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在望的诗句在望汇聚50句

时间: 2023-12-19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丰收在望的诗句在望汇聚50句

描写喜庆和丰收的诗句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呦呦:鹿的叫声。苹:植物名。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十分悦耳动听。

诗句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宴会场面。

2、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齐〕谢I《随王鼓吹曲》

佳丽地:美女荟萃之地。金陵:南京的古称,为都城之地。

诗句极言都城的繁华。

3、金波丽比担玉绳低建章。————〔南朝·齐〕谢I《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金波:指月光。

比担汉汗勖。玉绳:星名。建章:汉宫泵。诗句中以汉宫指代金陵的宫殿,极写帝都宫殿的宏伟、华丽。

4、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唐〕骆宾王《帝京篇》

陌:道路。隈:角落。诗句描写了长安城的街道和住宅,显示出交通发达、人烟稠密的景象。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诗句突出地记载了初唐京城节日的盛况:满街都是绚丽灿烂的灯光烟火,连桥上的铁锁也开启了,任人通行。

6、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唐〕

《喜达行在所三首》之二诗人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种激动和喜悦,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诗句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当时悲喜交集、喜极而泣的激动心情。

7、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首:形容人已老年。放歌:放声高歌。青春:明媚的春天。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闻连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等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返回故乡,并写下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连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多年来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自己也无心伏案,卷起诗书,与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9、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唐〕

白居易

《宴散》

诗句描写盛宴初散时的华贵场面。

1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因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诗句反映出唐代扬州的繁荣,表现了诗人对扬州美丽风光的眷恋和对游乐生活的怀念。

11、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稻粱肥:指田里庄稼长得好,丰收在望。桑柘:桑树与柘树,喻蚕丝之业。诗句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现出节日的喜庆。又通过“醉人归”这个细节,展示了社日场面的热闹与欢乐。

12、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诗句极力描写山花烂漫、人们生活富足的景象。

13、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前蜀〕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吴娃:美貌的女子。诗句描写了盛大宴席的豪华场面: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耀眼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

14、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前蜀〕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写出宴会主人家的豪奢。

15、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南唐〕李煜《浣溪沙》

香兽:以炭末为屑,杂以香料做成各种兽形的燃料。地衣:地毯。词句描写诗人宫中的金碧辉煌与雍容华贵,“红日已高三丈透”概括出红烛高烧、嫦娥鱼贯的场景,给人以“欢娱嫌夜短”的感觉;“金炉次第添香兽”描写舞厅的豪华陈设;红锦织成的“地衣”随着舞步的飞速旋转而打起皱来,刻画出舞女轻盈的舞步和旋转的姿态。

16、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几句采用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17、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宋〕毛滂《临江仙》

碧落:天空。词句极力渲染元宵花灯之盛:黄昏时分的街市上,那五彩缤纷的花灯一簇簇、一串串,如山如海。夜晚的皇城,恍若玉皇大帝大敞的天宫,宛如银河飘落,辉煌无比。

18、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宋〕柳永《望海潮》

词句以鸟瞰式的镜头,概括了杭州的全貌,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历史悠久,山川景色美丽多姿。

19、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宋〕韩琦《维扬好》

词句选用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和富家的珠帘来表现扬州兴盛繁华的景象:二十四桥傍绿柳成荫,扬州城里春光明媚,家家挂上了珠帘。

20、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宋〕

王安石

《歌元丰五首》之五

诗句歌颂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景象。

21、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宋〕王安石《后元丰行》

鲥鱼、荻笋:均为佐酒佳肴。诗句把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和农民生活的美好渲染得令人神往。

22、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宋〕王安石《后元丰行》

麦行:麦垄。不见土:形容麦苗稠密茂盛。连山没云:即无边无际、远与天齐的意思。如此广大的原野都种满了黍麦,秋后家给人足和国无饥馑之患自不待言。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樱喝粘鍪泵髁恋难子。这是诗人在变法取得初步成功后,抒发喜悦心情的诗句: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又过去了,春风送暖,人们喜气洋洋地喝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千家万户,家家换上了新的桃符,喜迎新的一年。

24、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宋〕

范成大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之五

春社是古时农村祈祝丰收的重要节日。诗句描写人们祭社时的热闹场面:焚烧纸钱、敲锣打鼓、大摆酒席、开怀畅饮。

2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词句以稻香、蛙声传达丰收的喜悦:秋风送来了阵阵稻花的清香,水塘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告诉人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辛弃疾《青玉案》

词句用夸张手法描绘元宵之夜灯火交辉的盛况:繁盛的灯火,像被春风吹开的千树万树的银花,又像是被吹落的星雨。

27、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宋〕陈师道《示三子》

诗句将久别重逢后的欣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破涕为笑。

28、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宋〕汪洙《喜》

《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1

山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古诗简介

《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一说张继)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翻译/译文

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注释

⑴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过:拜访,访问。

⑵嗔:嫌怨。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焙:用微火烘。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前两句可以说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后一幅“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六言绝句,由于每句字数都是偶数,六字明显分为三顿,因此天然趋于对偶骈俪,趋于工致整饬,绝大多数对起对结,语言较为工丽。顾况的这首六言绝虽也采取对起对结格式,但由于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进行白描,前后幅句式又有变化,读来丝毫不感单调、板滞,而是显得相当轻快自然、清新朴素,诗的风格和内容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美。如果按司空图的《诗品》归类,这首诗似属于“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的“自然”一品。作者像是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2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翻译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注释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

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

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鸂鶒: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桑柘:桑木与柘木。

深:茂盛。

蚕:农家养蚕女。

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创作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鉴赏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3

过湖北山家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赏析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饮,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家乡附近有南漪湖,这首《过湖北山家》是作者泛舟出游中的即兴之作。

诗之起笔颇为悠然。那当是在随水而行的小舟之上,“路回”水转之同,便见有一带“石岸”。诗人舍舟登岸,行走在谁家墙院之外。心境既不忧急,意兴自更盎然,就连那拔出“墙根护的苍苍“老”树,竟也引得他流连兴叹了。

这开篇两句吐语平平,似乎并无惊人之处。再信步走去,漫步可听到一阵琮琮、潺潺的水声。寻声丽前。才发现原来有一泓“野水”,正沿着曲曲的山脚畅流。倘要推究这水的源头,只要抬头望一眼便明白了:那是由许多条山涧细流汇聚而成的。它究竟有多清纯,而且伴和着怎样一种幽幽的草苔清香,就恐怕只有诗人才能领略到了。如果“野水合诸涧”之境,还未免过于幽清,则“桃花成一村”句的跳出,便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幽幽的流水之音尚在耳边呜响,一派红丽的“桃花”,已如火如霞般照亮了诗人的眼目。那是春日温馨的微笑,更是山民热情的问侯。看在它的“落英缤纷”之中,正掩映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茅舍,那篱栅,那鸣鸡吠狗、语声人影,全随着“桃花”的耀现而显露在了诗人眼前。

全诗至此平中出奇,将读者引入了料想不到的新奇之境。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桃花源”,诗人也无意像武陵人那样进入其间,以一享“山家一父老的待客热情,他只是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眺望几眼,便被那宁和、怡悦的生活景象迷住了:“呼鸡过篱栅”句所描摹的,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妇,正披着午闻的清荫,或是落日的斜晖,手托食盆、穿过篱栅,吆唤着散在四处的鸡群,至于她飘散的白发,怎样拂过皱纹环布的眼眉;爽朗的语声,怎样回应着欣喜奔返的鸡呜之音,诗中芷留有许多“空白”,全凭读者想像去补充了。“行酒尽儿孙”句,则由篱栅外景转向了场院,那里的石台边,正摆开一场老少团聚的宴饮。主人公无疑是位鹤发童颜的老爹,“儿孙”们则团团围坐,带着欢声笑语,给老爹酌酒助兴,至于老爹怎样因滔酣而酡颜乜眼,儿孙怎样笑得灿若春花,包括空气中怎样飘浮着山禽野味的香味,也全可在字行间仿佛一二。

这样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淳朴和温馨,对于久在仕途中奔波的诗人采说,恐怕只有在孩提时代才领略过,并且早已被官场的烦嚣和尘俗,搅扰得恍若隔世了。而今,经了路过“湖北山家”的欣悦一瞥,便又从淡淡的记忆深处溶溶涌出,令诗人那样向往和依恋l这才是人生无限亲切的起点和归宿。与这样的生活相比,那官场的钻营、倾轧、争斗生涯,便显得何其纷扰和令人憎氏一股深切的归隐之情,由此浓浓地笼盖了诗人。好在他终于可以抽身“隐”退的可能,何不就此定下决心,在家乡领略这晚年的亲情和怡乐。“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正就在家门的对面。

全诗收结之处,正是诗人在“湖北山家”生活景象的触动下,转入对隐居生涯的动情展望之时。这其问该有几分酸涩、几分欣喜,也全留在结句之外,一任读者自已去固味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靠近石头的岸边,老树的枝头伸出墙外面。

很多小小的流水汇合流淌在两山间,山村里面的桃花全部开了。

小鸡们嬉闹着抢着过篱笆,儿孙们积极给爷爷添酒尽孝心。

当我老了时候,我也要这样的归隐,恰好我加门前就有一座山峰。

注释

回:盘环,转折。

合:汇合。诸涧:多处的涧水。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篱栅(zhà):栅栏,以竹木编成的篱笆。

行酒:给人斟酒。

创作背景

这首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诗人经过江苏高淳的高淳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同时也向往山里人家简朴、恬和的生活,更加触动作者归隐之心,于是诗人写诗将这种景况和情绪淡淡记录。

《山家》原文及翻译赏析4

山家 元朝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山家》译文

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山家》注释

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

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很奇怪地看到。

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

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山家》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7、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8、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1、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1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1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15、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18、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0、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2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2、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2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24、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25、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28、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29、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3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3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32、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33、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3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3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3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0、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41、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4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4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4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4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4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5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拓展:丰收的句子

1、成熟的气息飘飞着在园子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丰收在望,庄稼人笑逐颜开,喜上眉梢。梨儿黄橙橙的,泛着金光,闪闪发亮,在青绿间露出一张张笑脸。绿油油的白菜,这儿一丛,那儿一丛,绿油油的,如同给园子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站在园外望园子:满园一片金黄,偶尔点缀着一点绿色,分外和谐。赏心悦目。树披金装,一阵阵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飘飘扬扬,如同一只只彩蝶,随风翩翩起舞。

2、果园里,苹果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咬上一口,那酸酸甜甜的苹果,保证你要吃一棵树的苹果还不够!梨树上结了灯笼似的大梨子,一阵风吹来,梨树上的梨子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石榴树上,的大石榴饱满地裂开“笑口”,那些粒粒儿就像红玛瑙,晶莹透亮……

3、秋姑娘来到了庭院。你瞧。 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走进果园。看到了含多种营养的鸭梨;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由绿色变成暗红,长的又园又大晶莹透明,像玛瑙似的。葡萄摘下来,我挑了一个大的放进嘴里又甜又酸,果汁极多,真好吃。枣树上结满了一颗颗亮晶晶、红嘟嘟的小枣,咬一口 是那么的甘甜,那么的脆。

4、果园里,硕果累累,香气袭人。红彤彤的苹果,金黄色的鸭梨,紫水晶般的葡萄挂满枝头。

5、当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是那神奇的画布——大自然,精心用粗细不一的线条,五彩缤纷的颜料,勾画出美得动人的秋景,色彩斑斓的图画, 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秋天,爱秋的宁静,爱秋的朴素,爱秋的高洁。

6、走到田间,只见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的高梁。它们被风一吹,频频点头。“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农民伯伯在勤劳的掰玉米呢!玉米被放进箩筐里,这就是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成果。

7、秋天的田野一片金色,阳光一照,刺眼极了,像洒了满地的金子,秋风一吹,像海上的波浪。细细看来,谷穗密而饱满,像串串铃铛,它们低着头,好象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8、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9、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10、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农人拿着镰刀,开着机车在田梗间来回穿梭。轰隆隆的声音响彻耳际,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百花争春,春光明媚,这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其实,秋天更美丽,秋天的色彩灿烂绚丽。

11、秋天到了,田里的农作物成熟。高粱的脸红红的,好像喝多了;远方一大片金黄的稻谷像一大堆金光耀眼的金子;微风轻轻地吹着小麦,好像一片金色的波浪在田野里翻滚。漂亮极了!

12、秋天到了,果园的果子也成熟了,苹果红红的、大大的,散发着阵阵清香;梨黄黄的,散发着一阵又一阵诱人的香味;橘子、脐橙你挤我碰,抢着要人们去采摘呢!

13、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14、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15、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16、秋天,稻田里的'稻谷成熟了,田野遍地一片金黄;树上的叶子,不断地改变着颜色,逐渐变成深红色、粉红色、淡红色、金黄色、浅黄色、淡黄色、橙色……呈现出五颜六色。秋天的景色美如童话,美如梦境。秋天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仿佛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开始。阵阵秋风的到来,树木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叶子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渐渐地变成黄色、红色,然后,开始落叶。田野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感受。到了秋天,菊花盛开,各种各样的菊花都不甘示弱,千姿百态,尽情绽放,菊花的颜色异彩纷呈: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黑紫如墨玉,有的金黄如金……显得雍容华贵,令人赏心悦目。享受一夏的阳光和雨水,秋天里,稻子熟了,奉献给精心照顾她们的农民朋友金光灿烂笑容!初秋的北大荒,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流淌着沁人肺腑的稻菽豆香。一台台水稻收获机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中忙碌着。

17、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18、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的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地舒畅。熟透了的稻谷,象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象喝醉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一座座小山;红灯似的苹果,金灿灿的桔子令人垂涎(xian)三尺…… 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欢乐的笑容!

19、秋天到了,果园里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在秋阳的映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憨憨的笑容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希望。

20、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 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21、田野上果实累累,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片桔红,秋天把大地装扮成一眼望不到边的锦绣华毯。

22、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的金子。嗬!怪不得割稻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秋天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秋天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宛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风一吹树叶落了,在天空中飘舞,就像一只只黄灿灿的蝴蝶。还有枫树,叶子全红了,摇一摇,叶子纷纷落了下来,仿佛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而松树,笔直笔直的,满树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把张开的绿绒大伞, 风一吹,轻轻摇曳。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23、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的,荆州的秋天充满着丰收的景象。爽人的秋风徐徐的吹过,绿绿的大地一下子变成金黄色。灿烂绚丽的色彩挂满枝头,大地金光闪闪,喷发出丝丝幽香。果园里的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驰名中外的大大的,圆圆的,好像水晶玉石般的大葡萄。棉花又一次迎着朝阳怒放。此时,天高高,云淡淡,金灿灿的田野,证明了稻谷又丰收了!我的鱼米之乡,一派繁忙。

24、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北国更是风景如画:你看那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人们格外偏爱秋天。春天是耕耘的季节,夏天是孕育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惟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秋时节, 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25、太行山的秋天,一派丰硕的山野。梯田里是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茭,山坡上是熟透的大红枣,小灯笼似的大柿子,挂满枝头的核桃和板栗。满山满谷,满是成熟粮果的芳香。

26、田野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感受。到了秋天,菊花盛开,各种各样的菊花都不甘示弱,千姿百态,尽情绽放,菊花的颜色异彩纷呈: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黑紫如墨玉,有的金黄如金……显得雍容华贵,令人赏心悦目。

27、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28、秋天到了,晴空万里,天高云淡。丰收,使田野更美丽,更壮丽,更快乐。

29、那雪白的棉花,那金黄的谷穗,那红色的高粱,金黄的玉米,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30、看打谷场上的农民伯伯,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手,将棉花、小麦、大豆、玉米,运往祖国的东西南北,让各地的人们知道农村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