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萨瓦吕斯

阿尔贝·萨瓦吕斯

《阿尔贝·萨瓦吕斯》于一八四二年五月脱稿,五月二十九至六月十一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同年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篇小说以地位悬殊的不幸恋爱为题材,描写了一个才能出众,却没有财产和爵位的青年律师阿尔贝的悲剧故事。他为了配得上他所爱的公爵夫人,呕心沥血,追名逐利,惨淡经营达十余年。就在他即将成功之际,一个偷偷爱上他的贵族少女罗萨莉施展种种卑鄙手段,拆散了这一对情人,断送了阿尔贝的一生。作者在小说中揭露了路易-菲力浦时代外省名利场中的种种肮脏交易,同时也指责了虚伪狭隘的宗教教育及上层社会妇女的自私、骄横和残酷无情。

萌芽

萌芽

《萌芽》是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煤矿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而进行的斗争。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与国际工人协会有联系的青年工人艾蒂安,他因打了工头而被工厂解雇,只身来到煤矿。展现在他面前的煤矿好像一只贪婪的、时刻准备吞噬人类的巨兽,矿工每天像家畜一样被送到巨兽口中,在年久失修的矿井深处劳作。矿工们身心备受摧残,许多人死在矿井下面。孩子们发育不良,甚至长成畸形。资本家以各种名目克扣工人已经少得可怜的工资,整个矿区笼罩着贫困和死亡的阴影。艾蒂安向工人们讲述生存与自卫的道理,宣传、鼓动、领导了工人的罢工,愤怒的浪潮席卷矿区。但煤矿公司派来军警,对工人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罢工暂告失败。艾蒂安作为工人领袖,在罢工中英勇无畏,但他显然经验不足,在罢工进入高潮,群众斗争进而成为一种盲动力量时,他感到无力控制局面。最后在一次人为制造的矿难中,艾蒂安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带着战友们的灵魂与寄托,动身前往巴黎,开始新的征程。

人面兽心

人面兽心

又名《衣冠禽兽》,1890年出版,《人面兽心》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丛书中故事性和可读性较强的一卷,类似侦破小说或公案作品。左拉撰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想来证明他的一种观点:「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冲动、情爱和金钱。由爱情发展到嫉妒。」左拉想用遗传学来解释书中凶杀现象的原因。这部小说反映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在心理上所造成的失调影响。《人面兽心》出版之后,评论界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首远古时代的史诗,也有人说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人面兽心》故事曲折惊险,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当年就印刷了五万五千册。至一九七二年,总印数已达六十六万八千万册……

家族复仇

家族复仇

《家族复仇》写于一八三〇年一月。其中部分章节曾分别在一八三〇年四月一日的《侧影》周刊和同年五月九日的《选民通讯》上刊载。全文于同年四月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书屋出版的《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一八三五年编入贝歇夫人书屋出版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十二卷本第一卷,一八四二年收入《人间喜剧》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篇动人的故事,描写了一宗违背家长意愿的、既幸福又悲惨的婚姻。男女主人公纯洁而坚贞的爱情,他们与厄运作斗争的勇气,充分表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与情操。然而,这两个有才能、有勇气却没有财产的年轻人,在失去他们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后,终于双双死于饥饿。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主要着意于描写性格悲剧:正是科西嘉岛族间仇杀的陋习和皮永博男爵极端强悍的科西嘉个性,酿成了他心爱的女儿的不幸。

双重家庭

双重家庭

《双重家庭》原题名《贞洁的女人》。一八三〇年在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二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一八三七年分别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和《社会研究》,曾易名《双户人家》。一八四二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定名为《双重家庭》,属“私人生活场景”。篇末的写作日期,最初为“一八三〇年二月—三月”,后改为“一八三〇年二月—一八四二年一月”。一个虔诚、盲目的女信徒,毁灭了自己的幸福,也毁灭了丈夫的幸福;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也毁灭了别人的家庭。——《双重家庭》尖锐地抨击了狂热的宗教信仰。巴尔扎克自称在宗教与王权这两种“永恒的真理”的照耀下写作,但他并不是虔信宗教,而是主张用宗教来淳化风俗、遏制情欲和医治社会的弊端,至于扼杀人类感情的假虔诚则一向是他嘲讽批判的对象。这个中篇犀利地指出宗教狂热实质上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它非但不能给人类造福,反而会酿成人间的悲剧;同时也指出婚姻的不慎,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在婚外寻得的幸福又是多么短暂和脆弱。

家庭的和睦

家庭的和睦

《家庭的和睦》是《人间喜剧》中又一篇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一八三〇年四月在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二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二卷;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这篇轻松的小作品仅仅描写了一个舞会的侧面,而且一反作者的习惯,既无详尽的环境描写,也不曾交代人物的过去、未来。这短短的一组镜头虽谈不上深刻,却无情地揭露了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同时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持夫妇间的爱情和家庭的和睦。作者所强调的显然是:尊重、谅解和宽容。

菲尔米亚尼夫人

菲尔米亚尼夫人

《菲尔米亚尼夫人》是巴尔扎克在几天之内完成的一个短篇,最初发表在一八三二年二月十九日《巴黎杂志》上;同年十月收入《新哲理故事集》;一八三五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在一八四二年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中,正式归入“私人生活场景”。金钱和道德的关系是巴尔扎克热中的主题之一。在《菲尔米亚尼夫人》中,作家集中笔力歌颂了爱惜名誉更甚于财富的菲尔米亚尼夫人,寄托了他的道德理想,但其中不无美化的成分。小说前半部的种种议论写得相当精彩,一方面为女主人公的形象作了有力的渲染,更重要的是对巴黎上流社会各色人等的空虚无聊进行了尖锐的讽刺。由此也可看出巴尔扎克通过人物语言勾画性格的功力。

假情妇

假情妇

《假情妇》于一八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首先在《世纪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六月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一个男子受人之恩,却爱上了恩人的妻子,他与恩人夫妇一起生活,每日奋受煎熬,是为了爱情而背叛友谊,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还是相反?这个主题早在一八三〇至一八三一年就已在作者心中形成,在《趣话》的《剑友》中已经第一次显现。本篇试图塑造一个忠诚、正直的男子形象,以歌颂纯洁无私的爱情,并反衬社交场上的逢场作戏。

夏娃的女儿

夏娃的女儿

《夏娃的女儿》最初于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次年一月十四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当时分成九章,各章都有标题(1.两姐妹;2.两姐妹的倾诉;3.一个幸福女子的经历;4.一位名人;5.佛洛丽纳;6.爱情与上流社会的抗争;7.自杀;8.情人的得救和复失;9.丈夫的胜利)。一八三九年与《玛西米拉·多尼》合成两卷,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增加了献辞和序文。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时,取消了序文和章节。小说的篇名已经点明了主题。作者试图证明:在严格的宗教戒律束缚下教养大的女子,往往比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更经不起禁果的诱惑,她们的单纯、无知非但不能帮助她们抵御腐蚀,反而更易在布满陷阱的社交场中被诱入歧途。

石榴园

石榴园

《石榴园》写于一八三二年八月,最初题为《孤儿》,同年十月首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改题为《石榴园》。一八三三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时,划归“私人生活场景”。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外寻求补偿的不幸后果,几乎是巴尔扎克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众多作品的基本主题。本篇描写一个失节贵妇的内心痛苦和她的两个非婚生子茕茕孤立的悲惨处境。作者显然无意谴责这位女性的过失,而是对她的痛苦、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