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家集

三刘家集

一卷。宋刘涣、刘恕、刘羲仲撰。刘涣字凝之,筠州 (今江西高安等地) 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刘恕为刘涣之子。著有《通鉴外纪》。刘羲仲为刘恕之子。著有《通鉴问疑》。刘涣祖孙父子,并刚直有史才,而恕最优。司马光称其博闻强记,细大之事皆有稽据,诚为公论。是集为咸淳中其裔孙御史元亨所辑。盖南宋之末,已无传本,仅掇拾于残阙之余。故涣仅诗四首,文二首。恕仅《通鉴外纪》序一首,并其子所记《通鉴问疑》。羲仲仅家书一首。余皆同时诸人唱和之作,及他人之文有关于涣父子者。其中称涣曰“西涧先生”,称恕曰“秘丞”,称羲仲曰“检讨”,固其子孙之词。至于诸人诗文,标题一概删去其称字之文,而改曰 “西涧先生”、“秘丞”、“检讨”,则非其实。是其编次之陋。有《四库全书》本。

十先生奥论注

十先生奥论注

宋代散文总集。40卷。不著编者姓名。最早刻于宋代建阳麻沙坊。此书选程颐、张耒、杨时、朱熹、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傅良、叶适、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等16人的策论之文,分为帝王论、古圣论、汉臣论、五经论、时政论、史论、杂论等7个门类并加以注释。原目为前集、后集和续集,各15卷。续集脱去5卷,故仅存40卷。前集前7卷亦有残缺,且无注释,估计也是后补的。因此,书名《十先生奥论》,实则所收作家16人。其注释多用夹注的形式。文题之下用一句话慨括本篇主旨,文中夹注重在诠释文意出处。其注征引繁富,往往数倍于原文。个别篇章也有首批。此书主要是为应试举子提供范文,所收文章往往论古及今,文辞犀利,说理透彻而又雄辩,代表了宋代说理散文的主要风格。因此四库馆臣称其“议论往往可观,词采亦——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取自宁波天一阁范氏藏书楼宋代版本。

灵岩集

灵岩集

宋代诗文别集。8卷。唐士耻著。作品以表、檄、箴、铭等散文为主,诗赋仅1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表、檄等篇,多为“拟作”,“其题自羲轩以至汉唐,间取北宋八朝与南渡初年时事”,“盖即备词科之用也”。从其《拟熙河经略史复洮河露布》等文看来,作者甚有爱国热情。诗歌佳作不多,但《咏史》1篇,尚有新意:“明皇固英主,开元天下昌。如何林甫辈,得产无尽殃。国色真国色,多惑四海慝。华清宫里人如玉,解唤鼙鼓起东北。以此策明妃,远嫁犹为迟。冤哉毛延寿,尽忠人不知。”虽然未能摆脱“女色祸国论”的陈旧观点,但认为毛延寿点破昭君图象促使她离宫出塞是尽忠于国,针对南宋末朝文恬武嬉、不思振作的现实,借古喻今,甚有深意。

四六法海

四六法海

文总集。明王志坚编。十二卷。 收录魏晋至元代四六文(骈文)。仿《文选》体 例,分敕、诏、册文、赦文、制、手书、德音、令、 教、策问、表、章、札子、状、弹事、笺、启、书、颂、 移文、檄、露布、牒、诗文序、宴集序、赠别序、城 山序、记、史论、论、碑文、志铭、行状、铭、赞、 七、连珠、志、哀册文、吊祭文、判、杂著等四十 二类。卷首有序,概述魏晋以后四六文发展源 流、变化轨迹,指出各时期特色。正文前有凡 例。每篇之后,或笺注其本事、或考证其异同、 或胪列其始末。对研究四六文,颇资参考。《四 库全书总目》称“四六之源流正变,具于是编 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其为“四六中第一 善本也”。初刻于明天启七年(1627),有《四库 全书》本。清蒋士铨加以选评,成《忠雅堂评选 四六法海》八卷,有清光绪三年(1877)重刊本、 1936年上海鸿文书局印行本。

骆丞集

骆丞集

4卷,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命郝云卿编次之。其集新、旧《唐书》皆作10卷,今皆散失。此本为后人裒辑,其注则明给事中颜文选所作,援引疏舛,殆无可取,以《文选》之外别无注本,而其中亦尚有一二可采者,故并录之,以备参考。该集收赋2篇:《荡子从军赋》、《萤火赋》。《荡子从军赋》着重写荡子的军旅生活之苦,也写荡妇闺中相思之情。《萤火赋》写狱中凄苦的生活交织着作者悲愤的情绪。该集有宋蜀本、元刊本、明万历杨为楝刊6卷本、明林绍发刊10卷本、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唐人三家集》本、明张燮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庆丙子秦恩复校刊本、道光己酉骆氏刊本、咸丰三年刊10卷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凌忠介公集

凌忠介公集

诗文集。 明凌义渠撰。 六卷。义渠字骏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启进士。曾官给事中、山东布政使、大理卿。京师陷,得帝崩闻,具绯衣拜阙, 作书辞父, 奋身绝吭而死。谥忠清,清谥忠介。是集近六万字。义渠少以制义知名,清新婉约,极为世所传诵,为官后于文章不甚留意。所作多涉朝中政事。其中《兵饷议》、《清慎勤论》诸篇,为其代表作。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仅收文集二卷。

陵川集

陵川集

元代诗文别集。39卷。郝经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所附序及传记资料较多,重要的有:明正德二年(1507)陈凤梧序,元延祐五年(1318)李之绍序,中书省移江西行省咨文,以及《元史》本传、神道碑、墓志、行状、封赠、年谱。现存《陵川集》是郝经的学生、集贤学士郭贯呈请朝廷批准,与《续后汉书》一并梓行于江西。明人于正德年间重刊于鄂州。本集卷1为赋,卷2—5为古诗,卷6—7为和陶诗,卷8—12为歌诗,卷13—14为律诗,卷15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卷16为图说,卷17—19为论,卷20为杂著、文、哀辞,卷21为祭文、箴、铭,卷22为赞、说,卷23—24为书,卷25—27为记,卷28—30为序,卷31为述拟,卷32为奏议,卷33—34为碑文,卷35为墓志铭,卷36为墓志铭、行状,卷37—39为使宋移文。另外,清人姚莹等所辑《乾坤正气集》,收入郝经诗文25卷,题为《郝文忠公集》。

刘蕺山集

刘蕺山集

明末哲学家刘宗周撰。宗周学出阳明,惟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敦行为本,合周、程、张、朱之学与 “致良知” 之说而一之。尝谓 “离心无性,离气无理” ,“理”乃 “至善之体,而统于吾心者也。” 凡所著述,皆原本性命、阐明圣学、有关世道人心之作。“临殁时,犹语门人曰: ‘为学之要,一诚尽之,而主敬其功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书 系据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雷鋐所刻24卷本,删汰前8卷《人谱》、《学言》等专著,另行编定之17卷本。另有道光二年(1822年)董元休编次之40卷本,题为《刘子全书》,凡语类13卷,文编14卷,经术11卷,附行状、年谱各1卷。前有门人黄宗羲序及董氏钞述等。道光十八年,沈复粲复补辑宗周零简残篇及法帖墨迹之属,编为《刘子全书遗编》24卷。又宗周门人恽日初仿《近思录》例,按道体、论学、致知、存养等分类编成《刘子节要》14卷,每类1卷。

刘练江集

刘练江集

明代诗文别集。刘永澄(字静之,号练江)著。四库存目著录,并说明:“是集文6卷,诗1卷、附录1卷,乃永澄没后,其友刘宗周等其为裒辑。”《四库全书》著录所依据的刻本今已不存。今存有清兴让堂刻本,题《刘练江先生集》8卷、《离骚经纂注》1卷。此刻本8卷,并非比四库著录本有增益,而是将其附录也计入卷帙,故为8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文章平正通达,而大致谨严。篇首《程朱药言序》,尤为深切。盖永澄虽与东林诸人游,而操履笃实,故词采不足,而持论不诡于正,无门户标榜之习云。”刘永澄诗文的文学色彩较淡,成就不高。

苏门六君子文粹

苏门六君子文粹

宋代散文总集。70卷。不著编者姓名。卷首原有凡例,称或传为陈亮所辑。苏门六君子,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书中所选散文皆从各自文集中选录。卷1至卷22为《宛丘文粹》,选自张耒的《宛丘集》;卷23至卷36为《淮海文粹》,选自秦观的《淮海集》;卷37至卷40为《豫章文粹》,选自黄庭坚的《豫章集》;卷41至卷44为《后山文粹》,选自陈师道的《后山集》;卷45至卷49为《济南文粹》,选自李廌的《济南集》;卷50至卷70为《济北文粹》,选自晁补之的《济北集》。所选最多为张耒,计有22卷,最少为陈师道、黄庭坚各4卷。张耒文以论、议、说为主。秦观文以进策、进论为主。黄庭坚文论、序、书、记各体皆选,以短篇为主。陈师道文章选录情况与黄庭坚相似。李廌文以论、记为主。晁补之文为《春秋左传杂论》、《西汉杂论》、《旧唐书杂论》、以及策问、书、记等。诸家所选多为其散文精华,唯黄庭坚与陈师道因卷帙较少,不足以表现其文章风貌。有崇祯六年(1633)新安胡仲修刊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