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2.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望岳》
3.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从军行》
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怒发冲冠》
5.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6.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寻寻觅觅》
7. 二十里间云不断,岂容一点市麈来。《杂兴》
8.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淮左名都》
9. 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此杰魁人。《水调歌头·山岳会元气》
10. 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11.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12. 三楚诗书帅,人物压中州。《水调歌头·三楚诗书帅》
13.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水调歌头·天地锺奇秀》
14.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胡笳十八拍》
15.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胡笳十八拍》
16.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胡笳十八拍》
17.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胡笳十八拍》
18.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胡笳十八拍》
19.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胡笳十八拍》
20.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胡笳十八拍》
21.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22. 三度花攒五马,一笑毫挥万字,何处不恩波。《水调歌头·玉斧折丹桂》
23. 二年江海路,空负种花心。《临江仙·手种千株桃李树》
24. 一断音尘。泪眼花前只见春。《减字木兰花·春容秀润》
25.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6.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蝶恋花·一掬天和金粉腻》
27. 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
28.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
29.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0.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31.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
32.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
33.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长恨歌》
34.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
35.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36.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浣溪沙》
37. 二年得趁花前约,潘鬓缘愁恐更华。《鹧鸪天·醉阅东风百种花》
3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3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4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41.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咏怀》
42.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
43.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44.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45.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浣溪沙》
46.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原文】
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
作者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作者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赏析】
开头两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康节(1011—1077),名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荆楚岁时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人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在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充溢着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过”“出”二字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无限向往。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温庭筠用轻松诙谐的笔法描绘出清明日的`清晨,清蛾(蝴蝶)飞舞,桃花郁金花竞相开放,在这风景如画的日子里,人们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大家徜徉在春天的怀抱里,是多么的惬意和舒心啊!
《郊行即事》
北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以略显夸张的词句勾勒出浪漫色彩,反映出宋代清明踏青的盛况。
《寒食出城马上偶作》
北宋·王禹偁
欲报君亲与愿违,今年寒食任芳菲。
八音遏密因山後,双泪滂沱拜墓归。
艳治桃花迎马笑,轻狂榆荚扑人飞。
宦途时态更谙尽,犹媿妨贤直紫微。
本诗记录了当时出城拜墓的事情以及“艳治桃花迎马笑,轻狂榆荚扑人飞”的阳春景象,除了祭祀,亦有踏青旅游见闻的书写,具有典型的岁时节令诗创作特征。
《清明插柳》
北宋·宋伯仁
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
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
诗作既写了古时清明插柳的风俗,又写了作者不为尘俗所累,不想插杨柳。这是诗人对旧俗提出的疑问,说明古时也是有人经常想到要改革旧风旧俗的。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在清明节还进行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有益的活动,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春日暄甚戏作》
南宋·陆游
桃杏酣酣蜂蝶狂,儿童相唤踏春阳。
老人自笑还多事,预恐明朝雨坏墙。
作者通过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美妙谐趣的农家日常生活场景。植物与动物同框互动,而欢快好玩的儿童,与清闲幽静的老人,形成某种生命的张力,春阳和明朝雨,构成了朝日暮雨的季节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