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选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选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选自 高適《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自 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选自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选自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选自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选自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雁在云鱼在水。——选自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选自 杜甫《孤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选自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选自 薛道衡《人日思归》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选自 韦应物《闻雁》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选自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举头忽见衡阳雁。——选自 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选自 温庭筠《商山早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选自 刘彻《秋风辞》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声。——选自 杜甫《月夜忆舍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选自 杜甫《孤雁》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选自 李商隐《春雨》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选自 韦应物《闻雁》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选自 赵嘏《长安晚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选自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选自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选自 杜甫《天末怀李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选自 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选自 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选自 刘禹锡《秋风引》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选自 杜甫《孤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选自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选自 王勃《蜀中九日》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选自 欧阳修《戏答元珍》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选自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选自 黄庭坚《寄黄几复》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选自 李颀《古从军行》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选自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选自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选自 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选自 钱起《归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选自 李商隐《霜月》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选自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选自 李颀《送魏万之京》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选自 王恭《春雁》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选自 关汉卿《大德歌·春》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选自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选自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选自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选自 谢榛《渡黄河》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选自 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选自 韦庄《章台夜思》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选自 杜牧《早雁》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选自 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选自 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选自 崔涂《孤雁》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选自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选自 钱起《归雁》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选自 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选自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选自 马戴《灞上秋居》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选自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选自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选自 王恭《春雁》
雁背夕阳红欲暮。——选自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选自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好把音书凭过雁。——选自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选自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选自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选自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选自 崔涂《孤雁》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选自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选自 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选自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选自 崔涂《孤雁》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选自 李益《春夜闻笛》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选自 杜牧《齐安郡晚秋》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选自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选自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选自 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选自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选自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选自 王建《寄旧山僧》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选自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选自 高適《夜别韦司士》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选自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选自 李梦阳《秋望》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选自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选自 陆游《夜泊水村》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选自 王维《伊州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强:勉强。
③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④怜:可怜。
⑤傍:靠近、接近。
鉴赏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 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鉴赏二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便说"强欲登高去","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两个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强欲登高",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m《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未必逢D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雁背夕阳红欲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好把音书凭过雁。——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崔涂《孤雁》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崔涂《孤雁》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m《夜别韦司士》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m《送郑侍御谪闽中》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张《闺怨》
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解连环·孤雁》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崔涂《孤雁》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