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伶伦窥管夜飞灰,万紫千红暗剪裁。——出处:《春日即事》
2) 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出处:《胡中隐
3)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出处:《雨中写怀》
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处:《春日》
5) 万紫千红处处飞,满川桃李漫成蹊。——出处:《落花吟》
6) 万紫千红都谢了,绿阴时见采桑人。——出处:《晚春》
7) 陇头村外忽想见,万紫千红遭一扫。——出处:《答陈江州和少游梅花韵见寄》
8) 万紫千红变绿时,高门广路绣弧垂。——出处:《郑子仁生朝》
9) 赤松孤竹真渠友,万紫千红总皂台。——出处:《梅花五首》
10) 万紫千红俱寂寞,三花五蕊自新寄。——出处:《偶得李竹屋居士摘和靖先生梅诗四联演成八韵》
11) 万紫千红休巧笑,人间春色在檀心。——出处:《木香》
12) 几声
13) 枉破春工。万紫千红一夜风。——出处:《采桑子•儿家门户重掩》
14)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出处:《朝中措 寄杨漕》
15) 飘残万紫千红。不是茶喷雪,争些闲春风。——出处:《清平乐 大德改元之明年辰在戊戌春三月》
16) 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出处:《伤春》
17) 万紫千红
18) 万紫千红羡妒早,羡仙标、岂比人间侣。——出处:《贺新郎•醉里江南路》
19) 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出处:《念奴娇 德祐乙亥》
20)
21)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出处:《和沈石田落花诗》
22) 万紫千红各炫名,纷纷儿女哄春荣。——出处:《次韵上乘寺主僧如岳咏菊》
23) 识得万紫千红名。与花结习夙有分。——出处:《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
24) 万紫千红秋已尽,眼中黄菊最分明。——出处:《冲真庵》
25) 万紫千红浑过尽,荼
26) 万紫千红非我对,为渠无有岁寒心。——出处:《和竖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
27) 年年春色先摧柳,万紫千红次第开。——出处:《己巳新春》
28)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出处:《爱柳》
29) 万紫千红转眼非,高斋惟与竹相宜。——出处:《寄题朱推官行斋》
30) 人间无处着东风,万紫千红扫地空。——出处:《人间》
31) 万紫千红总是春,登临一度一思君。——出处:《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
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万紫千红
3) 万紫千红羡妒早,羡仙标、岂比人间侣。
4) 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
5) 枉破春工。万紫千红一夜风。
6) 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
7) 飘残万紫千红。不是茶喷雪,争些闲春风。
8) 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
9)
10)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11) 伶伦窥管夜飞灰,万紫千红暗剪裁。
12) 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
13)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
14) 万紫千红各炫名,纷纷儿女哄春荣。
15) 识得万紫千红名。与花结习夙有分。
16) 万紫千红秋已尽,眼中黄菊最分明。
17) 万紫千红浑过尽,荼
18) 万紫千红非我对,为渠无有岁寒心。
19) 年年春色先摧柳,万紫千红次第开。
20) 万紫千红锦织成,一宵风雨尽飘零。
21) 万紫千红转眼非,高斋惟与竹相宜。
22) 人间无处着东风,万紫千红扫地空。
23) 万紫千红处处飞,满川桃李漫成蹊。
24) 万紫千红都谢了,绿阴时见采桑人。
25) 陇头村外忽想见,万紫千红遭一扫。
26) 万紫千红变绿时,高门广路绣弧垂。
27) 赤松孤竹真渠友,万紫千红总皂台。
28) 万紫千红俱寂寞,三花五蕊自新寄。
1.
2.
3.
4.
5.
6.
7.
8.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下面一起来欣赏下吧!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作品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介绍
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