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明陈全之著。八卷。全之字粹仲,闽县(今福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后序有云: “余自庚子(嘉靖十九年)观光上国,晨途夕舟,风江雨湖,历睹时事,遍窥陈迹,凡得见闻,雅喜抄录。或搜之遗编断简,或采之往行前言,上至圣神帝王吟咏,下至阛阓闾里碎言; 近而衽席晤谈,远而裔戎限界。岁积月盛,篇盈帙满,不觉琐屑,涉乎繁芜。辛亥(嘉靖三十年)官南宫,删其稿。庚申(嘉靖三十九年)转芦沧,重订之。”此可知其撰作时间与成书过程。全书分寰宇、世务、事纪、诗谈四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谓为“‘世务’一门多可采,‘寰宇’一门颇参舆记陈言,‘诗谈’、‘事纪’则更伤猥杂矣!”是书涉猎广泛,有裨于史学。“诗谈”门提供的文学史料颇有价值。如所录明太祖诗有《渡江诗》、《咏菊诗》、《咏雪诗》等。元好问七绝《北岳诗》为世本所无。《贯酸斋诗集》久已佚,明初人尚可获睹,所录《题芦花被》诗,首联下句:“翠蓑聊复籍为裀”,可纠今存明人辑《宋元四十家集》中元诗《芦花被》该句之误。书中还有作者的诗文批评。有嘉靖间刊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
记述中国16世纪对外关系和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籍。黄省曾著。书成于1520年间。版本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和《粤雅堂丛书》本。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以《借月山房汇钞》本为底本、谢方校注的《西洋朝贡典录》,为迄今佳本。本书分上、中、下3卷,约6万字。其述范围以郑和下西洋所历为限。每国1篇,凡23。各国的地理位置、风俗物产、服饰人物、故事传说等,多有详细记载。上卷包括占城、真腊、爪哇、三佛齐、满剌加、浡泥、苏禄、彭亨、琉球等9篇;中卷包括暹罗、阿鲁国、苏门答腊、南浡里、溜山、锡兰山、榜葛刺等7篇;下卷包括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等7篇。本书所载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以针位取海道”(又称针路,即中国古代航海家通常所指航向)的记载。如“占城国”条所云:“由福州而往,针位:取官塘之山。又五更取东沙之山,过东甲之屿。又十更见通草之屿,取外罗之山。又七更收羊屿”。各条有关航路的记载是研究中国明初远洋航海技术的十分重要的史料。作者在编撰本书时,曾“摭拾译人之言,若 《星经》、《瀛涯》、《针位》诸编”(自序),故本书还可与《星槎》、《瀛涯》互勘正误,并用来考订蠡测失传之 《针经》以及考订明代的一些海外地名。同时,本书对诸国的土特产品和航海贸易商品记载翔实资料,对研究明代对外贸易和南洋各地的经济情况,也有参考价值。本书仍有明显的不足。作者本人并未直接参与航海活动,对海外地理不太熟悉,一些地名和资料往往弄错。故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精华已采入正史,余亦无他异闻也”。
日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六卷。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时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筹办外交。光绪十五年(1889)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此书即此行日记。起自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十一日,迄至次年(1891)二月三十日。从吴淞口出发,经香港、越南、新加坡、锡兰岛、亚丁、塞得港、西西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对所见各国山川地理、人口数量、气候变化、政治议院、土特物产、商业税收、纺纱工厂、军械器物、邮政电信、医疗事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请交往与外部往返洋文照会、书信、交涉要件等,据实详记,编纂成帙。薛氏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中国工商业,强调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反对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对研究近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光绪年间石印本。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通典”“琉球”(附三屿):关于鸡笼山者,有明张燮“东西洋考”“鸡笼淡水”(附陈第“东番记”)、清王鸿绪“明史稿”“鸡笼山”、张廷玉等“明史”“鸡笼山”、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鸡笼山”及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典”“鸡笼山”。上列“诸蕃志”“诸求国”、“岛夷志略”“琉球”、“东西洋考”“鸡笼淡水”及所附陈第“东番记,并见第一一九种“诸蕃志”及其“附录”暨第五六种“闽海赠言”。书末,节录“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清丁谦撰)关于“隋书”、“宋史”、“元史”、“明史”流求国与鸡笼山考证之文五篇。
游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十卷。福成有《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已著录,此系续集,其子莹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辑编成书,自光绪十七年三月至二十年五月共四十个月之日记,约三十五万字。继前书后续记出使各国和中外边界各谈判事宜,但内容广涉当时世界各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种、民族、部落、科学技术、地理形势、山脉河流、土壤所宜、动植物品种、特产、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建筑规模、世界人口、土地开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海陆交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内容十分广泛。虽以游历国为主,国内事物也屡见不鲜。尤重中外交涉,或战事,或通商,或建交,或国内外对比。华侨的历史和现状,记载细致。间涉国内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修筑铁路,开办矿山,自建工厂。是中国近代史地重要典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传经楼校刻本,1985年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本。
不分卷,胡传纂辑。清光绪十九年在台东直隶州知州任时,适台湾倡修「通志」,各县厅编造采访册。二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初具「台东志建置沿革稿」,随後进行为修志事采访一切;至三月初一日,采访修志册脱稿。此册原称「台东州采访修志册」,後因割台事起,「通志」未及纂成,并此册存入「通志」稿中,列为卷十九、二十(详见第一三○种「台湾通志」篇)。今本系由「通志」稿中抽出单独印行,易称「台东州采访册」。本书内容,分建置沿革、疆域、山川、职官、廨署、营汛、铺递、庄社、垦务、水利、田赋、津渡、祠庙、风俗、土产、灾祥、兵事、忠义、宦绩、艺文等二十目。,按台东州所属地前系南路理番同知所辖,以其地荒僻,不责贡赋而以化外视之。自同洽十三年「开山抚番」,移驻同知於埤南,并改称「理民抚番同知」。光绪十三年建省,改设直隶州。其地东滨大海,西际中央山脉;南以阿郎壹溪与恒春为界,北临加里宛与宜兰为界。自昔少有文献可徵,此册堪称研究清代台湾东部重要史料之一。书末,今另收陈英撰「台东志」一卷,作为「附录」。英为割台前台东抚垦局长、补花莲港州同,所撰「台东志」较「采访册」为晚,可补「采访册」之不足。
一卷。元李孝光撰。《雁山十记》秀野草堂刻本,共一卷。分为十记,依次如下:一曰《始于雁山观石梁记》,二曰《游灵峰洞记》,三曰《暮入灵岩记》,四曰《灵岩二奇记》,五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六曰《大龙湫记》,七曰《宿能仁东庵记》,八曰《游惠上人开西谷记》,九曰《雁名山记》,十曰《秋游雁荡记》。雁荡山古无称。明朱谏撰《雁山志》云,宋太平兴国中,雁荡山始有僧居住。而李氏此书则云,宋英宗时,有居人行湫水上,见一位老人手弄药一丸,大如橡栗,语之曰,尔为我持此献天子,言毕忽然不见。居人诣郡言状,驿上之,天子遣中使持香来。于是雁山名始于天下。据此,则雁山显于英宗时也。此书列于清四库总目中。清人有言明初僧永升始辑成《雁山集》者,盖其未见李氏此书。此书尚收入《闾丘辩囿》。
城镇志。清徐松(1781—1848)撰。五卷。松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坐事谪戍伊犁。致力史地研究,成绩卓著。著有《西域水道记》、《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等书。嘉庆十四年(1809)奉诏纂辑《全唐文》,于《永乐大典》中得元《河南志》,并取宋敏求《河南志》原文,合以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兼采金石、传记,旁及唐人诗文集、笔记中有关唐代两京城坊记载,重加撰述,于嘉庆十五年(1810)成书。卷一前冠西京地图六幅,卷五前冠东都地图四幅。叙述长安、洛阳二京城坊、里巷、宫殿、苑囿、官署、渠道分布,尤详于诸坊内廨宇、寺观及贵族官吏宅邸。搜罗考核,用力甚勤。对研究唐史及两京故实,足资参考。时人张穆为之校补。于宋敏求《长安志》、《河南志》之外所增补内容皆未加说明或注明出处,是其不足。有《连筠簃丛书》本,《畿辅丛书》本;《丛成集成初编》本。另清程鸿诏撰有《唐两京城坊考补记》一卷,收入《藕香零拾》丛书,可资参考。
本书被林语堂称赞为“日记模范”,并专门撰写五千字长文《〈游山日记〉读法》,一一指出其妙处,大加推崇。是书共12卷,前10卷称“天香随笔”,即舒梦兰在嘉庆年间居游庐山一百日中所作日记;后2卷称“天香手稿”,为期间所作诗赋。日记正经中杂以诙谐,行文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不流于尖酸,洵为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现以上海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刻本为底本,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点校,排为简体字,以便读者。书后并附原刻本序言及1936年版中周作人序、林语堂《〈游山日记〉读法》、周劭跋等,读者于此可知此书来龙去脉及精妙趣味之所在。
《删正帝京景物略》是对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采摭颇疏”“考据亦多不精”,甚至有的条目文不对题、违背体例而做的删订。纪晓岚删掉了正文附录的全部诗歌,还删去和节略了与体例不合的正文,并增加了一些注释。其《序》评竟陵、公安之得失,论作家之师承及文风,言简意明,极其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