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著。见《白氏长庆集》,收于《唐代散文选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游庐山,爱其地,修筑草堂。第二年草堂落成,写了这篇记。先写修筑草堂,爱其峰寺胜境。草堂规模不大,“三间两柱,二室四牗”,陈设古雅。然后介绍草堂周围的环境,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

北宋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工程作法和工料定额的专著,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法规。由北宋李诫于1100年编纂而成,1103年刊行。全书三十四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书前有“看详”、目录各1卷。“看详”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如屋顶坡度曲线画法,计算材料所用各种几何图形之比例等。“总释”、“总例”二卷引经据典地注释各种建筑物和构件的名称,力求统一;各作制度十三卷,是研究古建筑最有价值的部分,记载宋代的楼殿厅堂等屋宇之形,对古代的宫室制度考据颇有价值。所附插图极为精细,具有宋代版画特点。

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笔记。南宋吴曾作。原为十卷,今本作十八卷。分为事始、辨误、事实、地理、议论、乐府等十三类,大部分为考证。本书征引广博,资料丰富,常为后代治史者引用。但作者附谀秦桧,书中颇有美化秦桧内容,为后人诟病。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著录为二十卷,今本仅十八卷,已佚去“诙谐谈谑”一门,其他各门也有删削之迹。据今人考证,此书甫出,即遭人告讦而毁板,今本为后人删存之本。宋元古籍及《永乐大典》中存有不少逸文。有明抄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间临啸书屋刊本、 《守山阁丛书》本、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墨海金壶》本等。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校点本,取各本校录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末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总结清代学术源流的著作。全书不列章节,分为33部分。主要记述清代前半期之 “考证学” 与后半后期 “今文学” 。前半期又分为启蒙期与全盛期; 后半期又分为蜕分期与衰落期。认为启蒙期运动之代表人物为顾炎武、胡渭、阎若璩。他们力矫王守仁学派空虚之弊,教学者摆脱宋明理学之羁绊,直接反求之于古经。有1921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作者以进化发展的观点,以思潮与人物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概述了从明末到20世纪初200多年间学术思想的发展。书中把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明末清初为启蒙期,代表人物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阎若璩、胡渭等,学术特色在于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无用,倡导贵创、博证、致用的新学风。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梁启超撰,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周刊丛书社1925年初版,台湾中华书局1956年影印,刊入《国学研读法三种》。本书系梁启超1924年春季在清华学校授课的讲义,共解读了《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史记》、《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楚辞》、《诗经》、《礼记》、《大戴礼记》等10余部古典要籍,各书载书名、作者及其时代。列篇目,撰写提要评介著作价值并介绍读法。是一部国学入门推荐书目。

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

鹿门隐书

鹿门隐书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了为君、为臣、为官、为吏、为士、为民、为学、为商、为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

《金台答问录》,又名“金台问答”,是明代儒学家湛若水与学生讨论问题、解析疑难、指导启迪等有关内 容,共一卷,收于《泉翁大全》卷七十七 和《甘泉集》(又名“湛甘泉集” )卷三十二 中。

物理小识

物理小识

中国明清之际自然哲学著作。方以智据西晋张华《博物志》、宋僧赞宁《物类相感志》等书推衍而成,由其子方中通和学生杨暄编订(可能有所补充)。初刊于康熙初年。版本主要有康熙宛平于藻庐陵刻本、光绪宁静堂刻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万有文库丛书》本等。十二卷。成书于1643年。介绍天文、物理、数学、地学、生物、哲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天地、律历、风雷、雨旸、人身、医药、饮食、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等内容的研究。书名中的“物理”指“事物之理”,不是今天物理学中的“物理”之含意,但书中有不少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和研究,并广及力、热、声、光、磁各领域。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提出“寓通几(指哲学)于质测(指自然科学)之中”

通雅

通雅

明清之际方以智著。五十二卷。另卷首三 卷。1639年已有草稿,1643年修改完毕,最后“缀集”於 流离岭南期间。1664年于福建建宁初刻,四十卷。该本 已佚。今见最早刻本为康熙丙午(1666)夏日龙眠(在桐 城境内)姚文燮作序本,即“此藏轩刻本”。此书仿《尔雅》体制,分为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义、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切韵、声原、脉考、古方解共24类,每类之中又有子目。卷首末附有专论音韵训诂的文章八篇。内容主要是辨证词语训诂,考证古音古义,议论方言俗语,并论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及各物、医学等。分类编写,广征博引,考证精细,是明代的小型百科全书,可供研究古汉语及词源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