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文集

许地山文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落华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初版。收入小说:《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玉官》、《黄昏后》、《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海世间》、《海角的孤星》、《醍醐天女》、《枯杨生花》、《慕》等。这些小说对现实作了大胆、真实的反映,同时带有佛学色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命命鸟》、《商人妇》、《黄昏后》、《缀网劳蛛》等篇。《命命鸟》写一对青年爱侣加陵、敏明在封建门第、迷信观念迫害下双双投水殉情,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对恋爱自由的热忱追求,但主人公在梦境中对尘世儿女之情的看破,相偕投水时从容欢欣的态度,明显地带有佛学的解脱人生束缚方入涅槃境界的教理。《商人妇》写了一个被丈夫骗卖到异邦的妇女惜官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而女主人公达观的人生态度仍带有佛教色彩。《缀网劳蛛》通过女主人公尚洁坚韧地承受种种厄运,达观地消释世界烦恼的半生经历,表达了“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的人生哲学。《黄昏后》写男主人公关怀对死于丧权辱国之秋的妻子的真挚怀念,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小说将传奇性的故事同现实性的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五四”时期社会的动荡。作家所塑造的人物主观理想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品具有清新超逸的南国风味和异域色彩,文笔澄澈潇洒,语言晓畅明快。

东海集

东海集

明代诗文别集。张弼(字汝弼)著。张弼所著诗文,现存有两种类型的版本,一种是正德十三年(1518)张弘至刻本,题《张东海先生诗集》4卷,文集5卷,万历间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四库全书》存目著录的《东海文集》5卷,是此刻本的后半部,不知何故《四库全书》著录所依据的刻本逸去了诗集部分。另一种是正德十五年(1520)书林刘氏日新书堂刻本,题曰《张东海先生文集》8卷。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张世绶翻刻刘氏日新书堂本,改名为《张东海全集》,凡8卷,并增有附录,不分卷,还附有张弘至所撰的《万里志》2卷。其诗文在当时均享盛名。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东海诗有豪气,不受羁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但是,其文并不精焊,也不如诗,《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文则直抒胸臆,不事锻炼,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载,弼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以为英雄欺人之语。诚笃论云。”

东涧集

东涧集

宋代诗文别集。14卷。许应龙著。全书以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深厚简切,大抵疏通畅达,切中事理”。如在《民兵论》中提出发展民兵的主张:“李德裕为郑滑节度使,徙剑南西川,至则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之习战,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良以民兵可用,胜如官兵。”文章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诗词仅1卷,多酬答闲适之作。偶有少数佳作,如《荠菜》:“拨雪桃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以荠菜的生于田野,寓不媚权贵之意,含蕴深远。又如《题西岩寺》:“第一岩前风景殊,山僧去后野云孤。归来不费丝毫力,幻出天宫一画图。”设想新奇,情趣盎然。

东江家藏集

东江家藏集

四十二卷。明顾清撰。顾清字士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弘治五年(1492)举南京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著有《松江府志》(已著录),《东江家藏集》。此集共四十二卷。包括初集《山中稿》 四卷,是其未仕时所作; 中集 《北游稿》二十九卷,是其既仕后所作;后集《归来稿》九卷,是其致仕后所作;此三集皆为顾清晚年自编,因此体例颇为精细、周密。顾清学端行谨,砥砺名节,与时政皆有所贡献。史称其诗古体学苏东坡,颇能跌宕,近体则清新婉丽,天趣盎然,其文简练醇雅,自娴法律,当时李何崛兴,文体将变,其独守先民之矩矱,虽波澜气焰未能极俶奇伟丽之观”,但“在茶陵一派中,亦挺然翘楚。”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东廓集

东廓集

全称《东廓邹先生文集》。十 二卷。卷首为序跋和目次,卷一至四为序疏说记,卷五、 六为书简,卷七为答问,卷八为杂著,卷九、十为碑传志 铭,卷十一、十二为诗。其中《青原赠处》是最早记载王 阳明“四句教”的文献之一。明邹守益 (1491—1562)撰。邹守益字谦之,安福 (今江西西部) 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隆庆初追谥文庄。邹守益传王守仁之学,诗文皆阐发心性之语。其门人陈辰始编录作为东廓初稿。东廓,山名,为邹守益讲学处。诸门人又梓其切要一百二十四篇,名曰摘稿,而晚年著述,则未之备。此编为嘉靖中所刊,题建宁府知府刘佃汇选,同知董燧编次,通判黄文明抡集。又题门人周怡、宋仪望、邵廉续编,孙德涵等十八人重辑。错互颠舛,不知出于谁手。史称世宗欲去与献帝本生之称,守益疏谏,下狱拷掠。嘉靖二十九年 (1550)九庙灾,守益疏陈上下交修之道,又忤旨落职。其疏具载本传,此集中不载。考 《千顷堂书目》,此集之外尚有《东廓遗稿》十三卷。今未见其本,或别收于遗稿中。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编译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从《太平广记》、《清尊录》、《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古本中选择了20篇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改编、删节、增译等方法将原文本重新改造。林语堂的翻译素以忠实、通顺及和美称誉,但通观《中国传奇》,这一译本较引人注意的恰恰是与原本的“偏离”———误读、伪译比比皆是。实质上造成这种偏离的重要原因当是林语堂把这种编译作为演绎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译作与其思想体系一脉相连。从《中国传奇》里情节、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命运的变化中,我们能窥探到语堂先生通过对原小说进行误读、改编、伪译,所表达出的文化追求及审美理想。毋庸讳言,我们在赞誉林氏传播中国文化策略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必要回避其编译作品中存在的局限性。

东莱集

东莱集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祖谦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与朱熹、张栻友善,人称“东南三贤”。他在金华城中有丽泽书院一所,是其晚年会友之地。祖谦为学主经世致用,创金华学派。他于《诗》、《书》、《春秋》皆多究古义,于十七史皆有详节。因此词多根柢,不涉游谈。其文词闳肆辨博,凌厉无前。诸体皆豪迈俊发,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之人。祖谦一生著述颇富,有《古周易》、《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左氏博议》、《大事纪》、《历代制度详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东莱集》四十卷为祖谦去世后,其弟祖俭及从子乔年先后刊补遗稿,分为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年谱遗事附录三卷,又附录拾遗一卷,共计四十卷,即今之所传之本。有《四库全书》本。

东里集

东里集

诗文别集。九十三卷,附录一卷。明杨士奇撰。约成于明正统年间。《东里集》按文体分类排次,共计九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集六十二卷,别集三卷。别集三卷收录的是为朝廷起草的诏谕文诰和奏对文字:卷一为《代言录》(制敕之类的文字),卷二为《圣谕录》,卷三为《奏对录》。卷末有《附录》一卷,收录的是有关杨士奇的传、志等资料。杨士奇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在三十多岁以前。这一时期他游历湖湘等地,生活贫困,接触社会比较广泛,所以诗歌对社会的某些问题能有所反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有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清新自然,活泼健康。后期,即入馆阁之后,官至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所以诗歌大都词气安闲,纡徐蕴藉,韵语妥贴,声度和平,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台阁气息。虽不尚藻饰,不矜丽句,但也缺乏纵横捭阖气势,正所谓平正有余,而精劲不足。杨士奇的散文受欧阳修的影响较大,其文风也如他的诗风一样,平正舒缓,雍容华贵,体现出太平盛世的宰相风度。永乐、宣德年间的制诰碑版,多出自其手笔,叙事平稳,用语妥协,而无空泛之病,虽然缺乏创新,但不失古格。他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足以自成一家。《东里集》有多种版本。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正集是杨士奇亲手自选,刊刻于广东,后被人窜入数篇,其后子孙又刻为续集。集中有正统五年黄淮撰《东里集原序》。现传有明刻《东里文集》二十二卷本;清康熙十七年杨氏修补明刊《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本;有清光绪三年杨觐光重刻二十五卷,别集三卷本;《四库全书》著录的《东里集》最为详备,九十三卷,是杨士奇的著作全集本,不仅收录了诗文,还收入了诏诰制敕文字。

别本东里文集

别本东里文集

二十五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士奇,初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 (今属江西)人。建文初,以荐入翰林,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历仕太宗、仁宗、宣宗、莫宗四朝,赠太师,谥文贞。著有《东里全集》、《别集》、《代言录》(已录著)。此集共二十五卷,有记二卷,序六卷,题跋四卷,碑铭十卷,杂文三卷。末一卷题为“方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 “杨文贞 《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因不及全集内容充实,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录入别集类仅存其目。但全集为九十七卷,盖有后人窜入,因此不全是士奇所自选定者,因而四库编者怀疑此二十五卷文集可能就是杨文贞“自定”之本。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及明刻清印本传世,分别藏之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

东牟集

东牟集

诗文别集。又称《王东牟集》、《王东牟先生集》、《东牟文集》、《右史集》。十四卷。宋王洋撰。周必大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序其集,为三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九卷。《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五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同《宋史·艺文志》。其集,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已久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四卷:卷一至卷六,收赋一首、五古五十二首、七古八十三首、五律八十七首,五言长律二首、七律二百五十七首、五绝四首、六绝三首、七绝二百二十四首,共七百十二首;卷七至卷一四,收各体文三百五十九篇。今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上海图书馆有抄本,凡五卷。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诗一首、各体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