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溪文集

两溪文集

二十四卷。明刘球(1392—1443)撰。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礼部主事,因胡滢荐侍经筵,改为翰林侍讲。正统初,王振欲征麓川,刘球力谏,忤王振,逮系诏狱,为王振党羽马顺在狱中支解死。景泰初,追赠翰林学士,谥忠愍。此集共二十四卷,皆为杂文。系刘球殁后二十八年,其子广东布政司参政刘钺所编,前有彭时、刘定之序,于成化六年 (1470) 刊刻。人评:“刘球性格刚烈,其文却多和平温雅,殊不类其为人。然细味其词旨,亦大都光明磊落,无依阿淟之态,可谓君子之文。虽残章断简,犹当宝贵。” 成化十六年(1480)刘钺又续刻 《两溪先生诗集》四卷,乾隆三十三年 (1758)安成刘氏将文集,诗集合并为一,付梓刊行。凡二十八卷。此集四库已存目。

林登州集

林登州集

诗文集。 明林弼撰。 二十三卷。弼字元凯,初名唐臣。 龙溪 (今福建漳州)人。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府知府。尝与王廉同使安南,以却其馈千金,为太祖所器。有《梅雪斋稿》、《使南安集》等。此集乃汇前两集所成之总集,以所终之官名集。是集有十三万八千余字,正文含诗七卷, 送序、赠序、集序七卷,记三卷、诏、表等一卷,誌铭二卷, 杂文等二卷,题跋一卷。末有康熙四十五年冬(1706)其裔孙兴跋。弼于明初颇有名气,以明经学古擅名闽南文苑。宋濂称“其文辞尔雅”,王廉则赞“其诗文皆雄伟跌宕、清峻之语”。有《四库全书》本。

巴黎的鳞爪

巴黎的鳞爪

徐志摩著。新月书店1927年8月出版。收入纪游抒怀与介绍外国作家艺术家的散文随笔共10篇,附译作2篇。均作于1925年前后,总的思想倾向是对于西方文化的肯定与赞美。《我所知道的康桥》,表述了“发见”康桥之美时获得的最大愉悦,极写康桥的“灵性”与自我心灵的契合。《翡冷翠山居闲话》则写在意大利翡冷翠(佛罗伦萨)山中旅游所得的真趣,亦着意于渲染全身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鸣。《巴黎的鳞爪》一文,写巴黎既是人间“天堂”,又是人间地狱,可谓集香艳与颓废于一体,令人迷醉亦殊觉可悲。在《拜伦》与《罗曼·罗兰》中作者赞扬拜伦、罗曼·罗兰等西方文坛巨擘,亦注目于他们精神革命的理想,称其为人道的战士,取其立足山巅、俯视人间的悲天悯人主义。另如《天目山中笔记》由山中的清籁、和尚的修行而思索皈依自然、皈依佛法的玄机。集内作品无论纪游写人,都偏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及对特定艺术境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浪漫情调与理想化的色彩。其行文想象丰富,洒脱灵活,文辞艳丽,坦荡奔放而略欠节制。

林忠宣公集

林忠宣公集

二十卷。明林熙春(约1598前后在世)撰。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普,龙溪 (今福建龙海)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 (1583)进士,授巴陵令,擢户部给事,转礼部、兵部,历太仆寺卿,晋户部左侍郎,卒谥忠宣。事迹俱详郭之奇撰传。此编首为《掖垣疏草》一卷,乃官给事中时所上奏疏,其中以《参东封灭织造疏》为最著。次为《出山疏草》一卷,乃官太仆寺掌国政后所作。又次为 《赐还草》一卷、《赐闲草》二卷,大抵皆罢官归田后所作。其古今体诗多仿王、孟之音,酝酿深厚,得风人三昧。虽闻有一二语近俳近俚处,然尚无碍于大体。又次为《城南书在草》十五卷,乃序、记、传、志、祭文之属。其中上梁疏及贺序卷帙较多,但价值不高。至于其《贡葛议》、《海阳七郡受灾节略》、《兵食议》则对理解明代历史大有裨益。原书刊于启祯间,此乃乾隆间印本。盖其版入清犹存,故书衣仍题城南书室藏版。有乾隆间重修明刻本存世。

古庙集

古庙集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高尔基及其他》等;有为诗歌、小说、散文集写的序跋,如《〈平民诗选〉序》、《〈深誓〉自序》、《跋〈情书一束〉》、《〈断片的回忆〉小序》和秋野社刊物《秋野》的发刊词等。

临安集

临安集

六卷。明钱宰 (1299—1394)撰。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间进士,因亲老不赴公车,教授于乡。明初征修《礼乐书》,洪武六年 (1373) 授国子助教,以赋 《早朝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 (1394) 又召修 《书传会选》。书成,优赉加博士,致仕。著有《临安集》六卷。其集明代仅有抄本行世,如澹生堂抄本,凡十卷,诗文各为五卷,前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宰自序。但抄本行世极少,《明史·艺文志》、焦竑的 《国史经籍志》均未著录。是集是从《永乐大典》中搜集采掇编排而成的。凡六卷。钱宰学有原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 《诗谈》亦称其诗:“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能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

临川集[四库本]

临川集[四库本]

北宋王安石著。又称《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收录了作者大部分诗文,与其文集另一版本《王文公文集》除在篇目、编次等处有异外内容大致相同。其中各类杂著体现了作者的主要哲学思想。其《洪范传》等篇最为重要,阐述了“生物者气也”的宇宙衍生论和“道立于两”的矛盾运动观。认为由“太极”(“气”)生成“五行”,五行变化生为万物。万物化生的原因在于五行变化往来的矛盾运动,其动因即在于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洪范传》)。论述了“有”与“无”的统一关系,认为“无”之为用即存在于与“有”的统一之中,“故无之所以为[车]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也”(《老子》)。批判了“性善情恶”论,提出“性情一也”的命题,认为“性”可随后天道德实践而改变,“非生而不可移”(《性说》)。有明刊本、《四部丛刊》影印明本、中华书局排印本。本站有《临川先生文集》为标点本,但有很多缺字,可以参考四库本。

临皋文集

临皋文集

文集。明杨寅秋撰。四卷。寅秋字义叔,号临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左江兵备道。为杨士奇之裔孙。是集约十一万三千字。正文含奏疏、序、记一卷,传、墓志铭、行状、赞、书一卷,书、杂著各一卷。 其文章于当时并不著名,然文风受杨士奇影响,大抵和平典雅。 其中《五山纪略》,《平播条议》等篇,言之有物,于边略多有裨益。有《四库全书》本。

麟角集

麟角集

一卷。唐王棨(约873前后在世)撰。王棨,字辅文,一作字辅之,福清 (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官至水部郎中。黄巢起义后,不知所终。著有《麟角集》。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重者当推进士。其程试诗赋,《文苑英华》所收至夥。诸家或不载于本集中。如李商隐以《霓裳羽衣曲诗》及第,而 《玉溪生集》无此诗。韩愈以《明水赋》及第,而其赋乃在外集。其自为一集行世,能够传到当今,只有玉棨此编。共律赋四十五篇。而王棨八代孙宋著作朗蘋于馆阁得王棨省试诗,录附于集,共二十一篇。题曰 《麟角》者,盖取颜氏家训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之义,以及第比登仙。集中佳作,已多载《文苑英华》中。虽科举之文,无关著述,而当时风气,略见于此。存录此集,亦足傍文章之一格。本书传世者有《四库全书》本,另 《知不足斋丛书》本、王氏汇刻唐人集本、《天壤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增有附录一卷。

麟原文集

麟原文集

元文别集。前集12卷,后集12卷,共24卷。王礼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刘定之序,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李祁序。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各12卷。前集卷1为碑,卷2为志,卷3为行状,卷4—5为序,卷6—7为记,卷8为表,卷9为传、赞,卷10为题跋,卷11为说,卷12为哀辞。后集卷1—4为序,卷5—7为记,卷8—9为铭,卷10为行状、祭文、书、启,卷11为说,卷12为杂著、词、题疏。卷末有孔公恂撰《王公墓志铭》。刘定之序称王礼作品“有掣碧海、弋苍旻之奇”,《四库全书总目》则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提法“与(王)礼文不甚似”。并指出:“(李)祁序称:其蔼然仁义之词,凛然忠愤之气,深切恳至,无不可人意者,斯得之矣。”总之,王礼的《麟原文集》所收入的作品是以义理见长,而不那么讲究文采与结构。本集传本较少,元明旧刻均未流传至今,善本仅有一二种清抄本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