨、怨、悔、痛……百感交集,难以名状的悲哀只形成了“莫莫莫”三字。罢了,一切都为时已晚,事已至此,怎么都没有用了。

据说,唐婉还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词中描写了唐婉与陆游被迫分开后的种种心事,直抒胸臆,哀婉动人。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是作者对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的控诉,充满愤恨。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雨送黄昏花易落”句,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有自悲自悼之意。“晓风干,泪痕残”句,写内心无休无止的痛苦。她想把心事写下来寄给对方,却终究没有这样做,其中万种的委屈怅恨只化为“难、难、难”三字。“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三句,概括分别后世事全非的`情况及两人的相思状况。因为日日相思,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角声寒,夜阑珊”句,又以凄清的环境来加重这种悲凉的处境。角声是凄凉哀怨的,漫漫长夜终于将尽,但悲伤并没有因此而尽。——“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唐婉已为人妻室,她对故人的情感纵然强烈也不能表达出来,她不敢在人前哭诉自己的悲哀,只能咽下苦泪,假装过得很好。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与开头“难难难”相呼应,把人物那种复杂矛盾而又无奈的内心刻画得极其沉痛,表现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同样是夫妻离散,陆游夫妇是迫于封建礼教下的世故人情,而朱敦儒夫妇则是被战争生生拆散的,有时生离比死别更让人感到痛苦悲哀。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叙事直起,说自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擘钗破镜也便分开。金兵攻陷汴京,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离散。在这个战争年代,存活下来已是不易,更不用说相互通信了,“天涯海角信音稀”句写的就是夫妻离散后音信难通的情景,刻画出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之惨痛心境。“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两句,互文对举,合指极为遥远的地方。是说主人公推测自己的妻子、亲人可能被金人掳到遥远的地方,他便借助梦境,飞越万水千山去和亲人相会。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两句以自然中的星月作比,以“如何”二字领起一个反问句来抒发幽怨。这里的“星”指牵牛、织女二星,传说他们一年一度在七夕相会,所以称“星解聚”。这两句是说,月亮虽然常缺,但也有重圆的时候;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重聚的时候,为何偏偏我们这些离人就不能再次相逢呢?这里的“人”当指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归”是归到“擘钗破镜”的地方。但要把这一幻想变为现实,是何等的不易。词人心中愤愤不平,充满了怨恨,又无处发泄,才不禁向天上的星月发难。这时却听到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这对于渴望团圆的主人公是一个强烈的刺激。结句进一步联想到塞雁,塞雁一年一度南来,他“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却看不到亲人回来的那一刻,更看不到国家完整回归的那一刻。在这首词中,作者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从侧面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一位写情能手,他把别离之悲痛写到了极致。《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便是一个代表。词一开始就自责后悔,“而今才道当时错”,至于是什么错,词人没有明说,紧接以“心绪凄迷”,这正是“当时错”所引发出来的。“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两句是设想之语。词人想象分别之后,她极其悲痛伤心,却只能偷偷地垂泪。她抬眼看见明媚的春光,却发现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她的心情也步入到了寒冷的冬天。“红泪”句用典。据说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登车启程后,仍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壶里,把晶莹剔透的玉壶染成了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由此可见,“红泪”是极其伤心悲痛之泪,然而还得偷偷地流,心中的矛盾纠葛可见一斑。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明知此地一别就难有再见之日,还强颜欢笑,幻想着以后重逢的时候。“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就这样分离了,此时梨花落了满地,枝上已经没有了残留的花瓣,回望天边时,月亮正西沉。此时,月是迷离的,梨花是惨淡的,情感是凄迷的,或许这就是“满眼春风百事非”吧。这首词以率直平白的语言,把词人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亡国伤痛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李煜被囚禁之后抒写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的一首词,以白描手法极写内心的痛苦,基调低沉悲怆,情感哀婉动人。上片先写梦醒后的凄凉处境,再写梦中的逍遥快乐,对比之下,更显凄凉。过片侧重抒情,表现其内心的无限痛楚。“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独自在落日时分凭栏远望,却已望不见“无限江山”,心中偏偏想起当年的“无限江山”,这是何等悲伤的事。“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被囚禁汴京,欲重见旧地之时。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伤心和悔恨!人常道“别易会难”,普通的离别便使人如此伤感,更何况词人离开的是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故国家园,是他半生都逍遥其中的地方呢。末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既写眼前实景,表现春去之不可挽留,传达叹春惜春情怀;又隐喻自己与故国相隔甚远,如“天上人间”,再难相见,同时,也有暗喻自身面临厄运,再难逃脱的悲怆命途。

李煜还有一首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一题《虞美人·春怨》,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开头先写春日美景,以景入情,用细腻清丽的语言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春风吹回庭院,春草变绿,柳树抽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只是,这美景年年依旧,人却已非当年。回想着昔日繁华的帝王生活,对比眼下凄凉的囚徒状况,他沉默无言。“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两句,点明题旨,流露出对故国生活的怀恋之情。“竹声”是凭栏所闻,“新月”是凭栏所见,这些事物都是词人当年在故国时最常见闻的,词人听见竹声,望见新月,心中有了一丝慰藉,总算可解思乡之情;但这些景物给词人带来更多的却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盛衰之感,他的心是极其痛楚的。

下片写由对昔日生活的回忆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上句透露出孤独情思,下句则哀怨至极。东风解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他已“满鬓清霜残雪”,那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他难以承受。

孤独失意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诗,用融情于景的形式,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知音难觅的迷茫。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点出弦歌者悲伤的原因: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心中的伤感,知音难觅才是为让人伤感的。听歌者是一位彷徨失意的人,当他听到凄凉的弦歌声从楼中隐隐传出,不禁受了感染,他揣测“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恐怕只有杞梁妻那样悲苦之人才能弹出如此悲绝之曲吧。诗人将其比作“杞梁妻”,可知弦歌者是一位女子。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弦上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无限凄凉,几多压抑。诗人禁不住再次揣度女子的内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其实,世间知音本就难觅,这高楼的佳人即使借琴曲吐露心声,也也是枉然,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哀伤。这两句,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实际上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东汉末年那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黑暗年代,知识分子受到杀戮和禁锢,一般的士子是没有出路的,失意彷徨之人何止千千万万?因此,“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诗人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位不遇“知音”的失意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感叹“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双鸿鹄,从此结伴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李商隐的诗有朦胧多义的特色,就是这首题为“常娥”的诗,也有多种解读。或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或认为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或言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诗的前两句写居处内外的环境,点出主人公长夜不寐的情景。室内,黯淡的烛光映照在屏风上;室外,银河垂地,晨星寥落。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内心的孤独寂寞可以想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写主人公由天上孤月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据说月宫中有仙子——嫦娥,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而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对于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女人公是抱以同情之心的。“应悔”是揣度之辞,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的关切之情。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嫦娥虽然得以升仙,却始终独居于清冷寂寞的广寒宫中,她的内心必定也是孤寂的,她的处境和心境与自己何其相像!因此,主人公进一步猜测,嫦娥很可能会后悔当初吃了仙药,眼望着碧海青天,独自消瘦寂寥。

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知,诗中“悔偷灵药”的心理,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诗人在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中,曾力图摆脱俗世,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因此,这两句诗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这种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是一首送别时诗。其中“同作逐臣君更远”句,把“伤心”之情写得极其动人。刘长卿与裴郎中曾一起被召回长安,不久后又同遭贬谪,真是同病相怜,“同作逐臣”包含了多少悲愤与伤心。更让人悲痛的是,二人同时被贬已是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则更远,这种不幸就加倍了。诗人着重突出的是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写景抒情。“青山万里”紧承上句“更远”;“孤舟”照应二句的“水自流”,既写出了裴郎中旅途中的孤寂,同时流露出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伤春离别在晏殊的笔下就显得十分通达。“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两句虽然仍写念远伤春,但眼界较大,感慨颇深,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词人从放眼河山“念远”是他感情的抒发,一个“空”字却是他对这种感情的一种理性的反省:念远又有什么用呢?“落花风雨更伤春”紧承上句,由“空”字贯穿,写的是词人对伤春的感受。这两句是说我已经有了念远的悲哀又加上伤春的悲哀,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念远不一定就能相逢,伤春也留不住春光。所以“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词人懂得只有爱惜了今天,珍惜了眼前人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未来。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写词人在元宵佳节的感受,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词的上片以对比手法,通过写现实节日的欢快与作者凄凉的心境,刻画出了词人寓居异乡的孤独悲凉。元宵佳节,天气十分美好,可词人想到了自己的处境,眼见绿柳氤氲,春意融融,她忧心忡忡,感叹道“次第岂无风雨”。这几句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从构思上看为下文“谢他酒朋诗侣”和“怕见夜间出去”作伏笔,再深入一层看,似也暗含天有不测风云,不能陶醉于安乐环境之意。正因为如此,她谢却了友人的邀请,没有玩赏的心情。

下片前半部分回忆自己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那真是一个繁华热闹。可是,好景不长,如今国破家亡,又加上年老体衰,哪还有当年的游赏心情?因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歇拍三句情感极其悲凉,以别人之欢声笑语来反衬出自己伤感孤凄的心境。词人不愿意出去,宁愿躲在帘子底下,从别人的欢笑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一是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元宵灯会以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纳兰性德写孤独寂寥,是极其失意凄美的。他说“谁翻乐府凄凉曲”,是谁在演奏这凄凉的乐曲呢。当然,此问并不求结果,只是一个感伤的引子罢了。“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两句,描写的是感伤的环境,这是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本就凄凉难耐,又听到乐府哀曲,词人的孤独寂寥心境自不待言。“瘦尽灯花又一宵”,是词人看着烛芯慢慢燃尽散作灯花,就好像一个人渐渐消瘦的样子。其实瘦掉的又岂止是灯花呢?词人彻夜未眠,灯花瘦尽,人亦神伤消瘦。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意兴阑珊,沉醉也难掩愁情。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始终都难以放下无聊的心绪。最后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悄悄透露了这是由于对一位女子的相思所致。“谢桥”指代心仪的女子,“谢桥”和“谢家”都是由谢娘衍生出来的美丽词汇,指代“谢娘”所在的地方。此句收束全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

总之,悲伤是一种较为沉重的情感。但并不是说,悲伤全都是消极的情绪,它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民生的关注。

何须老时空悲切

我们都在碌碌无为

我们都在浑浑噩噩

我们都在异想天开

我们都在等待奇迹

我们都想创造奇迹

我们都拥有美丽遐想

我们也都在独自瞎想

我们都在憧憬未来

我们都缺少实际行动

频繁的是口头滥语

我想成为画家

画出五彩缤纷的笑脸

我想成为医生

救死扶伤是我永恒的职责

我想当个老师

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优异的人才

我想考哈佛

去看看这个“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我想去巴黎

领略埃菲尔铁塔的迷人

我想环游世界

去感受自然造物主的伟大

我还想......

现实击败了梦想?

我的懦弱击败了梦想

只有不敢想的,没有做不到的

我们需要的是踏实

可总幻想着一步登天

我们需要沉着稳重

可做事轻浮敷衍

我们也在想像

只是从来没有动作

有的也只是3分钟热度

过了热就散了

余温被称为遗憾后悔

乘着年轻好好拼一把

乘着年轻把翅膀练硬

乘着年轻我们怎能坐等其成

乘着年轻勇敢的飞吧

乘着年轻,莫等闲

何须老时空悲切

我们都还年轻何须伤感

我们都还年轻这就是资本

我们都还年轻这就是动力。

延伸阅读:

藏在心窝里的那份坚强

生命是一个不停飘移的过程,你我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人海茫茫,无论是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不奢求能天长地久,只企求曾经拥有。我会好好地把握和好好地珍惜,直到我的心窝开花结果。

一向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不忘记。如今却发现,深刻在心里,那些东西早已在他们的时间里化成遗忘,不要让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对于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却不能驻足,对于曾经的过客,只能感激,不能强留。生命的脚步只有不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没逝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路途茫茫,生活迷茫,只因有理想而坚持把头仰,只因有理想而坚持那份信仰,曾几何时,时常徘徊在地球的地平线上,寻找梦想里的另一个地方,属于山那边的个性天堂,我生命里值的留恋的幸福城堡。

人生的旅途中,难免有一些心酸,自己常常告诫自己:

如果累了,借娃娃的肩膀来靠靠,如果伤了,跟那位伤我的人说,我很好,如果哭了,说眼睛进沙子了,一会就好,如果痛了,安然入睡,让睡眠停止我的心跳,但是请亲爱的自己要自信,自己要变得坚强, 就像天使会飞翔要一样,要觉得自己很轻巧,所以才勇敢翱翔。

如果疲惫了,请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知道就好!躲在角落里,平静一下就会好!

亲爱的自己也请记住,就算再悲伤了不要在别人面前哭泣,不要在别人面前体现自己脆弱的`那一面别人并不会怜惜你,只有自己才会疼爱自己,只有自己才会懂得尊重自己亲爱的自己,请记得好好善待自己,不让让心太累,不要让心太疼,亲爱的自己,也请记得青春只有一次,好好地珍惜,好好把握,用内心那份坚强去换取前方的那份美好,用那份坚强变为动力的方航,面对人生,就算哭也要哭的很美丽!

这一刻起我不再相信你的爱

“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坚强”这是我的圣诞的礼物,也是圣诞诀别的话语。

说的很平淡,听着却很刺耳。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相信你的爱,不再相信你的海誓山盟、也不再相信爱是永恒不变的。

平安夜,所有的记忆都一起拥向脑袋,像是要证明这一切的真实,叫我永远不要再去相信你所说的话。

但是我还是恢复了理智,既然你选择了离开,没有未来的结局为什么要继续,没有太多话要说,最后能做的只有说声拜拜,转身离去,我没有回头,因为我怕看见彼此的眼泪会有太多的不舍得。

那么多优秀的人,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那么不顾一切的喜欢并不出色的你,也许这就是缘分的注定,注定我与你之间会有一段爱情,虽说不会多么轰轰烈烈,但是我想对我们来说是很有价值吧。

那时候你听到最有价值的,就是我所说的也许当你满头白发的时候,你会突然记起曾经有一个女孩子讲了令你受益终生的一段话。

记录下的并不是痛苦,记录下的是回忆。放弃需要时间,时间冲洗过的,只剩下美好的回忆,从这一刻起我不再相信你的爱,我相信有一份属于我的爱情正在等着我去发现,也许那才是我需要珍惜,需要去爱的人。

也许忘记你我做不到,但是忘记这段爱情从这一刻起我做到了,因为它并不属于我。

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时光荏苒,追寻逝去流年;白驹过隙,回忆那时韶华。不待时光,岁月何时才等人。

世人,总不畏蹉跎,却终究只能多少年后才来称赞那些埋没的精妙绝伦。永恒也好,神秘也罢,一个梦幻般的妩媚微笑,让人们都对那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保持着不变的浓厚兴趣。也许,如若是有机会,我也会像美国人和日本人那样,为了这个肖像而去停留三秒、两秒。

挖掘我所有脑细胞,也找不出适合的词语来描述这伟大的奇迹。有人说,这个微笑,时而严肃,时而舒畅温柔,又有人说,这个微笑时而哀伤,时而讥嘲揶揄,不管是好是坏,她的微妙的面部表情,总有万分的神韵,如同隐隐约约的一层面纱。当一切都只剩一抔黄土的时候,谁会记得这是文艺复兴时达芬奇给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我所能见到的,或许只是幽深茫茫的背景山水下,一位坐姿优雅的贵妇,正露出惊艳世人的神秘微笑。

幕起幕落,我们的人生,不过短短一百年。青葱岁月,总用之于尘世繁华,而风吹云淡,又留下什么来付诸笑谈,对这个世界的呐喊,最后都将湮没与繁华。

我们不会因为化学反应失去眉毛而否定《蒙娜丽莎》,但我们依旧逃不出微笑带给人的神韵之境。因为一个人,因为那个人的一个简单的笑,我们总会有多少不同的解释,虽然有太多的人,品头论足,又有谁能够真正看见微笑的背后,是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不必质疑阿姆斯特丹那所大学的情感识别软件,只需要惊叹达芬奇的高超技艺。

回忆一个人的微笑,总让人忘乎所以,我们不带来感情,只是感情的培养载体,经常萦绕在耳边的人,多多少少会占据比别人多的空间,因此,忘记一个人的微笑,又何尝不会让人觉得颠沛流离。就是因为你一个举手,一个投足,一个转身,一个微笑,你便刻画在记忆里。

相遇,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而相识,要的是缘分。时间再短,总会有流星划过的完美痕迹,时间虽短,却也不影响观赏昙花那最美的绽放。总感慨短暂的时光不能了解一个人,然后就失去了那些可爱的人,如此的快节奏,谁又能用那5.76亿像素的眼睛去真正认识一个人呢?

流年,怎比得柔情,却也似水,有你既是有缘,感你温柔,品你微笑背后那属于你的画卷。

心中的彷徨

有多少疑问,有多少担忧,心中就有多少彷徨?

二十多年来,心中有多少秘密深埋于心底,也许,没人知晓。是啊,谁会想得到乐观活泼、嘻嘻哈哈的乐天派,把自己埋深的如此微妙。确实,我是个董事的小大人。无论亲朋好友,或是陌生人,我于他们,只有分享,没有分担。于我,痛苦说了有能怎么样呢?有不能少点,只有徒增了另一个人的烦恼。这又是何必呢?一个人就够了,何必拉一个垫底的呢?

心中有着太多的彷徨,太多的感伤,恐已满是泪痕?

随着时光的流逝,什么伟大的抱负,坚定的理想,再也安慰不了心中的彷徨。什么往日的乐观、活泼、纯真,再也安慰不了今日的我。情绪难再,生活还要继续。

有谁看出我的彷徨,轻轻在我耳边说声“有我在,一切都会好的”。但转而想,即使有,就一定会奏效吗?不知道。答案是如此的模糊。

无数次自问,我该拿自己怎么办呢?我该如何压抑自己早已动荡的脉搏呢?我该对谁诉说,我的彷徨?~~一个个疑问接踵而至,却似打水飘,竟好无觅处。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繁重,心堵得慌。对比往年今日,更显荒唐。早年的坚定,童年的壮志;今日趐膀已断,在羽翼未满之时。实叫人感伤那!

有多少人抱怨生活太过骨感。学业、事业、生活;亲情、友情、人情;误解、陷害、钱~~如此种种,诸多无奈,诸多不满。生活是如此简单,再也掀不起大风大浪;做人如此之难,要学会隐忍,学会善良,学会宽容,学会谦让,要学会很多很多。可问题是,好人不好做,多少善良反被欺。多少宽容、忍让反让坏人爬到头上来。心里赌气了:凭什么把我的好心与谦让踩在脚底下?凭什么我要如此委屈自己?于是,不想再委屈自己了,开始学会为自己着想了。可烦人的是,身边的人却说:“你变了,变得不是你了。”我苦闷,“其实我没变,变得那个是你。我只是回归了而已。别把我的善良和谦让当做理所当然。”于是,友情没了。多年的友谊,随着我的回归已散伙,心中伤痛不已。

是,我不想失去多年的友谊,所以,多少年来我甘愿委屈着我自己。可是我现在再也不想坚持了,友情也散伙了。这个结果我早已知道,但同时又不想看到。真后悔认识了你,才有了今年的不能自已。有谁可怜这份友情,这份我经营了多少年头的友情。如今,心中的彷徨,没有向。

黑白键

枫叶道别那时枝头,

约好与风一起远游。

黄昏昼雨之后,

山后林间凉清透。

花蝶肩逗留。

裁剪一烛新愁。

为你演奏,

维也纳的烦忧。

我能够发现,

我们距离越来越远,

交谈也变得很敷衍,

去不属于我的世界。

手指亲吻着黑色的琴键,

情绪被雕刻的很经典,

流动的诗意画面,

越走越远,

消失不见。

回忆触痛了白色的思念,

旋律被勾勒的很绚烂,

孤独南飞的鸿雁,

寄我那时恋,

飞越永远。

心灵撞碎了视线,

缤纷的肖邦幻想乐,

祭奠,

你说的道别,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