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农书。作者或题高濂、或题程羽文,或称俞宗本辑,真正的作者无从考证。本书大约成于明代中叶以后,为月令体裁,每月分列耕种、蚕桑、园艺、畜牧、农产加工、农家副业等项目,但无具体叙述。另外《隋书·经籍志》在五行类中著录有《田家历》一书,共十三卷,作者不明
一卷。明黄省曾 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千顷堂书目》农家类著录为《芋经》,有的版本题作《种芋法》。该书有 《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说郛》等本。
无名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野老》十七篇,注云:“六国时,在齐楚间。”又应劭说:“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号野老。”宋代王应麟 《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奉、楚间,年老时隐居,著农书,以“野老”为号。该书实为战国时农家所作,不必出于一人之手。内容主要是讲农业生产技术。该书早佚。玉函山房辑佚书。
四卷。明鲍山 (生卒年不详)撰。鲍山,字元则,江西婺源人。曾入黄山,在白龙潭上筑屋,住了七年之久。在此其间“备尝野疏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成《野菜博录》一书。书中分为草部两卷,木部两卷,共记录了二百六十二种可食用的野菜,超过王磐 《野菜谱》所记野菜的数量,与朱《救荒木草》所记野菜也互有出入。《野菜博录》的出现,对于荒年中的百姓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野菜博录》今有 《四库全书》本。
陶朱公撰,清马国翰辑。又名《陶朱公养鱼法》、《范蠡养鱼经》,全书仅343字,开创了我国科学养鱼的纪录,比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著的《动物史》(该书把鱼列入分类系统)还早1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阳地(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称陶朱公。《养鱼经》名为陶朱公撰,实为伪托之作。《养鱼经》讲的是养鱼法。《隋书·经籍志》言梁代有此书,已亡。
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来有《农学丛书》本(1898)、山东农专本(1924)及《万有文库》本(1937)。近年有经王毓瑚整理的《王祯农书》(1981、农业出版社)、书前王祯自序于皇庆癸丑(1313),成书年代据考可能稍早。全书约13万字,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总论,其中贯穿着农本思想,以及有关天时、地利、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叙述各种作物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论及了林木、纤维、药材等的种植和利用技术。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篇幅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图文并茂,附有插图360幅。
一卷。汉卜式撰。卜式,西汉河南人,早年从事畜牧业,多次捐助汉政府。武帝时被封为郎,官至御使大夫。《隋书·经籍志》农家类后有注说,梁代有《卜式养羊法》一卷,已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为一卷。对羊的饲料、喂养的方法、羊群的管理、放牧和生殖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羊圈的修建与清理等都作了说明,强调“起居以时,调其宜适”,宣称“牧羊如治民,恶者辄去,毋令败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羊书之一。
6卷。国外水利技术古书名。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图式。总目又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学作了较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旧题上古神农氏撰。《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二十篇,注云:“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刘向《别录》疑为李悝或商鞅所说,也不可信。该书已不见《隋书·经籍志》著录。清代马国翰以唐代《开元占经》为主,以 《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刘子新论》为补充,摘录出有关农业的内容,编辑成《神农书》一卷。《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神农》二十篇。班固注:“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可见此书是托神农之名,专讲农耕技术内容的书。唐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家月令。二为土宜,其中又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封建国家关于鼓励农业生产的政令。六为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为农馀,指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事活动,包括栽种蔬菜、果木及畜牧业等在内。八为蚕桑,记录养蚕种桑的制度。并将木棉、麻、葛、蕉、桐等生产特别标为“蚕馀”,表明这些用物都与桑蚕一样,为提供衣物的原料。该书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为原则,材料大多取自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加以说明,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此外还有武英殿本、富文书局本、上海实业研究社石印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