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政府抨击孙中山的宣传小册子,民国初年时筹安会所编,意在抨击孙中山。本书作于民国初年南北对峙时期。根据内容判断,本书应为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政权支持者所撰,用以抨击政敌孙中山的书册。此书作者不详,传为杨度所作。1915年,袁世凯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惩办国贼条例》,并发行署名杨度的《国贼孙文》一书,披露孙中山与日本“日中提携”的秘密协议等问题。
全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作《佛临般涅槃略说教戒经》、《佛临般涅槃经》,简称《遗教经》。鸠摩罗什译。1卷。记释迦临终前对众比丘所作关于持戒、四谛等的教诫。收入《大正藏》第十二册。流传较广。
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的律宗大德,大师的著述颇多,为契合社会大众的阅读需要并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本书以通俗实用为原则,选取大师的著述,内容有“人生之最后”“敬三宝”“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佛教之简易修持法”等篇章,以飨读者。
中国佛教净土宗三部基本经典的合称,即龙树所著《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一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或《双卷经》。一般认为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三国魏康僧铠译,2卷。该经叙述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之事,宣扬净土思想。该经传入中国,影响甚大。《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宋畺良耶舍译。该经进一步发挥《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16种观想方法。《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一般认为也是在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译为汉文,1卷。阿弥陀为净土宗信仰的佛名号,佛教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该经叙述佛在祇树给孤独园对舍利弗等讲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该经字少易背,修行方法简便,在中国流传很广,成为净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读的课本。
本书系节录来果禅师(1881—1953年)语录中的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自行录等三卷。解谤扶宗说,一一破解宗、教、律、净相互争议的症结,令其能相容尊重。扶宗说以简明的一百则学禅的箴言,句句破心殷切,为后学大开眼目,指点迷津。参禅普说,以修道者常犯的毛病,如怕动、求静、怕苦事、无长远心、我慢等,抽丝剥茧作彻底的针砭。自行录,以来果禅师一生行履为主轴,文中有禅师的孝行,割肝疗治父疾和求法种种困厄的历程。 本书为入门学禅者,先确立正见的方向(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二章),后树立禅者大无畏的风格(自行录一章)。“语录”是启发性灵的一面镜子,只要对有所探索的人,此书必定是良师益友。
本书以实修实证的方法说明「菩提道次第」的精华。昂旺朗吉堪布是西藏黄教国师-颇邦喀仁波切、康萨仁波切的弟子,一九三九年抵达中国康定,讲授《菩提道次第略论》长达七年之久。本书手稿历经中国文化大革命,在沉埋半世纪後,经过各界人士辛苦汇集,再次以完整的面貌问世。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简称《那先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二卷。约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的语种不详,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南、北两种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收入汉文大藏经中的二卷本。南本则约定型于公元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王之问经》(巴利文Milindapanha)。北本的内容相当于南本的序言及前三部分,篇幅约为南本的四分之一。该经以公元前2世纪入主西北印度的希腊系大夏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进行讨论的形式,论述了轮回业报、涅槃解脱、灵魂观、佛身观等一系列佛教理论问题,对于了解印度佛教、印度与希腊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汉文异译本有:(1)三卷本,失译人名,附东晋录;(2)一卷本,已佚。巴利文本则有僧伽罗文、泰文、罗马文等不同文字的拼写本,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差异。近代并有英、法、德、日等各种文字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